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眼之间,他们俩出现在了花园,见朱棣还在槐树下站着,仰望天空,一定是还在犹豫之中。

    “王爷!”

    朱棣听到脚步声,急忙回头,挤出一丝笑容。

    “大师,柳淳,你们来了。夏原吉跟本王说了一路,全都是让我即刻南下的话,你们觉得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柳淳和道衍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道:“臣觉得有理,应该出兵!”

    此话出口,没等朱棣反应,这俩人就互相怒视着对方!

    “大师,你出尔反尔!”

    道衍气得翻白眼,“柳淳,你怎么诬陷贫僧,明明是你……”

    这俩人要吵起来,朱棣怒道:“够了!大师,你先说说吧!”

    道衍只好不跟柳淳计较,这小子实在是不是东西,要不是自己多了个心眼,还真就被他给坑了。

    老和尚咳嗽了一声,“王爷,从夏原吉带来的消息看,朱允炆贱卖皇家银行,已经动摇了东南的民心。中小商户,城市当中的市民,都对朱允炆敢怒不敢言。加之他推行乡勇,设立厘金。乡村已经落到了士绅手里,如今又失去了城市的民心。老衲实在是找不到还有多少人愿意支持朱允炆,纵然他有百万大军,也不过和前秦苻坚类似罢了。只要大军所向,必定瓦解冰消!”

    朱棣微微皱眉,“大师,你所言有理,可凡事量力而行,以现在北平的情况,还能支持多少人马作战?本王同样也输不起啊!”

    朱棣感叹之后,又看向了柳淳,“该你说了,你又是怎么看的?”

    柳淳哑然一笑,“王爷,如果让我决断,我是断然不会出兵的。这就是我的性格使然。可王爷和我毕竟不一样,眼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而且我知道,王爷把大明视作自己的家,先帝留下的基业,让人如此糟蹋,王爷若是坐视不理,还算先帝之子吗?”

    柳淳总结道:“从理智上,臣是不建议动兵,可从情感上,臣料定王爷一定会出兵的!”

    朱棣怒哼道:“柳淳,听你的意思,本王是个不理智的人了?”

    柳淳自嘲一笑,“王爷,臣已经因为自己的性格,吃了一次大亏,我猜到了朱允炆和他的师父们会把天下弄得一团糟。可我却没有挺身而出,而是将收拾山河的重任寄托到了王爷身上。所以柳淳永远都是柳淳,王爷才是继承先帝的雄主!臣恭听吩咐,唯有竭尽全力而已!”

    这一番话说完,朱棣竟然双手颤抖,他吃惊地凝视着柳淳,半晌才哈哈大笑,“大师,你可听出来柳淳的吹捧之语了?”

    道衍茫然道:“老衲可没有听出来,柳大人的马屁功夫,果然是无形无相,天下第一啊!”老秃驴说完,还冲着柳淳伸出大拇指。

    三个人又互相看看,都笑了……柳淳的话,既是马屁,也是告诫,朱棣这家伙属顺毛驴的,直接反对,他是听不进去的。

    可柳淳告诉他,你是天下苍生的希望,是拯救江山的不二人选。这时候朱棣反而冷静下来,他也清楚,以小博大,冒险用兵,可是要很小心谨慎的。

    “这样,让朱高煦和蓝勇各自统帅五千兵马,南下德州一带,伺机而动。如果真有机会,就不妨攻取济南府!”

