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肆!”

    李世民听李承乾说他无理取闹,手指头点着他大声道。

    “你们瞧瞧,他这个样子,可有一点臣子的样子?”

    群臣抬头一看这爷俩,一个腆着肚子,一个挺着胸膛,同样背着双手相对而立,很像俩个无懒当街叫骂。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太子殿下也是一心为国,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教导一二也就是了。”长孙无忌急忙上前劝道。

    “朕能教导得了他,他教导朕还差不多。你们也听见了,他刚才说的一套一套的。什么符坚、窦建德那些人也能跟朕比?”

    “父皇若是自认为比符坚、窦建德强,就该打消了御驾亲征高句丽的念头。”李承乾反驳道。

    “你——”李世民伸手指着李承乾点了一会儿,大声道:“朕打死你个逆子!”

    说着就要抽李承乾。

    “太子殿下,您今日就少说一句吧!”高季辅忙从后面把李承乾拉开。

    李承乾虽被拉开,但因为没有达到目的坚决不退,依然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一要动武,大厅里的大臣有许多都急忙退出去,但是中书省和朝廷的官员都走到李世民和李承乾中间劝架。

    “陛下,陛下不要发火,您听俺老程说一句。”程咬金忙走到李世民面前满脸堆笑道。

    李世民被人挡住没有看见李承乾,以为李承乾走了,胸口起伏的速度稍缓。

    “陛下,太子殿下想在幽州建燕都,依俺老程看不是坏——”

    程咬金话没说完就被李世民瞪的停了下来。

    “不许替逆子说话!”李世民说罢,就被长孙无忌和一个内侍扶着坐回宝座。

    程咬金连忙跟上,陪着笑脸道:“俺老程不是替太子殿下说话,俺老程在幽州做过大督都,也觉得那里地风水不赖,能建个大城。”

    李世民听了稍稍平复心情,看着程咬金问道:“幽州的风水好?怎么个好法?”

    程咬金被问的一时语塞,他只能看出那是一处形胜之地,让他详细解释就为难他了。

    “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也”站在远处的李承乾见程咬金被难住,缓声吟道。

    李世民闻声扭头看见李承乾还站在大厅里,不由怒道:“逆子怎么还在这里?”

    李承乾被问的一愣,不过这回李世民没有纠结,而是大手一挥道:“拿幽州的地图来。”

    这些日李世民一直在研究亲征高句丽,幽州、辽东的地图都在他的书房里,不一会儿内侍就把幽州的地图拿来了。

    百官见李世民父子不吵了,也都整整衣冠跟着看地图。

    看了一会儿,李世民详细询问了程咬金幽州周围的山水形态,最后幽幽道:“这幽州确实是一处形胜之地。”

    “陛下,您真要在幽州建城啊?”长孙无忌吃惊地问道。

    李世民没好气地道:“朕不修,这个逆子登基以后也必然是要修的。”

    百官闻言都是吃惊非常,爷俩刚刚吵的那么凶,差一点打起来,李世民心里竟然一点芥蒂都没有。

    李世民不理百官朝招手李承乾,待李承乾走到桌案前问道:“幽州本来就有城,又有大军驻扎,你还要修什么城啊?”

    “幽州现在就是一座军城,儿臣要把幽州建成大唐的第二个陪都。城里不光要有兵,还要有民有商有学校,这样才能使之成为人才汇聚之地,一旦幽州人才汇聚,自然可以震压辽东和塞上诸部蛮夷。

    对辽东和塞上诸部蛮夷既以兵威镇之,又以文德化之,百年之后辽东塞上再无胡夷矣。”

    “百年之后辽东塞上再无胡夷……”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设想,不由重复道。

    李承乾一见就知道,李世民对这样的大功业果然十分感兴趣。

    “辅机、马卿家你们以为如何?”李世民转头询问长孙无忌和马周。

    李承乾知道事情成了大半了。


………………………………

第四百四十六 说服李世民

    “回陛下,臣以为此乃名垂千古之功业。”长孙无忌道。

    “回陛下,臣以为修建幽州固然有大益,但是所耗钱粮巨大,而且太子殿下还要五年平辽,这朝廷消耗……”马周感觉李承乾比李世民玩的还大。

    李世民听了也觉得麻烦,说实话他一直想要灭了高句丽,但是后面怎么治理大唐上下都没有想过。

    “承乾你说说!”

