《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第三项政务,就是整顿宗室。

    如今看起来,也颇有成效。

    所有宗室子弟投入军中,接受训练。

    除了有特殊才能的,宗室子弟一律接受武学培养,通过考核之后,就领兵外出。不求他们能战无不胜,只求能粗通军务,到时候朝廷给他们安排了封地,不至于被土著打得哭鼻子就可以了。

    这些事情占用了臣子们大多数精力,许多人从早忙到晚,半夜还要加班,根本没时间去想别的。

    毫无疑问,柳淳很希望如此。只不过忙碌之中,他竟然忘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今年的会试科举。

    “我听说还有榜下捉婿,十分热闹。你跟着我去吧!”兰欣公主拉着唐赛儿,笑嘻嘻道:“我给你抢个好看的女婿怎么样?”

    唐赛儿脸色微红,“公主说笑了,我出身卑贱,哪里配得上进士老爷。凡是能考中科举的,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非比寻常的!”

    “哦?”兰欣大惊,“都是文曲星啊?那一科会有多少人啊?”

    “多则两三百,少则一两百吧!”

    “那么多?我才不信天上有那么多文曲星呢!”

    唐赛儿扑哧轻笑,“也就是那么一说,显得身份尊贵呗!”

    “再尊贵也是臣子,到时候我跟太子殿下说,让他帮你说媒。”兰欣还挺热心的,大有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架势。

    她拉着唐赛儿去看礼部公布榜单,出门之后,正好碰到了赶来的宝庆公主。

    自从跟着伊王来了几次之后,宝庆就经常过来。

    虽然徐妙云很照顾她,但毕竟宫里还是太冷清了,而且规矩又多,远不如外面自由自在。

    宝庆听说要去礼部看放榜,她也来了兴趣。

    “早就听说了,考上状元要游街夸官,可热闹哩!”

    宝庆上了马车,跟兰欣一起去礼部,在一路上,她们还聊呢!就听宝庆道:“于谦哥哥学问那么好,太傅大人的亲传弟子,过几年他也会下场的,估计一定是状元,”

    兰欣却道:“我怎么听说其实探花郎更好啊!”

    宝庆不服气,“探花才是第三名啊!”

    “可探花好看啊!”

    “探花授翰林编修,比状元低的。”

    “探花好看啊!”

    “状元夸官的时候走在中间的!”宝庆鼓着小腮帮道。

    兰欣依旧耸了耸肩,“那又如何?三个人放在一起,你不还是盯着好看的瞧!”

    “你……”宝庆憋了半点,郁闷点头,“就算你说得对,反正于谦哥哥也会考状元的。”小丫头坚定不移支持于谦。

    要是柳淳在这里,保证会大吃一惊的,什么时候,徒弟的女人缘这么好了,才来府邸几次,宝庆就成了坚定不移的“于吹”,实在是让人费解啊?

    她们的马车到了礼部衙门外面,停了下来。

    小丫头们叽叽喳喳,从马车出来。

    会试通常在二三月举行,放榜的时候,正好杏花开放,故此礼部放榜,又称杏榜。

    每三年一次,这是朝廷迁都北平之后,第一次会试,按理说,意义非比寻常。

    宝庆下车的时候,一阵春风吹来,还打了个冷颤,唐赛儿递过披风,让小公主披上。

    “还有点冷,各省举子在前几天考试,岂不是更冷?”

    唐赛儿低声道:“的确,而且连续考九天,没有好身体,还真顶不下来!”

    宝庆一听心疼了,“回头我跟四哥说,让他把考试的时间押后,这样就冻不到于谦哥哥了。”

    兰欣没空管什么于谦不于谦的,她四处观察,终于看到了一面巨大的影壁墙,在墙下有三三两两的人,在等候着。

    兰欣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出多热闹。

    传说中,人山人海一起看榜的盛况哪里去了?

    看现在的情形,只怕就是个普通庙会的程度吧!

    榜下捉婿呢?

    怎么没看到人来抢女婿啊?

    兰欣傻了,“我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或者……时间记错了?”

    正在她迟疑的时候,从礼部里面出来两个书吏,拿着一张写着名字的纸条,来到了预先准备好的红纸前面,贴在了最后一位。

    “恭喜湖广高翰中第三百七十名贡士。”

    这时候在人群之中,有一个中年人,听闻自己中了最后一名,很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只能不断安慰自己,中了,毕竟是中了,比没中强多了。

    可是中了归中了,怎么没有任何羡慕的目光啊?

    难道是自己名次太低了?

    这位新科贡士赶快夹着尾巴落荒而逃。

    他刚走,礼部的人又陆续送出中会试的名单……原来通过会试只能称贡士,还不是进士。可殿试又不会黜落,也就是说,通过了会试,就已经可以看做预备官员了,完全能以官吏自居。

    士农工商,能通过会试,成为官员,就是士人当中的上品,是要受到无数人羡慕的?

