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招降?吐迷度?”李世绩闻言脸色变了变道。

    “对,正是带着吐迷度去的。”李承乾轻松地说道。

    李世绩闻言幽幽地道:“陛下昨日就下令命张士贵、薛万彻带三万大军前去营救鄂国公等人。”

    “那就看他们谁的本领大了。”李承乾说罢便下令起驾。


………………………………

第296章 李世民的策略(第一更)

    随着东方升起一轮红日李承乾的车驾缓缓起动。

    裴行俭身着明光铠手提长枪率领两盔明甲亮的东宫禁卫骑兵为前驱,两千骑兵每排四骑排成整齐的队列足足排到一公里以外了。

    紧跟着是车前打出的四百面五色龙旗每排八骑也排出一百多米长,李承乾的革辂周围是王群率领的两百身着名明光铠的东宫千牛备身围随护卫,车后竖起两排黄罗伞盖,再后面是顶盔贯甲的苏定方率领一万步卒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紧紧跟随着李承乾的车驾。

    再后面是乌纥率领的近五万已缴械的回纥降卒,后面程务挺所率的两千骑兵押阵,最后由许敬宗和李思摩率领的突厥族兵赶着缴获的几万匹战马。

    李世绩等人也都跟着许敬宗一起走在最后。

    李世绩和候君集都是兵法大家是带着大军走过数万里路的人,看着李承乾这蜿蜒的队伍迤逦数里而阵列丝毫不乱也深觉可怕。

    心里不免暗自比对,如果自己带兵与李承乾手下的几个将领对战恐怕也是胜负难料。

    李承乾坐在辂车上安抚住想要下车的李恪,李恪现在在李承乾面前越来越小心。

    “你安心坐下,我还有事要跟你说。”李承乾淡淡地道。

    “请太子殿下指教。”李恪有些僵硬地坐着,小心翼翼的道。

    李承乾用眼白看李恪一眼,幽幽道:“人的心思不能太多,要不然就疏离了骨肉。”

    李恪闻言脸色一白,想要说什么却被李承乾止住,只见李承乾扭过头认真地看着他问道:“海船造的怎么样了?”

    “回太子殿下起初剑南伐木艰难发生了几次叛乱,后来太子殿下送去罪囚采木就好办了。

    已经造了十余艘十二丈长的巨舰,只是父皇想用那些海船从海路东征高句丽。”李恪看着李承乾有些担心,他算是看出来了李承乾跟李世民就不是一路人。

    这些李承乾都知道只是点点头道:“征高句丽也确实需要海船,只是现在不是征高句丽的时候。”

    “还有现在有一些传言,说,说太子殿下分封诸王就是要把诸王和功臣都流放到海外去。”李恪低声说出了他的担心。

    李承乾闻言冷哼一声调过脸去淡淡问道:“你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连大哥都不敢叫了?”

    李恪闻言慌忙站起来急切地道:“太,大哥我没有这样想。”

    现在李世民还在世,李恪不用这么怕李承乾,只是李恪在李承乾与李泰的争斗中选择了依附李承乾,如果他与李承乾起争执李世民未必会帮他。

    李承乾看李恪恍急的模样心里不忍,拉着他坐认真地问道:“说实话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的?”

    李恪十分真诚地道:“臣弟相信大哥。”

    李承乾认真地看着他的脸,半晌没有看出什么来才点点头道:“你信也罢,不信也罢,先派些人出去看看就知道了。”

    “嗯!”

