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承乾出现在大帐门口近千将士都激动地整向他行礼,李承乾扶着刘葵走上门口的土台上,的目光缓缓从众将士身上扫过看着他激动的面孔心里也颇为欣慰。
当下不在犹豫朗声道:“因陛下降旨想念孤王,孤王要带着东宫六率的将士先行去往行在,你以后就鄂国公统领。”
李承乾说到这儿下面“嗡”地一声将士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太子殿下说他要先走?”
“是真的吗”
……
站的相邻的人都在相互确认这是不是真的,李承乾伸出双手示意众安静。
一些亲身受过李承乾恩惠的人,看着李承乾亲切的笑容不自觉的眼圈就红了。
待将士们安静下李承乾拉着王方翼站在他身边道:“孤王虽然先走了,但是孤王会把王方翼留下来协助鄂国公带领你们继续南下建立军功,你们要听从王方翼的命令,孤在与不在都要按照现在的规矩办事。”
“臣等谨遵太子殿下谕令。”众将士闻言齐声道。
李承乾见状点点头示意王方翼上前说话。
王方翼上前一步面色肃穆地看着众人,待下面将士们把目光都看向他时才坚定地开口道:“我等深受国恩又得太子殿下青眼,只有一心忠于大唐忠于陛下忠于太子殿下,死而后已,绝不苟且。”
王方翼刚说完下面就有人跟着大声喊道:“忠于太子殿下,死而后已……”
起初是一部分人在喊后来近千人将士都如此喊声音轰隆隆地传遍整座大。
尉迟恭见李承乾真把他当摆设了不由冷笑连连,听王方翼向李承乾表忠心说什么绝不苟且,心里暗道:等李承乾走了看你苟且不苟且?
过了一会儿,王方翼抬起双手把众人的声音压下去,朗声道:“众将士听令,陛下命我等押送薛延陀的人头去往行在,并在沿途合围漠北二十万联军,现在诸位马上回去准备,明日的一早全军起程南下。”
“谨遵将令。”下面众人的心跳似乎已经调到了一个频道上,接话接的很及时。
看着近千中低级将领和军中悍卒听完王方翼的命令就要解散,尉迟恭在后面气的脸色铁青,两步跨到王方翼面前含怒喝道:“王方翼你为何善自代替老夫下令?”
“命令下错了?”王方翼还没有出声,旁边的李承乾已经上前一步冷冷地问道。
“哼”
尉迟恭虽然怒火中烧但也不愿与李承乾做口舌之争,怒哼一声表示不满。
李承乾却不放过他看着他义正辞严地道:“刚才是鄂国公自称年老求孤王留下王方翼统领大军,他下的将令既无差错鄂国公又何必阻拦。须知道大军是大唐的不是哪一个将军的,只要做的事情是遵从朝廷命令有利于有大唐的事情,军中所有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鄂国公身为军中一员老将当为年轻人拾遗补缺,怎么能为了你自己耍威风而对王将军的正确命令强行刁难?”
听了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解散的将士们都不觉地点头认可,尉迟恭却睁大了眼睛看着李承乾,心里破口骂道:是哪王八蛋要把军权当成自己的?
李承乾见对尉迟恭的威信打压的差不多了便转身进了大帐,其他人也都事要处理也就此散去。
因为李世民的旨意是接到诏书当日李承乾就必须离开军营,用过午饭苏定方就按照李承乾要求整理好东宫六率的军卒,护卫着李承乾出营南下。
尉迟恭黑着脸把李承乾送出大营,看着率领八千骑兵一路扬尘而去的李承乾一行,尉迟恭再次怒哼一声。
心里暗想,没想到这个李承乾做事竟然如此过分,老子真是瞎了眼了之前竟然觉得他还不错。
其实一路上李承乾做的很多事都很过分,只是不针对他尉迟恭罢了,很多时候他还觉得十分好。
尉迟恭腹诽着李承乾转过身来就看见王方翼,本来他也是很看好王方翼的,王方翼少年老成办事能力又强,十八岁就能把一军事务处理的妥妥当当,尉迟恭认为王方翼未来将成为大唐一柱。
可是此时再看王方翼那副一本正经执行李承乾命令的样子,真是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镭鼓,升帐!”尉迟恭瞪一眼王方翼,一边大声下令,一边大踏步朝中军大帐走去。
“通通通……”
三通鼓响众将齐聚中军大帐,尉迟恭黑着脸走到正中间的帅位上坐下,双手朝天一抱拳粗着声音道:“陛下圣明,加封老夫为灵州行军道大总管统军——”
“请大总管下来!”王方翼站出来神色严肃打断他道。
“砰!”
