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殿里一片安静之时,诸遂良皱着眉头站起来道:“太子殿下朝廷不是应该以教万民为先吗?”

    李承乾闻言冷笑一声道:“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是《论语》里的一段话,孔子告诉他的学生,这个地人口已经十分稠密了,他的学生问他既然人口稠密了,那下步应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要使他们富裕。

    他的学生再问:富裕以后呢。

    孔子说:教化他们。

    诸遂良和高季辅等人一听李承乾背出这一段《论语》脸色立时变白了,连忙撩袍跪下,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出来。

    李世民和大殿上的群臣见此都是大惊,高季辅也就算了,那诸遂良可是除了魏征之外大唐朝廷的第一谏臣,如今竟然被李承乾三言两语说服了,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李承乾不理会众人想法,看着诸遂良与高季辅不依不饶地道:“你们也别跪着了,起来回去每人把《论语》抄几遍,然后写一篇关于此篇文章。”

    “臣遵旨!”两人闻言起身像是听话小学生。

    ………………………………………………………

    当天夜里,甘露殿灯火通明,却又安静的落针可闻。

    李世民坐罗汉床上沉默不语,下面坐着高仕廉、李靖、李世绩和李道宗,几人也都是面无表情地坐着,一动不动等着李世民开口。

    半晌李世民幽幽开口道:“诸卿皆朕肱骨,今日之言务必具实以奏。”

    众人听的心头一凛,知道李世民要说的话十分重要,连忙起身庄严一礼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见此抬起双手让几人坐下,待见几人都坐好了,才郑重道:“诸卿以为太子如何?”


………………………………

第181章 迎娶良娣

    第二天清晨,东宫承恩殿。

    太阳刚到树梢上,发出来的光还有些红。

    道旁的丛生的小草尖上还挂着明亮的露珠。

    李承乾走进承恩殿,看见在殿前洒扫的内侍和宫女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知道太子妃苏氏还没有起来,便忙放轻脚步悄悄地往里走。

    李承乾一走进正殿便见太子妃的丫头苏儿迎了出来,忙低声问道:“太子妃醒了?你怎么出来?”

    “参见太子殿下,娘娘还没有醒。”苏儿忙行了礼低声道。

    “哦!”李承乾闻言便悄悄地往里走。

    李承乾走到殿里主位上坐下,看着跟上来的苏儿低声问道:“太子妃昨晚是什么时候睡下的?”

    “回太子殿下,太子妃昨夜睡得倒早戌时就睡下了,只是一直吐到了丑时才算睡着。”苏儿有些心疼地道。

    李承乾闻言忙道:“那让太子妃多睡儿不要吵醒她,昨日太子妃吃东西怎么样?”

    “昨日太子殿下走后,娘娘喝了些粥,吃了几勺鸡蛋羹又吐了……”

    苏儿正说着只见一个内侍从匆匆外面跑进来低声道:“启禀太子殿下,朱内侍来传陛下的诏书。”

    李承乾闻言以为又是关于千叟议政宴的事,便没好气的道:“让他在外面等着。”

    这两天李世民为了把千叟议政宴办的前无古人经常下一些奇怪的旨意,比如一会儿要在李承乾拟定的赏格上加一倍,一会儿又要凡是来参加会议的人免去两年租庸……

    好几条都被李承乾给顶回去了,要是照李世民这样的赏法,以后再召开千叟议政宴都得成朝廷的负担。

    李承乾正想再问问太子妃昨日的起居情况时,却见朱内侍哈哈大笑着走进来,一进殿忙小步趋到李承乾面前弯腰行礼兴奋地大声道:“老奴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

    “滚!”李承乾大怒,霍地站起来猛地抬腿就给他一脚,强压着声音喝道:“滚出去!”

    朱内侍被李承乾突如其来的一脚踹在胸口上,一下子就成了滚地葫芦在地上不住地哎哟。

    李承乾看着他眼里寒光一闪道:“拉出去!”

    老鬼忙带领着几个内侍上前把朱内侍拉了出去。

    朱内侍才被拉出去,李承乾就听见里间有宫女叫苏儿说太子妃醒了叫苏儿进去。

    李承乾闻言当先就往里走,走两步觉得自己走得太慢,忙躲开路让苏儿先进去。

    当李承乾走进去时太子妃已经披着衣服起来了,看见李承乾进来忙行礼道:“臣妾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忙向前扶住她道:“爱妃不必多礼。”

    太子妃看着李承乾,脸上陪着笑道:“臣妾近来白天睡的多,所以夜里没觉,刚才就醒了想着殿下事多就没让她们吭声。”

    李承乾知道太子妃要替朱内侍说好话,便拍拍她的手道:“这个姓朱的孤王早就想整死了,不关爱妃的事。”

    太子妃知道李承乾近来脾气变好了很多,很少惩罚身边的人更别提亲自动手打人了,听李承乾如此说知道这个姓朱必然有取死之道,当下也就不提了。

    “殿下这几天忙着国事还天天来看看臣妾,一定很辛苦她们给臣妾备了红枣山药粥,殿下就先在这里用一点吧。”

    李承乾闻言点头扶着苏氏坐下,苏儿忙跑出去传话,不防头却与老鬼撞了个满怀。

    李承乾看见沉下脸问道:“什么事慌成这样?”

