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种见面郑浩和豆卢严都应该回礼的,只是刚黄飞蜂的姿态放的太低,郑浩和豆卢严都没有把他看在眼里,所以都是简单地一拱手就过去了。
黄飞蜂见此越觉得这二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物,越是陪着小心。
他本来是代表三明仙教来谈判的,可是在见了三人后就没有提条件的想法了。
四人寒宣几句落座,仆人端上来茶点,黄飞蜂还感觉自己坐在云端,小心地学着三人的样子举杯喝茶。
这样举动落在三人眼里郑浩和豆卢严的脸越发的倨傲了,只有李半城依旧笑嘻嘻奉承着黄飞蜂。
……
……
“……再过几日就是赤天圣母开坛设教的大日子,我和伊川县士绅也备下了一些礼物共镶盛事。”李半城说着他身后的管家就拿出一份礼放在黄飞蜂面前的小几上。
黄飞蜂拿起一看,见上面都是一些什么些玉如意、楠木座椅、白狐皮,八宝香炉之类的礼器,他真正想要的战马只有八十匹,粮食也只有区区三百石(三万六千斤)。
这几年他跟着蔡文英在嵩县伊川等地的大户人家走动也见过一些好东西,知道这些东西价值不菲,可是他们现在聚集数万穷人要起兵造反,没有粮食怎么能行呢?
黄飞蜂对于这份礼单自然是不满意的,在这种情况下以他的才智本来应该慢慢跟对方斗智斗勇,争取多得一些好处。但是他一开口却成了:“哎呀!李老先生的这些礼物实在太丰厚了,只是……只是……”
黄飞蜂只是了半天,才红着脸道:“只是,粮食是不是能多一些,毕竟我们的教徒太穷了……?”
黄飞蜂说到最后声音很低,显然是以此为羞。
黄飞蜂把谈判变成了乞讨,李半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脸上还是露出为难的神色,扭头看向豆卢严。
只见豆卢严十分漠然地看一眼黄飞蜂,居高临下地道:“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但是却我等费心推算出来,前期也应该够用了,飞蜂大将军就放心吧!”
黄飞蜂一听是士族出身大官替他们打算的,那自然是不会有错的。回去蔡文英也不能说什么,要是那个马九敢胡说,就问问他,他能跟荥阳郑氏的子弟比吗?能跟豆卢氏的嫡系子弟比吗?
黄飞蜂心里想着这些就没有吭声。
李半城以为是他依然不满意,便一脸为难地道:“三百石粮食是伊川县的士绅和两位大人仔细核算出来的,绝对够用。但是我与飞蜂大将军一见如故,就自己做主再增加三十石。”
黄飞蜂一听大喜,连忙感激道:“让李老先生多破费了,真是不知该如何感谢您才是。”
“当不得飞蜂大将军的感谢。”李半城笑着摆摆手道。
“飞蜂大将军年轻有为,现在手下又有数万教徒,想感谢李先生还不容易。”豆卢严微笑道。
黄飞蜂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请!”李半城见此,再次端起茶杯请几人喝茶。
今日李半城的目的就是把这些东西交出去助他们成事。
至于让他们做什么,只要三明仙教的神坛建起来,那么多人聚在一起,想不闹事都不行。
正事办完,李半城便人撤去茶水,摆上酒菜款待黄飞蜂。
………………………………
第四百一十章 李承乾“出兵”
“哐啷!”
瓷器破碎的声音惊动了紫光殿里的所有人。
紧接着,这一声响就像是谁在大湖中央丢下一块巨大的石头一样,波及到整个东宫,然后是皇城,再然后是长安城,可能再过一两天就是整个关,天下……。
因为摔这个瓷瓶的人是大唐最有权势的皇太子李承乾。
不一会儿,一众东宫属臣纷纷被召进紫光殿。
面对这不同寻常的事情,东宫属臣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见李承乾向众人下达了命令。
“你们速去准备,孤王今日就要出发去洛阳。”李承乾看着众臣冷着脸,强硬地道。
群臣先是一怔,紧接着心里暗道一声不好。
……
“陛下离开长安日久,太子殿下心中牵挂,要去洛阳朝见也无不可,只是总要先给陛下上疏,等陛下准奏后再动身不迟。”许敬宗第一个站出来。
只是看李承乾的脸色,许敬宗不敢正面反对,把话说地十分委婉。
裴行俭心里暗道,难怪太子殿下一向看重许敬宗,这一份急智也是难得了。
正想着就见许敬宗向他看来,忙也站出来陪着笑脸道“太子殿下要是不放心里旁人,臣亲自骑马前去洛阳行在面见陛下,只要接了陛下的旨意,臣就立即飞鸽传书回长安,两三天内您就能起驾去洛阳了。”
李承乾则毫不理会他们,直接严肃地质问道“孤王现在是下命令,你们想抗命不遵吗?”