    兰欣和宝庆她们起初还饶有兴趣,可看着看着,就意兴阑珊,无他,今年的会试真的太冷清了,冷清到没人送捷报,冷清到好多人都不来看榜,整个京城仿佛没多少人关心一般!

    众所周知,科举作为成为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每一次会试,都会吸引无数的目光,由此甚至催生了一个完成的行业。

    每逢会试之前的几个月,京城的客栈就进入了战斗状态,迎接各地举子,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笔墨纸砚……如果伺候好了,这几个月能赚出三年的钱。

    等到放榜的时候,那就更热闹了。

    专门有一群人,在礼部这边盯着,出了名次,就立刻去报喜。

    消息送到了客栈,只要没人提前来,你是第一个,至少五两银子起步。

    丝毫不用担心欠账的问题。

    因为就算有贡士老爷拿不出钱,也会有人慷慨解囊的。

    过了会试,那就是官了,还怕他们欠钱不成?

    因此每逢大比之年,从举子陆续进京,到会试、殿试,庆祝,宴会,感谢恩师,结实同科好友,分配职务……前前后后,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会围着这些幸运儿展开。

    就好像是一场持续小半年的大戏一样,人们乐此不彼,喜闻乐见。

    可今天从头到尾,就是这么奇怪。

    知道放榜了,都没几个人关心。

    要不是礼部外面确确实实在公布名次,大家伙只会以为会试根本没有开始。

    “怎么回事啊?实在是太无趣了。”兰欣都忍不住打哈气了。

    就在这时候,旁边出现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他眉清目秀,斯斯文文的,看着十分顺眼。

    “几位小妹妹,你们也来看放榜?”

    兰欣嘟着嘴道:“当然是了,我们还打算抢个女婿回去呢!”

    书生瞧了瞧几个小丫头,忍不住笑了起来。

    “榜下捉婿那是宋朝喜欢的事情,咱们大明朝一项约束官员比较严厉,可不流行这个。”书生还算留着情面,没直说大明的俸禄太低,官员的处境太差,远没有两宋那么了不起,所以再也没有榜下捉婿的盛况了。

    宝庆歪着头道:“就算没有榜下捉婿,可今年也太冷清了!”

    年轻人无奈,“去年的时候,朝廷设立交通大学,许多人都去考交通大学了。后来礼部尚书蹇义卷入了案子,被罢官回家,正道书院也给查封了,连带着抓了不少人。整个会试自然就没人关心了。”

    宝庆道:“原来如此啊,那你也是考试的吗?”

    “嗯!”年轻人无奈点头,“早知道我就去考交通大学了,不来这个劳什子会试了。”

    兰欣笑道:“那现在也不晚啊!我还认识交通大学的人呢!你要是想去,我可以帮你。”

    书生认真瞧了瞧,这两个小女孩,年纪不大,但透着一身贵气,绝对不像寻常人。

    “多谢姑娘的好意,假若我落榜,一定去交通大学。”

    “那好,我们等着!”

    书生的出现,又给了几个人等下去的理由,渐渐的名次越来越靠前,剩下的机会已经越来越渺茫。

    书生的脸色也不是很好,当第三名贴出来之后,他无奈摇头。

    “看起来我是落榜了,也不知道交通大学还能不能要我!真是不该来考会试。”说完,他摇头叹气,格外低落。

    兰欣笑道:“没事的,这就叫福祸相依,没准去交通大学,更能发挥你的才能呢!”

    书生笑了,“借姑娘吉言。”

    正在这时候,礼部里面走出来三个人,比之前多了一个,他手上的名字也更大了一号。

    啪,名字贴在了杏榜的第一位!

    “恭喜林环老爷,高中第一名会元,奉天殿面圣啊!”

    书生一下子愣住了,摇头苦笑,“我居然中了,可又有什么滋味呢?”书生的心里涌起一个念头:科举药丸啊!就算通过了殿试,又能如何?


………………………………

第765章 会元都叛变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捧着书本苦读的时候,哪一个书生没有憧憬过高中进士,蟾宫折桂的场景……可谁能想到,竟然是如此凄凉落寞,就连会元都变得没什么滋味了。

    “我要回去了,你们也早点回家吧。女孩子不要在外面乱逛,免得家里担心。”林环嘱咐了两句,就匆匆告辞。

    兰欣和宝庆互相瞧了瞧,这个会元人不错啊!明明考了第一名,没什么骄傲的,猜出她们身份不一般,却也没有自卑,言语和气,最最重要,人长得还不错!

    “我有些同情他了。”兰欣默默道。

    宝庆想了想,“咱们去问问于谦哥哥吧,他会有办法的。”

    ……

    “科举的确式微,而且前途越来越不好,这一点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了。”于谦沉声解释道,他跟在柳淳身边,自然比寻常人清楚太多,所谓交通大学啊,蹇义的案子啊,正道书院啊,这都是表面现象,并不是真正的核心因素。

    最关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兴学!

