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罢便也转身走了。

    群臣看着李世民父子就这么走了,觉得必须让李世民出来主持朝政。

    不然朝廷令出多门,他们也有可能落得今天李世绩一样的尴尬境地。

    第二天,三高官官联名上书请李世民出来主持朝政时,李世民却以皇太承乾读书有成,处理朝政稳妥,正应历练等为由拒绝出来主持朝政。

    朝廷大臣都十分为难而不解,不过李世民也没有再对别的朝政发表意见。

    李世绩上的请拨款修瓦岗寨的奏疏都被批准了,只是内库只批十贯钱。

    李世绩看着内侍送的十贯钱只是摇头苦笑。

    但是想到重修瓦岗寨也是对他们当年做的事一种承认,决定修寨的费用他自己补上。

    ……………………………………………

    东宫紫光殿,灯火通明。

    李承乾为明日出海的李恪和即将东征的李世绩等人设宴践行。

    李承乾高坐主位李恪李世绩苏定方等人分在两边设席。

    “父皇的龙体已痊愈,你现在可以放心的出海了。”李承乾举杯遥敬李恪一杯酒。

    “可是父皇为何不愿主持朝政?”

    李恪双手举杯回敬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闻言呵呵一笑只看着李世绩。

    李恪见状一怔,随即恍然道:“难道父皇要亲征高句丽?”

    李承乾闻言后点点头道:“我想应该是为此。”

    “可是父皇的身体……”李恪闻言不无担心地道。

    李承乾抬手止住他,道:“一切放心,还有我呢,到时候我代父皇去高句丽走一趟也就是了。”

    李恪闻言起身朝李承乾郑重一礼道:“那一切就拜托大哥了。”

    这一拜,是拜李承乾替他孝敬李世民的,是兄弟之礼。

    李承乾见状忙起身走下宝座,双手把他扶起来,看着李恪真诚道:“开拓海外乃是我华夏一族千年的大计,但是大海扬波披荆斩棘,也是九死一生。

    大哥无用,这些事情只能靠三弟了!”

    说着从刘葵手里接过一酒杯双手递给李恪。

    李恪双手接过酒杯含泪饮下,再次朝李承乾一礼,才被李承乾扶着坐下。

    李承乾走回宝座也轻拭眼角,过了一会儿,才转头看向苏定方道:“苏卿此去除镇慑高句丽外,还要在海捕些鲸鱼。”

    捕鲸?

    秦始皇曾经射过鲸,那是为了出海寻不死药,李承乾捕鲸做什么?

    苏定方闻言神色犹豫道:“太子殿下,秦始皇曾于东海射鲸,后来秦始皇驾崩在外,后人皆说射鲸不祥!”

    李承乾闻言摆摆手道:“不要相信这些子虚乌有事,鲸虽大也不过是一种牲畜。

    你们捕了鲸,肉可以就地做咸肉充作军粮,给将士们补身子。骨头可磨成粉充作马料,其他的杂碎也能用来肥田。最最重要的是鲸油,如果咱们的热气球上燃烧鲸油,那一次能至少飞出几十上百里路。”

    “这大海里还有这样的好东西,那臣弟是不是也能捕一些?”

    苏定方还没有回答,李恪的眼睛倒是先放光了。

    李承乾闻言道:“当然可以!”

    李恪闻言点点头,稍后又有些为难地道:“大哥臣弟还有一事不解……”

    李承乾看着苏定方还在想事,便直接对他道:“有什么话直接说。”

    李恪闻言小心翼翼地道:“臣弟前日听见房玄龄说,海上诸岛蛮荒贫脊,人如禽兽,语言不通,恐怕难以征税。”

    李承乾闻言眼神锐利地看着李恪,直到李恪害怕起身想要请罪,才恨恨地问道:“那老匹夫给你出什么主意没有?”

    房玄龄是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参与者之一,李承乾真担心他给李恪出什么鬼主意。

    李恪此时也意识到他跟房玄龄接触容易引起李承乾的误会慌忙走出来道:“臣弟只是去窑场提那些犯官时,房玄龄对流泪他儿子们说此行艰难,这些话都不是对臣弟说的……”

    李承乾也不看他只淡淡地道:“海上困难重重,你若胆怯不去也罢。”

    李恪闻言一辑到地道:“臣弟愿意赴汤蹈火!”

    李承乾依旧不看他,只是自顾自的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南海诸岛物产丰富,那里的蛮夷却很少来大唐朝贡,孤王派你去南海征税有什么错吗?”

    李承乾这话连李世绩听着都觉得太过霸气,但是却没有理由反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敢于说这样话并执行的朝代,都是绝对的扩张型王朝。

    唐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敢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朝代,挨着的地方只要能打的基本都打下来了。

    如果不出现内乱,真不知道唐朝往西会打到哪里去?

    李恪闻言心里大悔,他向来以立业为己任,竟然因为听了房玄龄的动摇了出海的信心。

    若是现在反悔另说建功立业,恐怕在大唐都难立足,自己要想活的好只造反一条路了。

    想到此才发觉房玄龄的可怕,难怪李承乾一直提防着房玄龄。

    当下再不迟疑,连忙答道:“太子殿下心怀天下何错之有?南海诸岛的粮食臣弟一定给大哥征回来!”

