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鉴不远还望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福祉为重,收回成命。”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高卿家虑得也是,不过高卿家也说了前隋是不恤百姓,并非是因为仓库里的粮食储存的多了,孤王修建仓库储存粮食也是为了百姓,怎么会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高季辅闻言却是淡然一笑道:“太子殿下所言自然有理,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会害民,可是此政一出天下景从,到时候经手的官员一多,太子殿下的善政也就成了恶政了。

    朝廷向来都是简刑轻政,为的就是不给下面的官吏祸百姓的机会啊!”

    高季辅所说的倒是有些现代人提出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意思,后世也有人认为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所以认为应该让政府把权力交给社会。

    可是谁都知道权力交给社会,也是交给具体的人和机构,这个人或者机构有钱和权以后一样为害社会,而且政府和人民很难监管。

    众所周知的比如前些年煤矿承包给煤老板,矿难就曾出不穷,最后还是政府把开采权收回矿难才迅速减少。

    房地产交给开发商。房价就居高不下社会矛盾严重,现在还是政府在准备建廉租房,以期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把权力收在朝廷,保证百姓的参与监督的权力就好了,实在没必要非说政府里坐的一定是坏蛋,商人一定是好人。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因此也断不会听从他的建议,中途停下他的计划。

    便淡淡地道:“朝廷储粮,平抑粮价,引导百姓开荒乃是朝廷要做的大事不能因噎废食,若是担心下面的官吏借此迫害百姓,朝廷自当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天下洗冤平狱。”

    说到这李承乾看一眼还要说话的高季辅道:“今天孤王累了,高卿也早些回去,休沐一天好好与家团聚吧。”李承乾说着就先走了。

    “臣¬——唉”高季辅看着李承乾走开叹口气,心里却已经打定主意,哪怕得罪李承乾,此事他要向李世民进谏。


………………………………

第173章 再闯两仪殿

    “小青:‘姐姐且慢,倘若你被守山神将看见,如何是好?’

    白素贞:‘贤妹呀!为姐此去只要取得仙草,慢说是守山神将,就是那刀山火海,为姐也顾不得了!”

    ……

    太子妃苏氏看了这段《白蛇传》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承乾道:“这白素贞真是个巾帼英雄,为了丈夫甘愿赴刀山火海,臣妾却连一件小事也办不成……”

    李承乾见状忙伸手抚助她的手道:“爱妃不必自责父皇此举只能是自找难看。”

    “啊!”太子妃惊讶地看着李承乾。

    “爱妃请想,我纳良娣不过是一件小事,父皇却故意拖着不批,朝野会怎么想他?”李承乾直接点明此点。

    太子妃听了想一下,点点头道:“也有道理,《史记》上记载,战国的魏公子亲自架车去邀请夷门监侯赢过府饮宴。

    侯赢为了报答为魏公子的知遇之恩,故意请魏公子架去市上见他的好友屠户朱亥。侯赢站在闹市上与朱亥相谈很久,魏公子站在车上任往来行人观看议论面无难色,因此更得天下人敬重。

    可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听她讲得甚有道理,伸手把她拉到怀里赞道:“爱妃真是博古通今。”

    太子妃趴在李承乾怀里低头一笑道:“虽然如此,只是苦了太子殿下,臣妾昨日又给太子殿下选了两美人今晚就送去丽正殿里,请太子殿下宠幸。”

    李承乾闻言一怔,正要说什么,就听见老鬼进来道:“太子殿下,丘神绩在丽政殿请见。”

    太子妃闻言忙起身道:“太子殿下既有正事就快去吧。”

    李承乾知道丘神绩特意求见步定有紧急的事情,因为一般事情他都是早晚一报。便也起身道:“爱妃接着看戏,我到前面看看。”

    最近太子妃孕期反应比较强烈,李承乾帮不上什么忙,就让八风殿里的供奉每天给她唱戏。

    这出《白蛇传》原本是用来对付佛门的,只是还没有在长安公开演出长安城内的佛门势力就把李承乾一锅端了,所以李承乾先让他们在东宫试演准备再打磨打磨,以期到公开演出时能够一次轰动天下。

    李承乾来到丽政殿时丘神绩正在门口等他,见李承乾回来忙上前行礼,李承乾一边走一边摆摆手道:“不必多礼,有什么急事你说吧。”

    丘神绩闻言虽然依旧行了礼,却没有等李承乾坐下就直接道:“启奏太子殿下,陛下刚刚下旨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真珠可汗。”

    李承乾闻言屁股刚沾到座位仿佛被火烧一下猛地又站直了身子,瞪着木着脸的丘神绩,半晌才咬着牙道:“那帮杀才没有极谏阻吗?”

