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承乾不理他,王方翼从盒子里拿出佛骨递到弘法面前道:“和尚看看这段佛骨是真是真假。”

    弘法忙小心翼翼接过去,就着火把仔细看,半晌点点头道:“是真的!”说着就要往怀里揣。

    王方翼眼疾手快,伸手就又从弘法和尚手里抢了回来。

    李承乾看着这一切面无表情地道:“砸了!”

    弘法和尚闻言再顾不得别的大声道:“太子殿下不可啊!”

    王方翼也有些犹豫地看着李承乾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对这一切都视若不见,直接道:“务挺你砸!”

    “遵旨!”程务挺二话不说就从王方翼手里夺过那截佛骨,转身往外走两步,把佛骨放在青石板上,然后五指如钩一般扣起一块地上新铺的青石板,高高举起就要往那佛骨上砸。

    “太子殿下开恩呐……”弘法和尚已经涕泪横流,他虽然使了一些奸诈之术,但是他能从法门寺来到长安营救被李承乾关在龙首原的和尚,人品其实也不是很差。

    李承乾依旧不为所动,看一眼程务挺道:“砸!”

    “慢!”不知什么时候玄奘已经起身来到程务挺面前抱住程务挺的胳膊不让他砸下去。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看玄奘道:“你以为你能拦得住?

    今日孤王砸了这枚佛骨,明日早朝陛下必然下旨灭佛。”

    玄奘知道李承乾说的都是实话,法门寺的佛骨对唐时的佛门太重要了,如果被李承乾毁了,天下佛门必然都要跟李承乾为敌,以李承乾的为人肯定要先下手为强。

    而恰好佛门刚在这里弄了一出‘点石成金’的闹剧,等于是把刀把给了李承乾。

    玄奘通晓儒家经典明白李承乾一句“春,公将如棠观鱼”问住的不光是萧禹还有朝中诸儒,如果满朝的大臣都上疏劝谏李世民不该来看‘点石成金’的闹剧,那么佛门的下场是可以想象的。

    玄奘低下头默默用脚踢开放在地上的佛骨,松开程务挺,双手合十向李承乾行了礼道:“贫僧愿为太子殿下效力,还请太子殿下吩咐。”


………………………………

第200章 王方翼

    李承乾给程务挺使个眼色,程务挺忙弯腰捡起地上的佛骨舍利子。

    “玄奘既然你一心要弘扬佛法就带着法门寺的其他和尚,去往定襄城建寺传法去吧!”李承乾说着起身要走。

    唐时的定襄城在现在呼和浩特附近,那里现在都是突厥遗族。

    玄奘却上前一步正对着李承乾双膝跪下郑重行个佛门的大礼,然后抬起头来道:“请太子殿下赦免弘法和尚!贫僧愿意替太子殿下传《天地传奇》一书。”

    玄奘认为李承乾虽然没有说怎么处置弘法和尚,但是以李承乾以往的行事风格是不可能让一个与他为敌并且犯了欺君之罪的和尚活下来的。

    弘法对李承乾来说没有什么威胁,他的死活李承乾没有在意过,本来也是想让他去定襄坑骗胡人的。

    可是李承乾好不容易获得了主动权怎么可能轻易松口?

    李承乾傲然起身来居高临下面无表情地看着玄奘道“玄奘你来长安也有几天了,以你的聪明应该知道,不用和尚孤王也能把《天地传奇》传扬天下。”

    说罢李承乾扶着刘葵转身就上了旁边的步辇,李承乾走后这里自有东宫属吏把弘法和尚以及小佛堂里的几个番僧通通关起来。

    李承乾的步辇走出萧府后园襄城公主和萧锐带着萧府上下人丁正在门口等着他,远远地看见一片灯笼火把引着李承乾的步辇出来就躬身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坐在步辇上看见,不知道他们上因为感激他没有让萧禹去商州做刺史,还是因为怕他才做出这样望尘而拜的事情,但是这种感觉还是不错的……

    待步辇走到近前步辇停住李承乾淡淡地道:“免礼平身!”

