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们押入大牢,把杜荷提出来。”李承乾看着衙役把房遗爱和杜楚客押下去,拿起判笔直接道:杜荷被杜楚客强逼参与谋害太子,念其主动坦白并揭发杜楚客的奸谋有功,且本身为城阳公主驸马,特开恩不予责罚当堂释放。
李承乾等杜荷来到,就坐在大堂上与杜荷说话喝茶,其间还跟薛仁贵讲一些军队训练的事。
自从李世民把东宫十率的实际掌控权交给李承乾后,李承乾直接把苏定方、王方翼调到东宫,苏定方现在仅是个正四品下的左卫中郎将李承乾一调就过来了。
王方翼出身太原王氏是李渊亲妹妹同安公主的孙子,算起来还是李承乾的表弟今天才十八岁,射的一手好箭,李世民封他为千牛卫。
东宫十率按照李承乾的计划和方法,由苏定方执行训练裴行俭和王方翼从旁协助。
苏定方是军事大家,一眼就看出李承乾的队列操典的利弊,由他拾遗补缺李承乾也放心。
只是李承乾的保镖只好由薛仁贵来做,李承乾觉得把薛仁贵这样的大将当保镖用,有些浪费人才,所以没事时总和他讲军队上的事情。
对于古代打仗李承乾是一窍不通,只能听薛仁贵讲然后提一些后世的观点启发一下他。
就这薛仁贵还觉得李承乾十分了得,认为他是将才天授。
薛仁贵虽然还没有领过兵但是他的兵法韬略已经是一等一的了,尤其是他能将李承乾的观点举一反三,根据一些他看过的战例分析来讲。
让李承乾都能获益良多,两人的讨论连旁边刘德威都给吸引进来加入到兵法讨论上来,后来就是薛仁贵和刘德威两人讨论李承乾和杜荷在一旁听。
只有张成行一个人心里着急,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李承乾在刑部一直到丘神绩把抄家的人都带回来才起驾回东宫。
看着李承乾的马车驶离刑部的大门,张成行欲哭无泪道:“这下子长安城肯乱套了,我们怎么跟陛下交待。”
“啊,快备马进宫。”刘德威也反应过来了。
刑部就是皇城里,从朱雀大街一刻钟就到了太极宫。
两个人到了甘露殿外,就看见岑文本、崔仁师、韦挺、诸遂良、马周都已经在殿外侯着了。
岑文本看见刘德威和张成行走来,冷哼一声把脸转向一边了,不再看他们。
岑文本现在宰相级的高官,又得李世民宠爱,刘德威能文能武自然能屈能伸只是尴尬地笑笑。
张成行却也一向是个一身正气的人,见岑文本无礼也冷哼一声把头掉往一边。
一时李世民把众人传进去,问出了什么事?
岑文本赌气道:“还是请刘尚书和张侍郎先说吧!”
“刘卿家出什么事了?”李世民严肃地道。
刘德威却不为所动,淡淡笑道:“启奏陛下臣与张侍郎来见是奏报关于杜楚客和房遗爱陷害太子案和前参知政事刘洎、都官郎中刘沅、民部仓部郎中萧珏合谋贪污救灾粮物案的审理和判决结果的。”
说着拿出一叠卷宗,由内侍转交李世民,李世民接过卷宗还未看就道:“这些案子越早判越好,辛苦两位卿家了。”
“不敢,此皆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刘德威依然淡淡地道。
“嗯”李世民低头看判决……
“砰”李世民面前的小几被踢翻。
“逆子!不慈不仁竟到了要惩死人罪白骨的地步了!”李世民骂到此,喘了一会气,抬头看着刘德威和张成行,怒吼道:“谁让这个逆子去审判的?”
