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几年的局算什么,老子收了于谦当徒弟,未来几十年都在筹算之中,别说你朱棣了,就算你的儿子,孙子,都未必能享受到,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呢!
柳淳十分确信,这个“柳爷”跟他是半点关系也没有,至于柳家的人,也是绝无可能。
现在就剩下一种可能,是不是有人要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打着自己的旗号干坏事?倘若真是如此,那可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木恩从番子手里,接过密报。
“大人,金纯跟两个人接触上了,他们进了一个院子,是不是现在动手?”
柳淳道:“别着急,这个院子应该是虚晃一枪,让他们继续盯着。咱们远远随着就是了。”木恩欣然点头,急忙吩咐下去。
果不其然,金纯在这个院子里停顿了差不多一盏茶的功夫,就换了一驾马车,从后门出来了,绕进了一条小巷子。
不得不说,这位“柳爷”是真的够小心,他的人带着金纯,足足穿过了三个院子,用了各种手段,尽力甩开可能的眼线。
跑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城南的一处院子,这个院子很不起眼,两边都是大杂院,还住着戏子,有人咿咿呀呀吊嗓子,还有人舞刀弄枪,练着功夫身段,十分热闹。
所谓大隐隐于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他手段再多,也瞒不过大明朝两大顶级特务机构。
尤其是在柳淳的统御之下,锦衣卫的办事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事关大人的清誉,哪个锦衣卫敢怠慢。
所以他们虽然小心,却也没有逃出如来的手心。
金纯进入了院子,又过了好一会儿,有一驾马车,偷偷来到了院子外面。
赶车的马夫十分精壮,他跳下来,四周看了看,这才撩开车帘,从里面下来一个中年人,这位穿着丝绸,手里拿着一把扇子,看起来十分儒雅随和。
迈步走了进去,八成他就是那位“柳爷”了。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总算把大鱼等到了。
就在此人进院不久,柳淳和木恩就赶来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把四周的街区都给封锁起来。
“启禀柳大人,弟兄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进去抓人!”
柳淳微微点头,突然对木恩道:“这次就让东厂的人打头阵吧!我们锦衣卫提供协助,我相信木公公必定能手到擒来!”
木恩大喜过望,“如此,奴婢就献丑了!”
……
紧张的一夜过去了,朱棣一直在等着结果,他甚至想要亲自去抓人的,不过他也担心真的抓到了柳淳的人,会下不来台,就只能让木恩代劳。
瞧着吧,只要抓到了,一定要好好奚落柳淳一番。
朱棣正在想着呢,木恩慌里慌张前来送来。
“启奏皇爷,奴婢把人抓到了!”
“抓到了?是谁?”
“是……楚王!”
“什么?”朱棣大惊失色,“你说什么?那俩人不是说是柳爷吗?”
木恩都哭了,“皇爷,那家伙有口音,他说的是六爷!”
顶点
………………………………
第628章 请诛楚王
朱棣从龙椅上过来,揪住了木恩的衣服,连着询问了三遍,木恩死的心都有了,“皇爷,的确是楚王殿下朱桢,老奴该死,请陛下降罪!”木恩哭哭啼啼,糟心的朱棣用力一推,木恩摔了个仰八叉,却也不敢叫苦。
朱棣来回踱步,气得怒吼道:“不是你该死,是朱桢该死!他该千刀万剐!”朱棣是真的气坏了,因为根据现在探查到的情况,如果真的追究起来,处心积虑,结党营私,收买官员,图谋不轨,这是要杀头的。
而且朱桢是藩王,跟普通人又不一样,坐实了,定个谋反大罪都是可能的。
朱棣不是不想处置藩王,而是刚刚整顿文官,还有一大堆的事情没有处理完,再跟宗室开战,饶是朱棣斗志昂扬,却也有点力不从心。
他最初觉得跟柳淳有关系,没准就是柳淳手下的人,揪出来,让柳淳丢点面子也就算了。可万万没有料到,丢面子的居然是他。
这可怎么办?
办,还是不办?
要不先压一下子?
朱棣正在思索着呢!
突然外面有太监小跑着进来,“启奏皇爷,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赵王殿下,汉王殿下求见!”
好啊!
一家子都来了。
不光是他们,朱高炽还牵着皇孙朱瞻基,而皇后徐氏则是拉着妹妹徐妙锦……这回好了,全都找上门了。
徐妙锦的眼睛还是红红的,貌似刚刚哭过。
徐妙云脸色很难看,她想起昨天朱棣那个得意的劲儿,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陛下,臣妾今天早上让人把小妹叫进宫里,说了会儿话。她从去年下半年,就一直在城外养胎,这不,好容易给柳家诞下了长男,这些日子一直在恢复身体,就算她有心思做什么事情,也没那个精力了。陛下,你说是不是啊?”
朱棣咧嘴尬笑,“是,是啊!对了,原来柳卿都有儿子了,好事,大大的好事,朕,朕一定要重赏,就给他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再赐一些喜庆宝物……对了,皇后,你说按照皇孙的标准行不?”
