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骤然一愣,突然眼神变成了刀子,咬得牙齿咯咯作响。
“柳淳!原来你没死!”
“我还没活够,为什么要死?”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你不但不死,还兴风作浪,你到是什么打算?”平安愤怒质问。
柳淳哑然,“平安,你总算承认了,是朱允炆要害我,对吧?”
“啊!”
平安一个武夫,虽然读了几本书,但也就比睁眼瞎强一些罢了,哪里能比得过柳淳,他憋得老脸通红。
半晌嘟囔道:“我没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反正你现在跟反贼搅在一起,你就是朝廷的叛逆!先帝待你那么好,你还背叛大明,你算个什么东西?”
柳淳又笑了,“既然你提到了先帝,那我就让你看看先帝给我你的遗旨。”柳淳瞧了眼,平安还被捆着。
“放开他。”
蓝勇迟愣一下,“柳兄弟,这可是一头猛虎啊!”
“什么猛虎,不过是糊涂蛋罢了。”
蓝勇只好拿匕首切开渔网,平安用力撕扯下去,从地上爬起来,脸涨得紫红,奔着柳淳就过去了。
蓝勇要阻挡,生怕他伤了柳淳。
只见柳淳从怀里掏出一物,平安一见,就乖乖跪下了,比什么都管用。
“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正的遗旨,柳淳你要是敢伪造遗旨,我跟你没完!”这家伙嘴上这么说着,可动作上还是恭恭敬敬,磕头之后,将遗旨接在了手里。
一看到上面的字迹,平安眼圈泛红,直接哭了!
这个字迹太熟悉了,那时候他还小,是所有少年当中,最小的一个,其他的兄长都陆续上了战场,有人已经战死了,他每天还无忧无虑地过日子。
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老朱兴冲冲来看他们,见到了小不点平安,就把他抱在了怀里,还跟身旁的徐达说,这小子有福气,怕是再也不用上战场打仗了。
后来平安才知道,那时候朱元璋已经自称吴王,距离一统天下,的确不远了。老朱还给平安写了两个字,这两个字,也就成了平安的名字!
老朱希望他平平安安!
平安倒是没有像老朱希望的那样,他还不到十五岁,就进入军中,南征北战,由于从军的时间晚,等到天下基本扫平了,他才是百户而已,后来被派到了北平,辗转靠着军功,升任密云卫指挥使。
多少年过去了,他别的都忘了,可朱元璋留给他的平安二字,却深深刻在了心里!
这次他又见到了朱元璋的笔迹。
“变法为重!变法为重!”
平安猛地抬头,“柳淳,这是什么意思?是先帝让你辅佐陛下,推行变法?你,你装死干什么?”
柳淳摇头苦笑,“平安将军,你还看不出来吗?朱允炆根本无心变法,他身边聚集的那一帮文臣勋贵,也根本没把先帝的祖训放在心里。这一点你最清楚吧?”
平安吸了口气,他这辈子读书不多,唯独两本都能背下来,一个字不差……一本叫《大诰》,一本就是《皇明祖训》。
“我承认,当今天子,并不热衷变法,可,可这也不是你背叛大明的理由!”平安又激动起来。
柳淳一指,“你再看看第二道旨意,这是燕王殿下离京的时候,先帝给燕王的。”
平安展开一看,这回眉头皱得更紧了。
“怎么会?先帝这么会让燕王讨伐陛下,这不是骨肉相残吗?不会,不会的!先帝不会这么干的!”
平安突然瞪圆了眼珠子,“柳淳,你说,是不是你花言巧语,欺骗先帝,先帝,先帝年纪大了,上了你的当?”
柳淳两手一摊,“平安将军,你别忘了,我可是被发配到了云南啊!”
“那,那是怎么回事?”
“这还有什么疑问!先帝给我和燕王一人一道遗旨,既是让我们自保,也是表明先帝的态度。在最后几年,先帝已经看出朱允炆无心变法,不能承继大统。但是朱允炆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太多的文臣,贸然拿下他,必然会引起朝局大乱。”
“平安将军,你不会不知道吧,就在洪武三十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有多少大臣被撤换了?”
“这个我听说过……可,可那也不能说明先帝要废掉太孙啊!更何况先帝大可以一道旨意,谁敢不听?”
柳淳摇了摇头,平安这家伙真有点傻的可爱。
“太孙殿下的身边岂止是那些文臣那么简单?包括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甚至还有一大堆的淮西勋贵子弟,他们全都站在了东宫那边……另外就连锦衣卫都有人不愿意变法!对我的命令阳奉阴违!”
柳淳的拳头渐渐握得紧紧的!