“放肆!”尉迟恭猛地一拍桌子道。
面对尉迟恭煞气十足的大喝王方翼凛然不惧,依旧面色严肃地看着坐在李承乾原来座位上的尉迟恭。
尉迟恭见状越发怒不可遏,霍地起身居高临下地瞪视着王方翼,气喘如牛道:“来人,把这个目无官长小子拖出去重打二十军棍。”
王方翼身份特殊尉迟恭也不敢轻易杀他,这也是李承乾留王方翼的原因。
半晌没有人动,大帐里只有尉迟恭的喘气声。
就在尉迟恭要发作时却王方翼冷冷道:“这座大帐原本是薛延陀可汗夷男的汗帐,这个座位是也就是夷男汗位,后来太子殿下入驻此帐这个座位就是太子殿下的宝座。”说到这不再说话,只用眼睛盯着尉迟恭看。
夷男是经过大唐加封的薛延陀可汗相当于大唐的亲王,他的位子实际是个王位,李承乾坐算是低就。但是无论是夷男或者李承乾坐过的地方尉迟恭直接坐上去那就是犯上。
尉迟恭闻言立即冷静下来了,往帐里诸将面上一看,见除了契苾何力满脸苦笑地看着他以外,其他忠于李承乾的将领看他的眼神已经开始不善了。
此事可大可小,以尉迟恭的身份李世民不会治他的重罪,但是尉迟恭却再也没有脸留在这里了。当下一甩袖子低头就走,自此尉迟恭再也不提镭鼓聚将,营中一切事务都交由王方翼处理。
………………………………
第272章 薛延陀新可汗。
李承乾离开军营一路南下,他在孔兑沟所做也都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
其中最让人震惊就是他下令冻死三万多薛延陀俘虏,并公开斩首了包括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在内的所有薛延陀贵族。
李世民下令押送的薛延陀俘虏只剩下人头了,若非有数万头牛羊马匹需要慢慢行走,王方翼完全可能率领大军一直紧跟着李承乾。
对于李承乾杀降杀几万人的事情,除了在行在的李世民和唐朝的大臣震惊于李承乾胆大妄为杀心过重以外,对此事感到更为震憾则是漠北的二十万联军。
在长泽县城北百余里外一处山谷里漠北二十万联军的大营在这里延绵数里,本来因为李承乾攻破了薛延陀汗帐漠北各部纷纷独立出去只有在与大唐谈判要好处的时候才显得团结。
可是自从薛仁贵突然率军击溃同罗部以后漠北各部意识到面大唐他们需要更加团结,所以各部又都退回到这处拔灼建立营寨地方。
虽然都退回来了但是也不再受拔灼的节制,只是为了能在与大唐谈判时让大唐看见他们是一个整体。
只是前两天李承乾屠尽薛延陀汗帐的高官和数万降军的消息传来以后这里的情况就又发生了变化。
现在这处山谷里的二十万大军整体都生活在一种压抑氛围之中,哪怕是回纥首领吐迷度对于和大唐谈判也不敢抱太多信心了,他们感到了末日的降临。
这一日同罗部首领同罗质尔和仆骨部首领仆骨那什受邀来到回纥部首领吐迷度的大帐里。
吐迷度亲自把二人迎进大帐里并亲自拿出三只银瓯煮起奶茶,然后三个人坐在羊毡上沉默地捧着银瓯。
仆骨那什是个急性子举起银瓯一扬脖把瓯里的奶茶喝尽,便大声道:“吐迷度邀我等前来有什么说的你就快说罢,唉!我都快愁死了。”
吐迷度闻言脸上露出苦笑,回纥一族在漠北诸部中实力最强,对薛延陀也最没有忠心可言,一直与大唐勾勾搭搭,除了从大唐得些好处以外,最希望能借大唐之力灭掉薛延陀他好在漠北建立汗帐。
所以当日他听说李承乾病重才阻止拔灼攻打长泽县城,实在是怕李承乾死在长泽城李世民迁怒于他。
可是自从李承乾攻破薛延陀汗帐双方开始谈判,他就明显感到大唐不想让他顺利在漠北建立汗帐,有意让他以回纥一部之力去统一漠北。