    襄城公主抬起头来陪着小心道:“太子殿下光临还请到正厅饮宴。”

    李承乾闻言淡然一笑道:“今日天色已晚,况且你公公还病着,孤王就不打扰了。”

    李承乾说罢轻轻敲敲扶手,抬步辇的侍卫便再次起步往前走。

    萧府众人都跟在后头直李承乾出了萧府换辇登车后扬长而去,襄城公主和萧锐依然站在府门口看着庞大的东宫仪仗缓缓离开,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李承乾今日解决玄奘和法门寺的和尚为以后治理北疆增加一份保障,心情十分好,回到丽正殿命人备些酒菜小饮几杯。

    一直跟着他的王方翼突然在身后单膝跪下,沉声道:“臣,臣有罪,请太子殿下治罪。”

    李承乾回头看他一眼没有吭声,直接吩咐道:“去备些酒菜,传薛仁贵、裴行俭、程务挺还有苏定方与李大亮前来。”这些人都是东宫卫率之职,李承乾摆出全副仪仗他们都要跟随,所以李承乾此时传他过来十分方便。

    一个内侍闻言忙躬身道:“遵旨!”便转身快步去传人。

    李承乾低头着看一眼王方翼没好气地道:“起来吧,还等我扶你啊?”

    王方翼闻言十分尴尬地站起身来,吭哧半天脸憋的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李承乾看着他这没出息的样子,没好气地道:“跟我进来!”然后转身当先往里走。

    进殿后李承乾坐在正位上,看着面前的王方翼如同小学生一样乖乖地低头站着。

    心里暗想历史上王方翼因王皇后的关系被重用,但是他为大唐镇守西域数十年立下了功勋无数,本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到了晚年武则天彻底掌权,他因为心存侥幸觉得自己功劳极大,不应该再受王皇后的连累,所以没有参与任何反对武则天的事件中。

    结果是被武则天卸去兵权,最后死在流放的路上。

    他的悲剧在于他十分遵守君臣之份,而且因为出身太原王氏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的一套判定标准很难被人左右。

    因此,起初李承乾把他收入东宫却一直没有重用他是怕一心忠于李世民,直到纳了王良娣觉得是一家人了才稍稍任用,可是今天却出了这样的事,让李承乾差一点就指挥不动枪了。

    但是看着他此时一副乖乖认错的态度,叹口气道:“可知道今天错哪了?”

    “臣,臣……臣不该不相信太子殿下的智慧与谋略!”王方翼吭哧吭哧地道。

    闹了半天,王方翼竟然以为李承乾要砸佛骨只是做戏。

    不过李承乾一想也就明白了,淡淡地问道:“你在为我担心,万一真砸了佛骨天下佛徒与我作对?”

    王方翼闻言不吭声,算是默认了。

    李承乾有些奇怪地道:“那我让你去法门寺骗佛骨时你为什么不问一声?”

    王方翼闻言委屈兮兮地道:“臣当时是想问,但是见太子殿下着急就没敢问?”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知道因为他一直不重用王方翼,所以王方翼对他也不敢真心以待,心里暗暗自责,但是面上却做怒气勃发的样子道:“混蛋!不说从你进东宫我就没把你当过外人,咱们现在是什么关系?有话居然不敢跟我说?你对得起我吗?”

    李承乾一连串不讲理的话把王方翼骂的既自责又感动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

    王方翼正尴尬地想钻地缝的时候,内侍刘葵在外面道:“启奏太子殿下,几位将军都到了。”

    “让他们先坐,孤王这就来。”

    李承乾起身走到王方翼面前,压着怒火道:“跟我来,稍后我跟你们讲讲我为什么一定收服玄奘?”

