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份由李承乾推动的“第一个十年规划”有多重要,能参与这份文件的起草,以后前程还用说吗?而且如果十年以后这份纲要完成了,那么这就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壮举。
………………………………………………………
在北方草原上大地才刚刚泛青,身材高大的契苾何力正骑着他心爱的战马巡视他们部族的草场。虽然长安城已经进入初夏时分,但是碛北草原上的冰雪才刚刚化完依然寒风凛冽,而且此时草原上虽然视野开阔,除了漫天飞尘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这一切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现在又不能长期留在此地的契苾何力来说实在是看不够啊!
正在契苾何力恋恋的游目草原时突然听见背后有马蹄声响。
“大哥大哥……”远处一骑快马正朝这边飞驰而来,马上骑士是契苾何力的弟弟契苾沙门,此时一边骑马飞奔一边大声呼喊着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扭看见是契苾沙门亦调转马头迎了过去。
“大哥不好了!”契苾沙门一走近契苾何力就焦急地大声道。
契苾何力定力倒比契苾沙门强上许多,淡定地摆摆手道:“慢慢说!”
可是契苾沙门却不受他的影响,依旧急切地道:“大哥,天可汗准了夷男的求婚,要把大唐公主下嫁给他呢!”
“什么?”契苾何力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天可汗要把大唐公主下嫁给夷男了!”契苾沙门再次重复一遍。
“你怎么知道的?”契苾何力终于反应过来了。
“夷男已经开始在各部征收要送给天可汗的聘礼了,只是没有找我部征讨……”
契苾何力确认李世民真的要嫁公主给夷男,后面的话就没有听了打马就往回飞奔。
………………………………
第177章 千叟议政宴?
“这写的是什么啊?”李承乾拈着手里的几页纸大声问高季辅道。
不待高季辅说话就接着道:“孤王说得很清楚,朝廷以前只制作弓弩不打造兵器,将士们使用的兵器都是自己买的良莠不齐。
现在朝廷能炼出最好的钢铁这些好的刚铁要用来打造兵器,原来民间打造兵器的作坊要整合一下让他们打造农具卖给农户。
但是朝廷也必须有一部分冶铁作坊打造农具,怎么到了你这朝廷打造农具的部分就给弄没了呢?”
高季辅闻言颇不以为然地道:“太子殿下,朝廷打造兵器还说得过去,要是朝廷还打农具卖给农户,那朝廷不就成了商贾吗?”
他这几天也是被李承乾煅练出来了,无论李承乾怎么发火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李承乾闻言就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走到高季辅面前道:“你懂什么?
朝廷要是一点农具都不打造,那农具的定价权就在那些铁匠铺子的掌柜手里,他们几家一联手说是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
只有朝廷打造出更好的农具并且把价格定出来,才能控制他们打造的农具的价格。
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农具价格居高不下,朝廷计划的那么多开垦任务怎么办?”
说着就把他呈上来文件狠狠地甩在他怀里道:“回去重新写。”
高季辅见此垂头丧气地向李承乾行了一礼然后就走了。
“太子殿下息怒!”李承乾一回头看见是站在边上看戏的李世绩,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们这样做事就是想气死孤王吧?”
“……”李世绩比高季辅滑头多了,闻言忙低头不语。
可是李承乾却不能放过他,回手拿起一叠文件,举到他面前道:“军政学院部分裴行俭和薛仁贵草拟的孤王已修改定稿了,谁让你们改的?”
李世绩见问连忙抱拳躬身道“臣等以为裴行俭和薛仁贵年轻所以修改了几个地方,实在不知道太子殿下您已经定稿了,而且臣等修改以后还请陛下御览过,陛下也觉得很好。”
李承乾闻言冷笑一声道:“哼,看他们年轻,是看孤王年轻吧?而且孤王现在只是个太子,凡事还可以拿陛下压着孤王!”
“臣不敢!”
李承乾看着李世绩胸口起伏几下道:“不敢,你们有什么不敢的?
我大唐朝廷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家的子弟,太学只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家的子弟,四门学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家的子弟,此外的郡县学堂也多是招收当地官员家的子弟。
各府在籍兵丁是要世代为兵的,现在办军政学院就是要给他们一条上升的路径,如果连这条路也不给他们再过几十年谁还愿意从军打仗保家卫国?”
李世绩闻言心里后悔死了,为什么要听侯集的话,修改军政学院的招生条款,只是既然他来了此时也只被李承乾骂了。
李承乾见他不说话接着道:“第一次招生五百人,竟然要招四百五十个军官子弟,你们这是要在军中结党吗?”
李世绩闻言不敢不应,急忙再次躬身行礼道:“臣等绝无此意!”
