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起抄家,发配几个人倒不算什么大事了。

    尤其是发配的还是当官的,柳淳就更不在乎了,反正你们受了朝廷的恩惠,穿上了官服,戴上了乌纱帽,结果正事不干,天天争抢着当搅屎棍子,把你们都发配出去,只是刚刚好,没有挨个砍脑袋就不错了。

    因此柳淳是心安理得,替天行道啊!

    救一个人,那是相当麻烦的,可要害一个人,却是轻而易举。仅仅用了一个下午,柳淳就完成了罗织罪名的艰巨任务。

    现在看起来,他还是很有当奸佞的潜质,等下一回,要是再穿越了,就挑个奸臣当当,没准也挺有趣呢!

    转过天,早朝之上。

    朱棣让人提前把那些自陈的奏疏堆在了丹墀,就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这几天又有了一些事情发生,或许你们会以为朕忘了这件事,但是朕要告诉你们,没有!朕一点都没忘,前些天,你们一大帮人,不是嚷嚷着要弹劾练子宁吗?你们现在还有什么话讲?”

    朱棣怒目横眉,连连质问。

    弹劾的官吏无不面面相觑,心惊胆战。

    按照常理,他们上了自陈说明的奏疏,天子就该网开一面,给他们一条活路,谁知道朱棣竟然又把这事拿出来了,这是要秋后算账啊?

    陛下啊,你就不能宽宏大度一点吗?

    很显然,朱棣不是这样的人,他们的希望注定会落空的。

    “郑赐!”

    朱棣直接点名了,“你有什么话说?”

    郑赐硬着头皮站出来,“启奏陛下,臣反复思量,的确,臣有失察之过,没有弄清楚祠堂的功用,除了祭祖之外,还有许多人在此执行家法族规,败坏国典,臣的确有错。可臣依旧觉得练子宁出手太过狠辣,根本没有跟百姓讲清楚,造成民怨沸腾。臣以为……是不是要选择一个稳妥之臣,来处理此事?”

    好汉,真是好汉子!

    到了这时候,还不老老实实认罪,竟然还想扳倒练子宁,这个郑赐有点意思啊!

    朱棣本来还想挖个坑,现在人家自己送上门了,再矫情那就不是朱棣的风格了。

    “郑赐,看起来你还是不服气啊!朕问你们当中,还有谁觉得郑赐所言有理的,也一起站出来。让朕好好欣赏一下,这大明朝到底有多少好汉子?”

    此刻群臣当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说实话,多数人还是反对彻底废除宗法的。

    毕竟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顽固得吓人,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可问题是朱棣的态度太明白了,现在跳出来,除了粉身碎骨,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而且既然郑大人决定舍生取义,冲在第一线,他们只管摇旗呐喊,做个站脚助威的也就是了。郑大人,放心去吧,我们会照顾好你的妻儿的。

    面对这么一帮不要脸的猪队友,郑赐也是无话可说。

    你当他愿意冲出来啊!

    还不是后面有人逼着。

    做为建文旧臣,投降了新君,现在有在宗法这事上退缩,岂不是背弃君父,又放弃了祖宗,弃国弃家,还让他怎么活啊?

    家乡已经送来了信,如果他扛不住,那就只有把他从族谱出名,生不是郑家的人,死不入郑家的坟。

    真要是这样,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朱棣等了好半晌,竟然没有人动弹,天子怒了。

    “怎么,一百多人弹劾,自陈的奏疏就在这里,尔等现在都不说话,只有郑赐一个人站出来,这是怎么回事?莫非你们都想通了?”

    沉默的官吏们战栗惶恐之余,总算抓到了救命稻草。有人迫不及待跪倒,“启奏陛下,臣等经过反省,的确认为练大人无罪,是臣等有错,臣等一时糊涂,还请陛下赎罪!”

    真是一群聪明人!

    朱棣冷哼道:“柳淳,你们锦衣卫查得如何?”

