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把他们给包围了。

    王才吓得从椅子上跳起,对面的人举着火把,能看清楚,为首之人,年纪不算大,有二十出头的样子,浑身上下都是血水,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王才吓瘫了,“别,别杀我!我,我愿意出钱!要多少都行!好汉爷,别杀我!”

    他不停哀求,对面的年轻人反倒深深一躬,客客气气道:“先生别怕,我是来询问,先生可是成都府的人?你知道北上的路?”

    年轻人彬彬有礼,让王才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丢丢儿。

    “是,是啊!你有事情要我办?”王才大喜,只要有求于他,至少就不会杀他,那样的话,他的命就保住了。

    “这个……的确有事情,我,我想请先生帮着带一封信。”

    “一封信?给谁的?”王才傻傻道。

    这时候年轻人身后有个汉子嚷嚷起来,“当然是给燕王殿下的,我们现在都跟着燕王干了!”

    “给燕王送信啊?”王才脸苦兮兮的,朱棣在西安呢,想要出川去见朱棣,难度太大了。他可不想去冒险。不过为了活命,撒谎也是没办法的。

    他装模作样想了一会儿,煞有介事道:“好吧,我有个盐商朋友,就在西安,你们放我离开,我一定找到他,把信送去。”这家伙撒谎也是不脸红的。

    那个汉子又道:“你说送去就能送去?我们怎么相信你?”

    年轻人也道:“这位先生,给燕王殿下送信,可是天大的事情,你最好押点贵重的东西在我们手里,我们才能放心!”

    “押贵重的东西?”

    王才傻眼了,他的二百匹蜀锦都没了……还有什么贵重的?他下意识看向了床头的柳淳。这时候柳淳已经翻身坐起,淡淡瞧着。

    王才来精神了,连忙跑过来,挤眉弄眼。

    “那个刘兄弟,你看我去送信,你留在这里,陪着各位好汉,如何?”

    柳淳白了他一眼,你跑,我留下!果然是奸商,就没有好东西!

    柳淳没搭理他,而是沉吟道:“燕王朱棣屯扎西安,朝廷集结大军,随时可能爆发大战,把信送去了,燕王也没法南下救援……而且,以你们的情况,朝廷只要出动一些人马,随时能把你们灭掉。或许信还没有出川,你们的脑袋就挂在城墙上了。”

    柳淳淡淡说道,那些莽汉子们听不得泄气的话,纷纷举起手里的兵器,大声怒喝。

    倒是那个年轻人,他思忖再三,冲着柳淳拱手。

    “晚生叫杜思贤,是,是我带着大家伙举事的,先生有什么高见,晚生洗耳恭听。”

    柳淳南下,多少做了一些化妆,让他看起来有三十左右的样子,的确比杜思贤稍微大几岁。

    “高见谈不上,你现在需要有一个口号。”

    “口号?”

    “就是那种让人一听,就愿意支持你们的……比如大楚兴,陈胜王!”柳淳轻笑道:“陈胜吴广的故事听过吧?”

    杜思贤点头,“听过一些,先生是让我们学陈胜吴广?”

    “有这个意思,不过我更多的是希望你们吸取教训。你们必须尽快统一思想,进行整顿,最好在三两天之内,都完成备战……对于所有起义来说,时间都是最宝贵的,谁能跑得赢时间,谁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如果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燕王的身上,那还不如洗洗脖子,自杀算了。”

    柳淳依旧不紧不慢,可杜思贤身后的那些人听不下去了,装什么大瓣蒜啊!我们刚刚杀了个知县,占领了城池。

    造反有什么难的,我们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能打下荣县,就能拿下成都府。没准离着封妻荫子都不远了。

    这些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过分乐观。

    其实自古以来,举事造反的人,如过江之鲫,能够占据一城,坚持一些日子,并且让史官记录下来,已经算是造反之人当中的成功者!

    至于继续往下走,成为一方霸主,那可是凤毛麟角,更进一步,夺取天下,成为皇帝,那就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貌似从古至今,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打通关了而已。

    大多数的造反者,都是稀里糊涂举兵,稀里糊涂被剿灭,连一点水花都没有留下来。

    杜思贤沉吟了片刻,突然,他竟然单膝跪倒。

    “先生,我等都是普通百姓,被逼无奈,才奋起一击,现在夺下了县城,我心中惶恐不安,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还请先生教我!”

    柳淳有些惊讶,“杜头领,你现在也有不少弟兄,给我磕头又是何必呢?”

    杜思贤摇头道:“先生,正因为有不少弟兄跟着我,所以我才不能拿他们的性命开玩笑,先生,一定要助我!”

    柳淳微微一笑,“你让我帮你,你怎么知道我能帮你?”

    杜思贤咬了咬牙,“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只是听先生谈吐不凡,也,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柳淳瞧了瞧他,也瞧了瞧后面的那些人。

    “唉,你们有福气啊!”

    柳淳笑着起来,把杜思贤拉起。

    “你现在就立刻下令,让所有人集结到常平仓,用你的心腹控制住常平仓,给百姓放粮!”

    “放粮?”

