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咧嘴轻笑,“陛下,如果臣没有说错,您还有更深层的用意,如果陛下不愿意讲,那臣可以讲出来。”
柳淳从容不迫,脸上总是笑呵呵的,可他的笑容在朱棣看来,简直值一百二十个嘴巴子。看破不说破,大家伙还是朋友,你非要点破,真是不识趣!
朱棣气了半晌,话要是从柳淳嘴里说出来,不会好听的。
他只能闷声道:“唉,朝局如此,朕要推变法,要铲平士绅地主,阻力非常大。别看表面上没人敢反对,可私下里,全都在扯朕的后腿。说到底,他们还都是读书人,偏偏朕要治理这个国家,还离不开他们,这帮东西也是恃宠而骄啊!”
“我让你接衍圣公,就是竖起一面旗帜,以你的号召力,去压制百官,为了推行新政,提供支持。”朱棣笑道:“以后朕下一道旨意,你这个衍圣公能跟着遥相呼应,我们君臣联手,下面人就没法反对了。”
朱棣气呼呼道:“朕都说了,你还想问什么?”
柳淳摇头,的确没什么好问的了。
说穿了,朱棣封圣,还是希望加重柳淳的权威,反过来,协助他推行变法。
过去士林和皇家是站在对立面的,现在朱棣想让柳淳统领士林,做起事情自然就会容易许多。
“陛下深谋远虑,臣五体投地。”
朱棣冷哼道:“我还以为你会说自己才不堪用,推辞位置呢!”
柳淳突然大笑,“陛下觉得臣是那么谦虚的人吗?”
这俩货互相看了看,都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果然,都是一个山上的狐狸,心有灵犀。
效果之后,朱棣道:“就按照这个方略办,你也去准备准备吧。”
柳淳沉吟道:“陛下,其实臣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答应?”
朱棣不悦道:“朕已经开诚布公,你还藏着掖着,忒不爽利,赶快说!”
柳淳笑道:“陛下,当年汉武帝面临匈奴入寇,为了一血耻辱,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之前的无为而治,集中全力,对匈奴展开反击!”
朱棣点头,“你说的这个例子很对,汉武之雄才大略,的确让人叹服,朕也有此意。”
“陛下高屋建瓴,洞穿古今,日后成就,必在汉武之上。”柳淳笑容可掬道。
朱棣微皱着眉头,“就咱们两个,你还拍马屁,说点有用的!”
“是!”柳淳笑道:“汉武帝当年权衡百家,选取儒术,自然有其中的道理。但是儒家这套学说当中,也存在着弊病。而且千年来,儒家的解释权都在文人手里,他们不断歪曲篡改,已经让儒家变了味道。当然了,即便是纯正的儒学,也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否则孔老夫子就不会一事无成了。”
朱棣耐心听着柳淳的话,迟疑道:“瞧你的意思,莫非真有学问,能超过儒家?”
“当然有了,就是科学啊!”柳淳笑道:“陛下在金殿上,不就是这么说的吗!”
朱棣差点被呛到,“我说取代儒学,其实是取代理学……就你那几本教材,小册子,就想打败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恐怕还差着火候吧!”
柳淳欣然道:“陛下,既然如此,那不妨让臣去著书,看看臣究竟能不能取代儒学!”柳淳的眼睛之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回轮到朱棣举棋不定了。
汉武帝以儒家理论为基础,推行大一统,反击匈奴,大获成功。
朱棣有意让柳淳封圣,也是想统一思想,然后大刀阔斧,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
只是朱棣忽略了,柳淳可不是董仲舒。他有更大的野心,或者说,柳淳有把握,靠着自己的实力,立地成圣!
“柳淳,著书立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朕可等不及了。”
柳淳笑道:“陛下,其实臣在诈死的那段时间,就拟定了一个计划,最近也动笔写了一些东西。如果陛下不嫌弃,臣不日就可以交给陛下御览。”
朱棣眼珠转动,微微沉吟,而后道:“柳淳,你我君臣,推心置腹,不必说假话。你的才学我是钦佩的。可你这个人算计太多,若是有人攻讦你的人品,朕还真不知道怎么辩解。再有,你有把握,能超越四书五经吗?这些东西可是千百年来,沉积锤炼的精华。你写出来的书,若是比不上,贻笑大方,到了那时候,别说封圣,就连朕都要跟着你丢脸了。”朱棣忧心道:“干脆,不要这么麻烦,杀几个脑袋祭旗,是最容易的。”
柳淳眨巴了一下眼睛,真没想到,自己在朱棣的眼里,竟然是这么个形象。
“陛下,精于算计可不是坏事,再说了,儒家学问,根本构不成严密的体系……就拿论语来说,其中很多地方,都是自相矛盾的。就算没有矛盾,那也是正确无比的废话而已。臣写的书,怎么可能比不过呢?”
朱棣还是迟疑,他从桌案旁边,拿出了一套书,递给了柳淳。
“这是头些时候,我在东宫偶然发现的,是大哥活着时候,很喜欢看的……你写书的水平,不就就是这个吧?”
