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是知道这种形式一定会认为,当前最覆灭高句丽最好的时机,恨不得插翅飞往辽东的。
“太子殿下此事非同小可,若想劝谏陛下,臣需要与一众大臣共同劝谏。”刘祥道神色郑重地道。
李承乾点点头道:“刘卿放心,孤王也会把此事告诉柳中书他们的。”
“臣告退。”刘祥道没有多想,直接回去准备了。
杜荷从后头转出来,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就算大臣们要劝阻陛下东征,太子殿下想去代替陛下去东征,大臣同样不会同意的。”
李承乾自信一笑道:“有人会帮孤王出去的。”
杜荷却坚持道:“只要陛下不点头,谁想让太子殿下出去,也没有用。”
“呵呵!”
李承乾呵呵一笑便不再提此事了。
…………………
李世民没有立即下旨把周晋的墓碑拆了,很多官员都很失望,但是却绝口不敢非议李承乾和周晋。
短短两三天时间,洛阳城的舆论就转向了。
很多被人压抑的小官吏都觉得自己无负于大唐,无负于天下,所谓的士族子弟也没有啥资格骑在自己头上。
更有很多自负有才学的青年士子,发誓要去参加东宫主持的考试,然后为李承乾为大唐效力,至于李世民只得了“忠奸不辩”四个字。
这当然让很多士族官员心里着急,但是他们对于舆论人心的转变一点头绪也没有,只能把目标放在李承乾身上。
这其实是从太阳和泰山二者之间选一个做目标锄去,舆论和人心是太阳无法动手,要移动泰山也让这些人深感无力。
对于洛阳舆论变化之快李承乾也没有注意到,他这两天正在想办法怎么吓一吓长孙无忌,让他老老实实地配合自己去幽州。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召太子殿下和驸马都尉午时去行在饮宴。”一个内侍进来禀报道。
李承乾抬头淡淡地问道:“陛下都召了谁啊?”
“回太子殿下,今日陛下召了晋王殿下、长孙国舅、长孙驸马还有鄂国公与卢国公。”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今日正好借这个机会杀鸡警猴,便淡淡地道:“知道了,午时前孤王一定到。”
李承乾和杜荷来到行在时其他人都已经到了。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乾和杜荷躬身行礼。
“平身!”李世民淡淡地道。
虽然李世民知道李承乾给周晋立墓碑所谋者大,也努力说服自己不动那块碑,但见了李承乾依然没有好脸色。
李承乾也不以为意,直起身子神色平静地走到李世民旁边的座位坐下。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治和长孙无忌等起身向李承乾行礼。
“平身!”
李承乾见众人直起身子,目光平静地扫过几人,但是在看到长孙无忌和李治时眼里的杀机一闪即逝。
长孙无忌见此神色平静,全当做未看见,但李治却被吓的浑身一哆嗦。
“都坐下吧!既然人到齐了,那就开宴吧。”李世民也知道这几个人见面尴尬,准备稍后喝一顿酒,问题也就解决了。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两行宫女端着酒菜鱼贯而入,依照尊卑为先后,把酒菜放在每个人面前的小几上。
待所有人桌上都放摆上酒菜,李承乾换过笑脸对李世民道:“启奏父皇,酒宴开启前儿臣还要向父皇报告一件喜事。”
李承乾话一落音,程咬金就大声道:“太子殿下有喜事您就快说吧。”
李承乾见众人看向他,便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行一礼,然后拿出李世绩和苏定方的奏疏托在手里。
“启奏父皇,李世绩率领唐军已经打到安市城下了,而苏定方也准备好了全部渡海的战船,随时可以渡攻击高句丽。”李承乾面含喜色道。
“什么?快拿给朕瞧瞧。”
李世民闻言大喜,什么都顾不得了。
李世民把两份奏疏看完放下奏疏,端起几上的酒碗猛喝一口,哈哈大笑道:“朕要御驾亲征。”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也不感到惊讶。
“灭高句丽在即,臣恭贺陛下。”长孙无忌当先起身敬酒。
李承乾见长孙老狐狸只字不提御驾亲征,心里暗道果然狡猾。不过长孙无忌越狡猾越好,如果不够狡猾的话,还未必能配合的好呢?
待李世民又喝了一碗酒,李承乾再次朝李世民抱拳道:“不知父皇行在中可有一位武才人?”
李承乾突然这么一问,大厅里所有人都愣住。武才人李世民的内官也就是小妾,李承乾做为成年的皇太子是不该问的。
李世民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道:“武才人这次确实随驾在行在,承乾若是想要,稍后朕派人送到你的行宫去。”
什么!
李承乾如被雷击,如被人施了定身法一般。
大厅里除了李治其他人都不觉得意外,当年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曾被人说跟李渊的妃不干净,李渊也不是太在乎。
李世民愿把他的妃子赐给李承乾,反而说明李世民跟武才人之间没有肌肤之亲。
程咬金忙给自己倒一碗酒,站起来哈哈大笑道:“恭喜太子殿下得获美人!”