“太子殿下去刑部判案是依据陛下的诏令而行并未出格。”刘德威依然平静道。
“这是矫诏,陛下的旨意我中书省都不知道,怎么到了东宫和刑部的?”岑文本大声道。
殿里众人一听也都来了精神,尤其崔仁师、韦挺眼里更是隐隐透出兴奋,李承乾犯了矫诏的大罪了……
“是陛下前年下的旨意‘○令皇太子承乾听讼诏:皇太子承乾,宜令听讼,在兹恤隐。……’此诏在尚书省和刑部都有留存,不知岑中书现在可还认为此诏是假的?”刘德威平静地道。
刘德威说罢大殿里众人的表情都僵在脸上了,谁也没想到李承乾利用几年前的一封诏书直接去刑部把所案件给判决了。
过了半天,李世民愤怒地大吼道:“混帐,混帐……”
“陛下息怒!”众臣慌忙跪下祈请。
“这个逆子判出这样的案子让朕如何不怒?”整个大殿里都回荡着李世民的咆哮声。
“刘卿家这些判决作废,刑部重新拟定判决交给朕看,刘卿家你现在就拟,朕现在就批!”李世民似是怕夜长梦多。
“臣遵旨!”刘德威早就知道李世民肯定要改李承乾的判决,来的时候就和张成行商量过了。
刘德威和张成行去重新拟定判词,岑文本却又奏道:“启奏陛下,刘仆射已经停灵七日,是否传旨礼部明日安葬把刘仆射安葬了?”
李世民叹口气道:“早日入土为安吧!”
“遵旨,只是刘仆射在长安城只有一个儿子,刘沅现在还在刑部大牢里,葬礼没有个孝子也不像样,是否可以开恩让他回家葬父?”
“准了!”
“启奏陛下,刘沅贪污救灾粮物,致使两日间数千灾民冻饿而死,罪大恶极啊!”马周忍不住提醒道。
“刘洎已经死了,仔细想来此事还不都是太子逼的。”李世民伤感道。
“陛下刘洎自己辜恩负义,害死数千灾民跟太子有什么关系。”诸遂良正色道。
“刘洎虽然有错可是他已经死了,朕念他多年来苦劳稍有抚恤都不行吗?”李世民质问道,诸遂良不敢再辩。
“启奏陛下,今日下午刑部和东宫的侍卫已经把判了抄家都去抄过家了,这重新拟判?”岑文本再次抓住机会奏道,他是看透了李世民一心要这个仁义之名,一定会改判的。
果然,李世民听了大怒道:“去把那个逆子找来!”
………………………………
第56章 教李世民做太宗
穿越以来第一次被李世民招见李承乾选择了避而不见。
这会儿去见李世民肯要挨打的,至于刑部的事明天是初五太极殿有中朝,到时候本太子上朝与你们论理。
第二天,太极殿早朝,这一次不像初一、十五那样的大朝,这次只五品以上的官员来上朝,所以人员少很多礼仪也相对简单的多。
李承乾这是第二次上朝,相比第一次上朝时从容多了,怡然自若地站在那里只等着李世民说话。
但是渐渐的李承乾发现太极殿里气氛不对,行礼都半天了怎么还没有人说上朝开始。
抬头一看,李世民正脸色阴沉地盯着他看,李承乾被看的有些不自在,就抬头对视过去。
两人对看了半天,见李承乾始终目光平静,李世民才沉声道:“太子昨天的病好了吗?”
昨天李承乾回复来传旨的太监的说自己病了不能见驾,这会儿李世民挑理了。
“回父皇也不是什么大病,主要是那天去灾民安置点看见那么多被无辜冻死的百姓心里不舒服,自此每次见到那些灾民生活困苦就心里难受。
儿臣昨日从灾民安置点回来又去刑部判案,见那么多官员为了私利而触犯律法儿臣只能忍痛严惩他们,想到这些官员都是因为儿臣平日对他们疏于教导才犯下了重罪,儿臣就心痛不已啊……”李承乾说着不住地捶打胸口显然是痛断肝肠了。
李承乾的说法朝堂上当然没有几个人相信,但是却也说不出什么质疑的话来?