    李承乾也知道此时不能胡说,抬头正色向众人道:“几百年来高句丽都是中国的隐患,到了此时已是心腹大患。历朝都想灭高句丽,可若不能妥善治理那里的百姓,就算灭掉高句丽那里的百姓也不会归心大唐。

    民心不归,空要一片战乱不断的地方有什么用?中国强大时要要那里驻军,弱小时那里就是祸患。

    我们今日决定将是关乎中国千万年以后的安定,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做成。

    钱粮不够,除了要从南海诸国征收粮食,还要从南方诸州收到粮食,由海运送往幽州。

    全大唐上下也要勒紧裤腰带过二十年三十年的紧日子,把‘大唐第一个十年规划纲要’全面执行起来……”

    李承乾说这些话的声音并不高,但是坚定的语气还是给了很多人信心。

    “陛下,太子殿下:臣以为太子殿下离开长安五年,绝非社稷之福,还是派一个大臣前去营建幽州为上,太子殿下可以在洛阳指挥。”高季辅站出来反对。

    李世民和厅里的大臣听了,也都觉得李承乾不能离开长安五年。

    只有长孙无忌道:“陛下,营建幽州事关重大,臣下恐怕难以胜任。”

    “这点事都做不好,要你们何用?”李世民怒道。

    李承乾忙道:“父皇,幽州营建后儿臣拟重新命名为燕都,既为第二座陪都又为军事重镇,大臣去营建儿臣也不放心。”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语气坚定地道:“秦始皇就曾命公子扶苏去监修长城,结果秦二世而亡,朕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李承乾淡然一笑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政,儿臣请父皇立厥儿为皇太孙,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承乾!”

    李世民彻底被李承乾震惊了。

    李承乾转过身平静地看着吃惊的众臣道:“父皇其实春秋正盛,朝堂却为东宫之位几乎分裂,这里有孤王的过错,也有陛下的过错,还有孤王那些不成器的弟弟们的过错。

    更有那些妄想立下从龙之功的大臣的错,人心难测,为了防微杜渐,立下皇太孙去了一些人的奢望,父皇和孤王也好全力治理大唐。”

    群臣相互看看,再看看一脸义正辞严的李承乾,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长孙无忌心想:算计的真精啊!陛下年老含饴弄孙,哪个皇子还能与他争宠。

    马周心想:这样也好,东宫更加稳固。

    “承乾,立厥儿为皇太孙只要你愿意,朕没有意见。

    但是你去幽州朕不能同意。承乾你留在洛阳监国,朕灭了高句丽就禅位给你。”

    李世民此言一出,文武百官无不大惊。

    “陛下。”长孙无忌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父皇,您留在洛阳可以震慑吐蕃、吐浴浑,可保大唐西北边疆安宁,儿臣无此威势。儿臣去幽州建城设学、通商制律,教化蛮夷,这些事亦非父皇所长。”

    李世民和大厅里的群臣听了,也都觉得李承乾所言有理。

    “父皇,大唐如今的强盛来之不易。

    自后汉末年数百年来朝政昏暗,中国分崩,无数雄杰为了帝位进行长达数百年的撕杀争斗,华夏一族几乎灭绝者达数次之多。

    到了今日天命重兴中华,若我们只是一味的贪图物质享受,一味的好大喜功,我们就对不起这天命。

    更对不起为了建立大唐、守卫大唐而流血牺牲的数十上百万将士。

    孤王知道很多人都贪图安逸享乐,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牺牲的人,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牺牲的?

    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下深功夫把大唐治理好,让全大唐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

    靖边化夷,让后世子孙能安心发展。

    大唐的建立不是为了让一些人穷奢极欲的,更不是为了让一些人整日蝇营狗苟的。”

    “太子殿下修建真有这么急吗?”长孙无忌问道。

    李承乾看他一眼,淡淡地道:“人心易变,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安稳日子过久了终究难保初心。”

    有些事情开国时不做,后世就很难做成。

    众人闻言不由都陷入沉思中,老人说: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贞观十六年,李世民也说过天下承平日久文恬武嬉,说什么最不可逆那就是人心了。

    半晌,李世民抬头看着李承乾,然后缓缓起身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将他看一遍。

    厅里百官也都看着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

    最后,李世民抬头看着李承乾的脸,脸上露出感慨的神色道:“承乾,既然你已经长大了,要为大唐的千秋万代出力,朕就准你去幽州。”

    停一下,继续道:“也许朕真的老了,也该替你守护京城了。”

    “谢父皇!”

    李世民不搭理李承乾,直接对马周道:“传朕旨意,立皇孙李厥为皇太孙。”

    说罢便转身走了,只留给李承乾和厅里大臣一个背景。

    “陛下!”

