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才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额头竟然有了抬头纹!
愁啊!
真是发愁!
朱棣迟迟剿灭不了,朝中臣子离心离德,现在各地又不断烽烟四起,就连一个小小的食盐,都出了问题。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黄先生,你看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苦着脸想了想,“陛下,臣以为的确该尽快平息岷王之乱,可,可要派谁去合适,臣还一时没有主意。”
朱允炆沉吟片刻,只好去请方孝孺。
这些日子,老方明显憔悴了许多,身上的官服都脏兮兮的,来不及清洗。
“陛下,臣以为大事不妙!”方孝孺道:“岷王朱楩庸才而已,他能想到取叙府,攻占富顺,祸乱盐法,必定有人支持!”
“谁?”
“自然是西平侯沐春!”
“什么?他会背叛朝廷?”朱允炆吃惊道。
黄子澄忙道:“方公,据我所知,沐春跟柳淳之间,矛盾不小,更何况沐家素来忠勇,应该不会跟逆贼为伍!”
方孝孺都懒得废吐沫,还拿沐春跟柳淳之间的争斗说事啊!要不是你们这些人,尤其是你老黄,撺掇陛下尽快除掉柳淳,没准沐春还真会听朝廷的话。
现在沐春手握三十万大军,手下又多数受了柳淳的恩惠,他要是没有动作,那就奇怪了!
“陛下,假如云南人马进军巴蜀,朱棣攻取汉中,从西北到西南,悉数糜烂,不得不防啊!”
“啊!”
朱允炆这才感觉到事态严重,“方先生,你看应该派谁去,去平叛?”
方孝孺沉吟了片刻,“陛下,唯有让魏国公领兵了。”
朱允炆一听是徐辉祖,还有些迟疑……方孝孺越发憋屈,“陛下,巴蜀不容有失,不派魏国公出马,镇不住局面,万一蜀王被人裹挟,也跟着乱了,江山必定不保啊!”
朱允炆总算点头了,“就让魏国公去吧1"
“人马呢?”方孝孺追问。
“给,给他十五万,应该足够了!”朱允炆声音颤抖,他第一次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是怎么了,难道朕的江山,真的要完吗?
顶点
………………………………
第417章 徐家兄弟的选择
方先生,你陪着朕说一会儿话。”
朱允炆主动留下了方孝孺,至于黄子澄,则是去传旨,让徐辉祖领兵出征。朱允炆邀请方孝孺去御花园,当初朱元璋的菜地让朱允炆铲得差不多了,就剩下当年马皇后亲手栽的茶树还在。
君臣漫步在花丛之中,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方先生,朕一度觉得,只要登基称帝,坐上了龙椅,便一切安好,什么都不用担心了……皇祖父就是如此,没有人敢忤逆他的话,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来不用担心有人反对。”朱允炆面色苍白,愤怒之火,在心头燃烧。和老朱比起来,他真是太惨了点。想做什么都会受到掣肘,现在更是烽火遍地,江山风雨飘摇。
无论如何,朱允炆也没有想到,皇帝会这么难当。
方孝孺颓然长叹,朱元璋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啊!其实很多时候洪武大帝很丢人的,老百姓丢了一头牛,都敢来敲登闻鼓,一个小小的粮长进京,朱元璋也会召见,谈话,赐宴,从来没有懈怠过。
老朱是把这些“小事情”做好了,把盘稳住了,才能大开大合,肆无忌惮……至于朱允炆,江山不是他打的,既没有威望,又没有民心,想学老朱的霹雳手段,那不是做梦吗!
方孝孺不觉得朱允炆会这么弱智,连这点差别都看不出来。
皇帝这么说,是因为他失去了自信,他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毫无疑问,可是很要命的事情,当头的失去了方寸,让下面的人如何是好?