    没错,自从朱棣决定不计一切代价,投入兴学之后,科举走向没落就成了必然。

    兴学,教的是什么?

    俩字,科学!

    有人要问了,兴学教四书五经行不行?

    不行!

    道理很简单,任何国家,需要做实事的人,远远多于动嘴皮子的。假如大举兴学,只培养出一群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以大明的国力,势必没法奉养这么多嘴炮高手。

    大举兴学的本质,有点类似网络普及,说白了就是知识传播面变宽,知识的价格下降,获取变得更加容易。

    在电视时代,塑造出来的大师名家,站在三尺讲台,以面对初中生的方式,侃侃而谈,讲述文学历史,这样的人物,是经不起网络的全面冲刷的,很快权威被干掉,学术偶像被击败,只落下满地的鸡毛。

    以此来推测兴学的结果,也是类似的。

    人们普遍知道四书五经上面讲了什么,传统士大夫嘴里的微言大义,也变成了人人皆知的俗语。

    当大家伙都知道的时候,这玩意就不值钱了,没法糊弄人,没法坐享其成,衣食无忧。

    众多的读书人需要掌握真正的本事,才能寻找到更好的工作,享受更体面的生活。

    “拿咱们二师兄来说,他现在兴修铁路,一个懂得测绘的读书人,可以立刻授予参政头衔,负责一段铁路的工作,等这条铁路修完,估计这些人都能出任布政使一级的高官,俨然封疆大吏。”

    于谦笑呵呵道:“再看看科举呢,就算考上了状元,也不过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想要升任侍读一类的官职,没有特殊机遇,至少要九年的时间。九年啊!”

    于谦笑道:“等他们把板凳坐热了,估计科举还能不能存在都不一定了。毕竟地方官吏要负责的事务太多了,不掌握新的知识,是绝对会被淘汰的。”

    于谦还真揭露了一个无情而残酷的事实,时代的进步,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旧事物的淘汰,昔日的天之骄子们被打落凡尘,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变得一钱不值,落差之大,实在是太让人憋屈,抓狂了。

    “不管怎么讲,我们都是中了贡士的,殿试又不会黜落,最差三甲同进士,也能外放县令,当个百里侯,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是吧?”

    会试最后一名高翰拍着胸膛,给大家伙打气。

    听他这么一说,会馆里的贡士总算好受一点,没错,能当知县就已经很好了,应该知足。

    可很快有人摇头,“我看没有那么简单,高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又一位站了起来,“陛下去岁就说过,要以修路为施政重点,太傅执掌官制革新,迟迟没有动静,其实是在等!”

    “你们想想,为什么负责修路的那些人,能挂上参议的头衔?这参议又是什么?”

    这些贡生有志仕途,当然不都是书呆子,按照明制,在布政使之下设左右参政,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名等事,为从三品官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左右参政是无定员的,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人数。

    修一条路,为的是培养出一群人才,这些拥有专业技能,又熟悉修路运作的参议,外放其他省份,那就是布政使,按察使。

    由他们主持政务,显然要比传统的读书人更加厉害。

    地方兴学、修路、兴建水利工程……这些人全都可以胜任。

    上级这么能干,能容忍一群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废物吗?

    这还是其一,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呢!

    “眼下兴学才几年而已,再有三五年的光景,那些一肚子科学的年轻人起来,进入官场,他们会服气咱们吗?”

    “这才叫前有儿郎,后有猛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好比潜水龙困沙滩……”

    这位竟然唱了起来,其他人可没有这个心思了,全都低下了头,默然无语。有些家境很差的,更是悲从中来,忍不住要哭的冲动。

    十年寒窗,换来这么个结果,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

    “诸位,还是先别伤心了,俗话说得好,有花堪折直须折,为人的光阴似白驹过隙,咱们是能高兴一天,高兴一天,能快乐一日,就算一日。来咱们喝酒!用大碗喝!”

    好好的一群新科贡士,弄得跟没几天的短命鬼似的,谁还能高兴得起来,喝酒啊,就算是琼浆玉露,那也成了苦瓜汁了。

    “唉,林兄,你是新科会元,和我们这些人还是不同的,你能不能带领大家伙上书陛下啊?”

    有人瞧见了角落里的林环,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顿时有十几个人都围了过来,这时候外面响起脚步声,其他各省的贡士也来了不少,大家伙谈起未来命运,无不唉声叹气。

    “我看啊,全都怪太傅,就是他非要兴学,传播他的科学,弄得咱们凄凄惨惨,应该上书,请求陛下罢免奸佞……咱们这么多人,我就不信没有一点用处!”

    这位说完,就得到了一群关爱智障的眼神。

    咱们就不说柳淳的官爵地位,光是想靠人头扳倒柳淳,这就是天方夜谭,脑子里有泡!

    这些年推动兴学,有多少过去没法读书的人,能够进入学堂!没有一千万,也有几百万,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他们淹死了。

    还奢望扳倒太傅,不是做梦吗?

    大家伙坚决跟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