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进文庙。”
柳淳哑然,“还真是一群好学生啊!”
朱棣没有说话,可眼神之中的意思再明白过了,你小子没得洗,人家就是你的门人,朕替你挡了这么大的灾,要是没点表示,那还是人吗?
所以啊,你小子乖乖站好,等着朕敲竹杠吧!
柳淳沉吟了片刻,笑道:“那给石像泼血的那些人呢?你们查到了吗?”
杨浩面色为难,“请恕属下无能,还没有消息。”
柳淳听完,顿时笑了,他的笑容显得很高深莫测,朱棣皱着眉头,身为天子,他的智商绝对不比柳淳差多少,这小子在笑什么?
不对劲儿啊!
“树立石像,并且冲击文庙,干这两件事的人都查得很容易,追查之后,就发现是你的门下。可给石像泼血,却差不到,难道他们手段更高明?还是说你的手下太废物啊?”朱棣扫了两个锦衣卫头子,杨浩被吓得立刻低头,可洛钟却抬起头,声音洪亮。
“启奏陛下,不是臣等找不出来,而是有人立了石像之后,臣听闻立刻派人过去,正巧遇上了泼血的人,而后臣的手下就去追查,可追着追着,这些人就消失了。”
“消失了?凭空消失了?”
“没有,他们是跑到了一个叫做正道会馆的地方。”
“正道会馆?”
朱棣眉头紧皱,在京城,各地的会馆层出不穷,有的是一个省,有些大的州府也有,比如苏州,杭州等等,另外一些商帮,行号,甚至是书院,都会建立自己的会馆,方面往来。
这个正道会馆,是什么玩意呢?
“陛下,在朝廷决定兴学之后不久,出现了一个正道书院,聚集了一大批博学鸿儒,致仕的官吏。他们以遵循正道,弘扬教化为名,成立了正道书院。去年的时候,正道书院的门人在南方各省的乡试之中,斩获颇丰,声名大振。据说今年他们更是要在会试上,一显身手,搏一个好名次出来。”
朱棣听完洛钟的介绍,忍不住皱起眉头,“正道书院?莫非说这些人都是腐儒,排斥科学,不愿意接受辅国公的主张?”
洛钟道:“启奏陛下,若是腐儒,他们也不会在科举上有所收获,事实上正道书院是标榜科学的,他们的学堂里,甚至有柳大人的画像!”
听到画像两个字,朱棣骤然吸了口冷气,脸色都变了。
他突然看向柳淳,发现柳淳嘴角上翘,微微冷笑。很显然柳淳并没有感觉到意外,现在打着科学旗号,以柳淳门人自诩的家伙太多了。这里面有几个是真的,有几个是假的,那可就不好说了。
朱棣也想到了刚刚柳淳所讲的那些话,他沉吟道:“莫非这是有人安排的闹剧?”
“只怕不是闹剧那么简单。”柳淳问杨浩,“你查了那些立石像,并且冲击文庙之人的身份吗?他们跟正道书院有没有关系?”
“回大人的话,下官只知道这些人都是来自苏州的,和正道书院的地点相同,至于更多的,却还不知道。”
“查!”朱棣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皇帝陛下已经怒火三千丈了,石像的事情出来,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柳淳门下骄傲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可若是从头到尾,都跟柳淳没关系,而是有人故意弄出来的一出戏,那岂不是把整个大明朝都给耍了吗?
你们不要脸,朕的脸往哪里放?
“查,给朕查清楚!”朱棣低吼咆哮!
………………………………
第745章 朱棣杀上门
朱棣越发烦躁,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六部九卿是如此的无能,真的,发自肺腑的。这个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和戏台上完全不同。
去梨园看戏,光看脸上的色彩就能分辨出好坏,白脸的就是奸臣,红脸的象征忠义,黑脸的耿直,黄脸的是秦二哥……可再看现在这帮人,他们学的比鬼还精,比狐狸还狡猾,比毒蛇还阴险。
难怪一夜之间,闹出了这么多事情,接踵而来,根本不给人的反应时间。
敢情全都是一伙人干的。
他们扮柳淳的门下,跑去立石像,然后又去泼狗血,泼了之后,再跑去文庙闹事,弄得像是柳淳的门人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朝堂之上,那么多大臣都趁机落井下石,想要给柳淳好看。
可事情的真相多半跟柳淳没有半文钱的关系,这也太冤枉了吧?