柳淳扫了一眼封面,只看到一个“金”字,他就知道是什么了……朱棣啊,你留着干嘛,有本事扔了啊!
朱棣微红着脸道:“这个……书还是不错的,但是……却不能流传,如果流传出去,咱们君臣的脸都丢光了!”
柳淳算是清楚了,原来他的黑历史还不止小罐茶一件事,还包括这部大作!朱棣是真怕柳淳被书写成这样,精彩好看不假,但格调不高,拿不上台面。
“陛下,臣可是师承名家,这么多年,在江湖和朝堂之间,做了不少事情,臣的体悟不算浅薄。经纬天下,治国安邦之论,臣肚子里有的是!”柳淳决定不藏着了,“只要稍微给臣一点时间,臣就有把握建立起一整套非常完整,涵盖万事万物的学问体系,臣可以修一套前所未有的著作,会彻底颠覆读书人的思想,能让大明朝完全不一样!”
朱棣目瞪口呆,“柳淳,你不会说大话吧?”
“臣从来不说大话,这部书臣都想好名字了,叫《大百科全书》。”柳淳信心十足道。
“百科全书!还是大百科全书!”朱棣念叨了两遍,“柳淳,你的心可够大的!”
“多谢陛下夸奖。”
朱棣冷笑道:“若真是有这么一本书,不能叫《大百科全书》,要叫《永乐大典》,对,就是这个名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55章 惊世著作
遇上朱棣这么个不要脸的,柳淳简直无可奈何。
我要写的是百科全书,是涵盖各个门类的一部旷世巨著,不是给你永乐大帝歌功颂德,不是!
柳淳很愤怒,看朱棣却很满意,他对自己的想法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这样吧,你以后写出来的东西,经过朕审阅之后,会先署上朕的名字,你的名字放在后面,你不打算跟朕抢吧?”
柳淳已经出离了愤怒!
朱老四!
你就算不要脸了,总该要你的猪皮吧?
做人到了你的份上,会遭雷劈的!
柳淳气得抓狂,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世上最大的流氓就是皇帝,跟他争是没有好下场的。
“陛下,写书是很麻烦的事情,臣不是个富裕的人,以后刊印书籍,陛下署名第一,但是版权收益不能给陛下,应该归臣,或者是真正的作者。”
“这个……”朱棣沉吟。
柳淳道:“陛下,你不能名利双收,这样没人愿意写书的。”
朱棣深吸口气,总算点头了,“行,就这么办了。”
“别急!”
柳淳抓过宣纸,又拿过笔墨,“空口无凭,白纸黑字,烦请陛下写个手谕吧!”
朱棣接过笔,略微沉吟,就果断提笔,刷刷点点,写了一张条子,还印上了他的私印。
“咱们君臣的事情,就不请玉玺了。”
柳淳点头,收好了条子,转身就走。瞧着他的背影,朱棣抓着胡须,陷入了思索。柳淳这小子想要版权收入,换句话说,在他看来,这书能赚钱,还能赚大钱。
朱棣扫了一眼,桌上某个名为“金某某”的书籍,如果是这部书,没准刊印出去,能够广受欢迎,赚一笔大钱。若是像什么四书五经一类的东西,老生常谈,不但不会赚钱,没准还会赔钱!
到时候让柳淳自己负责就算了,自己是不会替他背亏空的。
朱棣情不自禁抓起了书稿,赚钱!要不要私下里把这本书刊印出去呢?当然了,这本不能写朕的名字,否则就真的成了笑柄了。
朱棣点手,把太监木恩叫来,在耳边吩咐几句,然后特别嘱咐,赚了钱,要在银行专门立个账户,不能让皇后知道……敢情任何男人都要小金库,就算是当了皇帝,也不能例外。
且不说朱棣如何置脸皮与不顾,再说柳淳,他从宫里回来,就忙活起来。书稿的事情,他早就写过了,而且还写了不止一本。
想取代儒学,没有雄厚的准备,怎么能行!
只不过这第一炮十分关键,选择太高端的,没人能看懂,太浅显的,又会被小瞧。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又能马上起到作用的。
“这年头人人爱财,就先刊行这本吧!”柳淳将一份书稿准备好,交代下去,要用最快的速度,刊印出来。
经过了这几年的祭奠,大明的印刷行业已经十分发达了,尤其是朱橚印刷过许多医书,彼此之间,早就有合作。
柳淳送来的书稿,谁敢怠慢!
这帮人十万火急,连夜进行活字排版,几十名工匠一起忙活……终于,在早朝的前一晚,将五百本带着墨香的新书,送到了柳淳的府邸。
“行了,装上马车,带去宫里。”
转过天,柳淳来到了午门,这一次和往常不一样了,他的学生们都到了,足有好几十人,等着师父呢!
除此之外,像定国公徐增寿也来了,还有老头葛诚,以及那个满脸阴翳的陈瑛。
大家伙将柳淳围住,弟子们义愤填膺,汤怀就主动道:“师父,您老人家也是太客气了,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敢跳出来!为国谋利还错了?要我说啊,这帮人就是吃得太饱了,把他们闲到了。要是不愿意当官了,就去乡下,去挖水渠,打水井!”
