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呸!”

    黄子澄狠狠啐了齐泰一口,“你可真是大言不惭!柳淳的党羽?你是说那四大国公,还是六大尚书?还是都察院,国子监?难道你还想掀起大狱不成?”

    “黄子澄,你这是妇人之见!”齐泰针锋相对,“掀起就掀起,有什么了不起的,哪一朝的皇位,不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你简直疯了!”黄子澄探头,跟齐泰两个人肩膀挨着,他阴森森道:“你把消息泄露给柳淳,是不是就打算弄到这一步?”

    “啊!”

    这一句话,可把齐泰问住了,“你,你胡说!”

    他的声音明显没有之前高了,黄子澄冷笑了一声,“齐泰,事情闹到了今天,还不是你从中折腾,我奉劝你一句,以后老实一点,否则我把你的事情告诉所有人,我让你身败名裂!”

    黄子澄说完,大步向前,还用肩膀狠狠撞了黄子澄一下!

    让你拽!

    自从太子死了,整个东宫,就你能耐,上蹿下跳的,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是不知道我黄子澄的厉害!

    怎么样,这回老实了吧?

    不但是老实了,而且还吓到了。

    黄子澄怎么知道的?

    他向柳淳泄密,这事情知道的真不多,不过是身边的几个同伴而已、练子宁、陈迪、铁炫……莫非有人背叛了自己,跟黄子澄勾结到了一起?

    你们这帮无耻之徒,怎么能背信弃义?

    我们不是约好了,要一起匡扶新君,致君尧舜吗?

    你们居然出卖了我?实在是该死!该死啊!!

    齐泰又气又怕,其实他还忽略了一种可能,也不一定是他这边的人泄的密……总而言之吧,东宫的这帮人可热闹起来了。

    母子翻脸,师徒反目,本应该站在一起的师父们,也是彼此猜忌,乱成了一锅煮……

    “大人,太孙殿下进宫了。”

    柳淳消息灵通,朱允炆去皇宫,他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甚至连朱允炆什么表情,都详细无比。

    他低着头,两手拢在袖子里,额角面颊,都有冷汗……

    “或许我大明又要易储了。”

    发出如是感叹的是信国公汤和。

    很多人都觉得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储君之位,必然不保。

    其实不然!

    就拿老朱来说,他就没错过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一个优秀的皇者,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犯了错误,如何应付。

    危机处理,才是衡量储君最重要的能力。

    不管是大义灭亲,还是死保自己人……又或者主动找柳淳和解,都是一个办法,成与不成,那要用过才知道。

    在所有的办法当中,最要不得就是逃避!

    此刻朱允炆进宫,不用问,一定是向老朱请求庇护。

    面对这点事情,就扛不住了,把整个江山,都交给他,能行吗?

    汤和还是了解昔日的小伙伴的,“陛下有心让大明朝超越汉唐,成就古往今来,前所未有的盛世。他用你,推动变法,就是这个原因。如今太孙殿下,别说推行变法了,就算当个守城之君,也十分困难。以我之见,陛下多半会重新挑选储君,替换太孙。”

    柳淳轻笑,“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吧?毕竟储君乃是国之根本,会动摇社稷江山的。”

    汤和晃着大脑袋,“你省省吧!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算什么国之根本?再说了,只要挑选一个合适的储君,就不会动摇社稷,相反,还会让江山更加兴旺!”

    柳淳哑然,“这么说,老国公有选择了?”

    汤和冷笑,“我选谁不管用,管用的是你小子选了谁!”汤和突然哂笑道:“说起来,冥冥之中,或许真的有天命吧!才几年的功夫,三个风华正茂的皇子,纷纷死去,唉!连老天都在帮他啊!”

    话说到这里,再明白不过了。

    只有四皇子燕王朱棣,他军功够高,能压制勋贵,他厉行变法,能得到柳淳一系的鼎力支持,他又是活着的皇子之中,最年长者,顺理成章成为太子。

    而且朱棣成为储君,能很快结束朝廷的乱局,上下一心,继续推行变法。

    汤和对朱棣的印象不算好,可也不算坏。他只知道朱老四是个狠角色,气度格局,不会比他爹差太多。

    反正对于老汤来说,这要能结束眼前的乱局,让他安安稳稳,渡过晚年,也就是了。到他这个年纪,真的折腾怕了,有这一次,也就够了。

    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着,太孙进了皇宫,一直没有出来,大约过了两个时辰,突然有小太监来传旨。

    “柳大人,皇爷召见!”

    柳淳打了个冷颤,老朱恐怕是要给这次的事情,定个调子了。

    换句话说,谁胜谁负,马上就要见分晓。

    虽然柳淳信心很足,但是他也知道,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更何况是更换储君这么大的事情,而且他面对的又是洪武大帝!