    “恭喜太子殿下,陛下—呃—”老鬼说着看一眼太子妃,平复一下情绪道:“陛下降旨把王姑娘给您立为良娣。”

    这些事早在李承乾意料之中,因故意道:“什么大事!”

    “当然是大事了,去传本宫的话召在长安城各府公主和王妃下午来东宫。”太子妃却兴奋地站起来大声道。

    李承乾忙起身拦着她道:“哎,你这几天正害喜,闹这些事做什么?让老鬼安排人抬进来也就是了。”

    要去传话的宫女,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太子妃看见,大声喝道:“快去!”

    见宫女走出去,太子妃才转过来身拉着李承乾的手道:“几年了,殿下好不容易看上一个人,陛下又亲封了良娣,臣妾一则替殿下高兴,再则这位良娣娘家出身太原王氏外祖家出身河东柳氏,面子还是要给足的。”看李承乾想说什么,忙道“殿下放心吧,臣妾不是那容不下的人的,臣妾知道只有殿下好臣妾和象儿、厥儿才能更好。”

    这话说得李承乾彻底无语了,只能用力握握她的手便出去了。

    李承乾从承恩殿回到丽政殿,就看见礼部尚书李道宗正在殿里等他,忙快走几步上前道:“江夏王叔来了!”

    “参见太子殿下。”李道宗恭敬地向李承乾行礼。

    “王叔这么早来见孤王所为何事?”李承乾试探着道,虽然李道宗一直跟长孙无忌不对付,这次也在倒长孙无忌的过程中他也了忙,但是领兵的大将主动来见自己还是头一回。

    历史上李道宗与吴王李恪一样被长孙无忌污为参与房遗爱谋反死在了流放地。

    “听王妃说太子妃又有喜了?”李道宗笑眯眯地道。

    李承乾不知道他问这个做什么便如如实道:“是的,这几天闹的吃不好睡不好,孤王刚去看过。”

    李道宗闻言忙起身抱拳一礼道:“恭喜太子殿下。”李承乾忙举手示意他坐下。

    李道宗坐下又接着道:“刚才听见陛下降旨给太子殿下立了位良娣,王叔可要喝你的喜酒了。”

    李承乾含笑道:“应该请王叔的!”

    李道宗闻言笑道:“这酒也不白喝,此时太子妃身子不爽劳动不得,立良娣的事就由礼部代东宫办理吧!”

    这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疑惑地看着李道宗。

    “陛下的意思是太子殿下纳良娣的晚宴和明日千叟议政宴最后的结束晚宴一起摆。”李道宗看出李承乾的疑惑,不敢再卖关子。

    李承乾闻言皱着眉头道:“会不会太招摇了?”

    虽然东宫的太子良娣爵比关内侯,可是说到底也就是太子的小老婆,娶小老婆实在没必要这么招摇,要是让王叶丹的母亲因此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可就麻烦了。

    “太子殿下放心,陛下要这么办自有陛下的道理。”李道宗再次向李承乾解释道,其实也是在暗示李承乾,李世民对他态度的改变。

    李承乾想一下知道这是李世民的好意,便起身朝李道宗一拱手道:“那就有劳王叔了!”

    “哈哈,好说好说!”李道宗见李承乾承情十分高兴,又问了李承乾的想法才离开的。

    当天下午李承乾就知道昨晚李世民在甘露殿召集了一几位将军的事情,虽然丘神绩无法探知内情,但是李承乾猜测肯定跟自己有关,而且从目前来看结果也是对自己有利的。

    于是自当日始,东宫和礼部除了要忙召开千叟议政宴的事,还要准备李承乾纳良娣的事,以至于整东宫上下都忙得脚不沾地。

    但是即便是忙是累因为众人都知道李世民又对李承乾改变了态度,所以仍然人人脸上带着喜色。不但没有人抱怨累,反而一个个卯足了劲,拼命要把这件事办好。

    到了第二天连来参加千叟议政宴的人都知道了‘仁爱的太子殿下要纳良娣’,很是跟着高兴了一把。

    待到黄昏时分庞大的东宫迎亲队伍隆重地把王叶丹从同安公主府抬回东宫,就在给她准备的宜春宫里行了礼,李承乾跟她说几话就先让他她在了宜春宫里休息,李承乾则要去前面的嘉德殿参加李世民亲自主持的晚宴。


………………………………

第182章 李治 李佑

    此时夜幕初降,东宫各处都是灯火通明李承乾坐着步辇一路来到嘉德殿前,看见这里更彩灯高挂,殿前的丹陛下有摆出全副仪仗,知道李世民已经在嘉德殿前的丹陛上,扶着老鬼走上去看李世民今天兴致十分高正与坐旁边在吴王李恪、晋王李治、蜀王李愔,汉王李元昌,江夏王李道宗还有李靖、高仕廉等人有说有笑的,李承乾忙走上前去。

    李世民看见李承乾走来离得老远就哈哈大笑,指着李承乾道:“你们看承乾今日新纳了良娣也不说在后头多坐一会儿,这就急匆匆跑到前面来了,就是为了让你们敬他酒呢哈哈……”

    众人闻言都跟着大笑,跟着说些凑趣的话逗李世民开心。

    李承乾走到李世民面前淡淡笑着朝李世民行礼道:“参见父皇!”

