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愿那些山西人能够出力多一些。

    要不要给他们一些许诺呢?

    比如事成之后,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官商,或者把皇家银行卖给他们经营?

    朱允炆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说这些还太远了,晋商很精明的,他们也不会相信空头支票。

    朱允炆写了很多,一直到了拂晓时分,他仔细读了两遍自己写的东西,有方法,有目标,是篇不错的文章。

    送给晋商之后,自己也该动身了。

    大宁不能多呆了,朱棣马上就要到北平,那时候大宁就会变得很危险。

    去西安吧!

    在西北静等着天下变化,等着重新夺回江山的机会。

    朱允炆匆匆收拾包袱,打算离开。

    当他收拾到了一半的时候,朱允炆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他在大宁待的时间有点长了。

    尤其是柳淳到了大宁之后,他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想看看柳淳会怎么应对,说白了,他太想看柳淳的笑话了。

    这一点就违背了他一直以来的原则。

    朱允炆十分后悔,他能安然无恙,就是靠着不但转移,明知道柳淳来了,竟然还不离开,实在是一大错误。

    不过好在柳淳把心思都用在了军务上面,他也没心情管别的。

    可万一柳淳战败了,他会不会找后账呢?

    自己给那些晋商写东西,成了柳淳追查自己的证据怎么办?

    想到这里,朱允炆扑到了桌面上,抓起写了一晚上的东西,撕碎扔进了火炉里,顷刻之间,化为了灰烬。

    这样朱允炆还不满意,他又找出了这段时间,写过的东西,悉数焚毁。

    等全部做完,朱允炆松了口气,他抓起包袱,推开了房门,等到了院外,他低着头,就向西边走去。

    西边的院子正是当年脱古思帖木儿的房子,已经空了很久了,上次徐增寿赶来,贴了封条。

    可谁知道,今天这个院子竟然没了封条,在院门还有一个人在等着。

    “走得那么着急干什么,咱们师徒也该叙叙旧了!”

    一句话,朱允炆如遭雷击,完全傻了……

    顶点


………………………………

第677章 朱允炆要拉垫背的

    在一瞬间,朱允炆极度惶恐,三魂七魄顺着头顶飞了出去,可片刻之后,他冷静了下来,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他艰难转头,瞧着柳淳,无奈苦笑道:“师父,没想到你来得这么快!”

    柳淳哑然,“不是我来得快,而是你走慢了。”

    柳淳说完,侧身指了指里面,“来,陪着为师喝茶,这小院装了两位废帝,也算是荣幸了。”

    朱允炆的脸色非常非常惨白,他努力挺起胸膛,身为曾经的皇者,他还有最后的尊严,尤其是在一个乱臣贼子面前,他不能丢人!

    朱允炆昂首阔步,迈进了小院。

    清冷孤寂的院落,遍地荒草,一阵寒风吹过,又让朱允炆不由得缩了缩肩膀。

    柳淳十分平静,看不出多少喜悦,也没有什么愤怒。

    只是在里面准备了一个火炉,上面煮着一壶热水。柳淳从怀里摸出了一个小龙团,给自己和朱允炆各自倒了一杯,然后将精致的琉璃盏递给了朱允炆。

    “多谢,师父的生活还是这么精致。”

    柳淳含笑,“这是给你准备的,其实我平时更喜欢用竹器。”

    “竹器?”朱允炆不解,不会太寒酸了吧!

    “没办法,家里孩子多了,竹器摔不坏,即便坏了,也不会刺伤孩子。”

    朱允炆点了点头,“弟子还没恭喜师父,师弟和师妹们,可好?”

    “好坏还谈不上,倒是我新收的弟子还不错。”

    “是朱瞻基?”朱允炆喝了口茶,正宗的小龙团,比宫里的还好,他丝毫不怀疑茶里有问题,这种手段可不是柳淳会使用的。

    “不是,是个叫于谦的小孩子,倒是跟朱瞻基差不多大。”

    朱允炆笑了,“能得到师父的赞许,这位于师弟一定是前途无限。真好,他那么小,就有师父提点。弟子真是怨恨啊……”

    朱允炆无奈苦笑,不停摇头,他遇见柳淳太晚了,假如柳淳刚刚进北平,他就能想办法拜在柳淳门下,建立起牢固的师生之谊,或许就不会走到今天了。

    “哈哈哈!”柳淳看穿了朱允炆的心思,淡然道:“我遇见燕王的时候,他已经二十多了,我遇见懿文太子的时候,年过而立。先帝更是厉害,都六十多了。”

    朱允炆的手猛地颤抖,险些将茶杯掉落。

    这三个人都是在成年之后,思想成熟,才遇到了柳淳。

    可是他们依旧愿意接受柳淳的这一套,成为柳淳的靠山、朋友、盟友,看起来真的不是年龄的问题。

    但又是什么,让他们师徒分道扬镳呢?

    “师父,你为什么要背叛弟子?”