    柳淳换好了官服,略微沉吟,就向着皇宫而来。

    一路上小太监漫不经心地跟柳淳念叨着……皇爷在寝宫里破口大骂,里面传出哭泣之声,还说什么无情无义,丢了朱家人的脸,贪图小利,鼠目寸光……

    很显然,老朱是狠狠责骂了朱允炆,柳淳做到心里有数。

    他们来到了午门,柳淳是奉旨前来,应该直接去见皇帝,可就在此刻,一个红袍的太监拦住了柳淳。

    “柳大人,刚刚皇爷又召见了一个人,你要先等一等!”

    这个太监用词虽然客气,但言语之间,却有一丝的冰冷。

    柳淳眉头紧皱,最后关头,怎么还出了意外?

    “这位公公,陛下要见哪一位,不知道能不能告知一二?”

    太监顿了顿,“是天师张宇初,他修成了神乐观,特来向陛下报功。”

    柳淳还想发问,却发现太监已经低垂眼皮,一言不发,柳淳也就闭上了嘴巴!

    张宇初!

    这位可是明初道家正一派的天师,学问广博,无人能及,有道门硕儒之称。他在洪武十三年受封进京,侍奉天子,历年来,赏赐不断。

    而张宇初这个人非常本分,他甚至很少结交权贵,只是一心修建神乐观,弘扬道法。据说除了宁王等少数几人之外,张宇初几乎不见外客。

    在这个紧要关头,他突然冒出来了,而且老朱还见了他,这就让人颇为不解了。

    难道说,这一次的事情,会有变化?

    在皇宫之中,朱元璋让张宇初跟他对坐。

    “天师,听说你们家已经传承了四十几代了?”

    张宇初点头,“到臣这里,是第四十三代天师!”

    “嗯……比好些朝代都要绵长啊……天师,不知道你能不能说说,你们道家传承的奥妙所在?何以人才辈出,不坠祖宗威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41章 贬官

    陛下,臣乃是方外之人,怎么好胡言乱语呢!”张宇初显得诚惶诚恐。

    朱元璋笑了,“没让你说别的事,就说你们家!当初始皇帝以为自他开始,大秦江山会千秋万代,结果两代而亡……其余历朝历代,也都传承有限,唯独你们天师一脉,道统绵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难不成真有神明庇佑,让你们每一代都出人杰吗?”

    张宇初见老朱的语气轻松,他也放松了不少。

    “陛下,臣家中世代供奉道家神明,能得到庇护,也是上天垂青。不过要说天师一脉,每一辈都有人才,却也是过誉了。事实上大多数的天师都籍籍无名,不然何以能载入史册的天师,数量少之又少呢!”

    朱元璋微微含笑,“你这是实话,继续说,那你们如何维护天师一脉的传承呢?”

    “启奏陛下,无非是两条……其一,子孙精明强干,就出山布道,弘扬道法,如果子孙无能,就关闭山门,故作高深!仰赖祖宗威名,只要不惹事,多半就不会有事!总而言之,能忍的要忍,不能忍的,也要忍!”

    “哈哈哈!”

    朱元璋放声大笑,用手点指着张宇初,“你怎么把自己一家说的如此不堪?”

    张宇初含笑,用手画了个圈,“大道本就无形,分不出高低贵贱,天师一脉求得不是烈火烹油,而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譬如太极,运转如意,世代绵长。”

    面的朱元璋这帮的人物,谈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在是没有意思。

    张宇初的话算是半真半假吧!

    其实张天师的称呼多流传于民间,并未得到官方正式认可。正式第一位受到册封的张天师,是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

    所以相比起衍圣公,张天师的根基要薄弱太多了。

    没有官方支持,还要传承下来,的确需要一些智慧,哪怕很庸俗,也无可厚非。

    “见机而作,待时而行,顺应天命,生生不息……”朱元璋含笑,“你们天师一脉果然不一般……对了,还有第二点呢,你再说说?”

    张宇初满脸羞惭,“这个……陛下垂问,臣不敢不言,这第二条么,就是不要收聪明人当弟子,免得被喧宾夺主。”

    朱元璋咧嘴想笑,可突然又觉得这话里有话,他意味深长瞧了瞧张宇初,发现这位天师低垂着眼皮,一语不发。

    老朱沉吟良久,摆摆手,“你先退下去。”

    “臣遵旨!”

    张宇初起身走了,寝宫之中,朱元璋一人闷坐,反复思量张宇初的话。

    虽说道家传承跟皇家不一样。

    但也有相通之处。

    就拿他的二十六个子孙来说,有忠厚善良的,有雄才大略的,有残忍暴戾的,更有忤逆不孝的……不一而足,即便最优秀的儿子,也未必让他满意。孙子一辈,那就更不用说了。

    传承几代下去,哪一朝的皇帝不是有贤有愚,而且根据历代的经验,出混蛋皇帝的概率,远远高过明君圣主。

    话说回来,难道子孙不肖,就不要江山社稷了吗?

    不成啊!

    不管是好还是坏,这江山都要在老朱家的手里,这是一切的前提!

    至于张宇初所说的第二点,他们可以把聪明的子弟关在门外,可皇帝不成!