徐氏绷着脸没说,徐妙锦可摇头了,柳家的儿子可比什么皇孙值钱多了。
“不劳陛下费心了,小妇人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柳家不敢说门风清白,可也断然容不得违背国法之徒。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请陛下明示,这就是对柳家最大的恩典了。”
徐氏点头,“对,别的事情先不说了,就说说昨天晚上的案子,到底抓到了没有?”
朱棣被逼到了墙角,黑着脸道:“抓到了。”
“那是谁在干坏事?”
“是,是楚王朱桢!”朱棣气得拍桌子,“有个家伙舌头大,说的不清楚,把六爷说成了柳爷!”
“啊!”徐妙云故作惊讶,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不然怎么会跑来兴师问罪!
其实是柳淳想来的,瞧瞧案子怎么处理,可徐妙锦不答应。这种事情还是她出面比较好,大不了把皇宫闹个底儿朝天!
果然,徐妙锦拉着一大堆人,跑来找朱棣算账了。
“竟然是咱们皇家的人!”徐妙云气哼哼道:“这,这不是诬陷好人吗!”
朱高炽平时比两个弟弟憨,可是这时候却比谁都机灵,“母后,也算不上诬陷,只要查清楚案子,师父自然就清白了。而且六叔楚王已经就藩多年,充其量算是宗室子弟,可不是什么皇家的人,儿臣觉得可以让宗人院介入,一起彻查,看看六叔到底干了什么!”
徐妙云哼道:“纵然你说的有理,可也是天家的脸面啊!”
朱高炽眼珠转了转,捅了儿子一下。
小小的朱瞻基立刻道:“皇祖母不用担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要秉公执法,只会让百姓敬畏皇家,不会有损天家脸面的。”
徐妙云大喜,把孙儿抢到了自己的怀里。
“还是皇孙懂事。”
说完之后,扭头对朱棣道:“陛下,你看这事该怎么办?”言下之意,不能连孩子都不如吧!
朱棣翻了翻白眼,还能怎么办?你们都把话说完了,就算我不想办也不行了,既然如此,那就查一查,看看这个老六到底干了什么!
只不过朱棣还留了一个心眼……他下旨,让东厂,锦衣卫,加上宗人府彻查。并没有让外廷加入进来。
“父皇,不如让儿臣牵头,去问问这事情吧!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掂量好天理、国法、人情的,行于理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朱高炽拍着胸脯保证道,朱棣想了想,让太子领办,也确实是个办法。
储君身份够,锦衣卫和东厂都能听从,宗人府那边也会同意的,而且大儿子相对厚道,说话也好听,估计不会给自己添乱子。
朱棣点头,朱高炽兴冲冲接了旨意。
从宫里出来,他狠狠一挥拳头。
总算能大展身手了!
好多年了,都把他憋坏了。
当这个太子,还不如不当呢!朱高煦眼下经常去鸡鸣山学堂,在研究一项很了不起的东西。朱高燧打理皇家产业,什么银行啊,证券啊,制糖啊,忙得风生水起。
就是他,什么事都没有,光长肉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如今总算得到了一个差事,一个很了不得的差事,朱高炽岂能放过……他不但不准备往下压,而且还想要把事情弄大,不查个水落石出,怎么向小姨交代啊!
至于六叔……对不起了,你就藩的时候,我才刚出生,咱名为叔侄,实际上一点不熟,而且在一大堆藩王中间,你又没有加入靖难之役,凭什么对你手下留情啊?
朱高炽挽起袖子,立刻下令,将楚王朱桢在京的产业悉数查封,同时将替楚王做事的人,也都给抓了起来。
这一道命令下去,整个京城想不知道都不行了。
因为楚王的产业实在是太多了!
初步统计,朱桢的房产就有一百多处,其中有七成,都是租给了读书人和官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房东是楚王。
试想一下吧,这么大的事情出来,能不乱套吗?
所有租房子的官员,都四处打听,询问情况,生怕被当成楚王一党。
而且就算跟楚王没关系,那其他人呢?
会不会是人家设下的陷阱圈套啊?
很快,整个官场都乱成了一锅粥。
眼下内阁六位阁员,其中杨士奇和胡广就是租的房舍,连内阁都跟着动了起来。
这回好玩了,不用朱高炽出手,外面的人就把整个案情给弄得差不多了……谁都知道,一旦考上了进士,那就是鲤鱼跃龙门,蟾宫折桂,陡然富贵。
可话又说回来,等成了进士,做了大官,再去投资,那就晚了。
大明朝不流行榜下捉婿,因为这么干,实在是太露骨了,直接结党营私,惹恼了朱皇帝,可是会砍头的……因此人们发明了一种比较隐蔽的办法。
首先,他们会挑选一些穷苦的书生,一些清水衙门不起眼的小官……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潜力巨大。
怎么说呢,有点类似风险投资吧!