    朱允炆的拳头紧握,上面青筋曝露。他知道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而且他登基之后,就迫不及待干掉柳淳,说谁背叛谁,还真不好说。或许他只是想跟柳淳吵一架而已。

    哪知道柳淳没有接他的话,而是淡然道:“背叛源于依附,我没有依附任何人,又何来背叛之说!”

    朱允炆猛地吸了口气,乍听之下,柳淳的话像是胡说八道,你都当了人家的臣子,又怎么没有依附?

    可朱允炆清楚,一直以来,柳淳主张的都是变法革新,富国强兵。他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认同了柳淳的想法,跟他站在一起,共同推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是盟友,而非主仆,依附之说,当然就不存在了。

    朱允炆无奈点头,“看起来连老天爷都不愿意帮弟子,弟子落到今日,也是咎由自取!”

    柳淳放下了茶杯,轻笑道:“你还叫我一声师父,那我也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老天要帮你?”

    “这个……还用得着问吗?”朱允炆哼道:“我是大明的皇太孙,是储君,我继承皇位,天经地义。朱棣不过是一个藩王篡权,上天为什么不站在我这一边?”

    他显得十分激动,双手颤抖,杯子里的茶水溅出,阴湿了一大片衣襟。

    “朱允炆,怎么到了今天,你还糊涂着。天数渺茫,天道无常。真正能抓在手里的不过是人心而已。”

    朱允炆哼了一声,哂笑道:“师父想说得民心者的天下?这也是老生常谈罢了,我在民间的这三年,骂朱棣的所在多有,就连师父你,在民间也没什么好名声。就连那些得到了土地的百姓,也在骂着皇帝老子,而且骂得比以前更凶。你知道吗?现在民间不少人提起我来,都有同情之心,说朱棣是乱臣贼子,以叔篡侄,天理不容!如果真的说民心,应该是民心在我才对!”

    “哈哈哈!”

    柳淳朗声大笑,“朱允炆,你知道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足,变法打破了所有旧的框架,人们一时适应不来,有所抱怨,朝廷不免背上骂名。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叫民意而非民心!”

    朱允炆沉吟,“有区别吗?”

    “民意就是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很多,比如想吃饱,想穿暖,想有个媳妇,想传宗接代,想高官厚禄,也想着安逸闲适,事少钱多!这些想法彼此是矛盾的,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有人骂,有人追忆曾经,把过去想得十分美好。对了,三代之治的神话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到了民心这里就不一样了,所谓民心,是一个人真正想要的东西,是在一大堆想法当中,选出最紧要,最现实,最根本的诉求。民间有怨言不假,可若是让他们放弃土地,放弃子女入学的机会,从每天吃饱,退回只吃半饱,变得像是行尸走肉一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敢想!他们会拼命的!”

    柳淳笑呵呵说道,自信十足。

    朱允炆脸色转青,手指不停颤抖,额头也冒出了大颗大颗的汗水。他突然笑了,“师父口才了得,弟子哪里是对手,弟子已经落入法网,就不谈那些大事了,弟子还想请教,师父是如何抓到弟子行踪的?”

    朱允炆困惑纠结道:“弟子反复思量,也找不到有任何破绽。”

    柳淳微微一笑,“只能说你找这个地方,太不好了,你不该住在这个院子的隔壁。”

    “什么意思?”

    “前些时候,徐增寿来取过一次东西,对吧?”

    朱允炆点头,“是有这事情,那不是成吉思汗的宝藏吗?”

    “哈哈哈!”柳淳笑得更开心了,“原来连你也信了,看起来我没有白费功夫!”

    朱允炆吓得不轻,比刚刚颤抖的还要剧烈,他咬着后槽牙,惊恐到了极点。

    “你,你说宝藏是假的?”

    “嗯!”

    柳淳点头,“我哪里知道什么宝藏,更不知道陵寝所在,脱古思帖木儿临死无非是让我妥善安葬他罢了。”

    “什么?”朱允炆惶恐到了极点,他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既然这些都是假的,那,那现在做的是什么啊?

    “当然是引诱鞑靼上钩了,说起来还要多谢你,往外面传递消息,你也出力了吧?”

    轰!

    朱允炆魂飞魄散,浑身瘫软,愣是从座位上滑了下去。

    他突然咧嘴大笑,“假的,都是假的!师父,你真行啊!”

    正因为宝藏是假的,柳淳害怕有漏洞,所以才对这个宅子周边监控起来,以防意外,结果就是这么个小小的动作,愣是捞到了一条意想不到的大鱼。

    至于朱允炆,他琢磨着既然有宝藏,柳淳的所有心思都应在宝藏上面,他留在这里,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根本没人会来找。

    殊不知,前提错了,接下来就错得离谱了。

    朱允炆好恨啊!

    假如不自作聪明,立刻逃遁,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也就不会成为阶下之囚,也就……晚了,说什么都晚了。

    朱允炆愣了半晌,突然笑了起来,越笑越开心,连眼泪都出来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他挣扎着昂起头,盯着柳淳,声音颤抖道:“这,这是师父设的一个局,那,那阿鲁台是不是会完蛋?”

    柳淳颔首,“不出意外,他已经落到了天罗地网之中。”

    “那,那些给阿鲁台送信的人,会不会死?”

