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标深吸口气,不悦道:“先生,四弟有本事,我这个当大哥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非也!”

    黄子澄连忙道:“殿下仁慈敦厚,人尽皆知。只是这藩王自古以来,就是取乱之道,七国之乱,八王之乱,殷鉴不远!燕王无才,或许还是好事,若是燕王文武齐备,登高一呼……”

    “黄先生!”朱标沉声道:“我相信四弟不会如此。”

    “殿下,陈桥兵变,也非赵匡胤本意。”黄子澄痛心疾首道:“殿下若是真爱护兄弟,就该断了燕王的念想,让他当一个富贵贤王,如此对殿下,对燕王,都是最好的选择!臣之言只是为了成全殿下和燕王的兄弟之情,没有半点别的心思!”

    朱标眉头深锁,这个黄子澄,学问是真好,可时常建议自己削藩,这就让朱标很为难了,都是父皇的儿子,兄弟之间,就不能和平相处吗?

    “黄先生,不管怎么说,四弟的方略还是好的,你让我如何弃之不用?”

    “殿下!”黄子澄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觉得的。

    刚刚柳淳讲的时候,他早就想好了反驳之词,可黄子澄觉得自己是探花郎,跟一介草民争执,凭空失了身份。

    所以他才一言不发……只是这位大才子没有意识到,他这叫背后插刀子,更加不要脸。

    “殿下,所谓胡汉杂居,是要从内地迁移二十万人到大宁都司定居,才能跟纳哈出所部人数相当!足足二十万人啊!背井离乡,到苦寒的塞上之地,殿下可忍心如此吗?”

    黄子澄道:“殿下素以仁慈宽厚待民,故此朝野上下,士林归心。若是殿下也肆无忌惮,迁居百姓,逼着他们远离家乡,于心何忍啊?”

    朱标也犹豫了,的确他很反对朱元璋粗暴地迁移百姓,几次劝阻,奈何父皇根本不听,反而责备他妇人之仁。

    若是他也像父皇一样行事,岂不是自打嘴巴,前后不一,如何让人信服?

    仁慈宽厚,爱民如子,这就是朱标的人设!

    虽然大明朝还没有这个词,但是道理是一样的,朱标动摇了。

    “黄先生,可若是不迁居百姓,又如何掌控大宁都司?”

    “殿下,臣以为人心都是肉长的,纳哈出所部的官吏将领,悉数被安排到了白羊口服苦役,若是能把他们放回去,这帮人必定感恩戴德,称颂殿下仁慈。殿下还可以让颖国公屯兵大宁,震慑宵小。如此恩威并施,刚柔相济,纵然鞑虏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造反!”

    ……

    距离和太子建议,过去了五天,朱棣信心满满,他的方略会得到支持,可等来等去,朱标那边都没有反应,实在是等不下去,朱棣去找大哥,回来的时候,脸都黑了。

    迁居百姓,牵连太大,故此大宁都司,以归顺蒙古诸部为主,准许他们,划地放牧,为大明之屏障。

    朱棣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移民是一定要做的,若是不改造牧民,至少要移民百万,才能镇得住一个大宁都司。经过柳淳的努力,把人数控制在20万左右,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分明是不想让我立功!”朱棣怒不可遏,攻击北元的战斗给了蓝玉,大宁都司的方略被拒绝了。

    为什么?

    是自己不行,还是自己错了?

    都不是!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不是太子!

    俩字:没权!

    朱棣第一次认真考虑道衍的建议了……而此刻的柳淳,脸比朱棣还黑。天可怜见,他的方略是真正替大明朝考虑!

    假如把大宁都司经营好了,什么土木堡啊,俺答汗啊,甚至日后的野猪皮都没机会崛起……三百年的太平,就让一个腐儒给毁了吗?

    柳淳眼神闪烁,突然他抓起拟定的方略,就往外面走。

    “我去见永昌侯!”

    留下这句话,柳淳气咻咻,向着蓝玉的住处冲去……
………………………………

第76章 拯救蓝玉的第一步

    经营大宁都司,绝对是一招好棋。

    首先,能把大明朝北方的防线,向草原腹地推进几百里,北平再也不是国门了。而且掌控了漠南草场,鞑子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很难集结十万以上的兵力,威胁九边。

    其次,大宁都司和辽东连成一片,互相支持,又能防止女真做大。

    再加上大宁都司的耕种牧养模式成功,对其他草原部落都有强大的吸引同化作用,更遑论大宁都司的土地下面,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价值更加难以估量。

    柳淳当然有私心,可他的私心是建立在对天下有利的基础上……而黄子澄之流,完全是一心算计,自私自利!

    黄子澄提出的方略,其实跟方孝孺一般不二,不得不说,朱标身边的文人,水平也就是如此了……他们极力想把朱标塑造成仁厚之主,等到老朱驾崩,朱标继位,就可以推行所谓的“仁政”,让重压和屠刀之下的官吏能够喘口气,过上舒舒服服的小日子。

    为了这个最崇高的目标,什么长远啊,什么天下啊,全都靠边站!

    甚至不惜埋下祸根,蓝玉厌恶东宫的文人,的确是有道理的。

    可问题是现在去找蓝玉,能有用处吗?