    李承乾现在算是在军方打下了基础,只等确定的整个河套地区改归流安插好心腹在这里,他地方就有了铁援助,等他回到长安就有资本收拾那些为害几百年的士族了。

    可是要收拾这些树大根深的士族除了要在军事上占优势,还在要有经济上的优势,所以他需要海外的粮食,既然海船已经造好了,派人出海就成了极为紧要的事情。

    李承乾的队伍像神龙一样在大草原上翩翩而行早就惊动了李世民。

    李世民昨夜想了很长时间才确定怎么对付李承乾,半夜就下旨派李恪和他身边最高级别的官员今日一早就去迎接李承乾。

    “孽子这真是得胜归来了!”李世民骑着战马来到军营附近的一处小山坡上,看着浩浩荡荡队伍咬着牙地道。

    说罢似是感觉整个草原都特别难看,猛的一提缰绳驾御着战马头也不回地跑回了行营。

    数里距离缓缓而过,李承乾的车驾来到行营门前时已经是辰时末了就是咱现在上班的时间。

    东宫卫率将军李大亮率领众臣在行营外列队迎接。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停下革辂李承乾走出车厢看着以李大亮为首的群臣正躬身见礼便大声道:“众卿平身。”

    李恪也在这一刻下悄悄走下革辂,与已经追上来的李世绩候君集等人一起汇合着行营里的群臣在前引导李承乾的车驾进营。

    李大亮把李承乾引到行营中离李世民的帐殿最近的一处营帐外拱手道:“启奏太子殿下,这一处营帐就是太子殿下的临时寝帐,请太子殿下进帐更衣。”

    李承乾闻言走下车驾,笑呵呵地对众人道:“辛苦诸位安排的如此周全,孤王数月不见父皇十分想念,想现在就去拜见父皇。”

    说着也不待众人说话直接往李世民的帐殿走去。

    李承乾来到李世民的帐殿门口,看见帐殿正门的帘子撩开,数百甲士手持明晃晃的长枪分列门口两边。往里看一两内侍雁翅排开直站到帐殿外,大帐里因为光线不好显得颇为昏暗只有李世民宝座旁似有火把,照的李世民脸上明暗不定。

    李世民会给他下马威李承乾早有预料,神色平静地整理一个盔甲然后缓缓向帐殿里走去,李恪和一众文武都紧张地跟在李承乾身后,不知道稍后会迎来什么样的狂风暴雨。

    李承乾走进大帐看见李世民身上穿赤黄袍,头带折头巾,腰系九环带,脚登六合靴,高据宝座翘首而望,似是等了他许久。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穿着这一套起于西魏北周时期便于武事的常服,心道今日穿铠甲算是穿对了。

    李承乾进殿后紧趋几步来到李世民宝座前面,郑重拜倒在地道:“儿臣参见父皇。”

    身后李恪和群臣则都在离他有一丈远的地方躬行礼。

    李世民见李承乾拜伏下去忙起身走下宝座弯腰把李承乾扶起来,托着他的胳膊饱含深情地上下打量李承乾一遍,感叹道:“我儿瘦多了!”

    李承乾乍遇此事神情十分尴尬。

    李世民却一点也不觉尴尬托着李承乾不撒手,又仔细打量半晌才接着上句话道:“不过这一身铠穿上倒是显得英武不凡了。”

    说着向候君集等人笑呵呵地道:“众卿平身!”又转头看着李承乾道:“以往朕总觉得太子长不大,没想到一转眼就有犁庭扫穴之能了。”说罢开怀大笑,帐殿里众臣也都附合着哈哈大笑。

    李世民命人在他宝座旁边现设一个座位给李承乾坐。

    待李承乾和群臣入席,李世又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夸赞一通李承乾,然后让他回帐篷休息,说是午时再给他设宴接风。

    从见面到结束没有提一句关于此次战争的话,也没有问李承乾对后续处理有什么看法。

    后面几天李世民对李承乾也是关爱有加,下旨说他一路辛苦命他好好休息,不必操心其他事。

    李世民凡与众将商议军国政事,都不请李承乾参加,但是一庆功的宴席和礼仪性的场合一定要让李承乾参加,并且每次都会当着众人的面夸赞李承乾。

    如此过了数日,李世民竟然彻底把李承乾给架空了。


………………………………

第297章 李承乾的应对

    李承乾真的能被架空?