虽然他早就看透,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靖难,铲除一切绊脚石,是最好的选择。可在柳淳的心里,依旧有强烈的自责。
那就是在老朱最后的岁月里,他没有突破一切阻碍,去协助老朱,完成布局。在朱元璋死后,他也没有露面,更没有同朱允炆决一死战,而是放任他登基继位。
现在柳淳想来,多半是跟自己穿越者的身份有关吧!在潜意识里,他总把靖难当成了最后的手段,在该奋力一搏,有机会扭转乾坤的时候,犹豫了,软弱了……不过此刻的柳淳却想通了,他不会再放过任何的机会。
对敌人手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平安将军,你忠心耿耿,我钦佩无比。可先帝真正的意思,是要变法,要给大明留下一个铁打的江山。朱允炆违背祖训,燕王起兵靖难,乃是顺天应人!更何况我还可以告诉你,懿文太子之死,甚至是先帝突然驾崩,都跟朱允炆,还有他身边的人有关系!”
“什么?”
平安失声惊呼,“柳淳,你,你可不要胡说八道?”
“前不久燕王俘虏了练子宁,这家伙是东宫的师父,他已经招认,齐泰跟吕氏都可能牵连其中,朱允炆就算不知道,可他一样罪责难逃!”
平安目瞪口呆,他盯着圣旨,傻傻凝视。
在他的心里,朱元璋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天家父子兄弟之间,也应该亲密和睦,没有半点冲突,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才对!
可柳淳的话,太颠覆他的想象了,不会的,天家怎么会这样?
这个单纯的武夫,觉得三观崩塌了。
半晌,平安突然一拍桌子,“柳淳,你不要讲了,我不信!我从头到尾,一个字都不信!你骗我!我不会跟着你反叛大明的!不会!我永远忠于大明天子!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
一旁的蓝勇把手按在刀柄上,目视柳淳,只要柳淳下令,就把平安废了!这家伙太凶猛了,如果不是用计,在疆场上,想要胜过平安,难度太大。
柳淳用手示意,让蓝勇不要冲动。
“平安将军,我换个问题,你还愿意继续帮着朱允炆对付靖难军吗?或者说,你还想跟我们在疆场交锋?”
“这个……”平安迟疑了,他不由自主看向了遗旨,心中痛苦呐喊:先帝啊先帝,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圣意啊?
平安陷入了痛苦的纠结,“我,我,我不想掺和了,行不行?”他近乎自暴自弃地哀求道,这个抉择太难了。
哪知柳淳竟然笑了,“当然可以!平安将军,我没法现在放你走。你暂时跟那些民夫编在一起,做些苦力,等战斗结束,我就放你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32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柳淳,你说话算数?”平安表示怀疑,干苦力不算什么,他从小到大,什么苦没吃过。问题是柳淳能放他离开吗?怎么听着都不靠谱。
柳淳轻笑道:“那你看这样行不?你算是我们的俘虏,给我们做苦役……假如朝廷官军杀入成都,你就可以回去了,也没人说你投降,最多是统兵不利,丧师败绩,搓动锐气。对了,你不在乎贬官吧?”
平安晃了晃脑袋,“反正我也没当过什么大官,贬就贬呗!”
“那好,什么事情都没了,你可以去干活了。”
柳淳随意挥手,直接把平安赶了出去。
等到了外面,平安摸了摸脑袋,怎么有点不对劲儿啊?朝廷官军打败叛贼,貌似是顺理成章的吧?可,可柳淳就是叛贼啊!
难道他还想打败仗不成?
他要是没打败仗,那我岂不是要留在他的手下,一直当苦役了?
平安的脑袋乱糟糟的,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此时有八名蓝家的护卫,特意监督他,前往搬砖,修复城墙。
平安走了,蓝勇却捂着肚子,笑得差点在地上打滚儿。
蜀王朱椿不解,“蓝将军,你抽羊角风啊?”
蓝勇摇头,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
“蜀王殿下,你哪里知道啊,这个平安算是上套了!”
“上套?上什么套?”
“你哪里知道,这劳动最能改变人了,我可是亲眼看到过,堂堂的北元皇帝,什么太师、少师、枢密使……只要拿起工具干活,没有几个月,就能脱胎换骨。要我说,这个平安也差不多,要不了多久,他就会乖乖听从号令。”
蓝勇那叫一个信心十足。
朱椿却是半点不信,“平安是个什么人我清楚。他就是一头倔驴,人家是不碰南墙不回头,他是碰了南墙,撞出个窟窿,撞破脑壳,也不会回头的。”
平安毫无疑问是个死心眼,可他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不管怎么说,朱允炆都是当今天子,是正儿八经的皇帝。
说什么得位不正,这都是自说自话。
当初唐太宗还杀了哥哥兄弟,逼着老爹退位,当了皇帝呢!
这九五至尊,龙椅宝座,从来就是鲜血铸就的。
没有道理情义可讲,你朱棣晚了一步,没有当上皇帝,你就是臣子,起兵造反,你就是乱贼。这是永远都洗刷不掉的污点,说什么都没用。
他们宁可为新君而死,在史册上留一个好名声,也绝不愿意跟着朱棣,享受荣华富贵。就是有这么一群人,宁可不要命,也要一个名声!
“本王别的不行,但好歹读过书,他们怎么想的,我一清二楚。这大明可不是没有忠勇之士。”
蓝勇也很不客气,“什么忠勇之士,到了柳兄弟手里,都保证会变得比面条还软乎,不信你就瞧着……对了,咱们要不要赌一把,就赌你的那一张弓,如何?”
