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也是没办法,“既然如此,那就收下吧!不过你们只能算是记名弟子,要通过考核,才能成为正式门徒。”
朱椿才不管这些呢,他喜滋滋牵过战马,“先生,前面就出了子午谷,距离西安也不远了,让弟子给你牵马。”
柳淳也不好拒绝了,就这样,他们到了谷口,还没等出去,突然有马蹄生意响起,朱椿吓得一哆嗦,“先生,这历来走子午谷的都没有好下场,咱们是不是遇到危险了?”
朱楩也吓得够呛,正在这时候,有一骑突然跑了过来,见到了他们,立刻道:“启禀两位王爷,燕王殿下派遣代王、肃王、庆王,三位王爷迎接。”
敢情不是伏兵,朱椿擦了擦并不存在的冷汗,他突然意识到,西安已经是六王齐聚!这可是非比寻常啊!
他偷眼看柳淳,师父和四哥不会有什么惊人之举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51章 朱允炆,你被开除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明显,这一次的靖难之役,比历史上的规模大得多,其中的势力也复杂得多。
把北平老巢先放在一边,朱棣和柳淳,就各自拥有一个山头……朱棣这边三位藩王,而柳淳这边有两位藩王,外加一个云南西平侯,也幸好柳淳把沐春提前弄到了西安,要不然三对三,还不知道谁胜谁负呢!
朱椿跟朱楩也不是脑子抽了,非要自降身份,给三个侄子当师弟。凡事都讲究先来后到,如果不抱一个大腿,万一被代王三人欺负,他们该怎么办?
柳淳能不清楚这帮人的心思吗,他如果一味拒绝,装清高,不揽权,事情反而会更复杂,所以他才痛快答应,收下了两个弟子。
而事实上,朱椿跟朱楩完全是多虑了,朱棣对于这两位兄弟的到来,那是给足了面子。
先是派遣三位藩王迎接,等到了距离城门十里的时候,精悍的骑兵马队,一百人一队,穿着五颜六色的彩衣,手里打着旗号,从城中冲出……一队接着一队,好像排山倒海的浪头,簇拥着两位藩王进城。
柳淳因为不方便现身,就只能绕道另外的城门,先进了西安,好在他见过太多的大场面了,这点欢迎仪式,就留给朱椿和朱楩吧!
这两位藩王骑着高头大马,踩着黄土垫出来的道路,两旁还有人撒花,喇叭用力吹,腰鼓使劲敲,艺人们卖力地表演着!
“蜀王千岁!”
“岷王千岁!”
“靖难军必胜!”
“大明必胜!”
……
欢腾的口号,好像快乐的海洋,在一众文武的簇拥之中,朱棣在城门口等着两位兄弟的到来。
等两个人一出现,朱棣主动迎上来,亲手拉过缰绳,搀扶他们下马。
朱椿感动的无以复加,朱楩热泪盈眶。
“四哥!”
“四哥啊!
“咱们弟兄总算能见面了!”
朱棣给两位弟弟结实的熊抱,然后一伸手拉住了他们,另外三位王爷也加入其中,六大藩王携手向城里的秦王府而去。
沿途无数的百姓,聚集在道路两旁,翘着脚巴望,人山人海,壮观无比。
朱椿脸涨得很红,连脖子都变色了,啥也别说了,四哥太够意思了。
“四哥,我们兄弟过来,就是要告诉四哥,现在巴蜀十几万大军,还有几百万的百姓,悉数听从四哥号令!四哥只要一声令下,让我们怎么办就怎么办!”
朱楩也道:“没错!朱允炆这个兔崽子,窃据皇位,霸占龙庭,胡作非为,任用奸佞。咱们身为父皇的儿子,不能看着他糟蹋大明江山,绝对不能!”
朱棣不停点头,“你们的意思,四哥都听明白了,走,先去王府接风洗尘,回头四哥有要事跟你们商量!”