    很多了解李承乾性格的人都知道,李承乾一定会找机会干涉政务的。

    所以一些大臣每次看见李承乾悠然地走在行营里,或者是跟一些普通的士兵聊天的时候都要躲着他走,深怕李承乾从他们身上找个什么茬就再次介入朝政。

    但是李承乾始终什么都没有做,除了牢牢地握着投降他的吐迷度和乌纥这对叔侄以外,他没有再做任何事情。

    李承乾没有通过心向他的大臣们发表自己对朝政的意见,也没有向东宫心腹下达任何与李世民相悖的命令。

    他只是命东宫的供俸在军营里给所有底层所有将士表演他新编的曲子,讲叙他这一路上与薛延陀还有漠北诸部的战斗。

    偶尔也会亲去各营与普能将士聊天,讲些大唐的现在与将来。

    “现在大唐的将士的武器盔甲还要自己花钱购买,以后朝廷有钱了这些钱都有朝廷来出。

    你们看见东宫六率的盔甲和武器没有,那些都是龙首原上的冶铁厂造的,以后能造出更多精良的武器……”

    “这次大唐打赢了漠北诸部就不能轻易放过他们,以后让他们好好在草原上放羊,放牛,然后用牛羊换取大唐百姓的粮食。

    你们不知道,大唐还有很多百姓吃不起肉。

    你们都是中等人家子弟,从小不饿肚子,但是有很多平常还吃不饱,以后要让所有大唐子民都能吃饿,吃上肉……

    咱们在兰州那边发现银矿还有铜矿,但是现在还没有人挖矿,所以我要让那些投降的人去一部分给咱们挖矿。

    朝廷有了钱就能办很多大事,能兴修水利,能多做火药,还能多给一些死伤的将士们一些抚恤……

    ……

    ……

    每一次李承乾说这些朴实的话语的时候,淳朴将士们都听得呼吸粗重显然十分动心,而且他们也相信,这个能文能武的太子殿下能说到做到,因为以李承乾身份没有必要骗他们。

    李承乾的这些给了将士们希望,给了他们动力使得整个行营的士气高涨。

    当然也有一些让人很头痛的事,比如在底层将士那里传开一侧消息,当初李承乾被人泄露了行踪,导致李承乾被回纥族兵围住差点被杀死。这让那些质朴的将士们很同情李承乾,也非常憎恨那个泄露李承乾行踪的奸臣。

    这样的消息一传出来立即引起了整个行在的重视,所有都等着李承乾或者东宫一系的大臣站出来说话。

    可是李承乾包括东一系的人对此事都不置一词,既不向李世民上奏彻查此事,也不向众人解释其中原因。

    最后李世民还是听杨弘礼说的,初闻此事李世民也感到很愤怒,不见李承乾上奏就想亲自审问吐迷度和乌纥。

    但是一问吐迷度和乌纥都在薛仁贵处一时审不着。

    李世民只得把李承乾找来问一问,李承乾回答的很简现在,不宜查问此事免得军心不稳。

    李世民这才惊醒这些消息就是李承乾有意放出来的,可是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李世民想不明白。

    不过李承乾依然不问政事,所以李世民也就听之任之。

    又过了几天尉迟恭、薛万彻、张士贵、丘行恭、契苾何力等在西北部与漠北联军交锋的几位回来了,他们还带回来了许多战马兵器等缴获漠北降军物资,只是没有带回来一个降卒,这让几个将军深感脸上无光。

    因为了这些都向薛仁贵和刘仁轨投降,薛仁贵和刘仁轨接受投降以后就地安营扎寨对漠北诸军进行改造,一点也没有要回行营的意思。

    当日的庆功宴上李世民依旧夸赞李承乾调度有方薛仁贵勇武绝伦,但是罢宴之后,李世民只留下了尉迟恭一个人。

    李世民想知道尉迟恭接了他的旨意为什么没能接掌兵权?

