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可是气坏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凭解缙这张臭嘴,就该让他死在大海里喂鲨鱼!
“你也是阁员,又是当世大家,你好的不学,学人家嚼舌头根子?我就是一个普通臣子,上面有陛下,有储君,我几时说了算了!你给我出去,现在就走!”
柳淳直接下逐客令,解缙灰溜溜出了柳府。
等到了外面,这家伙咧嘴笑了起来,满脸的阴郁一扫而光,我可是解缙啊,那点暗示我还听不懂了?
什么叫上面有陛下,有储君,你把太子带出来是什么意思?
还不是告诉我,可以投靠太子殿下吗?
幸好我功课做得足,知道太子殿下跟往日大不相同,没准也是你柳淳教导出来的!
解缙毫不犹豫,直接去找朱高炽了。
这几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让解缙看清楚了很多事情。当下太子朱高炽跟文人闹翻,武将也不待见他。
正是急需用人的时候,他当年说出好圣孙,不管怎么样,还是站在太子一边的。有旧日情分,现在又是去烧冷灶,无论如何,都会得到重用的。
转来转去,又转到了这一步,看起来辅佐储君,就是老天爷给我解缙的使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当是老天的磨炼了。
现在什么都过去了,就等着太子降阶相迎,然后君臣一拍即合,成就千古佳话……他乐颠颠到了东宫,只是把名帖递上去,东宫的门吏微微一笑,“对不住了,解学士,你要等一等。”
“等?还有人来?”
“有啊,刚刚金纯金尚书就来了。”
解缙顿时傻眼了,莫非有人抢到他的前面了?
这下可坏了!
正在解缙等待的时候,突然从东宫的花园传来砰砰的声音,金纯手握着火铳,对朱高炽道:“殿下,臣这枪法还成不?能不能给殿下牵马坠蹬?”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706章 官场败类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坚实的班底儿,譬如说刘邦有他的老乡,刘秀有云台二十八将,李世民有关陇集团,老朱有淮西勋贵……就连卖草鞋的都要收俩小弟才行。
可见自古以来,成就大事,光靠自己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如今太子朱高炽也组建起自己的班底儿,只是这个班底儿从一开始,就让人有点皱眉头。
“解缙只有文采,而不会做人。经过这几年的波折,此人又变得乖张凶戾,贪婪偏激,让他辅佐殿下,八成会坏事。”
“至于金纯,好好的文人不当,私下里练习弓马骑射,他的心思也很明白,无非是见陛下喜好征战,乐于开疆拓土,所以他才想追随陛下出征大漠,建功立业。如今见太子得到兵权,他又觉得江山早晚是太子的,这才不惜放弃官位,跑去捧太子的臭脚。”
总结起来,一个是小人,一个是更小的小人,这俩人要是能干出好事来,就闹鬼了。
徐增寿唉声叹气,“我说柳淳啊,太子好歹也是我外甥,看在我的面子上,你也不能坑他啊!”
柳淳才不听徐增寿的抱怨呢,“定国公,人家都去草原分割牧场,为国戍边了,你丫的挑了离着大明最近的地方,还时常跑回京城,你就不怕被弹劾吗?”
徐增寿把脸一沉,他才不怕呢!
别的那些功臣宿将,朱能讨了杭爱山以北的土地,丘福被分到了河套,陈亨在瀚海……唯独徐增寿,他的区域紧挨着大宁,也就是原来朵颜三卫的驻地。
是一大堆国公里面,最轻松,最安逸的。
没有那么大的风沙暴雪,也没有蛮夷袭击,离着京城又近,时不时的还能跑北平潇洒。出入酒家青楼,整天喝酒潇洒,日子跟神仙似的。
如果不看是亲戚,柳淳就把他给抓起来办了。
徐增寿冲着柳淳拱手,“你要能把我抓起来,赶快送我去诏狱,我还想安安静静吃几天牢房呢!”
这话说得有趣,“你到底有什么打算?”柳淳沉吟道。
“我什么打算都没有。”徐增寿咧嘴道:“你当我愿意跑里跑外没吃吃喝啊?我堂堂一个国公爷,要去求爷爷告奶奶,捧着那帮商人,求他们帮忙,提供人员物资,采购牛羊马匹……为了几个臭钱,我要捧着他们!柳淳,你说我倒霉不倒霉?”
原来如此啊!
这些武将也都明白,要想在草原立足,屯垦戍边那一套不管用了,寒冷的草原根本生长不出庄稼。他们唯有靠着生意往来,互通有无,才能维持下去。
偏偏大家伙都不擅长这些,除了一个徐增寿之外。
没法子,徐增寿就被赋予了招商引资的重任。
面对这个结果,柳淳还能说什么。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证明他们还是很有眼光的……所以,你赶快去找商人办事吧!来我家有什么用?”
徐增寿冷哼道:“你是不是还跟我装傻?你家里有整个大明朝最大的商人,我不来这儿去哪?”
正说着,徐妙锦从外面走了进来,她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约书,很潇洒地扔给徐增寿,轻飘飘道:“这是两千万两的第一批采购,往后还有!”