朱棣冲着几位藩王朗声道:“今天咱们六王齐聚,这靖难大业,就已经成功了一多半!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好长时间了,西安都没有这么放松快乐过。
洛阳的六十万大军,就像是一块乌云,压在了所有人的头上,别说普通百姓,就连朱棣都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如今巴蜀大军来援,强弱之势逆转,从上到下,都沉浸在了欢乐当中,简直跟过年一般。
古老的西安处处欢歌,人人嬉笑,脸上都跟开了花似的。
朱棣亲自设宴,款待两位藩王,蜀王朱椿和岷王朱楩也够识趣的,他们享受了隆重的欢迎,喝了几杯酒,就以旅途疲惫为借口,去馆驿休息了。
毕竟真正重要的人是师父,他们瞎耽误工夫干什么。
……
送走了两位兄弟,朱棣终于抽出了工夫,过来面见柳淳!
“你小子真是好本事!好!好啊!”
面对连连称赞,柳淳矜持一笑,“还不是仰赖王爷威名,我不过是做了点小事罢了。”
朱棣摆手,”你就别谦虚了,你这么客气,就像是打我的嘴巴似的。”朱棣拉着柳淳,让他坐下,开门见山,直接道:“柳淳,巴蜀能提供多少粮食兵马?”
“第一批十万人马是俘虏改编的……真正第一批巴蜀大军,要到半年之后,兵力在十五万左右。粮饷吗,至少能提供一百万石粮食,另外我在成都设立了火器局,滇铜已经向成都输送,如果一切顺利,半年之后,又能拿出五百门火炮!”
“五百门!”朱棣大喜过望,激动地不停搓手,“巴蜀富庶,果不其然,这下子我就有信心了,简直信心十足啊!”
算起来,从决定起兵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从最初的八十亲卫,到现在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靖难之役已经到了战略决战的阶段,只要能击败李景隆和耿炳文两个军团,挥军过江,彻底消灭朱允炆,也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棣清楚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又如何能不高兴!当然,局面走到了今天,柳淳绝对是居功厥伟。
唯一可惜的是柳淳现在还是个“死人”,不能光明正大露面,不然以柳淳的号召力,加上曾经是朱允炆师父的身份,绝对更能打击朱允炆的威望。
“柳淳,我看你该露面了,而且就算你现在不露面,知道的人也不少了,就算他们能保密,下面的人也未必能守口如瓶。与其让人窥见,不如主动站出来,跟本王一起,指挥大军,彻底扫荡酸儒,清除奸党。尊奉父皇祖训,把大明带到太平盛世。不光是本王,全天下的老百姓,也都盼着呢!”
朱棣本是个内敛的人,如此热情洋溢,近乎恳请,让柳淳出山,实在是太意外了。
“王爷所说极是,我肯定是藏不住了。但有三个人,我必须要搭救,只有把他们救出来,你我才能安心。”
“谁?”
“梁国公蓝玉!”
朱棣用力点头,“没错,梁国公还在凤阳,他不光是你的岳父,也是勋贵的领袖,有他过来,禁军的战心就瓦解一半!”
“徐增寿!”
朱棣迟疑片刻,深深叹口气,有些事情明摆着,他娶了徐氏,柳淳跟徐妙锦也有深情,徐增寿跟他们俩都不远,而且又是徐达的后人。
“目下徐辉祖还站在朱允炆那边,他们未必会对他下手吧?”
柳淳急忙摇头,“要我说,徐增寿的处境比谁都危险……徐辉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我怕他会利用徐增寿来邀功请赏!”
“什么?”朱棣大惊,“徐辉祖怎么会卑鄙到这个程度!他还算是中山王的后人吗?”