    柳淳躬身道:“启奏陛下,如今朝堂上的情况已经很明白了。根据臣的调查,只有少数臣子,是真的不愿意看到宗法被废除,这是意见不同而已。但是有很多人却暗中存了私心。他们抵制改革,不光是保留宗法,而是想以宗法为借口,否定均田,进而推翻变法。这些人处心积虑,结成一党,势力非同小可。臣以为陛下不可不查!”

    朱棣暗暗给柳淳竖起了大拇指。

    这小子真是够坏啊!

    让他罗织罪名,他就真的干出来了,行,朕没看错人。

    “柳淳,你说的如此严重,但是你能指出,具体是何人吗?”

    柳淳朗声道:“既然是结党营私,必然是同进退,待罪诸臣之中,除了郑赐不是之外,其他众人,皆在其中!”

    “阴谋结党,对抗新法,不但按照大明律法,应该死罪,就算在皇明祖训当中,先帝也说过,凡是反对变法,皆可杀之,臣以为陛下务必按照先帝遗训,断然处置这些逆臣贼子,万万不可手下留情。”

    柳淳下手,岂止是黑!

    光是律法就够了,你把祖训都搬出来,这是要灭九族啊!

    “陛下,臣等冤枉啊,柳大人诬陷臣等,陛下给臣等做主啊!”这帮人趴在大殿上,痛哭流涕,那叫一个惨啊!

    朱棣还没等说话,柳淳立刻道:“陛下,这才几天的功夫,他们就反复无常,由此可见,彼等心中只有厉害算计,并没有半点操守,唯有这样的无耻之徒,才能干出丧心病狂之事,陛下明察啊!”

    柳淳!

    这些跪着的臣子都疯了。

    曾几何时,你小子信誓旦旦,说锦衣卫要按规矩办事,要符合大明律法。

    可现在呢,你说的还是人话吗?

    没有半点证据,全凭你的一张嘴,就想置我们于死地,咱们没完!只要我们能活着,往后跟你姓柳的拼了。就算你权力大,地位高,可也架不住我们人多。拼一个你死我活,还指不定谁先完蛋呢?

    百官义愤填膺,这时候朱棣咳嗽道:“柳淳,你这么说,未免太过了。他们弹劾练子宁,也不过是一犬吠人,百犬吠声罢了。远远没到结党营私的地步,至于说他们反对变法,这个或许有之,可朕不能以心思论罪,还要看真凭实据。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略显粗糙啊!”

    臣子们都哭了,被骂成狗了,还要感激涕零,我们太难了!

    柳淳还能说什么,只能躬身道:“陛下圣明,臣也是过分担忧了,还请陛下见谅。”

    朱棣颔首,“的确,朝中言官攻讦倾轧,置国政于不顾,每天靠着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立足朝堂。实在是大明之耻,朕倍感痛心疾首!”

    “朝廷置百官,是为了辅佐天子,治理江山,如今的百官,实在是让朕失望,非常失望!尤其是言官,更是可耻!”

    朱棣恶狠狠道:“这一次,朕打算罢免一半的言官,剩下的人也要吸取教训,给朕好好做事,莫要辜负了社稷之重,万民之托!”

    天!

    六科十三道,全都疯了,罢免一半,也就是说隔一个毙一个,这也太狠了吧?会有冤枉的,我们冤枉啊!

    大家伙只能求助似的看向道衍,心说老贼秃,你可是科道的头,你要是不说话,我们就弹劾你去喝花酒,咱们破罐子破摔,谁也别想好。

    老贼秃虽然后面没长眼睛,但是也能想到会有多少人骂他,没法子,只能为难道:“陛下,科道纵然有不肖之徒,可毕竟职所当为,陛下若是罢免了他们,岂不是浪费了人才,老臣恳请陛下三思啊!”