以金纯为例,他是地方上推荐进京的优秀太学生,不用经过科举,就能入选官员,从他进京读书算起,差不多十年光景,期间还得罪了人,依旧升到了工部郎中,主管大工程的木料采购。
这十年时间,给他提供低价的住房,又向他借钱,提供各种便利……种种加起来,一千两不到。
但是呢,确实解决了金纯的燃眉之急,足以让他感恩戴德,铭刻肺腑。
如果顺利的话,一次采买,几十万的款项,赚个几万,甚至更多,都不在话下。
一百个里面,有十个,甚至五个,能够爬上去,执掌权力,就稳赚不赔。
其实真正将这种手法发扬光大的是晋商。
他们不光从官员士子身上下手,而是从娃娃抓起。
在各地建立学堂,捐资私塾,培养读书人……几十年,上百年的水磨工夫,使得从上到下,全都有晋商的人,替他们保驾护航,摇旗呐喊。
因此就算人人知道晋商在干损害朝廷的事情,却也没人敢把他们怎么样,说起来和后世的某街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
弄清楚了这个手法,有一件事也就豁然开朗了。
朱桢就藩武昌,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但是呢,在整个靖难之役,这位王爷仿佛不存在似的。
他没有加入朱棣阵营也就罢了,甚至连朱允炆都没有对他下手。
就这么悄无声息,渡过了三年的时间,人们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六爷呢!
要说朱桢狗屁不是,也就罢了,偏偏他还精通文学,又多次带领人马,平定湖广,贵胄等地的土司蛮部造反,屡立战功。
就连当年汤和都跟朱元璋称赞,楚王有谋略。
扼守重镇,文韬武略都十分了得,偏偏在靖难一役,悄无声息,这该是多大的本事!
现在回想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桢在文官这块经营很深,他就藩之后,暗中资助收买了许多人,因此每每到了关键的时刻,他都能化险为夷。
不过朱桢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靖难的时候,他太想作壁上观了,结果朱棣大马金刀,杀入金陵,他想去投资,已经晚了。
结果周王、代王、蜀王、庆王、宁王,这些人把持了宗人院,他明明地位更高,却没了机会。
这次楚王进京,是想运作宗正之位。
现在宗人院有十位亲王,如果他能加入,并且成为宗正,权势仅次于周王朱橚。
因此朱桢下了血本,这才有约见金纯的打算。
不然以朱桢的城府,他宁愿出钱,先把金纯的孩子送去学堂,替金纯救治老母,做好事不留名,等到最后了,再把底牌掀开,甚至这一辈子都不捅破,作为人情,留给自己的后人,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朱桢为了能一切顺利,迫切想要拿到一些好处,去跟其他藩王交换,仓促之下,露出了马脚。
这人狐狸了一辈子,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也是够讽刺的。
朱高炽没有刻意隐瞒,甚至他有意无意,把案情透露出去,因此朝野皆知,六科十三道,御史言官,刑部,大理寺,就连宗人院的藩王都站出来了。
过去的日子,大家伙被整得太惨了,一把一把的刀子,全都砍到了他们身上,那叫一个疼啊!
这回也请你朱皇帝尝尝滋味吧!
“陛下,臣等请陛下严惩楚王朱桢,诛杀奸王,以儆效尤!”群臣异口同声,同仇敌忾,就问你朱棣,杀,还是不杀?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29章 我要见陛下
朱棣面对群臣的质问,微微一笑,“诸位臣工嫉恶如仇,朕心甚慰,楚王这个案子算起来也是事出有因。朕想问问你们,这国朝俸禄是不是太低了?或者说,朕对待众卿太刻薄了,以至于大家伙无以为生,假如真是如此,朕当罪己!”
朱棣煞有介事道,他最初真的是打算考察百官生存状态,这才碰到了这件事,虽然朱棣说过,不会给官吏增加一文钱,可是若是官员真的活得太难了,也未必不能商量……
皇帝陛下摆出了一副欢迎前来讨价还价的架势。
仿佛在说你们快点提要求啊,只要合情合理,朕就会答应的,放心,朕很大方的。
朱棣奸诈,可臣子们也不傻啊,拿了皇帝的好处,就要给皇帝办事,不用问,楚王八成是死不了了。
再仔细想想,只怕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结果,就是钱没有拿到,反而白白放跑了楚王。
群臣不由自主看了看柳淳。
没错,就是这家伙!
只要有他在,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鬼知道他跟朱棣会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所以啊,面对朱棣抛出来的诱饵,绝对不能吞。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居然是杨士奇,没错,就是这位不声不响的内阁首辅。
本来金殿朝会他是不开口的,内阁毕竟是秘书的性质,只适合跟天子开小会,在朝会上,那是天子和六部九卿的事情。
不过杨士奇现在还租着房子呢,楚王朱桢这么干,等于是算计了所有官吏。如果同意放过楚王,是不是表示自己也不清白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