朱棣第一次开始同情柳淳了,“原来你也不容易啊!”
柳淳无奈苦笑,“陛下能理解,臣真是铭刻肺腑。”
朱棣大笑,“不是理解,是包容!”
“包容?”
“没错,就算你真的想给自己立个石像,那也没事,朕绝对支持。”顿了顿,朱棣又道:“那个你看朕也立一个如何?比你那个大点就行。”
汝听,人言否?
柳淳算是看透了朱棣,这家伙才是最虚荣的那个,嘴上说不介意自己立一个,可实际上早就眼馋了。
“陛下以为光立个石像就能有用吗?”柳淳很直白道:“石像终究有损坏的一天,而真正永恒不朽的神像,是在老百姓的心里,臣以为陛下应该最清楚不过了。”
朱棣板着脸,冷哼,话虽这么说,可终究不那么顺耳。朱棣也不管了,“把你家的好酒拿出来,跟朕喝一点,好长时间都没有醉过了,这龙椅坐得太累,成天劳心费力,朕要一醉方休才行!”
柳淳毫不迟疑起身,给朱棣搬出了一坛三十年的女儿红。
“真是好东西,对了,你现在酒量怎么样了?”
“还是那样。”
柳淳给朱棣和自己倒了满满一杯,“陛下请用。”
朱棣接过酒杯,顿时大喜,他可深知柳淳的把柄,只要把这小子灌醉了,什么话都会从嘴里冒出来的。
没准还能问出一点发财的妙法,没法子,谁让朕实在是囊中羞涩呢!
“来,咱们君臣一醉方休。”
柳淳举起酒杯,“没错,一醉方休!”
这俩人推杯换盏,不断往嘴里灌着,很明显柳淳的脸色越来越红,眼神越来越呆……哈哈,他醉了!
朱棣这个高兴啊!
“喝,咱们换大碗喝酒!”
他喜滋滋去找酒碗,心里乐开了花,只要撬开柳淳的嘴巴,还不定能弄出多少干货呢!朕要打起精神,牢牢记住。就看能不能弥补失去皇家银行的损失了?
朱棣满怀喜悦,等他把酒碗拿回来,再看柳淳,已经趴在了桌上,酣然入梦。
“你!”
朱棣气得脸都黑了,不带这样的,你怎么能睡觉啊?
“柳淳,柳淳,你清醒点?醒醒啊?”
“是,是要上早朝吗?”柳淳含混道。
“什么早朝?没有。”朱棣忍不住笑道,这家伙醉糊涂了吗?
“那催什么催,好容易睡一会儿,就,就不能消停点?老虎吃了人,还能打个盹儿呢,我就不行吗?”柳淳扯着脖子,闭着眼睛,喷着酒气,愤怒地抗议着。
朱棣深吸口气,低声道:“你很想打盹儿吗?”
“废话!”柳淳眼也不睁,喃喃道:“老子都多长时间没睡好了,都是他们老朱家的烂事,没完没了的,我都多长时间没睡好觉了?”
柳淳气哼哼抱怨,朱棣瞠目结舌,他确定柳淳的确是睡熟了,可这话听着着实扎心啊!他伸手把柳淳扶到了一旁的床上,转头出门,没走几步,正好瞧见了于谦。
“你师父这些日子很忙?”
“嗯!”于谦咬着嘴唇,“的确很忙,经常忙得吃不上饭。”
“不对啊,朕来的时候,你师父还躺着晒太阳,看起来很悠闲啊!”