“陛下!”方孝孺沉吟道:“老臣以为,陛下还是应该收拾人心,以变法为重……只要将变法推行下去,有了成效,百姓心向朝廷,国库充盈,兵强马壮,诸位藩王也就不会成为朝廷的威胁了,陛下挥手之间,就能削藩成功。”
朱允炆微微点头,真有道理啊……这话怎么听着耳熟啊?
是柳淳!
就是他!
当年柳淳就是这么讲的。
他说的比方孝孺还要详细,他主张用发展的手段,变法的方式……或许有一天,藩王根本不会成为威胁。
坦白讲,朱允炆只是把柳淳的话当成了推脱的手段,他为了帮燕王朱棣,才这么说的。可现在呢,方孝孺也是这个看法,难道方孝孺也是朱棣的人?
或许真的错了!柳淳跟自己讲的是真心话,奈何自己没有听懂!等自己明白过来,什么都晚了。
“方先生,你觉得现在推行变法,还有用吗?”朱允炆颤声道。
方孝孺有些尴尬,假如朱允炆登基之后,就立刻推行变法,请柳淳回朝主持变法,甚至给朱棣授权,让他在北平继续推行变法……这样一来,就消除了藩王举兵的可能。
身为天子,自然是变法的最大受益者,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可惜的是朱允炆,还有他身边的人,根本没有这个心胸,他们看不到大局,身为新君,没有一样造福百姓的措施,反而醉心于铲除威胁,弄得天下大乱,有今天的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
只是诸王已经造反了,现在改弦更张,还有用吗?
“陛下,什么时候变法都不晚。臣以为士绅一体纳粮服役,这一条必须落实。不然连番大战,只会耗光国库,民不聊生。一旦流民四起,局面就没法收拾了。”方孝孺心中苦涩,他嘴上说不晚,可实际上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机会。
而且他还担心,即便现在开始做了,也未必能推行下去,道理很简单,就是朝中的那帮人,他们会为了大局,牺牲自己的利益吗?
“方先生,你从明日起,接掌户部,替朕理财,所有变法的事情,全都交给先生。方先生,朕,朕会全力以赴支持你的。”朱允炆终于点头了。
方孝孺跪倒在地,匍匐叩拜,泪水模糊了双眼,“陛下厚恩,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宫中上演君臣相得的戏码,至于朱允炆的另一位师父,黄子澄则是向徐辉祖传达了圣旨,并且笑道:“魏国公,此番领兵出征,必能大获全胜,老夫先祝贺魏国公旗开得胜,凯旋而还!”
徐辉祖比黄子澄高了很多,可此刻他腰弯到了极低的程度,和黄子澄差不多,神态上更是毕恭毕敬。
“黄大人,在下领兵出征,皆是黄大人的功劳,我感激不尽。”
徐辉祖在躬身的当口,将一张汇票塞到了黄子澄的袖口里,十万贯,见票即兑。黄子澄不动声色收了起来。
徐辉祖感慨道:“大将在外,最怕后方不稳。我这次出征巴蜀,平定岷王,还是请黄大人多多周旋,替我遮风挡雨,等平定了岷王,我自当亲自拜谢,感谢黄大人回护之恩!”
黄子澄含笑,称呼都变了,“国公爷忠肝义胆,用兵如神,老夫深知国公爷的本事,区区朱楩,不算什么,即便加上沐春,国公爷也是绰绰有余。”
这俩人好一阵肉麻的互吹,黄子澄带着汇票,心满意足离开,不愧是第一勋贵之家,出手真大方啊!
黄子澄突然想起来,他在一个朋友那里,看中了一套苏东坡留下来的文房四宝,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再加上苏大才子的题诗,足以充当传家宝了。
有这笔钱,就能把文房四宝买过来,放在自己家里……真好啊!
徐辉祖走了,另一个解放了,那就是徐增寿!哪怕徐辉祖一再交代,要禁足他,不许离开家门,可徐辉祖一走,徐增寿直接装昏迷,家人生怕出事,只能把他抬出来。
还在担架上面,徐增寿就一跃而起,后面的家丁不管怎么追,都没有用。徐增寿到了自己的别院,他被禁足的日子,什么消息都得不到。
好容易出来,他立刻查阅邸报,快速浏览情况。
当徐增寿看到各方举兵,一起讨伐朱允炆的时候,忍不住冷笑,活该,这就是自作自受!
