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减之后的国富论,就比之前一版看着通俗多了。柳淳还举了大宁钢铁厂的例子,进行解释,使得新的国富论更容易理解。
几个人看过之后,都哈哈大笑,“柳大人果然心思机敏。前一版主要是朝臣使用,这一版却是可以大行天下,让所有人一起来研读,妙,实在是妙!”
他们正在商量着,突然有人从后门冲了进来。
朱高炽和朱高煦,一人揪着一条胳膊,像提小鸡似的,把朱高燧提到了柳淳的书房,一起带来的,还有三本书籍。
“师父,这个老三,真是没救了!”朱高煦破口大骂,“你瞧瞧他,干的是什么事情?他把您老人家的书稿给偷走了,然后拿去卖了!”
“卖了?”柳淳吃惊道:“当真?”
“这还有假,一共二百本,就剩下这三本了!”
柳淳眉头紧皱,“三殿下,你就那么缺钱?几百本书而已啊!也值得拿去卖了?”
朱高燧挣脱了两位兄长的束缚,辩解道:“师父,弟子是为了师父扬名,弟子可没想赚钱啊!我敢对天发誓!”
他刚说完,就让朱高炽给了他一巴掌。
“师父,别听老三胡说八道,他一本书卖了一千两!光是这二百本,就差不多有二十万两入账!这小子发了笔横财!”
朱高炽的确是心细如发,当他得知老三卖书的时候,就偷着派人去了解情况,当得知他卖了一千两一本,朱高炽气坏了。
这个老三,什么钱都挣,简直掉钱眼里了。
朱高煦更加愤怒,“师父写书,那么辛苦,你拿去卖钱,是弟子能干的事情吗?啥也别说了,你小子赶快把钱交出来!”
“对!”朱高炽恶狠狠道:“二十万两,一点不能少。回头把钱最好把钱还回去。不然等着师父的书继续刊印,人家买贵了,会记恨师父的。”
朱高煦提着沙包一般大的拳头,就要狠狠揍老三。
“你捞钱,让师父背骂名,你算什么东西?”
柳淳听完了哥仨的话,低声道:“你们倒是不用担心会买贵了,因为这一版只有五百本。接下来再出的是这个!”
柳淳随手把删减版递给了哥仨……这三人接过来,仔细看去,全都目瞪口呆,“师父,这跟你的原版差了好多啊?”
柳淳道:“循序渐进吗!有些观点不能一下子抛出来,就先从经济下手吧!”
哥仨一起松了口气,朱高煦皱眉道:“这么说,这五百本就是孤版了,卖一千两,似乎也不算贵啊!”
朱高炽也意识到了,“是啊,这是师父的心血,便宜了岂不是不尊重师父。”
他们俩念叨着,朱高燧突然怪叫道:“等等,按照你们这么说,岂不是卖便宜了?”
这哥俩同时提起了拳头。
“你个臭弟弟,看我们不打死你!”
朱高燧简直要哭了,“等等!”他慌忙扑到了桌子边,“这,这不是还有三本……书,书呢?”他怎么看都没有了,难道不翼而飞了?
“谁,谁拿走了?”
朱高燧呼天抢地,大声哀嚎。道衍老贼秃此刻抱着三本书,上了马车,立刻吩咐,“快走,快走啊!”
他要好好收藏起来,往后没有一万两,不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58章 又一位阁老炼成了
柳淳登坛讲学,地点在国子监的三公槐之下。
讲学是很神圣的事情,无论任何人都要尊师重道,哪怕天子也不能例外。所以朱棣换了一身儒衫,如果忽略他壮实的身躯,的确跟那些书生差不多了。
皇帝都是如此,其他朝臣就更不敢例外了。
大家伙早早前来,占据最好的位置。外围那些空白的地方,就留给了国子监和太学的生员,整个场所,已经不是挤满了人,而是塞满了人,就像沙丁鱼罐头似的,被一只大手按在了场地,密密匝匝,舍不得浪费任何一点空间。
柳淳穿着一袭蓝色长衫,手里握着一柄如意,翩然若神仙,出现在了讲台上。
他一出场,朱棣就在心里暗骂,你丫的是来当老师的,好好讲课就行了,打扮这么花哨干什么?
柳淳也不想的,本来蓝新月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可自从徐妙锦和李无瑕凑合进来,他的日子就不那么舒服了。
这俩人挖空心思,要让他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所以就弄了这么一身行头,幸好柳淳颜值充裕,没有掉链子。
他到了讲坛之上,坐好之后,有人敲响云板,开课了……
“今天我要讲的东西,或许很俗气,也很简单,核心就是两个字……分工。”柳淳直接破题,没有任何迟疑……下面人竖着耳朵听着,柳淳不紧不慢讲着。
过了一会儿之后,渐入佳境,柳淳的节奏快了不少。
所谓科学。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可复制性。
换句话说,柳淳讲的东西,不是飘在天上的云彩。而是手边的一碗水,喝到肚子里,就能解渴。
分工能提高效率。
到底是真是假呢?
“去,把家人都叫来,咱们做个试验!”