    李承乾闻言这才淡淡的道:“你我兄弟,不必多礼,快入座吧!”

    李恪直起身子,一边往回走,一边抬手擦去额上的冷汗。

    李承乾看着他叹一气道:“也是我疏忽了,险些给了老匹夫离间我兄弟的机会。

    稍后你出宫直接去冯智戴,让他明天跟你一起出发,你们的大船沿海岸先去一趟广州。

    到了广州命耿国公冯盎先从广州筹集一批粮食,通过海路运到芦台盐场,同时请耿国公派些熟悉南海诸岛的人跟你一同出海。”

    耿国公冯盎现在是岭南的土皇帝。

    冯家几代人镇守岭南,中原这边一直兵荒马乱,他们就在岭南一步步做大。

    到了唐朝冯盎名义归顺朝廷,但是岭南治理却都是由冯盎做主。

    冯智戴是冯盎留在长安的质子,因为冯盎确实没自立的打算,所以李世民有也命冯智戴回去与冯盎几天。

    李恪听李承乾几句话就为他南海之行找到了突破口,自是高兴不已,再也不把房玄龄的话放在心上了。

    “冯氏镇守岭南烟瘴之地不宜逼迫太甚,还请太子殿下三思而行!”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世绩开口劝道。

    李承乾闻言却直接道:“以前因为岭南都是烟瘴之地,大唐的兵马远征不易,所以放任冯氏在岭南做土皇帝。

    若是我大唐的海军能直达林邑、真腊征税,岭南又怎么能做化外之地呢?”

    李世绩一想,大唐从海上兵临广州,冯盎也确实只能送粮食,便不再多言。

    解决了李恪的问题,李承乾又回过头来看向苏定方问道:“苏卿对于捕鲸的事情考虑的怎么样?”

    苏定方闻言忙起身答道:“回太子殿下,臣以为用朝廷水师捕鲸,只怕会引来御史弹劾。

    不如臣在当地招些渔民,也用朝廷新造的海船,让他们出海捕鲸,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李承乾闻言想一下,只要能得到鲸油就行,就点点头表示同意。

    当日席散,他们各自去安排出京的事情。

    李承乾则到一个消息,薛仁贵押着第一批黄金快到长安了。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扩大生产与修路

    听说有黄金进京,立即就轰动了长安城,连最近深居后宫的李世民都被惊动了。

    直接下旨召李承乾去太极宫见驾。

    李世民病愈以后搬到后宫的紫薇殿居住。

    紫薇殿在太极宫御花园里,那里风景优美很适宜李世民养病。

    这样做也是对大臣请他出来主持政务的一种无声的回应。

    考虑到李承乾对玄武门的忌讳,李世民还是在甘露殿召见的李承乾。

    “这次薛仁贵带回来多少黄金?”

    这是李承乾行礼后李世民问的第一句话。

    李承乾闻言不说话只是看着李世民,想知道李世民急着要钱做什么?

    李世民被他看的有些不好意,红着脸发怒道:“怎么?朕问不得吗?”

    李承乾见状笑笑道:“黄金都是大唐的,父皇当然问得。”

    李世民闻言怒哼一声等着李承乾说话。

    等了半天却见李承乾只是自顾自倒一杯水,悠闲地喝着,根本没有要说黄金的意思。

    “孽子!”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李承乾敢如此轻慢他。

    李承乾见状放杯子,看着李世民无奈道:“父皇要用黄金,总得告诉儿臣您打算怎么用吧?”

    李世民闻言也不直言道:“朕要东征高句丽,原来你说没有粮草,现在有了黄金,朕就可以直接用黄金采买粮草了。”

    李承乾闻言苦笑一声道:“父皇想多,采买粮草,哪有那么容易?”

    “怎么?你的黄金不给朕用?”李世民闻言几乎当场就要翻脸。

    李承乾闻言忙摇手道:“儿臣可没有这个意思!”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威胁道:“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你回东宫读书,朕亲自主持朝政。”

    “若是父皇真要亲自主持朝政,倒是儿臣的福气。”

    “你——”

    李世民闻言指着李承乾气的说不出话来。

    李承乾见此也不再气他,淡淡地道:“父皇急于征辽的心情,儿臣可以理解,可是薛仁贵带回来三万两黄金,确实不能用在征高句丽。”

    李世民闻言更怒,怒哼一声把脸扭向一边不去看李承乾。

    李承乾见此心里隐生怒意,心想这么任性的皇帝,真不知道那些穿越到大唐的人,一个个怎么把他哄高兴的。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李世民现在活蹦乱跳的,随时可以免了他这个监国太子,到时候再想在碰朝政恐怕就难了。

    李承乾忍了忍才接着道:“三万两黄金打高句丽自然是够了,可是天下骤然多出三万黄金,恐怕会物价腾升,民不聊生……”