    其实是李承乾想多了,以为历史的上名将天生就是名将,所以不但招来薛仁贵还把裴行俭、苏定方、程务挺和王方翼这些还没有斩露头角的人都给召来。

    这些人里只有苏定方已具备了名将的所有资质就差打几个大仗了,薛仁贵也基本成形,但是必须从带兵开始磨练。

    其他几个此时只能算是好匹子,而其中王方翼因为从小是孤儿来到东宫与其他几人比起来明显受到李承乾的冷落,所以……

    李承乾带着王方翼来到偏殿众人忙起身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李承乾说着已走到大圆桌边在主位上坐下,抬手招呼众人道:“都坐下!”

    “谢太子殿下!”

    场间李大亮和苏定方都明白李承乾这是有话要说,也不推辞谢了恩走到圆桌边上坐下。

    李承乾端起酒杯道:“诸位这些日辛苦了,我这里先干为敬。”

    “这如何使得?”几人吓得忙起身双手端着酒杯把杯中酒先喝干净。

    李承乾放下酒杯道:“都坐下吧!今天就喝这一杯,下面我们敞开了边吃边聊。”

    李承乾的话看似说得随意,但是听在众人耳里却是犹如霹雳一样。

    他没有自称‘孤王’,也没有称众人为‘卿家’,从头到尾都是自称为‘我’。

    这说明李承乾此时极为相信他们,下面要的说的事情一定不是小事……


………………………………

第201章 布局出京

    以往李承乾要做什么事,都是自己独断专行,那是因为以前他做的事情都局限在宫里、朝中最多是在长安城救灾。

    辅助他的人也都是一些文官,这些文官意见太多很多时侯听了还不如不听。

    可是现在李承乾要谋划大唐的北疆就一定要用到这些武将,为了以后能如臂使指地指挥他们提前与众将交心还有必要的。

    李承乾放下酒杯夹起一粒盐水煮的蚕豆道:“你们都尝尝,这是龙首原今年新收的。”

    众将闻言忙都笑着夹一粒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吃起来,裴行俭动作快吃一了粒又忙去夹一粒,一边吃还一边道:“太子殿下亲自带领百姓开垦的龙首原种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吃!”

    李承乾闻言微笑着摇摇头指着裴行俭道:“胡说八道!天下的蚕豆都是一个味的,哪里会比别的地方好吃。”

    众将闻言都着裴行俭脸上满是揶揄的笑容,裴行俭也不以为意依旧笑嘻嘻嚼着嘴里的蚕豆。

    李承乾不理他,慢慢向众将道:“蚕豆本来应该在前一年秋天播种,可是龙首原今年春天才开垦,这些都是为了能早点收些粮食早春的时候抢种的。虽然比其他庄稼早些成熟,在青黄不接的时让百姓度过缺粮的难关,但是味道比前一年秋天种的还是差一些。”

    众将不知道李承乾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一时都怔怔地不敢开口说话。

    李承乾见状笑向众人道:“怎么觉得我用不好吃的蚕豆的招待你们,是有心待慢你们?”

    诸将闻言忙站起来请罪道:“太子殿下能吃,我们当然也能吃。”

    李承乾见此忙笑着摆摆手道:“快坐下又见外了,今天不论这些。”

    待众人坐下,李承乾一边夹一点蒜泥拌的开水焯菠菜一边对众人道:“快吃吧!你们知道我最讨厌浪费粮食,每天我自己的膳食也是必须吃完。”

    众人闻言又都忙去夹菠菜,李承乾看着他们把菠菜放到嘴里又缓缓地道:“菠菜应该是秋冬和早春的时候吃,长到这个时候的也不好吃了,可是龙首原上种了很多,这些日子他们吃着这些也很高兴。”

    众人闻言点点头,知道这些东西虽然说不在时令多少有些不好的地方,但是对龙首原上的百姓来说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幸事了。

    李承乾继续道:“老百姓这么过日子其实朝廷也是一样,不能看光图名声好听还得看到实利……”