    朱棣笑了,“先生高见,朕也不忍心如此,可是又不能不罚。朕思前想后,这样吧,品级不变,就是给他们换个位置。”

    道衍本能感觉到不妙,急忙道:“陛下可是要让他们出京?去地方上历练。”

    朱棣哈哈大笑,“先生果然机敏,就按先生的意思办,即刻将这些人发配安南和东番,担任县令知州,给他们五年时间,如果做得好,调回京城,继续担任言官,如果做不好,那就不要回来了!”

    朱棣突然变得疾言厉色,一甩袖子,直接退朝。

    老贼秃道衍傻了,我几时说过要发配他们了?我是说派到地方为官啊!

    “道衍大师真是思虑周全,既顾全了大家伙的官位,又替朝廷解忧。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柳淳仰面大笑。

    道衍气得咬牙切齿,“柳淳,你小子还敢跟老夫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整个大明朝,就属你小子最不尊老,你,你处心积虑,陷害老夫!”

    柳淳把脸一沉,“道衍大师,谁处心积虑,你比我清楚,想算账,找正主去啊!”柳淳一甩袖子,扭头就走。

    把道衍晾在了一边,能让这个老贼秃吃瘪,柳淳的心情大好,简直要飞起来了。

    出了宫门,准备上车离开,突然一个人追了上来。

    不是别人,正是郑赐。

    他满脸的凄苦,对着柳淳深深一躬,“柳大人,我多谢大人刚刚的回护之恩。”

    柳淳点头,“好说好说,我还是很乐于助人的。”

    郑赐要哭了,“大人,下官虽然逃过了一劫,可,可现在满朝上下,都视下官为寇仇,下官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柳淳点了点头,“哦,原来如此,郑大人,我这里正好有一个绝佳的办法,你有兴趣听不?”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56章 钱暂时够了

    郑赐咧着嘴苦笑,“大人,现在朝堂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了,大人若是有办法,下官感激不尽啊!”

    柳淳大方笑道:“郑大人别客气了,区区小事而已,毕竟我也没有本事把你留在朝廷。”

    郑赐惊得瞪大眼睛,莫非柳淳在耍他?

    “郑大人,既然他们都走了,你还留在朝堂干什么啊?”

    听听!这是人话吗?

    明明是你在朝堂上,说我只是反对变法而已,那些人是处心积虑,结党营私,我们不一样,你,你怎么变卦了?

    郑赐吃惊地盯着柳淳。

    “别那么惊讶,同样出去,也有不同的,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柳淳说完,上了马车,就直奔府邸。

    朱棣的生财之道很简单粗暴,但却是绝对可行的。

    东番岛已经陆续向大明输送了两批蔗糖,足足有上百船之多。

    这些白糖涌入之后,能够很明显感觉到,整个大明的饮食都发生了改变。

    最明显的就是各种糕点的甜度明显增加了,连豆腐脑的小摊都能放蔗糖了,菜里面也多了许多甜味。

    而那些寓居大明的海外商人,简直跟疯了一样,毕竟他们理想中的天堂,也只是流着牛奶和蜜糖而已。

    如今大明的糖价便宜到了令人发指,和天堂还能有多少区别呢?

    他们不但顿顿离不开蔗糖,而且还大肆采购,尽管运回国内之后,糖价要增加十倍,可依旧非常便宜。

    是求之不得的美食。

    听说在更远的地方,寻常人根本见都见不到,只有那些顶级贵妇,能在自己的茶杯里,加上一块糖,品尝难得的甜蜜,如果能加两块,绝对是王后一级的享受。

    他们甚至认为蔗糖有着不可思议的疗效,得了病,只要喝上一杯糖水,就能起死回生,原地复活。

    好吧,或许有夸张,但是蔗糖已经成了大明又一个主打商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受到了强烈的追捧。