    李世民止住笑道:“快平身!”指着他旁边椅子道:“坐下歇一歇!”

    李承乾闻言再施一礼便在旁边坐下,抬头看见吴王李恪等所有在丹陛上的王爷大臣都齐齐起身朝他躬身一礼道:“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

    因为李世民坐在旁边李承乾忙起身道:“都快平身吧,这里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众人闻言刚站直了身子就听见李世民道:“承乾你是太子,他们都是臣子理当受他们的礼,就是亲兄弟也要分出个君臣来,不然是要出大乱子的。”

    李承乾见李世民说得郑重忙起身朝李世民行了一礼道:“谢父皇教诲!”

    “谢陛下教诲!”众人再次躬身行礼。

    “都平身坐下吧!”李世民见此淡淡地道。

    众人刚坐下许敬宗走上丹陛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来参加千叟议政宴的人都到了,是否现在开席?”

    李世民闻言捋着胡子,眼里透出笑意道:“既然人都到了那就开席吧,宴罢太子还有正事要做呢,你们这些做臣子不替太子考虑考?”

    许敬宗闻言一怔,然后忙笑着道:“是是,臣这就去安排。”

    许敬宗一下去丹陛就传出众人的轰笑声,笑得李承乾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待众人笑罢,李世民举起酒杯道:“来为咱大唐万盛干杯……”

    ……

    ……

    李世民兴致很高众人光敬酒就敬了一个多时辰,李承乾喝得连去了两趟厕所,敬酒环节才结束,好在喝的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并不醉人。

    李世民看见李承乾喝的差不多了便开口问道:“承乾,年前你说要在海外分封你的弟弟们,今天当着父皇的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李承乾闻言看一眼李恪,李愔忙赔着笑道:“年前父皇来东宫时我就跟他说了。”

    李承乾看着李愔摇摇头无奈一笑,转头看着李世民道:“父皇今天怎么想起问这件事?”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对李愔的态度正在暗自点头,被李承乾一问忙道:“朕看你的十年规划里只提到要在覆灭高句丽之役中组建大唐海军,但是完全没有提到海外分封的事情,所以问一句。”

    李承乾闻言又看一眼几个热切地看着他王爷和大臣认真地道:“回父皇其实在十年规划里多处都有提及此事,只是儿臣怕一些人大惊小怪所以就没有明着写。”

    “朕怎么没有看出来?”李世民闻言疑惑道。

    “父皇您早看出来了好不好,比如儿臣提出在攻击高句丽时组建海军,高句丽打完以后那海军干什么去?

    比如儿臣曾提到要派遣船只去海外寻找优良的粮种,那出去人不就顺便探路了吗?

    ……”

    李世民和众闻言都默默地点点头,经李承乾一点拨立即想起在‘大唐第一个十年规划’里确实有很多地方涉及到海洋的内容。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十分欣慰,但是又有些不确定道:“那海里真的有那么多岛屿吗?”

    李承乾闻言笑了笑道:“就以大唐现在的人口繁衍速度,整个大海里的岛屿够咱们往外移民一千年的。

    特别是南方那边有几个大岛有的甚至比中原都大,而且那里气侯温暖物产十分丰富,就说舅舅去的琼州岛吧,除了人少一些什么都好,在那里如果种林邑或者真腊那边的稻种一年可以三熟。

    在福州对面海上有一处大岛,三国时孙权曾派卫温去过称为夷州,前隋炀帝也曾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去称为流求。

    那里方原几百里地呢,靠近福州这一带非常适合种植稻谷……”

    李承乾一连说了几个地方,但是众人多是不信,以为李承乾就是想把这些叔叔弟弟骗出大唐。

    半晌,李靖站起来道:“太子殿下为何一心要把百姓移出去呢?”

    李靖是今天头一回听说李承乾的海外的计划,所以十分好奇。

    李承乾看着李靖微微一笑道:“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

    丹陛下众人听李承乾竟然背起来书了,先是一笑,只是听了后面的话稍一思索就理解了。

    “太子殿下博学强记,真是令臣佩服。”说着胡子雪白的李靖缓缓站起来朝李承乾行了礼。

    李承乾背的这一段是《商君书》里第六篇‘算地’的开篇部分,意思就是说做皇帝一定要了解国家的人和土地的情况,这里的地不光是指田地也包括山林湖泊等就自然资源。要是人少地多会养懒汉,因为他们凭着山林河谷里的出产就能生活了。

    如果人口超过所在地的资源承受能力,那么这个国家什么事都办不成了,因为老百姓种的粮食刚好够他们自己吃国家财力一定紧张,军队你都扩充不了到时候想开疆拓土都不行。

    李承乾看在场的众人已经消化了这段话,便接着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