李世民脸色稍霁,缓声道:“太子既然痛心为何还要施那么重的刑罚?”
李世民问到了重点满朝文武都等着李承乾的回答,百官都想知道他后续对那些曾经的魏王一党怎么看,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李泰已经被贬,那些所谓的魏王一党也应该得到宽恕,就像李建成死后李世民一样重用李建成一党一样。
“非是儿臣要重判他们,而是他们自已犯了这样罪儿臣不得不如此判决。”李承乾说的义正辞严。
“太子殿下为君当怀仁德之心啊!”岑文本忍不住道。
“孤王对百姓从来都怀有仁德之心,满长安的百姓谁不称道不孤王仁德?”李承乾直接反驳道。
“太子——”李世民正要说话,看见一个内侍匆匆进来便问道:“何事?”
“启奏陛下房仆射求见。”
“宣他上殿。”
房玄龄上殿向李世民行礼毕,走到李承乾面前也向他行了一礼道:“多谢太子殿下赠诗,让臣知道了要多多孝敬老母,所以臣今天特地来向陛下请辞。”
原本以房玄龄的身份不应该与李承乾计较的,但是李承乾先是在门前倒大粪,让整个长安城都在传他是奸相。
接着给房遗爱判了个斩立决房玄龄实在忍不了,今天上殿就要给李承乾一个教训的。
“什么太子劝房卿辞相,为什么?”李世民果然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一下子就爆炸了。
“看来太子殿下是不打算不放过东莱郡王一党啊!”
……
下面有些不知就里的大臣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陛下息怒!”房玄龄说着连忙跪接着道:“太子殿下劝的对,老臣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没几年好活了臣再不回家好好侍奉她老人家几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再者老臣蒙陛下不弃已经做了十六年的宰相了,但才力有限勉强支应,如年老气衰疏忽之处日见增多长此以往必误国事,确实不能再为陛下效力。这几日长安城都说老臣是奸相国妖啊还请陛下放了老臣吧!”房玄龄说着竟伏在地上痛哭起来,房玄龄这一哭满殿的大臣也都心有戚戚焉,看李承乾的眼神都些冷淡了。
李世民慌忙走下宝座,双手把房玄龄扶起来道:“玄龄不要悲伤,都是朕教子不严之过啊!”
李世民说着转过头横眉立眼地对着李承乾道:“逆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又是谁让你这么做的?”
李承乾面色平静地道:“回父皇,儿臣确实给房相写诗让他请辞。”
“逆子!”李世民听见李承乾承认就要上前动手,李世民是这回儿是动真怒了,他跟房玄龄共事二十年多了,见他被自己的儿子逼的哀哀痛哭心里是又愧又痛啊。
“父皇听儿臣把话说完。”李承乾往后退一步接着道:“孤王知道这会儿肯定有很多人认为孤王这么做都是因为房遗爱陷害过孤王,那你们就想错了。
孤王之所以劝房相辞去相位就是因为他当宰相的时间太长了,这在当朝当然不算不什么因为父皇能镇得住他,其实也快镇不住了比如房遗爱做的事情父皇就未必认可。
但是请父皇和诸位想上一想,若是后世子孙遇上一个连续做十六年宰相的人会出什么事?
要么这个宰相是皇帝的宠臣,要么这个宰相是个权臣,这种时候会不会出现党争?