两千万两在徐妙锦的嘴里,简直跟二两银子差不多。
说实话,柳淳都不知道这位夫人到底有多少钱了!
“老爷。我这钱从哪里来,该怎么用,最好别问了,问了呢,妾身也不说的。总而言之,妾身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无他……为国分忧而已!”
徐妙锦说得那叫一个潇洒,徐增寿满脸嬉笑,跟个萨摩似的,双手捧着约书,不停点头。
“妹妹高古,妹妹真是当世女财神,小兄实在是五体投地啊!”
他一转身,对柳淳恶狠狠道:“我要走了,刚刚说的话你都记住了?一定要照顾好太子殿下,多选几个人才,你懂不?”
柳淳越发恼怒了,“徐增寿,你自己照照镜子,再仔细想想,那些功臣宿将为什么愿意让你干这事?”
徐增寿迟愣片刻,突然眉头抖动,他似乎有所领悟。
原来不是因为我徐增寿天纵英明,才能出众,人品无双啊?仅仅是因为我只能干这个!至于太子朱高炽,他也不是要依靠解缙和金纯的人才,只不过让他们做些适合的事情罢了!
想清楚这个时候,徐增寿直接夹着尾巴跑了。
下次可别出来装大个儿的,实在是太丢人。
徐增寿灰溜溜跑了,转过天,正是早朝。
柳淳已经很长时间不去早朝了,随着政务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复杂,早朝已经和具体政务脱节了,越来越沦为行事。
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大会往往是流于形式,真正关键的是小会。
大明朝越来越有这方面的苗条了,寻常的事务,内阁就能处理。大政是朱棣召集御前会议决策,至于早朝,往往是一些礼节性的事务,朱棣是为了保持勤政爱民的形象,才挣扎着爬起来。
每次早起,朱棣都要埋怨一遍老爹朱元璋。
您老人家精力充沛,身强体健,您就不考虑一下儿孙后代吗?
别的不说,您老六十七八了,还能生孩子呢,儿子这才四十出头,后宫就没动静了。幸好早年生了三个,不然连继承皇位的都没有了,真是苦啊!
朱棣晃晃悠悠,升坐奉天殿。
文武诸臣,分列两边。
太子朱高炽立在朱棣旁边,站得笔直,朱棣看着,心里高兴,这孩子是越来越有储君的样子了。
瞧瞧,魁梧高大,威武不凡,真不愧是我朱棣的儿子!
好吧,他已经忘了,不久之前还嫌弃太子太胖了呢!
“诸位臣工,有什么要务,尽快陈奏。”
朱棣的话音刚落,从人群之中就冲出了一个黝黑瘦小的家伙。
“臣解缙启奏陛下,臣提议尽快废除漕运,改用海运,如此每年至少节约三百万石粮食,而且节省民力,省去治水开支五百两,更能减少徭役三十万以上,如此利国利民之举,臣恳请陛下,尽快推行!”
说完,解缙跪在了地上,五体投地!
这货回来了!
当他开口,许多朝臣,尤其是内阁的几位,都涌起了如是念头!
真是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
解缙一张臭嘴,这几年揭露了多少文官的潜规则?什么座师门生,科考文章,选才用人,甚至连“淋尖踢斛”都给揭露出来了,还写文章嘲讽。
把文官们气坏了。
你丫的在安南吃得满嘴流油,大肆捞取好处。
结果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们捞一点都不行,你跟我们有仇是吧?
好嘞!
那就瞧瞧我们的手段!
京官虽然清苦,但是权柄却是结结实实的。
带球,过人,传递,射门……这一套动作,玩得比国足强了一万倍,而解缙很不幸,就是那颗被踢得满场飞的球!
一言以蔽之,这就是个互相伤害的故事。
如今解缙回了京城,还找到了靠山,他要开始报复了。
“陛下,臣除了建议改漕运为海运之外,臣还要弹劾河道衙门,他们多年以来,贪墨修河款项,谎报虚报,中饱私囊。还有,运河沿线衙门,也借机敛财,大发利市。每年他们征集粮草过千万石,结果输送到北平的不到四百万石,剩下的六百万石,都被他们贪墨了!”
朱棣眉头紧皱,怒火冲冲道:“解缙,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臣不敢欺骗陛下!”
这时候内阁这边,黄淮急忙站出来,没法子,漕运是有定制的事情,恰巧是内阁照惯例奉行,要是有这么大的弊端,他们几个都该砍头了。
“启奏陛下,解缙是胡说八道,漕运粮食,从征收到运到仓库,就要消耗两三成,又从南方运到北平,沿途还要两三成,另外,各地还要留用一批,供应军需俸禄,赈济灾民。臣敢用人头担保,漕粮的用途是经得起检验的。更何况还有锦衣卫监督,漕粮怎么会有解缙所说,那么多的贪墨?”