李承乾闻言依旧面无表情地道:“那就拿回去再修改一二吧。”
李世绩闻言忙接过文件行礼告辞退出。
李承乾这才重新坐下,开始翻阅其他的文件,这件事本来李承乾是想由东宫主导,等整个规划都做出来以后再拿给李世民看。
结果李世民年了纲要一兴奋就给他增加不少助手,是你也来插一手他也来插一手,最厌的还是李世民经常要看进度,因为李承乾是按照现代社会分工的设计,每一个行业每一步发展都是环环相扣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性,所以李世民很乐意看他们写的半成品。
这就让那些大臣敢于借李世民的势来压李承乾,好在李世民也知道用人不疑何况李承乾身份特殊。
因此不管他看的时候说了什么,只要李承乾强烈反对的,他就什么都不说什么了,这也是李承乾敢于直否定李世绩的说法让他回修改。
但是这也把这些大臣都交给李承乾了,李承乾又不是什么好脾气起初几次还耐着性跟他们解释一下,到后来发现有人就是想跟他过不去,李承乾就对他们毫不客气地训斥。
“太子殿下,丘神绩求见!”一个内从外面走进来道。
李承乾头也不抬道:“宣他进来。”
不一会儿,木着脸的丘神绩走进来向李承乾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抬起头来看着丘神绩道:“千叟议政宴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太子殿下,人选都已经定下了,三百名荣养的老府兵,三百名农夫,二百名士绅,二百名朝廷宿老,老府兵、农夫和士绅由臣负责把他们请进长安,朝廷宿老由许敬宗负责安排。
这两天都已经开始陆续上路了,预计三天内都能到。”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朝廷宿老请一百个就好了,再在长安城及周边加请一百个士绅,这次孤王让士绅降低了佃租要给他们一些荣誉。”
“遵旨!”丘神绩听了拱手就退出大殿。
李承乾看着丘神绩走出大殿,眯了眯眼睛,仰起有些发酸的脖子看崇教殿房顶,想道:自己现在应该已经算是说服了高季辅等人。
但是想到中国文人的臭毛病,以及李世民反复无常的性格,还是要把事情做绝了才好。
所以他一面紧急让人写“大唐第一个十年规划”,一面又安排丘神绩请人来东宫赴千叟议政宴。
他主持起草的‘十年规划’如果能得到千叟议政宴的认可,至少可以多加一道光环,让李世民也不敢轻易给他推翻。
因为李承乾一直掌握着各部分文件起草的节奏,所以文起草完的日子刚好丘神绩请来的九百人也都来到了长安城。
于是李承乾亲自上疏李世民,东宫要召开千叟议政宴,要向大唐一部分百姓说明大唐近十年的规划,让他们回去以后也代为向百姓宣讲……
李承乾以为奏疏送上李世民应该感兴趣,宴会当天或许会来看看,没有想到李世民一看完奏疏就来了。
李世民放下奏疏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命人传旨几个重要的大臣前往东宫。
李承乾写好奏疏,便命人去太医署藏药署传御医准备药物,他要带着这些御医去芙蓉园看看他请来的这些人。
请来一大堆老头子,先让御医给他们看看身体,有病的让御医给他们开方下药,没病的也让御医给他们把把脉,让他们回去以后也好对乡亲们吹吹牛,他们能不感恩戴德?
李承乾骑着马刚走到崇教门前,就看见李世民迎面走来。
李世民不待李承乾下马行礼,就怒气冲冲地大声道:“你要往哪里去!”
李承乾:这是什么意思?
………………………………
第178章 二圣
崇教殿里。
李世民坐在李承乾平时做的宝座上,看着桌上简单的摆设一言不发。
李承乾则坐下首也是一言不发,因为他实在不知又是哪里惹到李老二了。
刚才在崇教门前李承乾下马向李世民行礼,然后解释要去看看来长安城参加千叟议政宴的人,没想到李世民只是冷哼一声就直接往里走,然后就坐在宝座下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李世民实在是想不明白李承乾到底要做什么,这么大的事竟然不事先跟他商量一下?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可能会说中国的古代是封建专制社会什么的,但是中国的古人同样非常重视民意,凡事也讲究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承乾这次办的这个千叟议政宴,在李世民看来这就是一次盛会,后世的史书上会大书特书的(参见汉昭帝时的盐铁会议和康熙时的千叟宴),这样的盛会应该由他这个皇帝来主导,可是李承乾不声不响就把事情办了这让他十分的不爽。
李世民认为这就是李承乾故意对他权威的冒犯,但是像这样可大可小的过错在皇太子身很难处理,按重了处理可以借此把李承乾幽闭起来,过段时间宣布把他废为亲王。
从轻处理也就是训斥一顿,毕竟千叟议政宴还没有开。
但是训斥一顿李世民觉得轻了,而废太子无论是从李世民的心理上还是从大唐朝廷的现况来说都不可取。
李世民只能一边等大臣,一边生闷气,想着怎么收拾李承乾。
正在李承乾快被闷死的时候终于来人了,这一次来人阵仗非常大,几乎三省六部的官员都来了。
高仕廉已经正式回家养老,所以这一次是以中书令杨师道和侍中张成行为首,但是李承乾知道现在真正掌握实权则是尚书丞兼掌平章院的宇文节和中书侍郎马周。
看着群臣向李世民和自己行礼,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把人召来宣布废了自己?