朱椿虽然不好武,但是不代表他没有好东西。
比如他手上就有一张当初蓝玉送给他的弓……这张弓最早的主人是朱元璋,后来老朱赐给常遇春,结果被蓝玉抢走了。
等到大女儿出嫁,又让蓝氏拿走了,她说这样的宝贝,能辟邪镇宅。之前大火烧了蜀王府,别的东西没要,可这张弓却被蓝氏给带了出来,当成了镇宅之宝!
朱椿倒是不怎么在乎一张弓。
“本王跟你赌了,我再加点筹码!如果我输了,我也去干苦力!”
这下子可让蓝勇来了兴趣,“蜀王殿下当苦力,这可是前所未有啊!我看成!”
朱椿撇嘴,你看成就成啊!你很重要吗?
他把目光放在了柳淳身上,“当下你不能露面,什么事情都要我在前面当傀儡。如果我赌赢了,这个傀儡请你另选高明,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想跟着你们以身犯险,如何?”
这家伙还真执着,都走到了这一步,依旧不愿意跟柳淳合作,也不愿意真正投身靖难。柳淳看得出来,朱椿还是不信,他们会赢。就算拿下了成都又怎么样?徐辉祖的二十万大军还在,出了巴蜀,朝廷还有百万大军,绝对的力量,能完全碾碎柳淳他们。
“王爷,既然你愿意赌,我可以接着,不过你要答应我个要求,就是从现在开始,我有什么命令,你都不许反对,如何?”
朱椿哼了一声,没好气道:“我想反对,你们答应吗?”他不耐烦道:“就这么办吧!我倒要看看,你柳淳到底有大的本事,值得父皇那么推崇你!”
敢情到了现在,朱椿还耿耿于怀,凭啥你柳淳在万寿盛典那么出彩?我可是父皇的亲儿子,还送了那么多的礼物,结果啥都没换到,你小子倒是呼风唤雨,风头出尽,俺不服气!不愧是从小读书耍笔杆子的,这位蜀王殿下的心眼也就跟笔杆子那么粗!
柳淳轻松接下赌局……这只能算是一件小事,真正的大局还是如何对付徐辉祖的兵马。他袭占了成都,消息早晚要传到川南,徐辉祖会如何应付,是集中全力回援,还是分兵两处,跟冯诚和自己同时死磕?
这是很难说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柳淳必须全力以赴,应对即将来到的大战。
有蓝勇在,柳淳不用直接负责军务,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对所有力量,进行完全的动员!
“诸位,还请你们慷慨解囊,拿出一些钱粮!王爷不会白要,这是借钱,等打完了仗,加倍偿还。”
王才也没有那么多废话了,他从最初的狂喜清醒过来,拿下成都可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恶战等着他们呢!
他跟所有的商人说了三遍,结果这些人低着头,默默无语。打赢了还钱,那要是打输了呢?钱不钱的,还是小事,万一被当成了乱贼同党,那可是要砍脑袋的!
王才见大家伙都没有动静,他咬了咬牙,“我带头,我借给蜀王五万贯!”王才咬着后槽牙,他这是把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押上了。
拿过纸笔,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第一位,然后对士兵道:“你们现在就去我家中取钱,不要客气!”
有一个带头的,其余的商人迟疑片刻,也有人答应借钱,可普遍在一千贯,五百贯,最可怜的一位只借了八十贯!
王才看着都气乐了,“你们这是借钱啊,你们这是打发要饭的!赶快掏钱,别逼着老子去抄你们的家!”
正在这个关头,突然外面有人来报,说是有一位老大人求见!
当得起老大人三个字,绝非等闲。
王才亲自出迎,等到了外面,他也吓了一跳,来人白发苍苍,能有古稀之年,手里拄着一根拐杖,颤颤巍巍,走了进来。
王才认识此老,准确说他是给老先生拜寿,只是远远磕了个头,就滚蛋了,连句话都没来得及说。
此人是谁?
他叫朱守仁,在元末的时候,他就入仕为官。后来投靠朱元璋,先是当了工部侍郎,然后在洪武四年提拔为尚书。
没错,就是洪武四年!
此老的资历简直冠绝当世,鲜有人能比得上!
当然了,在朱元璋手下当臣子,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朱守仁干了几年尚书,就被外派封疆大吏,结果因为粮饷的问题,被贬为知县。
从二品大员,到七品芝麻官,也就朱元璋干得出来。
只不过朱守仁也是个极品,当了县令,没有丝毫的懈怠,在云南一代当官,一步一步,升到了太仆寺卿,主管马政,重新回到了小九卿的行列。
要知道在洪武朝,一旦被贬官,就意味着万劫不复,朱守仁偌大年纪,竟然能够东山再起,足见此老的厉害。
如今他已经致仕,在家中闲居,从来不过问俗务,谁也没有料到,此老居然会出现!
只见朱守仁瞧了眼清单,笑道:“王先生,蜀王殿下很缺钱?”
王才叹道:“老大人,这要修葺城墙,还要招募丁壮,打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