    丘神绩闻言道:“几位将军倒是极力谏阻,只是今日诸大学士也一力支持陛下的和亲之举,所以……”

    “什么?”李承乾有一种想要吐血的冲动,这段时间因为李承乾与佛门还有长孙无忌一党的冲突不断,朝廷很多大事都被耽搁了。

    现在李世民处理了长孙无忌等人,李承乾也始终没有造反,所以还是更相信诸遂良、马周等人,虽然没有给诸遂良升官但是有什么事还是会让他参与会议。

    诸遂良因为是绝对忠于李承乾,而且李承乾也很遵重他,所以很多官员都认为他说的话是可以代表李承乾的。

    只有李承乾知道诸遂良比杨师道难用多了,可是李承乾不能对外解释诸遂良不能代表他。

    李世民现在不想见李承乾,什么事都不跟他商量,他的利益有时候也就是诸遂良、高季辅等人帮他维护。但是李承乾和他们的政见有些地方又大相径庭。

    这种情况让李承乾哭笑不得。

    李承乾想想旨意已经下了此事一时解决不了,得等契必荷力回朝亲自劝谏李世民。

    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坐下,想着尽快把长安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准备亲自去北方一趟。

    丘神绩见李承乾坐下接着道:“今天高季辅、来济、韩瑗三个中书舍人上书弹劾程尚书故意提高粮价,致使长安民生艰难,请陛下降旨民部速速降低粮价。”

    “陛下降旨了吗?”

    “陛下还没有降旨,不过陛下已经召人去两仪殿商量此事了。”李承乾闻言点点头,站起身来看着前方道:“看来孤王得再闯一次两仪殿了,摆架两仪殿!”

    李承乾此时非常不想见李世民,自从穿越以来他跟李世民的关系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刚穿越过来时李世民对李承乾只是表面上关注一下,其实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就等着李承乾犯个大错就把他赶出东宫。

    后来李承乾在救灾中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李世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对他态度有所改变,并且尝试调和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矛盾。

    但是李泰因遭受李承乾的全面打压,又发现李世民改变了态度,知道不反就是死路一条反了有一线生机,所以李泰造反了。

    李泰造反后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关系进入蜜月期,这个时候李世民是真心想教导李承乾怎么做皇帝。

    为了稳固李承乾的地位在太极殿上给他设下宝座,李承乾说想要学习政务让就把长孙无忌派到东宫并允许他在东宫设立平章院。

    但是很快李世民发现在李承乾脱出了他的掌控,一个想继续掌控着对方,一个一心要按自己的方法处理政务,一场冷战开始了。

    现在正是这场冷战的冰点,虽然李承乾始终没有造反,特别是在他有了造反的实力以后依然没有造反,这让李世民也无话可说。

    所以李世民最终选择站在李承乾这一边彻底打垮了长孙无忌一党,两人算是暂时无事。

    可是李世民依然不能接受李承乾现在的行事作风,而李承乾也不会忘记李世民差点在没有一个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废了他。

    现在两人关系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阶段,最后只有三种结果,一是李世民首先妥协,从此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帮助下开创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大唐盛世;二是李承乾妥协,像其他穿越者那样不管穿越成什么身份,最后都变成一个八面玲珑的跟太监似的围着皇帝转,企图以现代的技术改变大唐;三是双方谁也不妥协,最后火拼后果对双方来说都是难以预料的……

    李承乾坐辇上眼睛看着太极宫里的景致,想着这些事情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两仪殿前。

    李承乾走下步辇,抬头看见长长的通往高高的丹陛上的汉白玉的台阶,一路上有足有数十对盔明甲亮的侍卫持戟而立,使得这一条路是那么威严肃杀。

    当然李承乾对此完全不在乎,因为这条路他已经闯过一次了,今天李承乾仍然是直接往里走。

    一路上两旁的侍卫和内侍看见李承乾走过来都忙躬身行礼,李承乾对此犹若未见脚步不停地直接走上去。

    走到丹陛上站门口的两个内侍一见李承乾上来,一个忙往殿里跑,一个则上前给李承乾行礼道:“启奏太子殿下,陛下正……”李承乾不待他说完一拐棍把他抽到一边去直接走过去。

    李承乾现在也看明白了,反正李世民不喜欢他,他就是再小心翼翼夹起尾巴的也没有什么好处,只要他在大关节上把握住了,小事李世民要训斥就让他训斥好了。

    如此李承乾一路走到李世民议事的大殿门口,还没有进去就听见里面一个内侍战战兢兢地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闯进来了……”

    然后就听见,李世民明显提高语调道:“让他回东宫好——”

    李承乾不待李世民把话说完,直接推门而进大声道:“什么孤王闯进来了,孤王不是等你来通报了才进来的吗?”

    说着走过那个内侍身边时,直接给他一棍子……


………………………………

第174章 十日之约

    “放肆!”李世民铁青着脸大声喝道。

    李承把这话当成是说那个内侍的,行礼如仪地向李世民躬身行礼。

    “参见父皇。”

    李世民见此脸色更加难看,双眼肃杀地看着躬着身体的李承乾不说话。

    半晌忍的满脸通红的李承乾抬起头来无辜看着李世民地道:“父皇儿臣又哪里惹您不高兴了?”

    殿里一众大臣自从李承乾推门而入时就已经被震惊了,谁都知道这几天李世民正在气头,这位怎么还跑到这里来找事?