再往下看,大哥徐辉祖,带着十五万人入蜀,去讨伐岷王。
徐增寿简直想笑出声来……去哪里不好,非要去巴蜀,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大哥啊大哥,我知道,你向来自诩知兵,可这一次,你必败无疑。
徐增寿怎么会如此笃定?
原来巴蜀还有一张大牌,那就是蜀王妃蓝氏!
没错,就是蓝氏,蓝玉的女儿,蓝新月的姐姐!
她在蜀王朱椿就藩的时候,嫁给了朱椿。这几年,蓝家在巴蜀,有不少的生意哩……
“三妹,你说四哥现在帮着外人,对付咱大哥,若是让老爹在九泉之下知道了,会做何感想?”徐增寿感叹着。
徐妙锦轻笑,“四哥,咱爹只会说你是好样的!大哥他是鬼迷心窍了,我可是听说,西平侯沐春的部下,是当世最厉害的火器兵马,战力强悍。咱大哥肯定不是对手,只会碰得头破血流!”
徐增寿叹道:“如果只是头破血流就好了,就怕他连命都搭进去。”徐增寿想了半晌,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徐妙锦。
“三妹,那小子在燕王身边?”
徐妙锦没有否认,把信收好,转身嗔怪道:“四哥,你当初受了人家恩惠,可是管人家叫大哥的,现在小子,小子地叫着,你也太过分了吧?”
徐增寿怪眼圆翻,“哪有什么过分的!以前我是没想好,现在我想通了,我打算啊,让他给我当妹夫!我叫他小子怎么滴?那是抬举他了!”
徐妙锦被说的俏脸通红,“四哥,你胡说什么?”
徐增寿哑然,“我,可没胡说……三妹,你们是郎有情,妹有意。拖了这几年,怎么说呢,跟着他,不委屈你!你这次离京,就跟他成亲吧!你有了好归宿,四哥也就放心了。”
徐妙锦渐渐的脸垮了,关切道:“四哥,你怎么不跟我一起走?咱们一起出京吧?”
徐增寿摇头,“你是个女孩子家,没人在意你。四哥要是离京了,必定有人弹劾……到时候因为我,牵连了家里,四哥岂不是成了罪人!你放心吧徐家还是有些面子的,我也会小心从事,而且那小子现在还是个死人,不怕的。”
徐增寿刮了刮妹妹的额头,宠溺道:“四哥还等着喝你们的喜酒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18章 商人也要造反了
徐妙锦当然有心离开京城,在这个时候,柳淳身边急需人手,她必须过去帮忙……可徐家是她的根,大哥徐辉祖是铁了心跟着朱允炆,二哥和三哥在外领兵,最危险的就是四哥徐增寿。
更何况她若是离开,必定引起朝廷的猜疑,对四哥的掌控必定更加严密,以后出了事情,怕是想跑都跑不了。徐妙锦快速转动脑筋,思索办法。
“四哥,你知道韩公公吧?”
“哦!就是先帝身边的那个老太监?他人不错,只是听说被贬去守陵了。”
徐妙锦点头,“没错,他……是貔貅卫,是柳郎的部下。他还有个过继的后人,在京城开了一家香料水粉的铺子。”
徐增寿听得有点傻,“你说的这个人,是个男的吧?他,他开个香料的铺子,是怎么想的?莫不是大宗贩售那种?”
徐妙锦掩口轻笑,“他大宗的也买,铺面也经营……四哥,你要是见到这个人,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上面有七个姐姐,这个性子自然就绵软了一些,他跟不少女孩,都是朋友哩!”
“朋友?这不就是个不男不女的吗?三妹,你给我说实话,你跟他怎么认识的?柳淳知不知道?”