    朱棣还是想试探一下……只是包括他在内,还有柳淳和道衍,都没有料到,在山东即将发生的一件事情,将双方直接拖入了战略大决战,两个并没有准备好的对手,提前上了生死擂台。

    兖州府衙门。

    几盏油灯在寒风中摇曳着,一个年纪不算大的官吏,轻轻摘下了头上的乌纱,脱下了官服。

    他小心翼翼,将一切都叠好。

    然后又到了条案上,将厚厚的一摞清册,摆在了眼前,他展开仔细查看……兖州府、济宁府、曹州府、济南府……这是这些地方的土地清册。

    他已经跟地方的鱼鳞册进行了详细核对,将其中的出入错误,悉数校正。

    经过他的清理,足足给朝廷多找出一百三十多万亩的田地。

    而这些田地,之前都藏在山东的大户名下。

    这些清册只要交给户部,很快就能作为征税的凭证,均田均赋均徭役,一切也就成功了。

    只可惜,他看不到那一天了。

    盯着清册,他的眼中流下了热泪,点点斑斑,落在了清册上面,他慌忙拂去,扭头擦眼泪。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道:“荀大人,快跟我们走吧!”

    他愣了一下,转身推开了房门,外面有四个锦衣卫,冲着他呵呵一笑。

    “荀大人,您老是朝廷命官,我们就不给您戴王法了,想必您老也不会给我们弟兄找麻烦,咱们快点上路。”

    这位荀大人点了点头,“几位上差,我还有点东西要带着。”他扭头,把官服和清册一起捧了过来。

    “我的乌纱要交还陛下,这些清册是我在山东推行变法所得,我希望你们能转交给陛下,这是我替陛下尽得最后一点忠心了。”

    锦衣卫眉头深锁,将清册拿在了手里,翻看了半晌,无奈道:“荀大人,这东西我可不能交上去,也不会让我送上去的。”

    荀大人面色凄苦,低声道:“上差,山东几百万父老,能否安居乐业,全看这些东西了!你们……忍心吗?”

    为首的锦衣卫又翻了翻,重重叹口气,“成了,我们干的就是缺八辈子德的事情。这些东西,我冒险递给方大人,至于别的,我就管不了了!”

    荀大人一听,连忙跪倒,磕头有声,“多谢上差大恩大德!”

    锦衣卫重重叹口气,急忙将荀大人搀扶起来,“快走吧,趁着天还没亮,赶快出城!”

    荀大人也很听话,乖乖跟着锦衣卫,一起出了府衙。

    可就在府门刚开的一刹那,突然,四周的院门背后,亮起了火把,门后有人颤抖着声音道:“荀大人!是荀大人吗?”

    “荀大人要被带走了!”

    “大人,你要保重啊!”

    “大人,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

    一声声问候,一个个火把灯笼,照亮了一条街道。

    荀大人眼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他努力咬住嘴唇,屏息凝神,不想出一点声音。可几位锦衣卫却惊慌失措,尤其是为首的那位。

    他选在半夜离开,就是害怕出事!可谁能想到,兖州百姓,竟然大半夜不睡觉。这不是要坏事吗?

    “快,快走!”

    他低声催促,其他人加快脚步,一起冲到了城门,此时距离开城门还有好一段时间,锦衣卫等不及了。

    “锦衣卫公干,快开城!”

    上面的士兵迷迷糊糊,打开了城门……他们随即出城,可是当他们刚出了城门,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火把,到处都是火把!黑地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他们拿着铁锹锄头,石块木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足足有数万之多!

    他们怒视着锦衣卫,一步步逼了过来。

    “请把荀大人留下来!”

    为首之人,一声怒喝,所有的锦衣卫都跪了……这是要出大事啊!

    :。:


………………………………

第510章 那是我的学生

    “尔等不要胡来,我们是奉了圣旨来的,只是押解荀知府进京,没有别的事情!”为首的锦衣卫百户努力板着脸,让自己看着更凶,可不自觉的,语气却是越来越怂,最后竟然是哀求了。

    可对面的百姓丝毫不买账!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是孔家告了荀大人,去了京城,就别想活着了。”

    “对,快点放了荀大人!”

    “快放人!”