    作为蔗糖的主要产地,东番岛的土地相比起之前,价格成倍上涨,最早投资的那群人,全都发了大财。

    当初还有人抱怨朝廷太过苛刻,现在他们什么说的都没有了,只恨当初投得太少了。

    与此同时,在安南方向,大批的粮食也输入了大明。虽然粮食属于管制商品,价钱没有那么夸张,但依旧获利不菲。

    现在人们迫切要求,继续拍卖两处的土地。

    只不过有趣的是制约土地拍卖的罪魁祸首竟然不是土地没了,而是人手不够用。

    李景隆这段时间,一直在海外折腾,用他的话讲,就是到处撒尿,标记地盘。

    从东番岛南下,他找到了吕宋,然后继续南下,他发现了一大堆面积惊人,而且物产丰饶的岛屿。

    只是这些岛屿实在是太大了,岛上尽是密林丛生,只是在海边平坦处,会有一些土人部落。

    李景隆看在眼里,那个着急啊!

    这么好的地方,竟然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占领,简直是犯罪。

    他迫切希望朝廷加大开发海外的力度。

    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朱棣才想出了发配言官去海外的点子。

    有人或许要说了,这些人都是书生,他们不行的,只会高谈阔论,如何懂得治理地方,如何能替朝廷敛财,陛下用他们,完全是胡来。

    这话如果在一年前,朱棣或许相信。

    可现在朱棣只有俩字:呵呵!

    解缙怎么样?

    算是文人的表率吧,把他扔到了安南,这货儿是彻底放飞自我了,种种敛财之术,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他挖空心思,制定了一大堆的规矩,其中一条,竟然规定安南人不许使用铜制门环。还要求家家户户,进献生铁,如果没有,就要折成银子,如果连银子都没有,那就要折成粮食,连粮食都没有,那对不起了,东番岛种甘蔗去吧!

    解缙给朱棣送来的八十万两里面,就是出售壮劳力换来的。他给朱棣送了八十万两,自己揣进荷包的,就只有他知道了。

    这些文人的智商绝对不用怀疑的,不会干什么的都有,还从来没听过说不会捞钱的。

    即便这一百人里面,有一半铁骨铮铮,不还是有五十个可用之人吗?让他们比赛着捞钱,该给朝廷带来多少利益啊?

    他们可比那些只会抢掠烧杀的武夫管用多了。

    而此刻这些言官还体会不到永乐大帝的苦心。

    从清贵的言官,变成了发配海外的罪官,这是多大的落差啊!

    安南啊,那可是比天涯海角还要遥远的地方。

    从此之后,背井离乡,再也没法或者回来了,没准他们还会死在海上,连个尸体都找不到,成了海上的孤魂野鬼……救命啊!

    言官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穷尽一切办法,也没有任何用处。

    终于,发配的名单出来了,除了告练子宁的那些人之外,还有十几个因为历次考评,成绩都很差的,一共凑了一百一十人。

    光荣地成为大明第一批外派地方官。

    为了给他们一点面子尊严,柳淳还很体贴,送了每人一朵大红花。

    还用红色绸缎,打个十字,系在了胸前,就跟新郎官似的。甚至乌纱帽上,还插着几根野鸡翎。

    如果忽略他们死了老娘一样的表情,还真跟要娶新媳妇似的。

    “来,大家伙都笑一个,笑得开心点!”

    柳淳一挥手,顿时鼓乐响起,欢快的唢呐,咚咚的大鼓,当真是过了年似的。

    “笑啊,快点,高兴起来,今天是大好的日子,远大的前程等着诸位呢!”

    柳淳鼓励大家伙,可这帮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要多没心,才能笑得出来啊!柳淳,你就坑人吧!

    有人蹲在地上,捂着脸痛哭。

    还有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杀死我吧!我不想当外丧鬼啊!”

    他们撕心裂肺的哀嚎,弄得柳淳十分不悦。好歹也是朝廷命官,简直是耻辱啊!我想了多少年了,一直打算跑去海外。

    都开价五千万了,奈何朱棣那厮不答应。

    你们这帮玩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