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发现柳淳两眼放空,似乎根本没有在意,黄子澄也急了,“柳大人,我没有骗你,他,他提到了恢复相位,这,这是开玩笑的事情吗?陛下亲自废除了中书省,恢复相位,那就是跟陛下对着干。万一引起雷霆之怒,那可是要伏尸百万的!”
柳淳能说什么,你讲的很对,问题是老子也不知道李祺什么都敢胡说,若是知道会这样,我也不给老朱这个建议了。
柳淳觉得朱元璋只要听到了李祺的话,立刻就会发作,他已经吩咐锦衣卫做好了准备,随时出动抓人。
可谁能想到,老朱居然忍住了没有发作,而且回来之后,连妆都没卸,就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
黄子澄随后而来,他跟柳淳透露了一些谈话的内容。
柳淳一听,彻底明白了。
完了!
谁也挡不住了!
这次不杀个血流成河才怪呢!李家父子的野心谋算,完全打破了老朱的底限。目前皇帝陛下越是平静,爆发起来,就越是可怕。
不信就走着瞧!
黄子澄絮絮叨叨,想要劝说柳淳,柳淳默然不语,正在他们僵持的时候,突然有人咳嗽。
“柳淳,父皇叫你过去!”
这个声音好熟悉啊!
黄子澄猛地抬头,差点哭出来,是太子朱标!
自从北平分别,他们总算又见面了。想必自己的努力,能让太子改变印象,有机会重回东宫。
对了,刚刚太子说什么?
父皇!
陛下!
叫柳淳过去!
陛下几时来了?
黄子澄瞪圆了眼睛,惶恐地看着柳淳,柳淳冲他无奈地耸了耸肩。
一道炸雷,在黄子澄的脑袋里炸开!
完了!
那个老头……是,是皇帝!
哎呦!
黄子澄眼前黑了,死的心都有了,他娘的,自己居然让陛下伺候喝酒,这是大逆不道啊!所幸自己不知情,他顾不上任何人了,只剩下努力回忆,想想自己说了什么没有,可千万别犯忌讳,不然脑袋就要搬家了。
黄大探花,诚惶诚恐。
大难临头,能死能活,就看天意吧!黄子澄反倒不那么纠结了,事情就是这样,没发生的时候,提心吊胆,一旦发生了,就只能听天由命吧。
……
“柳淳,你可知罪?”
朱元璋的声音冷冰冰的,好像没了感情的机器人,这时候柳淳也不得不承认,能被骂真是福气啊!
“臣不知!”
“你不知道?”朱元璋轻哼了一声,点指着他的脑门,“有人用你建议的银行,结党营私,准备跟朕对着干,你难道没罪吗?”
“启奏陛下,有人用刀杀人,难道要追究最早制造刀的人吗?”
“你这是狡辩!”朱元璋怒道:“李善长父子,要把苏州的官吏士绅,都招揽到他的麾下,还要恢复相位。还敢说,不是你给他的胆子?”
柳淳依旧躬身,不慌不忙道:“陛下,臣斗胆请教,即便没有银行,这些人会不会这么干呢?”
这话问得朱元璋有些意外。
是不是废了宰相,就真的能消灭相权呢?
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当皇帝弱的时候,就要仰赖下面的文官帮忙治理国家,文官分享君权,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仔细比较,明朝的内阁大学士除了名义上不如汉唐的宰相之外,论起权力,品级,地位,无不超过真正的宰相。
一个最简单的证据就是明代的皇帝能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运转正常。纵观整个历史,也是只此一朝,别无分店!
李祺提出恢复丞相,正好戳到了朱元璋的痛处。
其实要命的还不只是恢复相位,还包括他提到的皇子夺嫡,这也是朱元璋纠结的地方。另外李祺还说,要把苏州纳入掌控之中,同样唤起了老朱的不安。
当年他可是跟张士诚打得天昏地暗,万一这几十万苏州百姓被人裹挟,京城都不再安全。
犯一条死罪不难,难的是犯了一大堆的死罪。
目前至少有四条大罪,都可以剐了李家父子。
首先,就是敛财无数,贪墨千万两之巨。
其次,借着钱庄之名,收拢人心,图谋不轨。
介入皇权之争,挑唆皇子感情。
恢复相位,挑战天子,大逆不道。
……
“李善长,朕必杀之!不但要杀他,还要杀他的爪牙,杀苏州的商人,杀那些跟他有往来的文官,杀!杀!杀!”
朱元璋像是疯了似的,不停挥舞拳头,恶狠狠怒吼。
他突然扭头,盯着柳淳,“你小子愿意给朕当杀人的刀子吗?”
柳淳直挺挺站着,老朱又问了一遍。
突然,柳淳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
“陛下,臣深知陛下震怒,可臣斗胆揣测,陛下没有立刻拿下李祺,而是返回思索此事。臣以为,李祺是夸大其词,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服黄大人,进而投靠太子,保住老命。至于其他的话,不过是吹牛罢了,不可当真!”
朱元璋仿佛不敢认柳淳一般,冷笑道:“小子,你这是替乱臣贼子开脱,你就不怕朕的刀吗?”