无论哪一种情况恐怕都不利于我大唐的千秋万代吧?”李承乾一连几个问题把整个大殿里君臣都问得哑口无言。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一众大臣,最后转身面对着李世民道:“父皇,高祖皇在位九年一直战乱不断,所以没有给我大唐订下可行万世的祖训让后世子孤遵循,所以这个重担就落在父皇您的肩头了。”李承乾说罢对着目瞪口呆的李世民跪下道:“请父皇准了房相的请辞,并订下规矩以后凡我大唐宰相一任不得超过五年,凡宰相任满五年必须由全大唐五品以上的官员写奏疏评价其五年间的为相得失,如若做的好可继续再做五年,如若做的不好则直接罢去。
但是不管宰相做得好与不好,一律不得超过两任也是就十年,十年以后不得再在中枢任职或去洛阳或去九成宫养老。
请父皇为了我大唐的千秋万代,下诏并立碑以纪此事,后世帝王若违此训死后不得入太庙,当任宰相若是企图任期超过十年者人人得而诛之。”
太极殿里非常安静,所有大臣都没有想到太子殿下会说出这么一段话,因为这涉及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一时间竟没有人敢说太子说的这条祖训是好是坏了。
李世民心里也激起了惊涛骇浪,这些年他为了附庸风雅也读了些史书,自然知道皇朝末世往往出权臣。
以他的自大程度当然不会认为后世子孙可能比他强,这一条他不知道也就算了,他既然知道了,那是一定要给后世子孙立这一条规矩的。
但是让他现在舍弃房玄龄他又不舍得,他现在多么想李承乾没有在太极殿上当着众大臣说出来,那样他就可以等到他死的时候再立这条规矩了。
想了半天,李世民也拿不一主意。
最后李世民只得咬咬牙大声斥责李承乾道:“一派胡言,你不过是想把玄龄挤走罢了。”虽然是斥责但谁都听得出来李世民的底气不足。
………………………………
第57章 他葬不下去
李承乾缓缓站起来,看着李世民淡淡地道:“大唐的千秋万代可不是父皇一个人的事,不说满朝文武就是房相也会谏阻父皇的,而且他也可以挂冠而去或者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代一死了之。”
“逆子!”李世民感觉自己被李承乾羞辱了,无边的愤怒让他恨不得立即掐死李承乾。
“陛下!”房玄龄忙拦住李世民带着哭腔道:“太子殿下说得对老臣是该退了,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代老臣这就回家侍奉老娘。”房玄龄说着再次朝李世民跪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房玄龄刚才哭还有演戏的成份,但是这一次他是真的什么都不想了,李承乾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要是再希图李世民留下他,其他大臣和后世史书上都不会替他说一句好话,甚至过些时候李世民都要怀疑他。
房玄龄朝李世民拜了三拜一起身就转身朝外走去,李世民被震惊的一句话都说出来。
房玄龄走李承乾身边时,李承乾忙郑重地朝他作揖道:“梁国公叱咤朝堂十数年,今日全身而退可喜可贺!”
房玄龄听了李承乾的话露出一丝释然,认真地对李承乾回礼道:“太子殿下聪明睿智大唐盛世可期,老臣甚是欣慰。”说着就继续往前走。
韦挺见房玄龄真得要离开朝堂,慌忙上前想要劝他留下,却见站在前面的长孙无忌已先他一步走出来,也朝着房玄龄深揖一礼道:“房兄可以回家侍奉老母真是可喜可贺!”
太极殿上很多大臣见此都是一愣,长孙大人这是啥意思?
“送房相!”
“房相一路走好!”
……
紧接着侯君集、马周、李世绩、诸遂良等等都一一走出来与房玄龄作别。
房玄龄也一一与他们还礼作别,李世民看着这一切泪水滚滚而下,一个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人,一个他十几年一直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人,从此就要远离朝堂了……
房玄龄走出大殿很长时间人们才从伤感的气氛中恢复过来,而李世民则是双目通红地盯着李承乾看,仿佛随时准备把李承乾吃了。
一个当了十几年宰相的人被李承乾三言两语给打发,满殿大臣要说不怕那是假。
所以此时在太极殿上的大臣大部分都不敢看李承乾,少数几个虽然心里怨恨不已,但也是惧大于怒的。
只有极少数人对李承乾持欣赏的态度。
李承乾对此则不为所动,微微一笑道:“启奏父皇前参知政事刘洎借雪灾机大肆贪污振灾粮物致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