柳淳没说什么,只是淡淡道:“他多半是要一条道跑到黑了。”
朱棣特别烦躁,说实话,朱棣一直对徐家存着一丝幻想,觉得他们会站在自己这边……其实现在想想,假如当初徐辉祖能联合勋贵,阻止朱允炆掌控先帝,再跟茹瑺一起,就可以迎请朱棣回京继位。
至不济也可以降旨,把柳淳提前调回京城,让柳淳统御全局。
结果他一屁股坐在了朱允炆这边,这个亲戚,还不如路人呢!
“你说还有谁要救?”
“这个……当然是李景隆了!”
“李景隆?”朱棣忍不住骂道:“他现在可是统御六十万大军,我巴不得弄死他呢!”
柳淳连忙摆手,“可别,要是李景隆出了事,三军主帅换成耿炳文,或者铁铉,王爷,咱们的压力只会更大!神队友难求,猪对手更难得啊!王爷就算靖难胜利,也要好好封赏李景隆,他可是大功臣啊!”
朱棣抓着短须,愣了好一会儿,突然大笑,“柳淳啊柳淳,没你这么损人的,李景隆好歹也是将门之后,他啊,也是被那些腐儒给坑了。”
话说到这里,柳淳又道:“王爷,其实就算朱允炆知道我还活着,他也未必愿意公诸于众,所以还可以拖延一些时日。”
朱棣想了想,“有理,你毕竟是他的师父,弑师的罪名可不小啊!”朱棣想到这里,又掏出一封信,气哼哼递给柳淳。
“你瞧瞧吧!我这位好侄子还干了什么!”
柳淳接过来,展开一看,顿时了然。
朱允炆居然给蒙古人送信,请他们出兵。
这一招真够狠的,可也在很够无耻!
“我本来还发愁如何分兵抵挡,现在你送来了十万大军,又有沐春和平安两员大将,我倒是不愁了。只是朱允炆小儿如此作为,实在是让人不齿!”
柳淳沉吟片刻,突然道:“王爷,如今六大藩王齐聚,正好可以用此事做文章,让朱允炆先尝尝厉害!”
朱棣眼前一亮,忙问道:“计将安出?”
“王爷,你忘了吗,你现在可是宗人府的宗人令,是所有皇亲贵胄的大家长啊!”
朱棣吸了口气,突然醒悟过来!
“哎呦,当年我还用这个身份闯宫来的,现在居然忘了,真是该死!”朱棣又想了想,握拳道:“有六大藩王在,又有我这个宗人令在,我就可以将朱允炆从玉牒之中剔除,剥夺他的皇族身份!”
“对!就这么办了!让他做不成皇族,我看他还有何面目,坐在龙椅上!”
朱棣又有些迟疑,“柳淳,现在朱允炆可坐在龙椅上,我能免除他的皇族身份吗?”
柳淳失笑,“王爷,你忘了吗?我可是修过皇明祖训的!就凭朱允炆勾结外人,出卖国土这一条,他就不配当大明的天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52章 罪己诏
朱棣跟柳淳凑在一起,一个人满肚子坏水,另一个呢,执行能力极强,简直是珠联璧合,默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很快就商量出来一个方案,朱棣立刻安排落实……说实话,一直以来,谋逆的罪名都困扰着朱棣,虽然他打出维护变法的大旗,但是在整体舆论上,还处于下风。可这一战,就是扭转大局的关键点!
朱棣要彻底将大义名分,拿到手里。
别觉得这东西是虚无缥缈,不值一提的。不说别的,像平安一样的人,所在多有。如果眼睁睁看着他们替朱允炆卖命,最后身死沙场,绝对是大明的损失,如何能让他们醒悟过来,反戈一击,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一次将朱允炆踢出玉牒,就是关键的一步!
朱棣格外重视,他首先召集了五位藩王,将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这五位都已经站在了朱棣这边,自然是无话可说,而且这个办法简直太好了。
“四哥,朱允炆德不配位,早就该滚蛋了,我们都同意四哥的主张!”