“怕!臣当然怕,可正因为怕,臣才不管胡言乱语,万一出现了误会,牵连到了无辜,臣是要受到牵连的。”
“哼!笑话!朝野上下,有良心的不多,朕把百官都杀了,或许有冤枉的,可只杀一半,朕还是做得到的!”
柳淳下意识打了个冷颤,别觉得老朱在开玩笑,这种事情,他干得出来!
只是光杀人,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
而且让这么多人,给李家父子陪葬,柳淳是看不下去的。
“陛下,臣听闻草原有种刑罚,就是把人脱光,绑在野地里,让蚊子去吸血。有一个儿子见父亲受此刑罚,便跑到父亲身边,替老父驱赶蚊子,结果他的父亲很快奄奄一息。儿子固然是好心,可他把那些吃饱的蚊子赶走了,又来了一批更饥饿的蚊子,更加肆无忌惮吸血。所以在儿子的努力保护之下,父亲早早失血过多而死,相反,没有人驱赶,受刑人身上爬满了吃饱的蚊子,反而有活下去的可能……”
柳淳讲了个故事,老朱稍微思索,也就明白了。
“你小子想说,现在那些官吏都是吃饱的蚊子,朕把他们杀了,换上一群肚子憋憋的蚊子,他们吸的都是老百姓的血?”
柳淳低头默认。
朱元璋突然暴跳如雷,又开始骂人了。
“小兔崽子,你把大明朝看成了什么?你把朕的天下当成了什么?是硕鼠横行,还是狼犬遍地?朕的官吏,都是吸血的蚊虫,对吧?那朕这个君父,又是什么?”
又开始骂自己了,柳淳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是喜极而泣,看来又闯过一道生死关啊!
“陛下息怒,臣以为李善长父子是自作聪明!”
“怎么讲?”
“陛下请想,他们打算积累势力,左右太子,联合士绅,恢复丞相……固然野心勃勃,可他们的野心都建立在苏州钱庄的基础上,只要能废掉苏州钱庄,所有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陛下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能收获民心。臣恳请陛下三思!”
………………………………
第205章 都闪开,我要赔钱了
朱元璋很意外,他在怒火高有十丈,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三个大案子加起来,都没有李祺的一番话来得强烈,凶猛!
朱元璋已经暴怒,他要杀人,要流血,要让天下战栗!
在这个关头,即便最正直的大臣,也只敢闭口不言。就算是太子朱标,也最多是阳奉阴违,先把人抓起来,然后想法子劝说老朱,减少杀孽,无论如何,朱标也没胆子违抗老朱的意思。
谁能料到,唯独柳淳,唯独以奸猾著称的小崽子,敢直言进谏!
“你不怕朕把你当成李善长的同党办了吗?”
“不怕!”柳淳仰起头,憨笑道:“臣相信圣人烛照万里,洞彻一切,英明睿智,亘古未有……”
“屁!不要拍了,朕不想听!”朱元璋怒冲冲摆手,“朕要听你的真心话!记住了,有一个字是假的,朕就让你进宫当太监!绝不食言!”
柳淳脖子后冒冷汗,双手都颤抖了,压力这特么大啊!
“陛下,臣能不能从自己小时候讲起?”
“嗯,讲吧!”朱元璋也很好奇这个年轻人的身世,他愿意主动提起,老朱也有兴趣听听。
“臣记事的时候,就在草原生活,身边大约有百十几位先生,他们轮流给臣上课,讲解各种各样的东西,陆续有人死去,也有人离开了草原,前往极西之地,去探求学问,留在臣身边的先生越来越少……大约在臣十岁的时候,他们告诉臣,你虽然无父却有君,以后入仕,君即尔父。臣问他们,君王暴戾,滥杀无辜,横征暴敛,天下有这样的父亲吗?”
朱元璋眉头挑起,心说你小子好大胆,敢当面骂朕了?
“唐先生打了臣一个巴掌,那是臣从小到大,第一次挨打。唐先生告诉我,蒙古鞑虏,伪帝而已,算什么君父!你的君父只有一人,便是大明洪武天子,他出身寒微,深知民间疾苦,提剑投军,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柳淳说这话的时候,腰背笔直,眼睛冒着怪异的光,好像有什么附体了似的,那叫一个虔诚啊……老朱看着少年炽热的目光,浑身不由得一震,冰冷的一颗心,竟然有暖流涌动。没错,他被感动了。
原来朕是这么伟大!
这个少年心里,朕是这样的人!