汤怀大吵大叫,半点不留情面。
原本那些士气汹汹的文官,此刻都有点害怕了。
那个御史吴中,他咬了咬牙。
“总而言之,柳淳这些年,做了许多有争议的事情,他以杨朱为祖师,大谈财货,一心牟利。跟圣贤相去甚远。咱们不要怕,只要咬死了,陛下也会低头的。”
这帮家伙鼓噪着,想要拼死一战。
但老和尚道衍却有些迟疑了……说实话啊,道衍不排斥柳淳的学问,甚至还愿意主动请教,可问题是柳淳封圣,他这个胡子都白了一大半的人,如何能受得了!
道衍此刻挺为难的,对柳淳,他是想阻挡,可问题是朱棣心意已决,就不是他能扭转的。
真是伤脑筋啊!
道衍不会管其他人,但是杨溥这小子入了道衍的法眼,救一个算一个吧。道衍趁着进宫的时候,递给了杨溥一张纸条,让他百言百当,不如一默!
杨溥看过之后,偷偷塞进了嘴里,直接给吞了。
这小子也是个狠茬子,愣是不留下一点把柄。
这一次朱棣端然稳坐,他已经布置好了,不管柳淳的办法如何,他都要行动。谁敢阻挠他的脚步,那就只有一个字:死!
“诸位爱卿,朕已经两次提过,要让少傅柳淳,接任衍圣公,尔等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有人想要立刻上前,但是腿却像灌了铅似的,不好迈出去!
道理很简单,能阻挡柳淳封圣,毫无疑问会名扬天下。
但若是失败了,或者惹恼了天子,小命八成就要没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啊!
整个金殿,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每个人的呼吸心跳,似乎都能清楚听到一般。
朱棣怒视着群臣,“怎么?都没有话说了?”
这时候,突然杨溥又站了出来。
他双膝跪倒,“启奏陛下,上次朝会臣曾经质疑柳大人,这几日微臣仔细通读柳大人的著书,臣发现一点,柳大人所谈不少,而且均是经世致用的学问。但似乎不成体系,柳大人曾经说过,科学无所不能,无所不包,臣才疏学浅,未能窥见一斑,臣斗胆请柳大人,为百官开经筵,讲解科学之道。若是能折服百官,自然无话可说。”
这小子突然跳出来,把道衍吓了一跳,可听他讲完,道衍又暗暗点头。
行!
是个人才!
四平八稳,无懈可击,把事情又推到了柳淳手上,很好!
朱棣不动声色,瞧了瞧柳淳,“他想请你讲学,不知道你敢不敢登坛?”
柳淳笑道:“臣的确很想讲一讲,不过讲学总要有内容吧!正好,臣刊印了一部书,正想送给群臣,大家不妨先看看,觉得有可取之处,臣在讲学,也能言之有物。”
朱棣点头,表示同意。
很快小太监抬着一大堆书,到了百官面前,每人发了一本,包括跪在地上的杨溥也得到了一本。
不用看里面的内容,光是书的名字,就让很多人迷糊了。
这也叫书吗?
只见上面写着“论国家强盛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是什么鬼啊?
朱棣的面前,也有一本,他翻开之后,上面的文字,渐渐地朱棣把头低下,一副恨不得沉浸其中的模样。
再看群臣,有人拧着眉头,有人瞪圆了眼睛,有人愁眉苦脸,有人欢欣鼓舞……但不管怎么说,每一个人都被吸引了,就连道衍都不例外。
老和尚把三教融会贯通,自觉学问不低,他不懂的也就是算学,天文而已。在他的印象里,所谓科学,也就是这些奇技淫巧。
但是当他翻开这本书之后,看法彻底改变了。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仅凭这一本书,柳大人封圣,已经是实至名归,老臣心悦诚服!”道衍说着,将书高高举过头顶,竟然跪了下来。
“有此著作,三教之说,皆不足论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56章 你读了多少遍
柳淳的这本书字数不算多,从头到尾,还不到五万字,在起点,也就是刚刚开头签约而已。朝堂上都是十年寒窗的大才,看起来速度极快,更何况柳淳也没用任何复杂的词汇,完全是平铺直叙。
可就是这么一本书,愣是镇住了所有人。
包括老和尚道衍,都忍不住心悦诚服,连连称赞。
“陛下,柳大人关于国家富强的论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老臣思索了几十年的难题,居然让柳大人一书道破,从此再无疑惑啊!”
道衍说着,还真就当场向柳淳鞠躬,“柳大人,在北平的时候,老夫就说过,要向你讨教学问,现在看来,是要拜师求学了!”
柳淳含笑,“姚老客气了,你要是觉得我的书还成,就替我写个序言如何?”
道衍正要答应,却听朱棣咳嗽道:“这个序言还是让朕来写……或许朕的笔力不够,杨士奇,解缙……你们内阁可愿意帮朕草拟啊?”
杨士奇手里也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