徐妙锦白了四哥一眼,“是柳郎帮我介绍的,而且小韩子也不是坏人,别看他外表柔弱,其实侠骨天成,是个顶好顶好的人!”
见四哥撇嘴不信,徐妙锦冷哼道:“你别小瞧人啊!前些时候,他用贩卖香料的钱,盘了两条花船,收留了不少的可怜女子……像你们这些豪门公子哥,就知道走马章台,听说有了美女,就像是一窝蜂凑上去,等厌倦了,就纷纷离去,倒是小韩子,收留了不少人,而且也不压榨,让她们自愿招待客人,赚的钱都用在了画舫上,着实干了件大功德的好事。”
文人好风流,留恋青楼,在脂粉堆里打转,被看做是名士做派……但实际上却残忍无比,徐妙锦就听说过一个真正的故事。
三年前,一个举人进京考试,结识了一个著名的歌女,本打算给她赎身,安置一个所在。奈何他落榜了。
等到三年后,再度进京,重新去寻找,结果还真让他碰到了,昔日的妙龄女子,已经脸色枯黄,满脸皱纹,穿着粗布,拿着扫帚扫地,成了个老妈子了。
秦淮河上,除了最顶尖儿的少数几个,能维持几年的名声之外,大多数的女子半年之后,就身价暴跌,只能招呼次一等的客人,然后就越来越差……直到没有然后。
徐增寿听到妹妹的话,还真来了兴趣。
“这么说,这个小韩子,还挺善良的?”
“嗯!四哥,你要想离开京城,就走他的门路……而且这段时间,你也可以去他的画舫避祸,免得朱允炆盯上你!”
徐增寿想了想,终于点头了。
“行,不愧是我的妹妹,就是心思细腻,这回四哥就有底儿了。”徐增寿突然很好奇,“小妹,你说柳淳那小子,在京城到底留了多少后手啊?”
徐妙锦只是微微哼了一声,“反正朱允炆自己作死,非要跟柳郎做对,他是没有好下场了!”
……
徐妙锦离开了京城,她倒是没直接去西安,而是先出海去了舟山,蓝新月正在那里,她的肚子已经老大老大,一个姓柳的小生命,正在孕育,即将降临这个世上。
徐妙锦很老实地当起了保姆的角色,“蓝姐姐,老板现在干什么呢?你知道吗?”
蓝新月慵懒道:“我只知道他前段时间缺少粮食,让我给大姐写信,想要从蜀地购粮。”
徐妙锦吐了吐舌头,“这么说柳郎已经入蜀了?”
“应该是吧!”
徐妙锦突然欢呼道:“这么说,我大哥这次是一定要倒霉了!”
蓝新月哭笑不得,“人都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你还没嫁呢,就这么着急啊?”徐妙锦小脸微红,嚷嚷道:“不着急不成啊,姐姐都快当妈了,人家不能落后啊!”
蓝新月伸手捏了捏徐妙锦精致的脸蛋,“快了,这一场大战,对咱们来说,都是一场磨炼,我们会熬过来的!”
“嗯!”徐妙锦用力点头,“蓝姐姐,其实这几年,最吃苦的就是你了,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蓝新月轻笑,“其实最苦的是相公,前些时候还扮成了民夫,随着官军出征,这一次入蜀,他又不知道要办成什么了,我看多半是不会轻松的。”
蓝新月挺着肥粗的腰身,缓缓站起,眺望着西方,她真希望肚子里的小东西能赶快出来,她就可以陪着丈夫,天南地北冒险了……只不过蓝新月猜错了,柳淳这家伙可没有吃苦的爱好。
这一次他装成了盐商,没错,就是那种腰缠十万贯,恨不得把浑身上下,都挂满黄金的那种,十足的暴发户。
他顺利来到了成都府,自从朱楩袭占了富顺之后,整个食盐市场就彻底乱套了……首先,作为官方的盐商,拿着盐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