    ……

    最初是为首的壮汉怒吼,紧接着是周围的人一起怒吼,再之后,就是所有人一起发出怒火,惊天动地,气势磅礴,扑面而来,好像是泰山压顶。

    四个锦衣卫,加上他们的随从,还不到一百人,如何能面对数万百姓的怒火。

    就在这时候,城头也出现了火把,许许多多的城中百姓,涌上了城墙,他们伏身望着。当看到外面的人群,好像潮水相仿,城里的百姓竟然激动地跪了下来。

    “好样的!谢谢你们了!”

    “一定留住荀大人!他是好官啊!”

    “没了荀大人,咱们都完了!”

    外面的百姓也大吼道:“我们知道,你们城里的都是孬种,怎么不知道抢人啊?”

    城里的百姓被骂得没脸,可谁让他们人少,胆子还小,被骂也是活该,只要荀大人没事,就算再骂几句,也值了!

    此刻城外的青壮,从四面八方涌上来,他们怒视着锦衣卫。

    为首的大汉提着一口开山刀,瞪圆了二目。

    “奶奶的,你们这些走狗鹰犬,连荀大人都抓,你们的良心去哪了?告诉你们,赶快放人,不然老子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总旗浑身哆嗦,手心都是冷汗。

    “你,你们不要胡来啊!我们是天子亲军,是奉了陛下旨意,是……”

    “闭嘴!别放屁了!”都说山东爷们脾气大,这下子可见识了,“什么狗屁圣旨?昏君专门陷害忠良,你们这些帮虎吃食,陷害好人的刽子手,大爷今天就给你们一个痛快!”

    他提着刀真的往上冲。

    锦衣卫总旗被逼无奈,抽出了绣春刀,冲着其他弟兄道:“今天咱们八成是活不了了,别给锦衣卫丢人!”

    他高举绣春刀,怒吼道:“你们今天是我们,明天就会有人灭了你们的九族!来啊!”

    总旗的怒吼,还是有点效果,人群出现了短暂的慌乱。

    可为首的大汉不怕,他把开山刀插在地上,用手拄着刀柄,呵呵冷笑,“乡亲们,有什么好怕的!荀大人是给咱们分田的,现在他走了,田又归了孔家!归了那帮大老爷!与其一辈子给他们当牛做马,还不如拼了!想灭我们的九族,老子先砍了他的脑袋!”

    “没错!我们不怕!”

    百姓们再度鼓足勇气,冲了过来。

    总旗手一哆嗦,差点吧绣春刀扔在地上。

    完了!

    就在双方即将火拼的时候,荀知府突然开口了,“乡亲们,能不能给我个面子,别,别杀人!”

    大汉顿了一下,看着荀知府,冲着他抱拳。

    “荀大人,你说话就管用。”他扭头对锦衣卫道:“听见没有,荀大人说话了,你们放他过来,老子就给你们一条活路。”

    这几个锦衣卫互相看了看,一个个跟吃了苦瓜似的。总旗扭头对荀知府道:“大人,你是朝廷命官,知道规矩,可别跟一群亡命徒搅在一起。你现在劝他们离开,我们一定如实上奏,陛下会酌情恩宽的。”

    荀知府突然苦笑,“我知道你们办差不容易,上面压得紧,大家都不容易。可山东官吏士绅都想杀我,天下的士绅官僚,都想要我的命。岂是陛下能保得住的!”

    这时候那个大汉已经冲了过来,一把抓住荀大人,把他护在身后,这家伙举起开山刀,冲着锦衣卫晃了晃。

    “滚!都给老子滚远点!有我们保护荀大人,除非我们都死了,不然谁也伤不了他。”

    许多百姓都涌上来,把荀大人保护起来,另外有人把锦衣卫一行人给包围了。

    他们咬牙切齿,恨不得砍了这帮家伙!

    “乡亲们,他们没有为难我,就不要杀人了,给他们一条活路吧!”

    有荀知府求情,老百姓终于压下了愤怒。

    为首的大汉道:“不杀他们可以,但是也不能放了,咱们现在算是造反了,如果他去通报,岂不是坏了大事!”