    他能改变朱标的心思吗?

    柳淳表示强烈怀疑,而且即便蓝玉有这个份量,他会愿意吗?

    在蓝玉的心里,对太子朱标是忠诚爱护,哪怕朱标做错了,他为了太子的脸面,也不会公然反驳。

    说穿了,就是有点愚忠!

    而且自从朱标来北平,就有意无意,打压朱棣。

    兄友弟恭是表面的,涉及到更深层的东西,太子也未必愿意让兄弟多得分……拜那么多的官斗权谋小说所赐,柳淳已经能揣摩出大部分人的想法。

    他有九成的把握,见了蓝玉也没用。

    那家伙就是头蛮牛,为了太子,他会放弃一切原则的,哪怕他也百分百不认同!

    该怎么办?

    认输吗?

    苦心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不得不放弃,简直比吃了二斤苍蝇屎还难受!

    柳淳咬牙切齿,苦大仇深……他快速转动脑筋,思索着办法,马儿却突然停下,发出了惊恐的嘶鸣。

    原来军营里面,鼓声大作,人喊马嘶,好不热闹。

    蓝玉受命,率领十万大军,出击北元,要彻底消灭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

    军中将士,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准备马匹兵器,带上粮食辎重,什么肉干,炒面,还有手油,帽子,靴子,手套……全都是白羊口出品。

    大家兴高采烈,原计划是出兵十五万,可由于增加了许多采购项目,花费也上去了,只能出动十万。

    可有人估算过,靠着充分的准备,这十万人,堪比二十万人的战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

    “柳公子,全都是你的功劳!”

    蓝勇迎出来,充满感慨道:“对了,你过来,可是要给我们送什么宝贝?”

    好嘛,在这家伙的眼里,柳淳成了善财童子了。

    “宝贝是没有了,不过我有个建议。”

    “哦?什么建议?”蓝勇很认真问道,在他的眼里,柳淳基本上有半仙之体了,说出来的话,他是深信不疑。

    “蓝将军,据我对草原地形的了解,你们一旦击败了鞑子,北元伪帝的残部可能逃往和林方向,那里是蒙古帝国曾经的都城,位置十分重要。你们若是能分出一支偏师,提前埋伏截杀,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柳淳可不是胡说八道,他记得没错,这一次蓝玉北伐,取得了空前成功,直接灭亡了北元,俘虏和缴获,不计其数。唯独北元的皇帝逃跑,虽然后来也被手下人给杀了,但毕竟没有落到大明的手里,让胜利逊色了不少。

    柳淳给了提前截杀的建议,正是针对可能的漏网之鱼,就看蓝玉有没有这个福气,要是他能听柳淳的,必定能立下不世战功!

    两个人正在聊着,蓝玉居然打马出来,见柳淳跟干儿子在一起,他也过来了。

    “小子,你来干什么?莫不是想随着本爵出征?”蓝玉豪气道:“我军中的位置,你开口就是,本爵全都答应。”

    这家伙还真不是开玩笑,柳淳咧了咧嘴,随军出征,剿灭北元,谁不想亲眼见证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彻底烟消云散的辉煌瞬间。

    可惜的是,他小小年纪,怕是受不了远征之苦,而且跟蓝玉搅在一起,也不是柳淳愿意的……没法子,只能忍痛拒绝!

    “那个侯爷,我能尽的力,都已经用尽了,剩下的事情,小子就没法掺和了!”

    “哼!滑头!”蓝玉不客气道:“大丈夫不能提三尺剑,上阵杀敌,终究不是英雄好汉。”

    柳淳只能赔笑,“的确,小子算不得好汉,只能干点无足轻重的事情,侯爷……”柳淳说着,拿出了厚厚的一份方略。

    “请过目。”

    蓝玉接过来,快速浏览,才看了不多,就露出了欣喜之色。

    “这是你写的?”

    “没错,这是小子针对经略大宁的一点想法,我想征求侯爷的意见,若是侯爷能赞同,回头太子那边,也好说话。”

    “你要献给太子殿下?”蓝玉突然问道,语气中满是惊喜,难道这小子想通了,要追随太子殿下了?

    “啊,是啊!”柳淳憨笑道:“太子巡边,筹建大宁都司,不交给太子,还能交给谁!”柳淳没有说下一句……谁让太子不答应,我也是没法子。

    蓝玉欣然抚掌,“太好了,小子,你听我的没错,殿下仁慈宽厚,是个顶好的人,凭着你的才华,到了东宫,必定受到赏识重用……我马上要出征,没工夫带你去见太子,这样,我用个印,回头你去说服殿下就是了。”

    ……

    从蓝玉的军营出来,柳淳的心砰砰乱跳,他这是撒了个弥天大谎啊!

    假如让蓝玉知道他已经找了太子,并且被太子拒绝了,会盖这个印吗?

    若是蓝玉知道他接下来要干的事情,会不会提着刀来砍了他的脑袋?

    别看蓝玉平时嬉笑怒骂,人很不错,可若是惹恼了他,这位可是真正的猛虎,比朱棣还危险三分呢!