杨溥吩咐道,所谓试验,也是他从柳淳那里学来的新名词。
不多时,杨溥的妻子,老母,小儿子,外加一个车夫,悉数到了。杨溥刚刚考上进士不久,家底也不丰厚。只雇了一个车夫,名义上是车夫,其实府里的重活,什么买粮食,挑水,劈柴,全都是他一个人负责。
“最近咱们家有什么紧要的活儿?”
见大人这么问,车夫还以为自己做事出了纰漏,引来了主人的不满,慌忙道:“还有一个月,就是降温了,家里该准备烧柴,回头就准备去,绝不会耽误的。”
杨溥想了想,笑着道:“我问你,这每年劈柴都是怎么弄的?”
“就是从外面买来木头,然后给劈开,码好就行了。”车夫茫然答道。
杨溥笑道:“那要有几天呢?”
“怎么也要七天吧!”
“那好!咱们就换个新的办法。”
杨溥说到做到,他让车夫去买来木柴,然后用一天的功夫,将木头截成长短差不多的样子。
转过天,实验就开始了。
杨溥搓了搓手,将斧头高高举起……妻子取来木头,放在了杨溥面前,他挥动斧头,立刻劈成两半,夫人再将一半放到杨溥面前,继续让他劈。等劈成合适大小,儿子就抱到了一边,让老娘负责码好……
很简单的分工,却包含了柳淳所说的要点。
搬木头,摆木头,堆起来,这些都不是什么难的,也不需要太大的力气。真正要用力气的就是劈下去的那一斧子。
杨溥不停挥动,额头上汗水浸出,手臂震得生疼,但是当他看到越堆越高的劈柴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身体里又有力气了。
“继续!”
……
两天之后,又到了早朝的时间,大臣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还在探讨柳淳讲学的内容。
“柳大人书中所写,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可柳大人这次讲学,却只讲了作坊分工,这是商贾之道,并非治国大道,真是让人好生遗憾。”
旁边有人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些事情,是不方便讲的,只能等待以后有机会,让柳大人继续开讲。这一次,真是不过瘾!”
好几个人在聊着,杨溥正好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忍不住冷笑,“诸位,你们怎么知道分工不是大道?”
这几个人回头一看,竟然是杨溥。
“杨大人,你前不久不是还说柳大人人品不行吗?这次他只讲作坊如何分工,如何牟利,这是商贾之道,如何不是小道?”
杨溥一听,摇头道:“你们若是看懂了柳大人的书,就不会这么说呢!商贾的出现,就是建立在男耕女织的基础上,何来贵贱大小之分?而且若是连小小的商贾之道都弄不清楚,更遑论治国大道了?”
这几个人冷冷看着杨溥,你丫的变得也太快了。
“杨大人,听你所讲,必是有所领悟啊?”
杨溥淡淡一笑,“领悟不敢说,的确做了点实验。”
正在说话之间,钟鼓响起,群臣入宫,早朝开始。
朱棣刚刚升坐,询问群臣。
杨溥就主动站出来。
“启奏陛下,臣建议立刻选派人手,研究分工一事,尽快在军中作坊落实下去。”
朱棣已经十分熟悉杨溥了,他淡淡道:“你这么说,可有根据?不会是担心柳淳报复你,急着拍他的马屁吧?”
朱棣还记着杨溥拿小罐茶阻挠他的旧账,故此言语很不客气。
杨溥却是神色自若,“启奏陛下,臣已经在家中验证过了,此法的确有效。”
“你是怎么验证的?”
杨溥道:“臣家中每到入冬之前,就要准备劈柴,过去都是车夫花费七天时间,才能备齐。这次臣与家人,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悉数准备妥当,方法就是柳大人所讲的分工!臣可以用亲身经历担保,分工是有用的,而且有大用!”
朱棣眉头微皱,坦白讲,他对杨溥的看法不算好,可这家伙居然愿意亲自去实验,让朱棣颇为意外。
“你当真干了?”朱棣将信将疑。
杨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不敢隐瞒,若是陛下不信,可以现在验看。”
说着,杨溥将两个袖子挽起。
朱棣扫了一眼,急忙从丹墀下来,到了杨溥面前,探出手,主权住了杨溥的胳膊。仔细看去,只见他的手腕红肿高大,呈现青紫色,皮肤都绷得十分紧张,跟蒸好的馒头似的。
“很疼吧?”
杨溥忙道:“臣一介书生,疏于劳作,用了半天的斧头,难免如此。”杨溥又道:“陛下,可正因为如此,臣又悟通了一件事。”
“什么事?”
“柳大人所讲的教育,讲的百姓技能!”杨溥激动道:“陛下,分工固然能带来效率提高。但是分工之后,对工人的要求更高,比如要力气更大,能耐住性子,小心谨慎,服从指挥……这些,都需要教化。臣以为柳大人所讲,的确是无懈可击,应该立刻推广,以造福天下,对朝廷也是一大幸事。”
听完杨溥热情洋溢的话,朱棣没吱声,突然,他伸手抓了杨溥的腕子一下。
“啊!”