李承乾正想着,只见杨师道上前一步道:“听说太子殿下要召开千叟议政宴?”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正是。”
“如此盛事太子殿下早该向陛下禀明才是!”杨师道闻言故意大惊道。
李承乾回头看一眼李世民的脸色,李世民见他看过来气得哼一声把头扭向一边了。
李承乾连忙起身向李世民行一礼道:“启奏父皇,儿臣此次只是想请几个乡贤里老来听听咱们朝廷的新政,儿臣也听听他们意见,以后让他们与朝廷把咱们刚拟定出来的大唐第一个十年规划做好,并没有要举办什么盛会的意思。”
“太子殿下召来九百人听说还要请一百个朝廷的宿老,这已经是千年未有之盛会了。”马周笑呵呵地接道,见李世民也点点头表示认可他说的话,便继续道:“不过这也怪不得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胸怀广大,连十年规划这种历代未有之事都做出来了,自然对于此事就轻视一些。”
马周说这里李世民的脸色又阴沉下去,什么意思朕胸怀不广大?
只是马周没有等李世民冷哼出声,便接着道:“但是朝廷的事哪有小事,何况这种涉及整个关中近千人的盛会,所以太子殿下在这些事情上还是要多多向陛下学习的。”
“嗯”
杨师道看着马周一段话说得都满意了,心里佩服不已,暗道刚才若是自己再说下去,两人里非得罪一个不可。
当下杨师道和马周两人解开了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的心结,殿里立时就热闹起来了。
李世民一心二心要去泰山封禅,不就因为这是夸耀功绩的盛事吗,历史上也只有秦皇汉武和汉光武做过吗?
而他现在正在做的也是一件是千古盛事,而且还都是他第一个做的,李世民能不积极吗?
殿里大臣也都报着这样的心思,对此事都十分重视,但是这样事情一被重视就乱了,因为儒生又开始争论礼仪了。
李承乾听着他们讲什么汉高祖做了皇帝后怎么与家乡父老宴饮的……
实在听不下了,直接重重的咳嗽一声,待众人都看着他时,才淡淡地道:“会议的议程孤王已经拟好了,其中礼仪也定下了,还有东宫赏给这些人礼物……”
说着李承乾走到李世民面前的桌前拿起一份他拟好的会议议程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一看果然是李承乾拟定的会议议程:第一天上午大会开幕,由李承乾致辞,然后分组讨论,每组都会安排东宫的官吏陪同讲解朝廷政策询问民生疾苦,然后记录下来。
晚上赐宴,并请他们听戏。
第二天,上午李承乾会向与会的老叟讲一些朝廷新做的十年规划,下午继续让他分组讨论……
李世民从头看到最后才发现有自己出场的机会,那是最后一天的晚宴上李世民出席并赐酒。
会议开完则是东宫官吏陪同与会的老叟参观龙首原上开垦的良田和新的炼钢作坊,然后送他们回家。
会议议程安排的很紧凑也很严密,李世民一时半会找不到漏洞,但是让他在这样的盛会里只出现一次,实在不能接受。
死死地盯着手里的几页纸看了半天,才抬起头道:“杨卿、马卿你们两个根据这个议程重拟一份。”然后就把这一份会议议程重重地丢在桌上。
杨师道和马周看完这份会议议程苦笑不已,太子殿下不但只请陛下参加一次,还把满朝大臣都当成陪趁了。
可是看看脸色已经黑下来的李承乾,他们俩实在也不敢把李承乾放在一边,两人头痛地摇摇头,向李世民行一礼转身去偏殿去商量。
约计过了一刻钟,杨师道和马周拿着一份新拟的会议议程走回大殿,殿里众人看他们俩回来的如此快都是佩服不已,心道:“难怪人家做宰相,这么为难的事情人家俩个人这么快就拟出来了,真是不容易。
李世民也伸长了脖子等着呢,他还不确定杨师道和马周有没有理解他的意思。见杨师道呈上来一份新的会议议程,伸手接过便开始看起来。
而一边李承乾胸口起伏,心想如果敢把我当成摆设咱就掀桌子。
杨师道看着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来黑,心里有些打豉,而他身后的马周则比他淡定的多。
“啪!”李世民把会议议程拍在桌上,通过新拟的会议议程李世民非常确定杨师道和马周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既然明白朕的意思,你处处把李承乾提出来干什么?
如果不是有先后顺序,都不知道谁才大唐的皇帝了?
“杨卿、马卿你们再去改改。”李世民寒声道,虽然他心里的话不能说出来,但是声音已经表达的十分清楚了。
马周朝上躬身行一礼道:“陛下,臣以为如此甚好,陛下和太子殿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