    柳淳点了点头,“我回来就是查这些人,一定要把他们揪出来!”

    朱允炆咽了口吐沫,激动的脸色通红,伸长脖子道:“那。那弟子想帮师父,行吗?”

    柳淳哑然,“你帮我也没法赎罪的。”

    “不!”

    朱允炆断然摇头,“我不要赎罪,我早就是个死人了,当初我就应该跟三大殿化为灰烬,是吴华那个贼,为了延续锦衣卫的香火,才弄个人代替了我。如今我已经多活了三年,再无遗憾。如果能带着一大堆人上黄泉路,我也不寂寞啊!啊!哈哈哈哈……”

    朱允炆咧嘴狂笑,仿佛压抑了几十年的情绪,都从心里迸发出来,笑得那叫一个猖獗,狂放。

    柳淳甚至有种把他做成表情包的冲动。

    “我可提醒你,别想诬陷攀扯。”

    朱允炆五官狰狞,呲着牙,乐颠颠道:“放心吧师父,什么口外走私的商人,北平的豪强,甚至是隐藏的锦衣卫,他们都跑不了!”


………………………………

第678章 抓捕开始了

    “师父,弟子能不能最后请教一件事情?”

    柳淳瞧着朱允炆,微微颔首,“说吧,有些事情你知道多了,未必会舒服的。”

    “那也总比糊涂着好。”朱允炆自嘲一笑,而后抬头道:“我……四叔呢?他明天就要到北平了吧?如今你们都不在前面领兵,这么大的一场战斗,是不是会有遗憾?”

    柳淳淡然笑道:“陛下此刻怕是已经在前往东胜卫的路上了,最多一两天之内,就能神兵天降,加入围歼阿鲁台的战斗,对了,顺便再告诉你一件事,也免得你困惑。如今梁国公蓝玉已经统御大军,从河套出兵,直插阿鲁台的后方,这几十万鞑靼兵马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什么?”

    朱允炆完全惊呆了,如果说他落到柳淳手里,是因为一时大意,只能认倒霉,那么五十万鞑靼人马,也被算计进去了,就实在是不可理解了,难道说真的能飞天遁地吗?

    “师父可否给子弟解惑?”

    柳淳笑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徐增寿在东胜卫假意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也有近三个月了,阿鲁台从最初的试探,到决定出兵,再到集结人马,真正南下,朝廷这边也不会闲着。不过为了迷惑阿鲁台,也迷惑那些想要通风报信的人。陛下先是派梁国公,秘密前往西安调集人马,而他则是离开了船队,偷偷坐上海船,走海路北上,带领三万人马,在辽西的登陆,而后直接向东胜卫扑去。”

    朱允炆的脑子里,不断闪过地图,他渐渐凝重起来,抛开身份来看,这个安排简直绝了!

    以蓝玉的身份和能力,统御西北的人马,截断阿鲁台后路,绰绰有余。

    而朱棣走海路去辽东登陆,可以比走大运河快半个月时间。

    换句话说,柳淳带着棺材出征,表面上朱棣距离北平还有五天的时间,可实际上,朱棣已经在十天前,登陆辽东,他的三万人马,沿着辽东方向,快速向西,以路程计算,他绝对能够跑到北平十万大军的前面。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柳淳用精湛的演技,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当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之时,两口致命的刀,已经向阿鲁台刺了过去。

    假如只有一口刀,阿鲁台或许还有侥幸的可能,但是面对着朱棣和蓝玉,可就半点侥幸的空间都没有了。

    在历史上,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固然威风凛凛,其实也透露一个无奈的事实,就是朱棣手上缺乏大将。

    张玉本事过人,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靖难之役战死了,而朱能呢,统军征讨安南,在半路病死了。

    剩下一个丘福,带领十万大军,攻击阿鲁台,结果因为大意轻敌,全军覆没,身首异处。

    三员大将,全都死了,朱棣只能自己出马。

    不过在这一世,情况可不一样了,这三人都欢蹦乱跳不说,还多了个更厉害的蓝玉,其余平安,盛庸,冯诚,郑亨,整个大明,堪称将星云集,可用之才非常多。

    最关键的是明军已经完成了部分的火器化,在下一代的将领之中,已经对个人的能力不那么推崇了,相反,越是老实听话,就越可能创造出骄人的战绩。

    总而言之,以现在明军的实力,完全可以说一句,发现即消灭,抓到就跑不了。

    朱允炆呆坐在椅子上,突然抽搐着笑了起来。

    他不过是想看朱棣倒霉,就算战败一场也好。

    可偏偏要让他看到酣畅淋漓的大胜,看着朱棣走上人生的巅峰,为什么,苍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老天要把一切好的都给朱老四!

    师父还说没有天数,你不亏心吗?

    朱允炆怒视着柳淳,嘴唇哆嗦着,不停切齿咬牙。

    柳淳摇了摇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很羡慕陛下是吧?你可知道,在京的时候,陛下成天吃白菜豆腐,没事经常去我的府上打牙祭!”

    朱允炆咬了咬牙,冷笑道:“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