现在更是听说李承乾在孔兑沟直接把整个薛延陀汗帐屠尽了,让他再也不敢对大唐报有希望。
“呵呵,今天请二位前来当然有要事相商。”吐迷度双手抱着银瓯慢慢悠悠地道。
“有什么话你倒是说啊!”仆骨那什再次崔促道。
同罗质尔也急切地看着吐迷度,因为他知道回纥跟大唐的关系好,同罗部刚被薛仁贵揍一顿,他现是真不想跟大唐打仗所以希望能通过吐迷度和大唐搭上线。
“汉人常说国不可一日无主,现在真珠可汗和他的大儿子都已经被李承乾杀了,我们必须马上立拔灼为新可汗,以后让新可汗带领我等与大唐一战。”吐迷度慢悠悠说出了他的想法,他说的很轻松似乎这是他一直认定的事情一般。
但是听在同罗质尔和仆骨那什两人耳中简直不可思议,两个人眼睛瞪圆了看着吐迷度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一点开玩笑的意思,可是吐迷度脸色始终不变。
仆骨那什不能理解吐迷度的想法,说实话他们三个人都有取夷男而代之的想法,只是仆骨部和同罗部没有回纥部的实力罢了。
仆骨那什和同罗质尔看着最有可能取代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汗帐的回纥部吐迷度居然提议立拔灼为可汗,都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眼睛看着吐迷度等他的下文。
“看大唐的样子若不立拔灼为可汗,我漠北诸部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立可汗了。”吐迷迷度很快给出了他的说法。
同罗质尔闻言默默地点头,算是认可吐迷度的说法。
两天后在漠北三大部落联手策划下漠北诸部意见达成一致,拥立真珠可汗嫡子拔灼继任为薛延陀多弥可汗。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薛延陀在立了新可汗后,向正在交战的大唐送了一份国书知会此事。
…………………………………………
行在,李世民的居所。
进入农历二月后天气渐渐转暖,虽然早晚依然寒冷但是在室内人已经可以脱去厚重的皮裘,使人感到身体轻松。
可是此时大殿里的李世民和大唐的文武大臣们虽然也已经脱下裘衣却没有感到任何的轻松,反而是十分的烦燥。
这一切皆是因为李承乾那一道关于在孔兑沟召开庆功大会的奏疏,这份奏疏算是正式把他砍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脑袋的事在朝堂上公开了。
大臣们各自坐在自己的席位上低眉顺眼的,听着李世民呼呼的喘气的声,无不在心里叹息暗道:不是冤家不聚头。
谁能想到李世民一代雄主却被自己弄的儿子毫无办法,李承乾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大唐帝国合格的继承人,唯独缺少对李世民这个君父该有的敬畏。
抓了夷男本来是立了大功,可是不经请示公开把夷男砍首就是越权。
一般人敢于越权都是因为势力够大可以无视他的上官,李承乾是皇太子他只要一越权受伤害的一定皇帝,所以李承乾只越权就是犯上。
公开犯上是死罪,可是犯罪的人是李承乾就麻烦了,大臣们鉴于上次萧禹的下场再也无人敢于多嘴,让李世民一个为此头痛去吧。
李世民自己呢?