杨溥努力忍住,可还是叫了出来。
朱棣突然大笑,一转身,重新回到了龙椅上,坐了下来。
“你们这些人,都听过柳淳的讲课,但又有谁,能像他一样,进行验证?有吗?”
朱棣连着问了三声,所有臣子都茫然摇头。
开什么玩笑,他们都是臣子,哪能去干糙活儿啊!
也只有杨溥这个脑子有问题的二五仔,才会如此不顾脸面吧!
朱棣呵呵冷笑,“你们听着,朕之前很讨厌这个人,觉得他是沽名钓誉之徒。可今天朕改变了看法,他遇事愿意探求真理。当初阻拦朕加封柳淳,多半也是出自他的真心。朕身为天子,要听的就是真话。自今日起,杨溥入阁办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59章 书中真有黄金屋
杨溥这家伙一夜之间,竟然成了阁老一枚,虽然当下入阁远不如后世那么威风,但成为阁臣,就意味着能在天子身边,出谋划策,和其他臣子的地位迥然不同,立刻惹来了一大堆人的红眼。
当初你骂柳淳最欢,现在又跳出来捧柳淳,还搞什么身体力行……别是故意为之,想借着这个机会,往上爬吧?
比如御史吴中,他就是这么看的。
毕竟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杨溥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白白丢了名声不说,还半点好处都没有捞到。
这人和人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
杨溥被任命为阁臣,却没有多少欣喜,反而在谢恩之后,又进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分工大有好处,当下应该迅速推广,其中最紧要的就是三大殿工程!”
“三大殿?”朱棣眉头深锁,朱允炆随着三大殿化为了烟尘,也把建文朝给带走了,现在还是一片废墟,的确碍眼。
“嗯,既然如此,那就由你来督造三大殿。你可有把握?”
“臣愿意一试!”
“不是试,而是务必成功!”朱棣很不客气道:“三大殿乃是大明的脸面,万万马虎不得,干好了有赏,出了差错,必罚!”
朱棣一锤定音,让不少人有暗暗大喜,看起来陛下并没有放过杨溥的意思,前后骤变,肯定会惹来怀疑。
这个工程既是机会,又是考验,就看他如何应付了……很多人怀着看热闹的心态,而杨溥依旧是那副样子,下朝之后,不声不响,不和任何人多话,贴着墙边,返回了家中,立刻草拟计划。
早朝上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柳府,柳淳没去上朝,原因很简单,嗓子坏了,没法子,那么多人,靠着肉嗓子,连讲三天,谁也受不住了。
人家是红枣枸杞,柳淳这里是黄连胖大海,喝得人都苦了。
三头小猪,外加一头小小猪,聚在了柳府。
朱高煦很愤怒,“这个杨溥,绝不是好东西,我不信他几天的功夫,就能改变心思。这个货儿多半是借助此事,扬名朝野,准备趁机往上爬。这不就进了内阁吗?下一步没准就是六部尚书了。这帮该死的文人,肚子里都是坏水,根本看不透!”
朱高燧一边抓着朱瞻基,一边好奇道:“二哥,你打算这么办?”
“还能怎么办?找机会,把这个人杀了!”朱高煦嘿嘿道:“他的坏水再多,也架不住刀子!”
朱高炽立刻给二弟一个白眼。
“师父书写得那么好,杨溥能幡然悔悟,未必是假的,更何况他还能身体力行,一个当官的,能在亲自劈柴,干糙活儿,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朱高煦冷哼,“你丫的就是喜欢文人,总想护着他们,瞧着吧,你会吃亏的!”
“这叫什么话?别忘了咱们师父也是文人,还是天底下最大的文人,对吧?”
此刻柳淳抱着杯子,不停小口喝水,润着喉咙,火辣辣的感觉才能稍微缓解。
作为“三杨”之一,杨溥的才干柳淳没有怀疑,只不过这才华越大的人,心思也就越可怕,且看着吧,他到底是人是鬼!
正巧,就在柳淳思索之际,就有人递来了一张名帖,杨溥求见!
片刻之后,杨溥到了柳淳的书房,刚刚进门,就躬身施礼,格外恭敬。
“下官拜见柳大人。”
“免……礼。”
柳淳嗓音沙哑艰难,无奈指了指嗓子,然后拿出一张纸,“有话请说,我听着呢!”
杨溥这才想起,原来柳淳的嗓子还没好。
他愈发惶恐恭顺,急忙道:“下官根据陛下旨意,拟定了一份重修三大殿的分工方略,特来请求柳大人指点。”
柳淳点头,杨溥咳嗽两声,然后道:“所有工程,由下官负责协调全局,统筹人力和物力,另外下官准备寻找三位负责总体工程的人才,由他们负责管理,绘制图纸,设计施工方略,进行验收。”
“落实到具体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名专人负责,例如地基,例如大殿主体,例如内部装饰等等。每一个步骤,还要安排人员监督。另外尤其重要,历次大工程,都会有严重的浪费。”
杨溥顿了顿,然后道:“下官在翰林院期间,查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