    长孙无忌连忙跟出去。

    “太子殿下,您真的要去幽州?”马周走到李承乾面前认真道。

    李承乾点点头,发现所有大臣都正看着他,转身走回他的宝座坐下道:“大家商量商量怎么去吧。”

    百官知道此事无可挽回,正要商量时,就听厅外传来一个内侍的声音道:

    “太子殿下,兵部尚书李世绩传来紧急军情。”

    “快呈上来。”李承乾道。

    一个内侍忙去接过来。

    李承乾打开一看,见是李世绩通过东宫设在幽州的飞鸽站传到洛阳的一份军情急报,东宫负责密码的官员已经破译好了。

    看罢军报,李承乾抬起头郑重道:“果然不出孤王所料,高句丽北部守将惠真率兵十五万来求安市城,其中有十万是靺鞨兵。”

    殿里文武百官一听,都是心头一震。

    马周知道李世绩只有一万多人,忙建议道:“太子殿下,李兵部只率领了一万多人,恐怕难以招架十五万大军,先下令李兵部退兵吧。”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幽州行台

    对于李世民征高句丽的过程,李承乾知道的并不详细,但是他知道这一次大唐没有吃亏,想来李世绩也不会吃亏。

    想到这,李承乾自信地道:“不用,传旨李兵部跟他们周旋着,不必急着攻下安市城。安市城附近都是山林,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可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拖死对方。”

    马周等人都知道,李世民离开就是把幽州和高句丽的事情交给李承乾处理,且李承乾现在还是监国太子,他说的话确实可以通过中书直接成为圣旨发给李世绩。

    只是大厅里众人对于这种打法还心存疑虑。

    马周想了一下道:“太子殿下,臣以为此事还是奏请陛下圣裁!”

    “太子殿下曾亲自率军灭高句丽,深谙军务,既已言明对策,何须再劳陛下过问。”杜荷立即站出来驳斥道。

    杜荷一站出来说话,满厅里的大臣都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心里快速计算此事的得失,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的,李承乾或许会认为这是在打击自己的威信,但是马周他没这个必要。

    依着杜荷的,直接下令,李世民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李承乾正想着,突然抬头见所有的大臣都正看着自己,心里一动忙道:“马卿家带着孤王的谕旨去请示陛下。”

    “臣遵旨!”马周脸上露出猛一轻松的喜色。

    李承乾看杜荷一眼道:“我们回行宫。”

    ………………………………………………………………

    走出行在,李承乾还觉得这简直是一场奇迹,从没有穿越的时候,他就知道东征高句丽是李世民的执念。

    如果这次让李世民出征,大唐以火药、热气球迅速灭掉高句丽,也不过是使东北更加混乱而已,会给大唐留下巨大隐患。

    李世民本人也很有可能自大成狂,史书记载明年王玄策会从印度回到大唐,他会给李世民带回一个能炼制“长生不老药”的人。

    这个人几乎让李世民变成疯子,后人猜测李世民就是吃了长生不老药才突然暴毙的。

    到时候不知道会给大唐和天下带来什么样的祸患,所以李承乾一直都在想办法阻止李世民东征。

    而且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唐三百年间正是中国由温暖湿润气候转向干旱严寒气候的开端。

    大唐以后再无朝代在西安定都,原因就是西北慢慢变得干旱的气候,无论农作物还是放牧都不能有所发展,使得整个西北都变得十分贫脊。

    提前做好燕京的布置,让那里成为汉人和汉文化的一处聚集地,使那里文脉强盛起来,辐射到辽东和塞上才是正理。

    “太子殿下,今日陛下已走,就是让您主持辽东和幽州大局,怎么马周还要请示陛下?

    这若是形成定例,太子殿下卸去监国之职,以后必然要事事请示陛下。”杜荷不解地问道。

    杜荷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出声反驳马周,他出声是为了李承乾以后幽东长权方便。

    李承乾回头看着杜荷微笑道:“起初孤王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反过来一想就觉出不对了。”

    “哦?”

    李承乾继续道:“陛下虽然离开大厅,但他仍在行在,这等军国大事向陛下请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我一不给李世绩增兵,二不许他撤军,若李世绩是个庸才因此大败,谁之罪过?

    陛下既然有意命我去幽州,只要我的旨意不错的离谱,陛下是不会驳回以伤我威信的。”

    杜荷听了点头笑道:“倒是臣以小人之心踱君子这腹了,现在想来若是太子殿下执意下旨,事情传到陛下耳中,必有小人从中挑拨。”

    果然,如李承乾所料的一样,李世民听了马周的汇报,立即就同意按李承乾的说法下旨给李世绩。

    同时下旨:设立幽州行台,主持营建燕都、辽东军务,同时节制河东、河北两道一切军民政务,皇太子李承乾选拔幽州行台官员并监理幽州行台政务。

    唐朝武德年间李世民曾数次以亲王之身任地外行台尚书令,当时正是平定天下的战争,行台几乎相当于另一个朝廷。

    李承乾现在贵为皇太子不便封官,直接命他监理,权力还高于大行台尚书令,可见李世民对他不是一般的信任。

    “太子殿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去幽州?”接到旨意杜荷兴奋地问道。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道:“不急,要先把这里的事办好,再起驾去幽州也不迟。”

    李承乾暗想:既然李世民已经下旨,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他要提前做好准备,他打算按照明清的标准修建燕都城,这就需要无数的钱粮和人力。

    如果从大唐境内征调民夫,即便大唐国力能支持的起来,大唐的士族和官员也会把他骂死,甚至连大唐都给他们骂垮了。

    “传薛仁贵进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