说着一扬脖子,就把碗里的酒倒进他那张血盆大嘴里。
“不是,父皇,儿臣不是这个意思。”等程咬金喝完喜酒,李承乾才反应过来。
“承乾不是要向朕讨要武才人,那你问她做什么?”李世民饶有兴趣地道。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平复一心情,正色道:“儿臣请父皇杀了武才人。”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威胁长孙无忌
李承乾的话一出口,大厅里所有人都是一惊。
一个小小的才人怎么得罪了皇太子,让李承乾当众请陛下杀她?
别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李治先坐不住了。只见他猛地起身,额头青筋暴起,怒目直视李承乾,大声咆哮道:“太子殿下要杀人就——就把臣弟杀了,为什么要杀武才人?”
李承乾对此只是冷笑一声,理都不理李治。
但是其他人尤其是李世民,看见一向乖巧的李治突然表现出如此狰狞的面目,都是吃惊不已。
很快,李治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慌忙起身跑到李世民几前跪下,大声疾呼道:“父皇乃是圣天子不能杀无罪的人,武才人无罪不能轻杀……”
“住口!”李世民看着不成器的李治怒喝一声,然后神色凝重地看着李承乾道:“承乾,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李承乾伸手一指还趴在地上的李治道:“父皇也看到了,晋王对这个武才人十分回护。”
李世民看一眼李治没有说话。
倒是长孙无忌笑呵呵地接道:“晋王年纪也不小了,若有什么不妥,就把这个武才人赐给晋王也就是了。”
他见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要把武才人赐给李承乾,知道此女不在李世民心上才这样说的。
李世民依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见此胸有成竹地道:“启奏父皇,晋王之所以回护武才人,可不是因为武才人长得美,只是因为这个武才人自幼熟读经史,颇有谋略,而且野心勃勃,似是要搅乱朝廷。
九弟这些日子的行事,都是此女在背后指点,请求父皇赦舅舅回朝就是这个武才人出的主意。”
李承乾这么说有一半都是猜的,只是没想到被他猜对了。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闻言同时大惊,他们都是极其自负的人尖子,且都是大男子主义者,从来没有把哪个女子当回事。
“承乾,你说的是真的?”李世民不信道。
“父皇看晋王的样子,不就知道了吗?”李承乾直接道。
李世民一低头看见李治脸色苍白,显然是被李承乾说中了。
李世民想到一向听话的李治被武才人勾引教坏,心里的杀意就如破闸的洪水一般滔天而下,连李承乾是怎么知道行在的事情也不追究。
霍然起身,大声下旨道:“来人,传朕旨意,武才人行为不检,包藏祸心,立时赐死,不得迟延。”
“遵旨!”
伺候在李世民身边内侍亲自去传旨并监刑。
“父皇,不要啊!儿臣求您收回成命。”李治说着就伏地哀哭。
李承乾看见心里冷笑一声,这李治只是哀求,连替武才人担罪的话都不敢说一句,真是一点担当都没有。
李承乾缓缓走出到李世民面前笑吟吟地道:“父皇既已下旨赐死武才人,也就没事了,不必动怒。”
李承乾说着双手扶着李世民的臂膀让他坐下,一转身眼里杀机四射地扫一眼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感觉李承乾的目光,心里不由大惊。
这样的目光长孙无忌刚才就感受到了,当时还没当一回事,这会儿李世民刚下令赐死武才人,李承乾又用这样的眼光看他……
李世民坐下看见李治还趴在地上哀哭,重重地叹一口气,还没有发作。
就听李承乾道:“晋王殿下不胜酒力,扶他到偏厅歇息!”
说罢又看一眼跟着自己来的内侍,内侍会意忙走出来,和大厅里另外一个内侍一起把李治扶出去。
李承乾又缓缓走回去,端起一杯酒笑嘻嘻地才李世民道:“儿臣搅了父皇的酒兴,这里敬父皇一杯酒。”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勉强一笑,意兴阑珊地举起酒杯一口闷下去。
大厅其他人见此都准备告退了。
李承乾看一眼长孙无忌,心道这老狐狸实在难对付,还是再加一把火。
因又笑吟吟地起身道:“儿臣给父皇作诗一首,助兴如何?”