    若是别人敢这么放肆,自然不用李世民开口此时早有大臣站出怒斥一翻他,然后请李世民从重处罚了,可是这个时候的李承乾的,没有大臣敢于轻撄其锋。

    李世民憋了半天,最后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话:“哼!你强行闯进两仪殿眼里还有朕吗?”

    李承乾闻言依旧睁着两只眼睛萌萌地道:“父皇,儿臣为什么要闯进两仪殿?难道父皇不想见儿臣?”

    李世民闻言胸口起伏,差一点没有吐出来,忍了半天才怒声道:“朕正在处理军国要事?”

    不管什么时候,老子不想见儿子都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对于遵守礼制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

    当然如果李承乾没有任何依凭看李世民的脸色活着,那就另说了。

    李承乾见此直接找个地方坐下来道:“父皇有什么军国大事,是儿臣不能预闻的?”

    又是一个好问题,差一点没有把李世民噎死,成年皇太子参政议政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李世民虽然不算是个忠厚长者,但是面对耍无赖的儿子,他还拉不下面皮跟儿子耍无赖。

    李世民胸口高速起伏,忍了半天,才稍稍平复一些道:“既然你来了正好一起商议,朕也知道粮价上涨是你的主意,现在就安排把粮价降下去吧。”

    李世民说罢就把脸转向一边不再看李承乾。

    李承乾也不看李世民而是看向其他大臣道:“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此时殿里有尚书右仆射高仕廉、尚书丞、掌平章院宇文节、中书令杨师道、中书侍郎马周、门下省侍中张成行,侯君集、李世绩等六部尚书,高季辅、来济、韩瑗等中书舍人,还有黄门侍郎诸遂良,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明确支持现在李承乾做太子以后做皇帝的人。

    但是此时被李承乾一问竟都不说话了,连一直主持此事的程名振也不说话,显然是他们已经达成一致了。

    若是李承乾不来李世民一道旨意,程名振绝对会把民部粮店里粮价降到四五个钱一斗。

    李世民见此发出一声嗤笑脸上露出嘲弄的神情。

    李承乾就当成没有听见,看着众臣淡淡地道:“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诸遂良闻言忙起身向李承乾躬身一礼道:“太子殿下,此事臣等已经问过程尚书,现在洛阳往长安运粮十分方便,所以没有必要把粮价定的那么高。”

    李承乾闻言看一眼程名振,程名振脸闪过一丝尴尬,不过很快就又坦然面对李承乾了。

    李承乾知道今天不拿出来点真本事怕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想法了。

    李承乾缓缓站起来,然后居高临下环顾众人一眼,轻轻地咳一声道:“孤王知道你们想着这贞观盛世便是物产丰富稻谷价低,本以为你们经历过去年雪灾时长安缺粮后会有所改变,没想到你们还持这个想法。”

    “太子殿下!”程名振闻言起身亦朝李承乾躬身一礼道:“臣得太子殿下知遇之恩简拔于草莽之中,虽万死亦难报太子殿下之恩——”

    “好啦!”李承乾听他说这里抬手止住他道:“孤王简拔你是因为你既有功于社稷又有治民之才,调你来长安是为了让你更好发地施展你的才能,为朝廷为百姓多做些事,并非是为了让你替孤王万死的。

    而且孤王是把你从洺州刺史任调来长安的,洺州刺史在孤王眼里可不是什么草莽,那地方既是北防突厥的要地也是数万百姓的父母官,十分重要,你能做好那里刺史孤王才把调来的。”

    “太子殿下教训的是!”

    面对李承乾毫不留情地严肃批评程名振只能低头认错。

    殿里众人见李承乾如此咬文爵字地训斥程名振都有一种不适的感觉,就连世民也忍不住叹息出声。

    当年李世民对一些臣子的进谏觉得十分荒唐,认为帝王日理万机这样的废话不听也罢了。

    魏征告诉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想要做到兼听首先就要让底层的官员敢说话。也许他们有时候说的是废话,但是只要皇帝有耐心听底层官员说的废话,上面的的大臣不敢一手遮天,他想欺骗皇帝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被戳破的后果。

    这看似是一种笨办法,但是却能让很多聪明绝出将入相的人,在皇帝面前不敢耍任何滑头。

    李世民一直把这一条奉为金科玉律,现在看见李承乾当众打断一个三品大臣的话,自然十分不受用。

    李承乾不管这些而是继续道:“去年孤王就说过了粮价低导致百姓都不种粮食了,关中缺粮由此而来,难道你们忘了吗?”

    “太子殿下当时所虑也自然对的,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太子殿下先是亲自带领百姓在龙首原开垦荒地。

    然后严厉整顿了关中各地士绅家族,现在各地除必要的租调以外基本上种的都粮食,近几年关中的粮食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所以请太子殿下放心就是。”马周亦起身躬身道。

    马周的话说完满殿皆静,但是除了李承乾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马周这些话透出他是调查过此事的。

    李世民和其他大臣则都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