    青壮纷纷点头,把几个锦衣卫去了兵器,弄到一旁看管起来。

    而荀知府此刻却是两眼发直,嘴里不停念叨两个字:造反!

    没错,就是这两个字!

    这位荀知府名叫荀顺庆,他曾经是一名知县。

    当年他在南直隶推动清丈田亩,结果遇到了大户的阻挠,当时都察院弹劾,吏部调任,他几乎完蛋了……可是那一次,有一群老农,冲到了京城,敲响了登闻鼓。

    先帝见了他,还把案子查清楚,不但还给他清白,还委以重任。

    一转眼的功夫,先帝已经驾崩了,登闻鼓也被封了起来,再也没有老农百姓能去伸冤。

    可民间的不满,不会消失。

    不让敲登闻鼓,我们就起义,就跟朝廷拼了!

    终于,数以万计的百姓,用手里的农具,解救了荀顺庆。

    “大人,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请大人示下。”

    荀顺庆望着一双手热忱的眼睛,他茫然了,该怎么办?向朝廷解释,祈求原谅吗?不可能的,他已经成了反贼。

    聚众数万,违抗圣旨,没有人能救他。

    事实上他死不死,也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这些百姓。难道要辜负他们的一片深情吗?又或者,让他们死在朝廷的屠刀之下,成全自己愚忠的名声吗?

    荀顺庆沉吟片刻,无奈道:“乡亲们,还是先进城,再商量下一步的办法吧!”

    数万民众,簇拥着荀顺庆,到了城门口,他们高声大喝。

    “开城,不开门我们就杀进去了?”

    震耳欲聋的喊声,终于换来了城门轰然开放。

    城中的百姓欢欣鼓舞,冲出来迎接荀顺庆……这一刻,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淡淡的白,天要晴了,而此刻,也是最寒冷的时候!

    ……

    “启禀王爷,山东的飞鸽传书,兖州发生了民变!”

    “哦!”

    朱棣急忙接过来,仔细看去,上面有时间,算起来不过是一天之前而已。

    还真是够快的!

    “召集所有人过来,一起议事。”

    不多时,柳淳,道衍,茹瑺,刘政,蓝玉,张玉,丘福……文武重臣,悉数赶到。朱棣直接开门见山,“这个兖州知府荀顺庆是什么人?他又何德何能,聚众数万,公然举事?这里面有没有假?”

    别人都没说话,刘政和龙镡站了起来,异口同声道:“王爷,此事应该是真的!这个荀顺庆……算是我们的师弟!”

    他们俩把目光落在了柳淳身上,这时候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

    敢情是柳淳的弟子啊?

    尤其是蓝玉,更是大惊道:“柳淳,你搞什么鬼?让你徒弟造反,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柳淳被弄得哭笑不得,老岳父啊,你还真瞧得起我。

    “这个荀顺庆前些年因为安童一案,名声大噪。是公认的干吏,先帝十分赞许。他虽然是我的弟子,但是却只是个闷头做事的循吏,他是断然不会跟着我造反的。”

    听柳淳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想起了昔日的案子,的确,荀顺庆的名字,他们听到到。那一次陷害荀顺庆的人,就有御史唐韵,后来唐韵还成了柳淳的手下……

    “柳淳,照你这么说,荀顺庆不是主动造反,应该是被百姓裹挟?”朱棣沉吟道。

    “据我所知,方孝孺用他推行变法。他身在山东,必然触动了山东的大户,遭到了反噬,可百姓不答应,这才闹出了民变。”

    还真别说,柳淳脑补出来的跟事实真相,几乎相差无几。

    大家伙听完之后,频频点头。

    “兖州府啊!”道衍念叨了两声,突然大喜狂笑,“王爷,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兖州府是济南府的后方,又濒临运河,位置及其重要,如果在这里烧一把火,南朝在山东的人马,都可能顷刻崩塌,一败涂地。”

    朱棣在脑子里过了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