    大明所有的事情,最后都要归结到皇帝一个人身上,想逃避都没有地方可躲!当然了,也可以恢复丞相,当年胡惟庸就把许多该老朱处理的政务给抢走了,皇帝俨然成了傀儡……结果是朱元璋一怒杀了胡惟庸不说,还把丞相给废了!

    天子不能躲避责任,更要防备架空,什么人能架空天子呢?

    俩字:权臣!

    谁是权臣?

    曾经的胡惟庸,李善长……这俩人已经被处理掉了。

    剩下的臣子当中,没有真正的权臣,但是,却有一个冉冉升起的臭小子!他的影响力,他的手段,他的实力……离着权臣只差一步之遥了!

    允炆这个孩子,实在是太弱了。

    朱元璋很悲哀地发现,朱允炆只有朱标的形,而没有半点朱标的神……更加上他胆小怕事,刻薄寡恩,丝毫没有担当,实在不是储君的合适人选。

    当初自己因为朱允炆在儿子丧事上的表现,仓促决定立他为储君,现在看起来,的确是欠考虑了。

    以朱允炆的肩膀,扛不起大明的江山,必须换个人!

    老朱渐渐打定了主意……可问题是现在换掉朱允炆,选谁当新的储君?

    且不论选谁,都是柳淳带领着文武,废了一个储君!

    经此一役,人们会彻底忽略柳淳年龄资历上的不足,把他视作真正的权臣!

    而且以柳淳的手段威望,即便他最强的儿子,也会受制于人,成为柳淳手里的傀儡……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老朱家的江山,让柳淳当家。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除掉柳淳,几乎成了必然的选择。

    可恶问题是废了柳淳,变法就要落空了……这个变法实在是太诱人了,只要做成了,大明的江山,就能千秋万代!

    这些时候,朱元璋没怎么出面,但他也没闲着,详细地研究了变法派的主张,尤其是针对财税体系的改革。

    老朱也不得不承认,他当初想得太简单了。

    看似解决了一个弊端,实则,却制造了好几个更大的弊端……这一次太仓出问题,就跟粮长制有关系。

    要不要改革?

    当然要!

    谁能改革?

    柳淳!

    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

    “臭小子!兔崽子!你知道朕杀不了你,所以你就跳出来,让朕难堪,是吧?”朱元璋气得一个人破口大骂。

    幸好柳淳没有在这,不然非要倒霉不可。

    老朱在大殿里走来走去……他渐渐的想清楚了解决的办法。

    首先,他要更换储君!

    鉴于上次的疏忽,这一次必须更加谨慎,一定要挑选一个合格的君王,延续自己的大业……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绝对不能再犯错误。

    第二呢,这个储君必须有足够的能力,足以压制各方……所以,他要给未来的储君历练的机会,让他建功立业,获得各方认可。

    至于第三条,其实比前两条还要重要,柳淳这小子不能留了!

    别误会,不是要杀了柳淳。

    而是不能留在京城了。

    让他继续折腾下去,新君是没有办法掌控约束的。

    所以……朕要把你小子发配得远远的……让你先滚出京城。等朕死了,新君登基,一道旨意,把你从天涯海角捞回来。

    你小子受了新君的大恩,就只能乖乖替我朱家做事了。

    老朱简直想给自己竖两个大拇指,这么好的办法,两全其美,就这么办了!

    等打定主意之后,老朱又有些不舍。

    说实话啊,柳淳这小子办事还真有两下子,有他在自己能省太多的心思,把他弄走了,等于断了一条臂膀啊!

    不过貌似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柳淳何在?”

    老太监忙道:“回皇爷的话,柳淳在外面侯见呢!是不是马上让他进来?”

    “宣……不,不要叫他进来……马上拟旨。”

    老太监都下了一跳,多长时间了,柳淳都是想见就见,从来没有拒之门外过,陛下这是怎么了,居然不想见柳大人了?

    难道柳大人要出事?

    老太监暗暗叫苦,他好歹也是貔貅卫的人啊,虽然貔貅卫废了,但跟柳淳的情分还在,苍天保佑,可别让柳大人出事。

    他暗暗祈祷,把旨意送到了老朱的面前,这一次朱元璋没用其他人,干脆自己提笔亲自来写。

    “太子少师柳淳,为人师表,教导不严,有违师道,皆因年少位居高位,缺少历练……朕心痛之,不得已贬汝为云南永昌卫驿丞,望汝能深体朕意,读书思过,修身养性,待到他日,或可另有报国之机……旨意到日,三天之后,立刻启程,不得逗留迟误,钦此!”

    老朱写完之后,犹豫了半晌,抓起那个从北元缴获的玉玺,用力印在了上面。

    “拿去吧!赶快传旨!不要让朕改注意!”老朱竟然有些心虚了。

    老太监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陛下啊,你到底是改还是不改啊?这不是让我们为难吗?

    他一步一回头,却发展朱元璋抱着玉玺,陷入了沉思……看起来皇爷也不容易啊!

    老太监急匆匆离开了皇宫,前去传旨。

    要不说,这京城最没有秘密可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