朱棣满意道:“记住,这次将朱允炆逐出玉牒,剥夺宗室资格,是基于两条原因,其一,他违背祖训,推翻变法,其二,他勾结蒙古,与外贼合谋,出卖大明疆土百姓,将先帝苦心打下来的江山,轻易送给蒙古仇人、有此两条,他非但不配做大明的天子,就连朱家的子孙都算不上!我们身为先帝之子,大明藩王,肩负攘夷护民之责,如今天子跟敌人勾结在一起,让我等情何以堪!不讨伐朱允炆,就枉为先帝之子,枉为大明藩王!”
“说得好!”
代王领头鼓掌,“四哥,你这话算是说到了大家心坎上,朱允炆简直丧心病狂,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咱们立刻向四处发布檄文。”
“别急。”朱棣拦住了他,“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必须按照礼法行事,在三日之后,我们一起祭奠先帝,向他老人家诉说朱允炆的罪过,同时在先帝面前,秉承皇命祖训,将朱允炆踢出玉牒,这才是正办!”
朱椿点头,“四哥说得对,就这么办了!”
伴随着朱棣的命令,整个西安都动了起来,地点选择在了东门外的大校场,十万将士云集,到处都是旌旗,到处都是人马。
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头。
不光是将士,西安的百姓,各地的商贾,全都赶来了,他们在外面等着。
朱棣领头,六位藩王,依次来到校场,朱棣一身明晃晃的盔甲,手里按着一柄宝剑,充满了威仪。
“恭请先帝神像!”
一声令下,有士兵抬着老朱的神像,缓缓走了过来。这是一个坐像,朱元璋一身龙袍,面容和蔼,带着微微笑意,目光直视前方,仿佛就是上朝一般庄重肃穆!
当众人将神像安放稳当,朱棣带头跪在了地上!
“父皇,儿臣率领五位弟弟,连同十万将士,西安的百姓,拜见父皇!”
朱棣领着行了君臣大礼。
在朱元璋神像出现的那一刻,许多将领老兵都情不自禁哭了。
或许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很多人对他都有怨言,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可朱元璋一死,天下大乱,这一年多的战火,让所有人都了解了老朱的可贵。
正所谓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大家都哭得像是泪人一般。
朱棣擦了擦眼睛,重新站起,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止住了悲声,朱棣猛地举起一物!
朗声道:“这是皇明祖训!是先帝晚年修订的治国方略,是先帝的心血结晶,也是我大明万世不变的根本所在!”
“先帝驾崩之后,皇孙允炆继承大统,然则,登基之后,违背祖训,残害重臣,变法大业危在旦夕。儿臣朱棣不得不举起义旗,奉天靖难,实指望朱允炆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谁能想到,他竟然怙恶不悛,一意孤行!办乡勇,设厘金,荼毒天下百姓,尤其可恨,勾结蒙古,出卖祖宗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棣说到这里,再度提高了声音。
“儿臣身为宗人令,秉持父皇遗训,废除朱允炆皇族身份,将其从玉牒铲除。儿臣非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为了父皇苦心经营的基业!”
“儿臣在父皇面前,要告诉朱允炆,他必须立刻悬崖勒马,赶快放弃诸般恶行。靖难军愿意和他进行谈判,罢除干戈,还黎民苍生一个太平。如果不听,儿臣恳请父皇在天之灵见证,儿臣必定统帅靖难大军,铲除这个背弃祖宗的不肖子孙!如果不能成功,儿臣情愿一死,以谢天下!”
朱棣说完,一转身,抽出了佩剑,高高举起。
“将士们,你们知道吗?朱允炆派遣手下,给蒙古人送信,让他们越过河套,攻击咱们的后方,还许多,事成之后,将大宁都司让给蒙古人!俺朱棣问大家伙一句,你们能忍受吗?”
“不能!”
“不能!”
“不能!”
士兵愤怒大吼,声音震天。
朱棣满意点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