众臣脸上瞬间变色,一时都不敢说话了。
“梁方建你是东宫右卫率,起驾的事就交由你办理。”李承乾直接安排行程的事。
“臣,臣遵旨。”梁方建一怔立即抱拳领旨。
没办法,他是李世民从外地调回来的,即不是李世民心腹也不是东宫心腹,做为武将在这种时候不能耍嘴皮子。
看见梁方建已经领命,其他人自然不会再劝。
只是几个东宫心腹,心里不免不疑惑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让李承乾这么急着去洛阳——
在长安与洛阳之间的路上,三百骑兵纵马飞驰直奔洛阳。
一路上来往的客商和官员甚至包括勋贵看到这一团没有打出旗帜的骑兵,都感觉到心惊胆颤,因为他们在这一团骑兵身上看见了肃杀。
这么强大的一团骑兵为什么会出现在长安到洛阳的路上?
这是稍稍有一点常的人都会感到疑惑的。
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护卫詹事司直周晋去嵩县上任的东宫护卫。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不知道李承乾也在这团骑兵中的人,都感叹周晋太受当今太子殿下宠爱了。
从停午开始,一直跑到日落黄昏。
“太子殿下战马实在是不能再跑了,今晚我们要在前面的驿站歇息了。”程务挺一边控制着战马一边对李承乾道。
李承乾一边骑马一边看着前面长长的影子,点点头“嗯”了一声。
旁边的薛仁贵、程务挺和王方翼同时都松了一口气,看李承乾出发时着急的样子,他们真担心李承乾会连夜赶路。
没有办法,本来李承乾坐在太极宫里就感觉总有刁民想害孤王,今天突然听说李世民下旨去召长孙无忌和程咬金去洛阳,李承乾就更坐不住了。
而且根据洛阳传回来的消息,现在那里上至亲王下至百姓,还有官吏、士族和邪教都拧成一股绳了,若不是李世民现在脑子还算清明,说不定这些人已经向他发难了。
李承乾以探视李世民为由起驾前往洛阳,命张行成和程名振留守长安,杜正伦、许敬宗、郝处俊带着仪仗从长安出发缓缓向洛阳而去。
同时下令八风殿李怀俨亲自带领所有东宫供俸,坐着马车日夜不停前往洛阳,准备派往洛州附近各州县宣传东宫的政策。
李承乾自己则带着薛仁贵、裴行俭等人混在保护周晋的骑兵队伍里先行一步——
洛阳行在。
李世民的脸和外面的天一样阴云密布,两只眼神犀利地看着洛州刺史戴至德。
戴至德则像是一个死人一样躬身而立,面对李世民能杀人的眼光一点都不为所动。
“你说朕不能派兵去伊川嵩县等地平叛?”李世民的声音严酷地道。
“启奏陛下,伊川和嵩县两地百姓并不是叛乱,只是百姓请求朝廷不要在两地修建水库、水渠。
百姓愚钝一时不能理解朝廷苦心,只能由臣等去劝说,绝不能轻易纵兵伤民。”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质问道“你身为洛州刺史辖地百姓对抗朝廷,你难道没有罪吗?”
“臣罪该万死。”戴至德慌忙跪下道。
李世民冷眼看着戴至德,过了半天才冷冷问道“那你能劝回百姓吗?”
“臣这就前去伊川和嵩县,定拼尽全力把百姓劝回家。”戴至德连忙保证道。
“那朕就给你一次机会,若是不能劝百姓回家朕必严惩。”
“臣代两县百姓谢陛下隆恩。”戴至德急忙谢恩。
“快快去吧!”李世民不耐烦地摆摆手,戴至德慌忙起身退出去。
他一走出行在就收起脸上的惊慌之色,转而看着伊川方向眼里杀机毕露——
嵩县三明仙教总坛。
“马九道兄,教众们都去官府请愿了?”
蔡文英身穿火焰红袍坐在主位上,神色平静地问马九道长。
马九道长听她这么不阴不阳地说话,心里就是一阵腻歪,心道当初叫声多火辣,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不过马九道长现在可不敢表现出来,装出小心道“回圣母的话,教众们按照圣母的吩咐,都已经去衙门请愿去了。
只等东宫派的新县令一到咱们就起事。”
“嗯!”蔡文英闻言轻嗯一声算是回应了。
马九道长左右瞧瞧见旁边没人,便压低声音道“文英,你可想清楚了,那些当官的都是为了对付当今太子,可不会真心跟着咱们起事?”