李世民此时双眼通红气喘如牛,死死盯着大厅门口好像是在等待李承乾出现他,好狠揍李承乾一顿出气。
至于后面的问题,交给李承乾自己给自己脱罪就是了。
可是现在李承乾远在千里之外,李世民做为皇帝面对自己的权威被挑衅他不能不做些什么,如果整个朝堂都对李承乾越权的行礼默不作声,那他的帝王威严岂不是荡然无存了?
只是李世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轻了没有作用,重了又怕引起大臣们误会,到时候大臣们以为他要废太子对李承乾群而攻之,恐怕朝堂就要大乱了。
所以大臣们不说话他也不主动问他们,也是担心给这些人引来李承乾打击。
李世民自己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李承乾竟然毫无办法了。
唉!苦啊!
正当大唐君臣因为李承乾的事为难时,有内侍在外禀报道:“启奏陛下兵部主秦升泰有急事禀奏。”
李世民闻言面若严霜不置不一词,下面的杨弘礼却是一惊秦升泰是他是使用的人素来稳重,现在突然前来面君定然是遇到了军国大事不能等侍。
见李世民不吭声不由脸现焦急之色,抬头看看李世民刚想奏请出厅去查看。
却见李世民不耐烦地朝他挥挥手道:“去。”
杨弘礼闻言急忙起身匆匆而去,不一时又走回大厅手里还托着一份文书。
李世民和群臣的目光都被他手上的文书吸引了过去。
杨弘礼见众人看来急忙回禀道:“启奏陛下薛延陀立了新可汗送来了国书。”
“哼”
李世民闻言怒哼一声道:“天下还有薛延陀吗?”
杨弘礼还没有答话,李世民就一挥袖子伸出胳膊道:“拿来给朕看看。”
内侍慌忙上前拿接了薛延陀的国书转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匆匆一览,猛地甩在面前的桌案上两眼露出冷冽的神色怒喝道:“真是岂有此理!”
其他大臣不知道所谓薛延陀的国书写了什么,都是不明所以看着杨弘礼。
李世民见状便甩甩手焦燥地道:“杨卿跟他们说说。”
杨弘礼闻言忙向李世民行一礼,然后对众人道:“回纥诸部立夷男之子拔灼为薛延陀新可汗。”
这一句说出大厅里的聪明人就都明白了,这是漠诸部联合起来给大唐施压。
………………………………
第273章 李承乾被围
漠北的挑战之举让大唐的武将看到了杀敌建功的机会。
之前因为李承乾擒获整个薛延陀汗帐的高官和最忠诚的汗帐兵,薛延陀算是灭亡了,所以李世民和文官都主张和谈,李世绩带来的十多万唐军只能做为各谈的威慑力量备用。
可是谁也没想到李承乾居然公开把所有薛延陀高官杀了,这就使得漠北诸部不敢再轻易相信大唐,毕竟之前突厥吉利可汗可是多次带兵南下劫掠大唐被抓后也只是被供养在长安。
所以漠北诸部必须团结起来让大唐不敢轻视才能得到想要的。
在这咱情况大唐不打一仗,想跟漠北诸部和谈成功要付出代价绝不李世民愿意承受的。
只是武将还没有开口却让房玄龄抢先开口了。
“陛下,漠北诸部立大势已去的夷男之子拔灼为可汗,恐怕是对太子殿下杀降的恐惧所致。”房玄龄只是坐在席位分析了原因,却不提怎么处理。
侯君集则是闻言直接站起身走到大厅中央朝上一拱手道:“梁国公此言差矣,大漠南北的规则是胜者为王,我大唐既然攻破薛延陀汗帐夷男等人的生死自然在我大唐的一念之间。
自薛延陀汗帐被破之日漠北诸部就该主动前来行在请降,以后前程任由陛下决断。
可是这些人狼子野心,一个个都想借大唐之力统一漠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