    苏定方知道重点来了,忙向李承乾拱手道:“请太子殿下赐教!”其他人也都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点点头道:“大唐的第一个十年规划你们也都看了,应该知道按照规划大唐第一个就是应该灭掉薛延陀。可是陛下依旧在准备与薛延陀和亲的事,我听说薛延陀的使节带着数万头牲畜,马上就要进长安城了。”

    李承乾一句话众人的脸色都变得阴沉起来,本来大唐的武将对和亲并不反感,毕竟大唐从建国就一直在打仗,能和亲不打仗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可是自从上次李承乾在武英殿写了“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的诗句后,大唐武将就开始反对和亲,虽然最后被李世民压下去了,但是到底意难平。

    再后来李承乾做十年规划时又对如何消灭周边的游牧政权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李世民和大臣对此都是十分认可,甚至可以说是欢欣鼓舞。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李世民在这之前答应的薛延陀的和亲怎么办?

    这是满朝文武的一块心病,一些文官担心李世民因为十年规划悔婚,武将则忧心李世民不悔婚。

    对于此事现在只有李承乾知道,大唐与薛延陀的和亲李世民是必然要悔婚的,但是要等李世民了解清楚薛延陀的情况才能做出决定。

    李承乾还知道那个能改变李世民想法的人契苾何力已经在进京地路上了,所以对于此事李承乾倒是不担心。

    李承乾现在只要做好两件事就行了,先是要趁契苾何力没有回到长安之前给李世民后续的悔婚增加困难,这样他就可以在李世民左右为难的时候出面替李世民做恶人,然后借助此事离开长安。

    李承乾今天和一众东宫武将提起此事,就是为了要安排他们准备前往草原的事项。

    李承乾说完这句话好像没有看见诸人的脸色一样,连续举筷夹了几样小菜,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过了半天才放下筷子道:“我知道你们都不想与薛延陀和亲,可是不吃饭总不是办法。”

    众将闻言依旧皱眉苦思。

    半晌程务挺脸上忽然露出笑容来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您肯定有办法,何不说出来我们也学学。”

    李承乾似笑非笑地看着程务挺不说话,苏定方与李大亮两人相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里的苦笑。

    心道:真是白活了几十岁竟然连个小孩子都不如,太子殿下云山雾绕地说了半天,不就是想要说怎么阻薛延和亲的事情吗?

    自己还在这里发什么愁呢?

    两人想通了这一点,忙起身郑重行礼道:“还请太子殿下赐教。”

    李承乾摆摆手示他们坐下,自信满满地对众人道:“薛延陀的婚事陛下最终一定会悔的,你们要做的事就是准备随孤王去定襄。”

    众人听了李承乾的话却越发觉得,

    迷糊了,什么跟什么陛下就一定会退婚?

    要知道这可是两国相交,陛下被尊为‘天可汗’岂能失信于蛮夷之人?

    李承乾见此只是摇摇手道:“不用多想天机不可泄漏,你们把东宫六率整训好即可。”

    “臣等遵旨。”不管怎么说整训东宫六率总是没有错的。

    然后李承乾看向薛仁贵和裴行俭道:“你们两个多多准备火药。”

    薛仁贵和裴行俭立即起身郑重行礼道:“臣等遵臣!”

    桌上其他人看见他们俩个郑重行礼都是羡慕不已,火药是现在大唐最重要的杀手锏就掌这两个手里,这是什么样的信任?

    待薛仁贵和裴行俭坐下,李承乾才把目光转向王方翼,看着有局促的王方翼,李承乾温和一笑道:“王方翼你还负责与和尚打交道,我把弘法给你然后你带着人再去一趟法门寺,督促他们去往定襄城建寺传法。”说到这儿李承乾加重语气道:“记住法门寺的粮食让他带走,但是法门的钱不许和尚带走。”

    王方翼闻言一脸懵懂地道:“太子殿下这是为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