    “那你的三万两黄金,还有以后挖出来的黄金都埋起来不用了?”李世民怒怼道。

    “用自然是要用的,不过要用在大唐内部。大唐百姓买卖并不使用金银,而是使用铜钱和绢、帛,儿臣只要找能工巧匠把这些金银打制成精美的首饰,自然有富户把家藏的钱拿出来购买。

    然后用这些钱在洛阳建立一处更大的炼钢厂,打造兵器和农具低价贩卖天下百姓。

    百姓有了工具就会开垦更多的荒地,大唐的粮食就会增多了,到了这时候这些黄金才可以让父皇用来东征高句丽。”

    政府不管铸多少钱,只要生产力没有发展,国力就不会增加。

    黄金也一样,现在大唐不可能拿黄金去外国购买物资,只能用黄金引出富户埋在地下的钱。

    这是劣驱良币,当黄金与铜钱同时出现时,人们更愿意把黄金藏起来,拿铜钱出来消费。

    货币根源就是商品,以大唐现在的商品流通数量以及诸多技术限制,李承乾根本不具备以金银作为准备金发行货币的条件。

    所以李承乾选择的发展方向就是先发展工业,扩大生产力。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想了半天才不极情愿地点点头,又抬头问道:“恪儿什么时候能到广州征得粮草?”

    李承乾闻言再次苦笑起来。

    李世民现在真是一心只想着征灭高句丽,在对外功绩上超过隋炀帝。

    “高句丽虽弱小,但是盖苏文也算是一代能臣。

    高句丽现在内部并没有大灾难,他们还有余力攻打新罗和百济。而且高句丽与北方靺鞨诸部也有勾结,战马物次也不缺。

    大唐在幽州和营州一带的治理并不算好,要彻底征灭高句丽总也要数年之功。

    即便灭了高句丽要想治理好幽州、营州和高句丽故地,更是要需几十上百年,父皇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安史之乱就是幽州驻军反叛引起的,终唐一代都没能治理好这片这地方。

    李世民闻言终于沉默下来,挥手示意李承乾离开。

    ……………………………………………

    李承乾跟李世民说了要在洛阳建炼钢厂,却不知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呢。

    东宫,崇教殿。

    李承乾在这里接见满面风霜的薛仁贵。

    “一路辛苦了!”李承乾亲自扶起薛仁贵道。

    薛仁贵依旧低着头道:“为太子殿下效命不敢言苦。”

    李承乾感到两个人身高差有些尴尬,便后退两步坐回宝座,然后示意薛仁贵也坐下。

    待薛仁贵坐下,李承乾便不迫不及待问道:“薛延陀各部的牧民带回灵州城,都是怎么安顿的?”

    薛仁贵闻言便拿出两封信,双手托着道:“这里有裴行俭和刘仁轨两位写给太子殿下奏疏,里面详细说了灵州牧民的安置情况。”

    刘葵接过奏疏转呈给李承乾,李承乾看一眼便放下了。

    继续问薛仁贵道:“你带着几万两黄金,路上可还好走?”

    薛仁贵闻言想一下道:“不算好走,起初没有驿站,被给十分困难。过了固原又遇上几场大雨,路是十分的难走。好多地方原本有条小路,只是一遇大雨就找不到路,忱误不少时日。”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他无论是去年北上,还是今年回长安身边都有大军跟随,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还有地方官府为了讨好他几乎全程护送。

    根本不用担心驿站粮草等问题。

    薛仁贵带着几千人马,还是朝廷大军就遇上这么多困难。以后长安与灵州那边粮食、牲口还有黄金运输,少不了一条大路。

    薛仁贵走后李承乾看了刘仁轨和裴行俭的信,两人在信中也提到要修一条长安通灵州的直道。

    李承乾便提笔回信,让他们联系北地各部族酋长联名上疏朝廷,请求修一条朝天可汗路。


………………………………

第三百七十八章 贵金属货币的运营

    长安城东市。

    朝阳初升,路边柳树的枝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鲜红的太阳,正从大街的东头升起,早起人们有些睡眼惺忪地走在街。

    突然东边传来一阵“噼哩啪啦……”一阵鞭炮声响。

    整个东市的人都惊动了,有闲的人便不由自主往鞭炮声处走去。

    在东市中间地段最好的地方,几间装修典雅大气的门面今日开业。

    高大门额上挂着一块楠木大匾,上面雕着四个瘦金体的大字。

    汇昌金号。

    鞭炮响起,吸引了不少早起的百姓驻驻足观看。

    但是早起多是普通百姓看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门脸,很多人都是望而怯步,只站在门前询问旁边的人。

    “哎这是做什么买卖的?”

    旁边人十分不悄道:“那上面不是写着的吗?”

    问的人脸一红,尴尬地笑道:“我不是不识字……”

    旁边人更看不起他了,语带训斥道:“连字都不识,瞎问什么?”

    “你识字你说啊!”后面人听不下去出声怼他道。

    “我,我也不识字。”

    ……

    ……

    “各位客官、各位高邻今日我汇昌金号开业,欢诸位前来捧场!

    以后大家都在一街上混饭吃,还请各位高领多多帮衬……”掌柜的笑呵呵地走出来与众人打招呼。

    掌柜的知道面前这些多是一些在东市讨生活的人。

    “都在一条街混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