“装的呗!”于谦道:“陛下,您也不看看,我师父身上有多重的担子,原来锦衣卫的任务就不轻,现在又要监管户部,还有修路的事情……方方面面,千头万绪,都要师父盘算好了才行,这些天来,师父几乎每天都是四更睡觉,有早朝的时候,干脆就连轴转。我现在只想着快点长大,好能替师父分忧,只可惜,时间还是太慢了!”
小少年毫不犹豫地抱怨着,语气还带着愤怒,仿佛他面前不是大明的天子,只是个很会压榨手下的黑心老板一般。
貌似也没错,朱棣就是这么个黑心的货儿!
柳淳不光担着沉重的负担,还有太多人想要算计他,明枪暗箭,防不胜防,眼前不就是吗!
朱棣惭愧地低下了头,“别嫌时间慢了,现在朕就给你一道旨意,每天晚上,给你师父准备一大杯酒,他这个人酒量不成,喝点就能睡个好觉。就算天塌下来,也要好好休息,更何况这天下还有朕顶着呢!”
朱棣说完,拔腿就走。
道等到了外面,他直接把木恩叫了过来。
“去查正道书院,一定要彻查,查清楚背后牵连着谁,不管是谁,都给朕揪出来。”
木恩答应一声,立刻下去了。
朱棣决定,不管如何,也要替柳淳出气。
回想起来,柳淳虽然位居辅国公,可是他这个国公连世袭罔替的都不是,他做得太多,朱家给他的又太少了,亏欠人情啊!
朱棣暗暗咬牙,一定要弄清楚才是。
瞧着吧,就算是朕的亲戚,朝中重臣,敢充当正道书院的后台,兴风作浪,朕也不会答应的。
朱棣不断降旨,把所有的力量都拍出去了。
很快,各种消息相继传来,这个正道书院的面纱终于被掀开了……
发起正道书院的人是致仕老臣朱守仁,他联络一些鸿儒老臣,在京发起。最初是巴蜀的豪商支持,后来徽商和江南的商人也加入其中,正道书院势力膨胀非常快。
去岁朱棣决定迁都北上,年底儿的时候,正道书院在南方各省的乡试之中,就拿到了非常不错的名次,甚至还有两个省的解元。
正道书院虽然标榜科学,但是他们的主要学业依旧是经学,只是增加了射箭和骑马等项目,比起老式书院有进步,却远远达不到新式书院的标准。
这么说,还是一群挂羊头卖狗肉之徒了?
朱棣沉吟不语,就在这时候,木恩小跑着来见朱棣。
“皇爷,皇爷,奴婢已经拷问清楚了,立石像,泼狗血,还有冲文庙的,确系一伙人所为!”
“谁干的?和正道书院有关系吗?”
“有!”
木恩干脆答道:“是,是一个叫仲尼社的一群人干的,其中以正道学院的学生为主。”
朱棣越听越生气,“什么正道学院,根本是一群歪门邪道!还仲尼社,孔夫子就教了他们栽赃陷害,无中生有吗?”
皇帝陛下怒骂,把桌子敲得咚咚作响。
“你说,这个仲尼社都有什么人?”
“回陛下,老奴拷问之后,的确得到了一份名单,其中有一人叫蹇贤。”木恩沉吟道:“他似乎跟蹇义蹇大人有些亲戚。”
“有些亲戚?”
“是,是蹇大人的侄儿。”
“亲的?”
“亲的!”
“呸!”朱棣啐骂道:“那叫有些亲戚吗?蹇义,你果然不干净!”朱棣气得豁然站起,直接传旨,“准备二十名侍卫,朕要立刻去蹇义的家,问问这个老东西!”
……
朱棣杀气腾腾,与此同时,蹇义的府邸,一个年轻人正垂手侍立,“伯父,您看看侄儿的文章,今科会试孩儿可有机会?”
蹇义没有接,而是叹口气,“会试你还想参加吗?”
年轻人茫然地抬起头,“为什么不参加?伯父,小侄可是准备了十几年啊!”他太阳穴上的青筋都跳了起来。
蹇义心疼侄儿,知道他苦读书不容易。
“现在不少人都去了交通大学,会试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低,我怕有朝一日,会试出身,会成为你的拖累啊!”