这位还挺厉害,竟然把柳淳拉了进来。
柳淳面色如常,“弊端在哪里都有,锦衣卫虽然有监督,但是却不能给任何人担保,也不会有任何姑息养奸。至于漕运的问题吗,我只能说耗费的确有些大。”
这句话可让解缙抓住了,他急忙道:“辅国公所言极是,纵然漕运没有贪墨,也不能用了。臣建议在沿海沿江,设立仓库,囤积粮食,然后使用海船运输,从南到北,沿途损耗不会超过一成!”
朱棣一听,豁然站起,他对别的不感兴趣,可这不足一成的损耗,却让朱棣怦然心动。
“解缙,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他昂起头,朗声道:“臣在安南多次向江南输送粮食,也和东番岛互通有无,还去过爪哇。沿途海浪汹汹,远比大明沿海要厉害多了。臣估算过,真正损失在海里的半成而已。臣说一成,已经是高估了。”
“朝臣们之所以反对海运,是因为河道年年修,粮食年年征调,中间的油水太多了,他们把漕运当成了发财的工具……臣也是去了安南之后,才明白了他们的心思,臣叩谢吾皇发配之恩啊!”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707章 狗一样的解缙
这人一旦不要了脸皮,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五体投地。
解缙你要拍马屁,也悠着点,发配安南都能成为天恩,你丫的还要脸吗?
这帮大臣忘了,解缙根本就不知脸皮为何物了。
“陛下,臣觉得如果陛下能让群臣都出去瞧瞧,或许我大明就盛世可期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啊!”
解缙!
你大爷的!
朝臣们疯了,我们与你何仇何恨,竟然要把我们都弄到海外去,你丫的良心安在?
顿时有人就要出来喷解缙,可谁也没料到,在文官队伍里,又冒出一个货。
“启奏陛下,臣以为解学士所言虽然是玩笑,却也有一定道理,臣承蒙陛下天恩,出使哈烈,增长见闻,回来之后,已经写了十几本见闻录了,而且还都卖得不错,已经是畅销书了。”
柳淳斜眼看去,说话的人正是吴中!
他当年冲出来想当个清流领袖,结果被朱棣怒骂,说他不能叫吴中,就可以无中生有!
有天子这句话,吴中的仕途算是完了九成九。
后来他被发配海外,给于彦昭当正使,出访哈烈。
虽然也是载誉归来,可吴中什么好位置都没捞到,只是给安排到了司经局,担任洗马!
吴中到了司经局一看啊,顿时哭了,好歹给老子弄两匹马啊!除了一堆书,啥也没有。就没见过这么坑的!
司经局绝对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挖地三尺,都找不出一点油水。
唯一能卖的就是那点藏书了。
可问题是吴中知道啊,他是被重点关照的对象,如果敢窃书,绝对没有好下场。
偏偏他又家大业大,有五房小妾,儿子女儿一大堆,张着嘴吃饭。
靠着那点俸禄根本不够用。
为了活着,总要想点办法吧!被逼无奈,他就把出海这段经历搬出来了,然后参照话本,开始写发表。好在大明并不禁止官员卖书,相反,这一类跟海外有关系的书,还有鼓励和补贴。
吴中就是靠着卖书过日子。
堂堂朝廷命官,被迫成了码农,吴中一肚子怨气没处撒。
今天朝堂的情况让他眼前一亮。解缙虽然疯癫,可人家的才华摆在那里,他一上来就攻击百官,而且还引起了陛下的注意。
莫非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终南捷径?
吴中挣扎了三秒钟,他就果断倒戈投降了。
一来冷板凳坐多了,实在是难受,还容易得痔疮,其次,连解学士都倒戈了,自己还装什么蒜啊!
有榜样在前面,他要是不学,岂不是傻帽透了!
因此吴中果断附和解缙,还更进一步作证,“陛下,世人皆以为大海波涛汹涌,生死难料。殊不知我大明造船技术已经远超历代,巨舰大船,行驶海上,平稳安全,不说别的,臣不就安然返回了!”
吴中总结道:“臣觉得大海就在那里,不用白不用,至于运河,就算挖掘通畅了,还需要不断清理淤泥,每年那么多钱,都打了水漂,太不值得了!”
解缙早就做好了舌战群雄的准备。
这事以往都是柳淳干的,一个人,干败满朝文臣,那个威风得意,简直不要太爽啊!解缙也很想复制一下,好好让陛下瞧瞧,俺解缙可不比柳淳差!
好吧!
这个玩意是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人家柳淳那是顶着主角光环的,岂是你想学就能学的。这不,无中生有,就冒出来个吴中,把你的光环抢去了一少半。
解缙急了,本来是独享的功劳,怎能让别人抢走呢!
他果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海运好,还是漕运好,在朝堂上空口说白话,一点用处没有。不如这样,在江南同样准备十万石粮食,分别用海运和漕运,送到京城。测算消耗时间,所有民夫,路上消耗,如此一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柳淳眼前一亮,还真没看出来,解缙居然懂得科学试验了,很好,不愧是大才子!
“陛下,臣以为解学士的见解可行,而且臣建议请支持漕运和海运的官员,分别乘坐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