    “嗯,看不到好处,谁会跟着你干啊!”柳淳笑道:“一边放粮,一边挑选青壮,组成一支人马,守住荣县四门,看住了家。然后派人去四处打探,弄清楚官军的动向。如果出兵了,能打得过,就吃掉,打不过,就跑。”

    杜思贤听到了最后,哭笑不得,“先生怎么不能教晚生以弱胜强之法?”

    柳淳大笑,“很简单,因为我也不会。”他说完,就返回了床边,又躺了下去,趁着天还没完全亮,能睡个回笼觉,睡觉之前,随口道:“老王,你不是善于计算吗!就去跟着杜头领,一起放粮……记着,在放粮的时候,要告诉百姓,你们是反对厘金,专门杀贪官污吏的。”

    王才气呼呼的,凭什么让我去,你丫的就在这里睡懒觉,还有没有道理了?他刚想跟柳淳说道说道,结果杜思贤直接走了过来。

    “王先生,请吧!”

    王才目瞪口呆,这就上了贼船了,是吧?

    没有法子,谁叫他倒霉呢!

    半天之后,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发现柳淳正在吃午饭,四个菜,还有一壶酒!

    “你,你真有闲心!”王才鬼哭狼嚎,“我们跟叛贼在一起,我们都成了叛贼,你知道吗?”

    柳淳放下了筷子,认真想了三秒钟,“叛贼,貌似我早就是了,无所谓的!”

    你没所谓,我有所谓啊!

    我的老婆孩子,都在城府呢!

    正在王才纠结的时候,突然杜思贤带着人又来了,这一次没有迟疑,他直接跪下了。

    “二位先生高才,我等钦佩不已,我们商量好了,请二位先生担当统领,指挥我们大家伙!”

    王才傻眼了,他的确帮着放粮的时候,计算明明白白,一点不差,也说了很多,痛骂朝廷无道,士绅残暴……可,可这就能当首领吗?是不是太儿戏了?

    杜思贤却不这么看,柳淳有韬略,王才能做事,会说话,都比他强多了。

    “二位先生,你们就是我们的大头领,二头领,谁敢不听号令,我立刻砍了他的狗头!”这家伙说着,抽出佩刀,猛地将桌子劈碎!

    “杜某说到做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21章 快速发展的义军

    大头领?二头领?

    王才瞧瞧地上断成两半的桌子,下意识摸了摸脖子后,这个头领的滋味好像不太妙啊!他偷眼看柳淳,挤出一丝笑容,“大头领,你看该怎么办?”

    柳淳淡然一笑,“头不头领无所谓,关口是个弟兄们找到活路,大战在即。现在县城里粮食还够吃,问题是兵器缺口太大了。没有武器,光靠着锄头木棒,是打不过官军的。”柳淳抬头对着杜思贤微微一笑,“杜头领,岷王朱楩攻占了富顺,富得流油。我们现在正好挡在了他和官军中间。你拿着我的一封信,去见岷王,请求他送过来一些兵器,如何?”

    这是要让自己离开啊,杜思贤稍微迟愣,柳淳就道:“杜头领是做生意的人,走南闯北,见识多,办事本领强,这一次去关乎所有弟兄们的性命,不能有半点差池。如果杜头领觉得不方便,我亲自跟二头领去!”

    王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他只想着怎么保住老命,毫无疑问,跟着柳淳是最好的办法。他立刻拍着胸膛,“行,我跟大头领去,你们等着好消息吧!”

    他转身跟柳淳挤眉弄眼,恨不得赶快溜了,柳淳却是淡淡笑着,没说什么。杜思贤眼珠转了转,他知道自己才能有限,可又不想丢掉权力,所以才急中生智,辅佐两个外人当头领。

    可问题是这俩人走了,他不是白忙活了吗!

    “好吧!属下听大头领的,只是我怕岷王未必肯给。”

    柳淳满不在乎,淡定道:“多少都会给点的,你放心吧。”

    说着,他就提笔,当着大家的面,简单写了几句,装好之后,给了杜思贤。

    事到如今,杜思贤只有听令行事,他带着二十个人,连夜去了富顺,拜见岷王朱楩。

    他走之后,王才赶快收拾了一个小包裹,偷偷跑到了柳淳的房间,低声道:“刘兄,你可真行啊!那个煞星走了,咱们也该跑了!”

    “跑?跑什么跑?”

    “当然是跑得越远越好了。”王才凑到柳淳耳边,低声道:“我可听说过了,那个朱楩是个大饭桶,什么用都没有,他斗不过朝廷的。指着他,咱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姓杜的傻,他这回去,什么也捞不到。回来的时候,肯定气急败坏,找咱们算账!我的刘兄啊,趁着他没回来,咱赶快跑吧!”

    柳淳哭笑不得,这位的心思还真花花,“王兄,都到了这个地步,还跑什么!你这辈子不还没造过反吗?试一试,挺好玩的!”

    好玩?

    你说的是人话吗?

    这特么的要拿命来试啊,你愿意试,老子都不愿意试。

    “刘兄,既然如此,那我就只有自己告辞了。”

    “等等!”柳淳笑着拦住他,“就算你想自己跑,也要有点亲信手下吧!不然兵荒马乱的,你就不怕死无葬身之地?”