    可转念又一想,蓝玉马上出征,等他回来,至少几个月之后,兴许事情早就过去了……实在大不了,就提前躲得远远的,让蓝玉找不到他就是了。

    而且这么干对蓝玉也有好处……他跟太子绑得太紧了,一副心中只有太子的吓人架势。老朱固然不在乎蓝玉,可太子一死,年纪小、威望差、又没有至亲血缘的太孙,无论如何,也驾驭不了蓝玉这头猛虎,除之也就成了必然。

    提前让蓝玉跟太子产生嫌隙,是保护这位大明开国最后猛将的唯一机会了。

    “蓝玉啊,小爷对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惜的是你只怕永远领会不了了。”

    什么叫国际巨……呃不,是什么叫做好事不留名啊!

    柳淳来了个漂亮的战术后仰,直奔朱棣的住处而去。

    就在蓝玉誓师出征的当天,一份以燕王朱棣和永昌侯蓝玉联名的奏疏,绕过了太子朱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进京城。

    大宁都司的未来,柳淳的计划,朱棣的野望……全都在此一举了。
………………………………

第77章 道衍被鄙视了

    等待是很煎熬的,好在老朱是出了名的高效率,奏疏递上去,很快就得到了批复,而且朱元璋还下了旨意,明发六部,盛赞燕王运筹有方,策略得当,所献经略大宁之策,甚合圣意,立刻按照方略颁行,不得有误。

    高不高兴?

    惊不惊喜?

    就在朱棣以为大获全胜之际,在嘉奖的旨意后面,还附带了另一道旨意,把他从天堂打到了地狱。

    燕王府三卫由三万人削减至一万五千,同样立刻执行。

    这算什么?

    明奖暗罚?

    父皇到底是高兴啊,还是生气啊?

    朱棣糊涂了。

    “王爷,依老衲之见,这一次是着急了。”

    道衍唉声叹道。

    这老和尚从一开始,就鼓动朱棣夺嫡,可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了,如果轻而易举,道衍也不屑掺和。

    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太子的位置太稳固了,势力也太强了!

    “陛下尚未登基,便立下世子,几十年来,所有的人事布局,全都是围绕着太子来的,早就大势已成,不可逆转。上一次柳淳那小子挑起方孝孺跟北平商人官吏的争斗,老衲就去说服方孝孺,让他不要发作。”

    道衍提起了旧事,正因为这事,他跟朱能好一顿打斗,胡子都被扯去了一绺,现在下巴上还缺着一块。

    朱棣无奈反问道:“道衍大师,你既然知道势不可挡,为何还要篡夺本王逆天而行?莫非你存心害本王?”

    “非也,非也!”

    道衍连连摆手,“殿下,太子势大不假,可聚集在太子身边的人,尽数是酒囊饭袋,不值一提,尤其是这帮人跟陛下的主张迥异,连带着太子在他们怂恿下,几次跟陛下争吵。”方孝孺又探身道:“殿下,你可知道老衲是如何说服方孝孺的?”

    朱棣皱眉道:“传言方孝孺耿介固执,是一头十足的倔驴,大师的手段确实不凡!”

    道衍笑道:“殿下,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方孝孺的确想惩处北平的贪官,揪出官营冶铁厂的弊病所在。老衲告诉他,惩处贪官,固然没错,可以陛下的性格,北平又是战争重地。若是掀起大案,必定是牵连无数,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比起郭桓案和空印案,有过之而无不及!”

    方孝孺头很铁,他不在乎自己的命,也不会在乎家人亲友,为了正道,在所不惜!

    惩处贪官,他也不会手软。

    可唯独掀起大案,牵连无辜,以前都是锦衣卫那些人干的,若是他亲手掀起了一场大案,从此往后,他就别想在士林混了,名声彻底臭了。

    会有无数人,把他列为奸佞小人,大加挞伐,绝不客气。

    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比杀了他,还要可怕万倍……

    “殿下,老衲跟方孝孺打过交道,又瞧了这个黄子澄。太子身边的文人,也算是略知一二。”道衍自信十足,一副指点江山的从容模样,侃侃而谈。

    “陛下英明睿智,强悍绝伦。废除丞相,集朝政于一身,堪称千古一帝!”

    不管够不够千古一帝,反正老朱绝对是千古第一勤政皇帝,第一爱民皇帝,第一……被文人恨的皇帝!

    “以老衲观之,这帮人所想,无非是恢复相权,真正做到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当今天子是断然不会答应的,所以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辈的身上。太子性格文弱敦厚,自小便随着宋濂之流读书,脑子里灌了太多明君贤臣的东西……这就是殿下的机会所在!也是唯一的机会!”

    道衍眼睛放光,此刻的他,就像是疯狂的赌徒,为了唯一的胜算,费尽心机。

    “陛下年纪越来越大,有意让太子接手实际的政务,培养太子的能力,这次巡边就是明证!而太子呢,他做事必定会依照身边文人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很难让天子满意。老衲说句不客气的话,太子现在是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早晚有一天,太子会承受不住陛下的压力。”

    “而殿下呢,只要按部就班,好好做事,博取天子的青睐,等到水到渠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