好吧,朱元璋自作自受,你总是欺负柳淳,愣是把这小子磨砺成了演技派,他现在反过头,忽悠你老人家了。
“陛下,臣今年十几岁而已,陛下御极二十二年整,算起南征北战,时间就更久了,多少三四十岁的人,这一生就有一个君父,就是洪武天子,陛下给了他们田产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陛下励精图治,严厉惩办贪官,宵衣旰食,从不懈怠。陛下恩德,泽被苍生,彼时京城百姓,踊跃存款皇家银行,便是明证。臣来苏州时间不长,人言苏州百姓,因为税赋沉重,记恨天子。可经过臣的观察,却未必如此。”
“苏州百姓,或有些许怨言,但是若要他们放弃眼前的安宁生活,退回前朝的乱世,谁也不愿意。而且苏州水美土肥,物产丰富,即便承受了沉重的田赋,但商税这块却是几乎没有征收。百姓交易方便,买卖兴隆,相比而言,苏州依旧是天下第一等富庶之地,并没有因为田赋,而变得民生凋敝。相反,还有许多外地人涌入苏州谋生,与日俱增……”
柳淳讥诮道:“李善长父子想在苏州开设钱庄,吸纳存款,进而实现掌控苏州,裹挟百姓,甚至造反,完全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自作多情。不要说别人,就连苏州的商民百姓,也不会答应的。这就是人心!这就是陛下二十年励精图治的结果!”
老朱浑身一震,老脸震撼,情不自禁握紧了拳头……说得太好了,朕总算有了知音,只是没有料到,居然会是这个臭小子!
朱元璋甩了甩头,语气愈发和缓。
“你说的固然有理,但是有句话叫做防患未然。李善长老谋深算,居心叵测,居然想左右太子,恢复丞相,如此狼子野心,朕岂能视而不见?更何况他有这样的野心,就表明他手上的党羽还不在少数,若是不一举清理干净,只怕日后还会出现祸端。”
“陛下,臣倒不这么看,李善长七十多了,衰朽老头一个,李祺也是纨绔秉性,不值一提。他们之所以会向黄子澄交底儿,臣以为他们不是势力庞大,而是狗急跳墙,虚张声势!”
“这个……”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在现场,其实比柳淳的感觉还要强烈。
李祺一上来,就接连抛出震撼的话语,别说黄子澄了,就连老朱都雷到了。可冷静下来想想,要是真打算这么办,应该深沉内敛,缓缓推进,步步为营。至少不会一股脑告诉黄子澄。
别看黄子澄是探花郎,又是东宫伴读,但他在北平栽过跟头,目前只是苏州知府。
虽然说苏州知府油水丰厚,是无数人垂涎的位置。
但想要恢复相位,左右储君之争,一个苏州知府,份量太轻了。
李家父子就算要托付大事,也应该从部堂一级下手,或者挑选一些清贵翰林,慢慢拉拔,等到了一定地位再摊牌,就算想拒绝,也没有办法了。
反正不管怎么讲,一上来这么办,就是不对劲儿。
难道真像柳淳讲的,是李家父子画大饼,欺人之谈?
老朱沉吟良久,“柳淳,你小子的确机敏,可朕是天子,朕不能放任狼子野心之徒,为所欲为,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李善长一党,朕必除之!即便血流成河,朕也不会手软!”
朱元璋目光坚定,不容置疑……李祺讲了很多话,其实最戳中朱元璋软肋的不是什么恢复丞相,而是说太子仁厚软弱。
真如李祺讲的那样,朕对太子太好了?
给他最好的先生,安排最强的武将,给予他无穷的包容……太子也的确如朱元璋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几乎完美的帝国继承人。
只是光是这样,就能当得了皇帝?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朱元璋犯了跟寻常家长一样的错误……父母总会觉得,多学一点,比少学一点好,不停的报名,用一大堆补习班,填满了所有的时间。
什么美术啊、乐器啊、跆拳道啊、书法啊……其实好多家长都没有闹清楚,且不说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么多的天赋,光是那些所谓的教育机构,能不能找出这么多合格的老师都未必!
假如老师都是糊涂车子,教出来的学生能怎么样呢?
到处标榜的国学大师,又有几斤几两,在没有弄清状况,盲目扎进去,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也不能过多苛责家长,这不,洪武大帝也是这个水平。
他用太多的君子,包围了太子朱标。不让太子见识人心险恶,也舍不得让他体会动心忍性,世道艰险。
结果就是这次万寿盛典,朱元璋发现不怎么受他宠爱,直接扔到北平,在野地里成长起来的朱棣,远比暖房出来的朱标更彪悍,也更机敏,顾盼之间,竟然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采!
老朱是既苦恼,又无奈。
让他更换太子,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朱标的优点,同样很重要。既然如此,那就让为父替你做恶人,把各种各样的危险祸患,清除于无形。
等把那些该死的人都给杀了,大明的天下就会太太平平了……
存了如此心思,老朱想要大开杀戒,自然就是情理之中了。
柳淳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毕竟黄子澄没敢说,老朱更不愿意讲,柳淳只能道:“陛下,李善长的党羽当然要清除,只是他有多少私党,还有多少人,愿意听从他的调动,这就未必了。臣觉得立刻加紧挤兑苏州钱庄,把李家的财产榨干,同时观察,有多少跳出来保驾护航,这些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李善长一党!”
老臣沉着脸,思索再三,终于点头了,“朕要在五天之内,看到苏州钱庄垮台,你能做到吗?”
“没问题!”
柳淳答应得干净利落,他嘿嘿笑道:“陛下,其实臣早就准备好了,除了挤兑之外,臣还有第二个杀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