    王才被吓住了,他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突然哀嚎了一声,“刘兄啊,你算是害死我了!早知道我在成都待着多好!何必跟着你南下呢?”

    他哭天抹泪,肥厚的大脸不停颤抖,包子一般的眼睛跟按了水龙头似的,哗哗流个不停。

    “行了,富贵险中求。再说了,也没有那么危险,你现在就出去,挑选一百名精明强干的丁壮,给咱俩充当侍卫,就算出了事,也能逃跑。对吧?”

    王才也是脑子抽了,竟然真的听从柳淳的命令,跑到外面,找了一批青壮,等人招募够了,他这才反应过来。

    有这帮人盯着,他往哪里跑啊?

    古人作茧自缚,他这是请来一帮看管自己祖宗,比起古人还愚蠢哩!

    王才的老脸,就跟让苦瓜水泡过一般,从里往外写着委屈……柳淳懒得搭理他,而是把亲卫叫过来,任何起义,都必须有些核心的支持者,要求意志坚定,作风果断,且忠诚可靠。就像老朱的淮西勋贵一般,有了这个强大的核心,才能无往不利。

    塑造核心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像淮西勋贵那样,以地缘、姻亲结合,还有磕头拜把子的,最常见的则是耍弄些神秘的手段,搞些神秘事件,比如在鱼肚子里放个纸条,弄几只狐狸,半夜嚎哭,或者在地下埋个独眼石人,又或者靠着符水神明,哄骗愚夫蠢妇……各种方法,不一而足。

    柳淳当然不会玩这些老把戏,更何况他也不想欺骗百姓。

    柳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跟大家伙谈!开诚布公地谈!

    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土地,围绕着土地,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土地如何分配,第二个,是税赋徭役如何承担。

    简单说,就是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又需要付出什么。

    柳淳给大家的方案也很简单,就是俩个字:公平!

    原本朱元璋在世的时候,那时候的变法是清丈田亩,限制豪强,一体纳粮服役……也就是说,还允许一些人多占有土地,但是必须一体纳粮服役。

    可是到了这一步,柳淳已经用均田来取代清丈田亩……既然已经打仗了,那就彻底一点,何必还留着尾巴呢!

    “弟兄们,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前辈陈胜吴广就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了现在,靠着科举入仕,的确没有了庞大的世家门阀。可遍地的地主,士大夫还存在。他们拥有更多的土地,又可以免除部分税赋,经商做生意,也不用纳税……久而久之,他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他们就能办族学,请优秀的老师,培养他们的子弟,让他们读书科举,日后当官掌权,改换门庭。”

    “等他们的子弟考中之后,这些人会说是祖宗庇护,是他们造福乡里,积累德行,子孙有了福报。还会说是文曲星下凡,他们天生的富贵命,士农工商,他们就是比普通人强,一切都是命!”

    “弟兄们,这是最大的欺人之谈,如今朝廷更加过分,准许士绅豪强编练乡勇,还准许他们设税卡,收厘金。假如真的让他们做成了,这帮人又有权,又有钱,他们会干什么?他们会抢走所有的土地,让大家伙都成为他们的佃农。你们一年辛苦,收入大半都给了他们,结果连肚子都填不饱,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

    魏琮等人作为弟子,钻研柳淳的秘籍,十天之内,能让代王和肃王的兵马,尽数归心。

    师父亲自出手,那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柳淳先给这一百人讲解,渐渐地,听课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竟然超过了五千人,许多寻常百姓都来了。

    柳淳讲到了第二天,就下令一百名亲卫出击,将五个最臭名昭著的士绅就揪了出来,当中历数罪状,然后下令砍头示众!

    当手起刀落,鲜血喷出的一刹那,百姓欢声雷动,一口怨气,吐了出来。

    瞬间,前来投靠义军的青壮就达到了数百人之多!

    柳淳趁热打铁,公布严格的军纪,不许士兵搅扰百姓……另外针对一些恶名不大的地主,柳淳派人要求他们,将多余的土地拿出来,并且降低地租,切实改善民生。而且柳淳还鼓励地方的佃农组织起来。

    士绅不是能组建乡勇吗,他们也组建民兵!

    如果地主敢违背承诺,就动用民兵,民兵不行,还有义军撑腰!

    这几条措施下去,义军已经不再局限于荣县了,从县城向乡村铺开,所到之处,都得到了百姓的欢迎。

    威远、内江、资县、资阳,甚至包括嘉定州,青神、仁寿,都出现了起义的苗头,义军烽火,已经烧向了成都府。

    杜思贤出去了七天,等他从富顺赶回来,已经完全都傻了。

    离着荣县还有几十里,就有拿着长矛兵器的民兵,四处巡逻,见了他们,直接给拦住盘问。

    “你是什么人?”

    什么人?

    老子是杜思贤!

    是我打下的荣县!

    你们这帮龟孙儿,不认识老子了?

    还真别说,他们就是不认识,等了好半天,才有熟悉杜思贤的人赶来,确认了身份。

    “哎呦,杜头领,你可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