    这是李世民对李承乾最为警惕的一点。

    为了让尉迟恭放心的说,李世民还把帐殿里的内侍都遣出去了。

    夜半更深两个老基友相对无言,小几上的灯火明越来越暗,李世民看着尉迟恭一副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便耐心地等待着他。

    半晌,尉迟恭沉吟着道:“太子殿下深军心臣无能。”

    李世民看着尉迟恭惊骇地说不出话来,尉迟恭一向倨傲,玄武政变之前尉迟恭就以勇武著称,当时李元吉曾多次招揽他理都不理,李元吉恨的设计要杀了他,然后日夜在李世民面前劝李世民发动政变。

    玄武门之后他更是多次当面指摘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错处,最后被赶出京城,偶尔回京赴宴他还把李道宗给打了。

    那真是一个谁也不服的主现在居然称李承乾深得军心?

    “这不是反话?”李世民用怀疑的目不看着他。

    “臣不敢,太子殿下确实深得军,而且得还是那最底将官和普通士卒的心。”尉迟恭满面肃容地道。

    李世民闻言十分惊讶,看着尉迟恭道:“敬德细说说看,他到底怎么个得军心法。”

    “太子殿下手下大将皆有统兵之才……太子殿下最重视的是底层士兵,他亲自制定军规,亲**问伤兵,最重要的是这一路行来太子殿下每有空闲,不是与大将在一起饮酒,而是和底层将士们讲古……所以营中底层将士最是忠于太子殿下,只要太子殿下不同意谁也不能夺他的兵权。”

    李世民听着尉迟恭讲李承乾领兵种种皆是闻所未闻,根本就听不明白其中关键所在。因为他和尉迟恭都不懂给底层将士做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只是临阵做一些动员用钱物激发士气,比如砍个头赏多少钱。

    所以尉迟恭说不清楚李世民也听不懂。

    古人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是因为古时所谓的千军都是一些只能打顺风仗的乌合之众。将领勇武或谋略过人锁胜势这些人自然打胜仗,反之这些人在战场上会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溃军。

    尉迟恭说了很久最后说道:“太子殿下身的诸将皆是良才,只有刘仁轨多谋奸诈恐非易与之辈。然后讲了刘仁轨设计让他打着李承乾旗号与敌军周旋。

    李世民听了尉迟恭的话,想起近些天李承乾干的事,对自己架李承乾就不那么自信了。


………………………………

第298章 倒霉的张士贵

    李世民召见尉迟恭第二日就下了两道旨意,一是把朔方的随驾官员都召来行营,原来是在战争中朔方作为后方的粮草中转站非常重要,现在大唐与薛延陀的战争已经打完,所以不需要再留下大批中央的官员。

    所以除了安排高仕廉以及少说官员留守以外,房玄龄等大批官员都来要行营,着手处理漠北各部投降事宜。

    二是他要携太子和百官带领着大军去巡幸灵州,同时在灵州召见河套内外所有的羁縻州刺史。

    旨意下去,过了四五天的以房玄龄为首的朔方官员就到了同来的还有李治。

    在李世民的大帐里李治和一众大臣向李世民和李承乾行礼。

    “众卿平身归座”李世民因为灭了薛延陀一直都很高兴。

    “谢陛下。”群臣谢过各归席位,

    “雉奴到为兄这里来。”李承乾面无表情地看李治道。

    帐殿里立时安静下来,众臣都看向李承乾。

    李治下意识地看一眼李世民,李世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示意李治过去。

    李承乾始终面无情地看着李治,李治有惧怕看着李承乾慢慢地往前走。

    “你怎么啦?每次李厥犯了什么错都是这样往我面前走的。”李承乾看着李治越发的严肃了。

    李治不敢怠慢,慌忙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李承乾面前再次抱拳行礼道:“见过大哥。”

    李承乾起身上下打量一遍李治,淡淡地问道:“听说我出了长安你就病了,病的连去龙首原学习耕种都不能了?”

    “嗯”李治闻言低声嗯一声。

    李承乾闻言返回座位坐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