说到这,马九道长见蔡文英没说话,又接着道“依我说,咱们帮他们一把,捞些好处,然后作壁上观,看他们跟当今太子相争就是,起事还是算了。”
蔡文英听了十分不屑地看马九道长一眼,打心眼里就看不起这个人,想到之前的事,嘴里刻薄道“亏你长了这么大的个子,如此胆小怕事,不过是个银样蜡枪头。”
马九道长闻言心里不爽就回道“是不是银样蜡枪头,你们姐妹都知道。”
“你——”
蔡文英听他说起以前的荒唐事,顿时大怒,杏眼圆睁看着马九道长半天说不出话来,马九道长见她如此心里越发瘙痒难耐,笑吟吟想再进一步时。
就听蔡文英厉声喝道“你给我出去。”
马九道长一见,知道事不可为,才讪讪地走出去。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一十一章 老辣的武才人
李承乾一路上快马加鞭,来到洛阳城外连城都没有进去,直接带着人往嵩县而去。
李承乾这么一大队骑兵来到洛阳,洛阳城里的人自然有人知道。
李治听说周晋领东着东宫的骑兵前去嵩县赴任,就步履匆匆地往来到李世民住的院子里。
“晋王殿下,陛下这会儿正有事,您还是先到这儿坐坐吧!”一声音从廊下传来。
李治正要去告李承乾的状不想理会,只是一抬头看见伺候武才人的小宫女,正站廊下看他。
知道这是武才人找他有事,便往廊下走去。
对于武才人李治的观感很复杂,他清楚地知道武才人是李世民的小妾,他不应该有非份之想,但是总也忍不住想要往她身边上靠近。
而且这个武才人颇有谋略遇事能帮到他,上回召长孙无忌回来就是武才指引他做成的。
李治想着这些走来到廊下,便听那宫女低声道:“这会儿陛下正为太子殿下来洛阳生气,先别过去找不自在。”
李治一听就知道李承乾这一次自作主张,摆驾来洛阳惹的李世民不快了。
心里一喜,正好过把周晋的事也告诉父皇,以增加李世民对李承乾反感,但想到李世民怒火又有些犹豫,便想找武才人商量一下。
“我去偏殿,你去请武才人来。”李治说着便走进偏房。
宫女闻言一点头便转身离去。
不一时,武才人步履轻盈地走进来。
李治一看见武才人就一脸喜色地道:“大哥越来越胆大妄为了,周晋因为长的矮小丑陋不受父皇待见,大哥竟然一而再的抬举他,现在更是逾制给派了他一团骑兵,护送他去嵩县上任。
你说我要是把这事告诉父皇,父皇该有多生气!”
看着喜形于色的李治,武才人眉头微皱,便即笑向李治道:“我听说外面也闹的厉害,这事还是让外面的臣子去做。”
“为什么啊?”李治不解道。
武才人对李治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愫,此时见李治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便耐心他对解释道:“晋王殿下,你和太子殿下毕竟是兄弟,当初东莱郡王因为有杀你的太子殿下之意,而被陛下厌恶。你若是现在去告状,就算日后扳倒了太子殿下,陛下要是认为你也参与其中,对你入主东宫绝对是个大麻烦。”
李治见武才人如同母亲一样对他温柔地解说,不禁就对她好感倍增,也愿意听她的话。
乖巧地点点头道:“我明白了,这事就算是我不说,戴至德也会想办法让父皇知道的。”
武才人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道:“戴至德若是今日就把此事捅出来,你去陛下那里告戴至德一状,把算计太子殿下的事情都推到他身上。
然后请陛下严惩他和道王。”
“呃?”李治闻言大是不解。
“为什么要救大哥?他可是铁了心要把我分封到海外去。”
“因那样的戴至德会把事情办砸,牵累到你。”武才人笃定地道。
李治闻言心有所悟,然后问道:“你是说周晋的事今天不能告诉父皇。”
“是的。”武才人说罢,便朝李治一笑道:“晋王殿下,我在此的时间够长了,再留在这里会别人要起疑了。”
说着略行一礼,便转身出去了。
李治两眼睛一直盯着武才人的背影看,直到她走出殿门才略有失落地收回目光。
又在偏殿里坐一会,想到李世民在正殿里生气,便起身走出去。
………………………………………………………………
“节气已经进入冬了,若是再不动工,这条渠今年就挖不成了。”李承乾看着伊川两岸灰蒙蒙的山林道。
“臣请立即前往嵩县征集民夫,配合薛尚人修渠。”周晋连忙请命道。
李承乾叹一口气道:“先不急,伊川和嵩县的士族和邪教都反对修渠,若是不慎会出大事的。”
周晋等人闻言都觉无法理解李承乾,万分火急地从长安出发,到了地方却又不犹豫起来了。
他们哪里知道,在后世李承乾熟读四卷毛选,最知道老百姓的力量有强大,所以尽管他心里焦急,却依然准备耐心做调查研究工作。
李承乾想做调查研究工作却碰了壁,薛仁贵、王方翼、程务挺、裴行俭四个人说什么都不同意李承乾离开这三百骑兵。
带着大队骑兵想去做调查研究?
这不是胡扯吗?
眼看着日落西山,李承乾恼火地看一眼建立了攻守同盟的四个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今晚我们就住在前面的村子上,你们去附近请几个明白事理的人,要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晚上孤王与他们聊聊天。”
最后李承乾无奈地道。
闻言四个人一起点头道:“臣遵旨。”
李承乾闻言不由翻个白眼道:“进了村称我为李大郎即可。”
“大郎”在这个时代就是一家的大儿子。
周晋看看前后左右的护卫道:“还是称公子吧。”
公子在春秋战国时只有国君家的儿子才能称公子,在汉以前皇帝的儿子也称公子,最著名的是公子扶苏。
到了唐朝称的公子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