蹇贤毫不在乎,他讥诮道:“什么交通大学,狗屁!我略施小计,就让他们灰头土脸,还有什么脸教书育人啊!”
蹇义见侄儿得意非常,忍不住惊道:“你,你干什么?”
蹇贤得意道:“没干什么,就是给他们添了点乱子,让这帮人得意洋洋,还敢瞧不起会试科举,自己入了歪门邪道还不知道呢!”
蹇义已经不想听侄儿说没用的了,他声音颤抖道:“我,我问你,那个石像是,是你们干的?”
“没错,伯父,小侄这一招不错吧?”他眉眼之中,满是得意,仿佛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蹇义却是目瞪口呆,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他默默掏出了乞骸骨疏,突然,他抡起巴掌,狠狠抽在自己的嘴巴子上,啪!
一个鲜红的巴掌印,格外刺眼。
“伯父,你老人家怎么了?”蹇贤大吃一惊,蹇义猛地抬脚,狠狠踹过去。
“兔崽子,你不是我的侄儿,老夫也没有你这样的侄儿!”蹇义跟疯了一样。
正在这时候,管家突然跑进来,高声道:“大人,陛下驾到!”
………………………………
第746章 提前回家的六朝元老
朱棣骤然登门,蹇义已经预感到了不妙,他已经顾不得侄子了,只能匆匆迎了出来,跪在地上,浑身颤抖。
“臣恭迎陛下。”
朱棣迈着大步,停顿在了蹇义的身边,只是哼了一声,就让里面走。蹇义脑袋嗡了一声,完蛋了,真的完蛋了,连最起码的面子都不愿意给了,陛下是真的愤怒了。
蹇义扭头,躬身,重新进了门,直接跪在了门槛旁边,声音颤抖,“陛下,罪臣见过陛下。”
朱棣微微抬起眼皮,沉吟道:“你的名字是先帝替你改的吧?”
一句话,蹇义更加惶恐,貌似朱元璋又给臣子改名字的习惯,比如齐泰就是他改的名字,蹇义也是。
“太祖高皇帝见臣诚实,故此改名为义。”
朱棣微微哼了一声,“为臣要不失信义,先帝对你的希望不可谓不深,你又是如何报答先帝,报答朕呢?”
又是一句要命的质问,蹇义的后背已经湿透了。
“臣,臣愧对天子信任,臣有罪。”
“你罪在哪里?”
“臣,臣罪在教导不严。臣的侄子蹇贤心术不正,伙同一干人等,在交通大学的外面设立石像,居心叵测,臣有罪!”
朱棣冷冷一笑,“蹇义,就是这么简单吗?”
蹇义愣住了,这时候蹇贤已经跪在了一旁,浑身颤抖。
“畜生,你给我说,说你还干了什么?”蹇义声音狰狞,蹇贤吓得浑身颤抖,“我,我还,还去了文庙。”
轰!
蹇义浑身剧烈震动,就要扑上去。
朱棣却冷哼道:“先别忙,还有呢!”
还有!
蹇义一口老血险些吐出。
“你不愿意招供吗?”朱棣声音冰冷叱问。
汗水顺着蹇贤的鬓角流下,他摇头道:“没,没什么了,真的没……”
“还敢说没什么?”朱棣骤然一拍桌子,怒喝道:“那给柳淳石像泼狗血是怎么回事?从头到尾,都是你们在作祟,妄图把罪名按在辅国公的头上,你们当真是用心良苦啊!”
轰!
蹇义直接吐血昏倒,当他听到侄子掺和到事情之中,他仅仅觉得是侄子挑起了乱子,可他从来没有想过,从头到尾,一切都是侄子干的,而且还结结实实栽赃给了柳淳,你有多大的胆子,竟然敢做这种事情?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蹇义昏倒,下面的人都在外面看着,有朱棣在,他们也不敢直接冲进来,只能干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