李承乾的诗书双绝天下闻名,李世民看李承乾顺眼的时候也常以此为傲。
李世民听说李承乾要作诗助兴,果然高兴起来,伸手点点李承乾道:“你且作来。”
李承乾端着一杯酒起身走到中间,微一沉吟,声音清朗地吟道:“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长孙无忌听了不由一怔,心道:这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所吟的乃是李白的《行路难》,这前五句的意思是:颍川洗耳朵是指许由听了尧说:要把帝位传给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污染,去颍川的水洗耳朵。
首阳蕨,是说周武王灭了殷商以后,义士伯夷叔齐耻不食周粟,去首阳山采蕨为生,后来被饿死在首阳山上。
许由和伯夷叔齐都是高洁之士,这首诗开口就劝人不要学他们,要随波逐流地好好的活在世上。
是以长孙无忌感到奇怪。
李承乾不理会长孙无忌奇怪的目光,继续吟道:“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吟到这里李承乾转身看着长孙无忌把最后四句吟完。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一首诗吟完,李承乾潇洒地举杯饮尽杯中酒。
长孙无忌听最后四句立时明白了,李承乾不是给李世民吟诗,是在用诗劝他退出朝堂,如果不退刚死的武才人就是他的样子?
长孙无忌这边正心里惊疑不定时,就听李世民不高兴地道:“承乾你这诗作的倒也好,只是怎么尽说这些没有下场的人?”
子胥是春秋时的吴子胥,他曾经辅佐吴国灭了楚国、越国最后被吴王给杀了。
屈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陆机算是西晋时人,出身江东陆氏,东吴被灭后陆机去洛阳做官,后来被污陷斩首。临死前说想听家乡的鹤唳声,当然没有听成。
李斯是秦朝的宰相,被赵高陷害至死,临死时说,最想回到老家每天和儿子们牵着猎狗架着苍鹰出城打猎。
他们的愿望当然都没有实现。
这首诗若不是李承乾吟出来,李世民恐怕都要以为是在讽刺他了。
李承乾连忙陪笑道:“是儿臣失言了,罚酒一杯。”
说着内侍上来倒一杯酒,李承乾一扬脖饮尽。
李世民见李承乾自罚也就不以为意了。
自己也喝一杯酒,然后感慨道:“西晋主昏臣奸,张翰能提前看出其中危机,以秋来鲈鱼肥美,要回江东去吃莼菜炖鲈鱼为理由离开洛阳,得以保全自身也是不容易啊!”
咏史诗就是这样,不同的人听来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这首诗长孙无忌听来,再加上李承乾屡次以隐含杀机的眼神看他,他就断定这是李承乾劝他退隐的诗。
在李世民听来,如果是一个大臣作这样的诗那就是骂他的,但是由李承乾作来那就没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李承乾是绝不可能退隐的。
听李世民夸赞及时辞官的张翰,智慧地保住了性命,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心里都百感杂陈,尉迟恭自斟自饮喝下一碗酒,暗想陪陛下东征高句丽后,就立即回家修道。
可是,长孙无忌……
“父皇所见极是,不知舅舅以为如何?”李承乾笑嘻嘻地问道。
李世民也转头朝长孙无忌看去,极想听他的见解。
长孙无忌听了李承乾的话脸色一僵,见众人看来忙端起酒杯掩饰。
长孙无忌一杯酒喝下,脸色已恢复正常,神色淡然地道:“太子殿下所举诗中之臣,所遇者都是昏君,吴王杀了吴子胥,吴国亡了;屈子投汨罗江,楚国亡了;李斯被斩,秦亡了;陆机死后西晋也亡了。
当今之世,陛下英明,我大唐朝是不会出这样的事的。”
“哈哈哈哈……”
长孙无忌一句说完,李世民就哈哈大笑起来,举起酒杯猛喝一口,甚是痛快。
李承乾微微一笑,朝长孙无忌举起酒杯道:“舅舅说的很有道理。”
心里暗道:李太白到底还是不甘心,这首诗明着是劝人隐退,实际是让君王挽留他。
“这酒喝多了,朕要去歇息了。”
李世民要是还看不出来,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在相斗,那就真喝醉了。
只是李世民不想此时挑明,就装醉扶着内侍离开。
“儿臣恭送父皇。”
李承乾起身朝李世民的背影躬身一礼,再直起身便对内侍道:“孤王多日不见晋王怪想他的,带上晋王回行宫。”
说罢也不理其他人,就与杜荷离开了。
“臣等恭送太子殿下。”长孙无忌领头,朝李承乾的背影行礼。
待李承乾走远,程咬金凑到长孙无忌身边,故意问道:“长孙国舅,太子殿下的诗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
长孙无忌脸上青气一闪想要骂娘。
程咬金看着长孙无忌脸色难看,一脸憨厚地笑笑道:“俺是个粗人不懂这些,才向您请教?”
“哼!”
长孙无忌气的一甩袖子就走了,身后传来程咬金的憨笑声,低声怒道:“老怪物,要连这些都不明白,你早就死了。”
………………………………
第四百四十三章 一斗李世民
“太子殿下,陛下似乎是看出您对长孙无忌的威胁了。”
回去路上杜荷悄悄地道。
李承乾点点头道:“陛下自然能看出来,不过也不用太担心。”
“派人去传柳中书,来行宫见我。”李承乾回头对身边的内侍道。
李承乾说罢又转头看向李治,明知故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