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可得好生答谢他们才是。”
她原本想做这事儿就不是为了出风头,更不是为了收买民心,当然,能让她如今已经足够好的名声再锦山添花,就最好了,她名声好了,也能为宇文承川,为东宫加分不是?
如今既有更妥帖,更万全的法子,一样也能为她,为东宫的名声锦山添花,她何乐而不为呢!
倒让宇文承川怔了一下,蕴蕴多有主见他是再清楚不过的,满以为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很多话,才能说服她呢,却没想到,她这么容易便妥协了,他不由松了一口长气。
翌日,礼亲王妃果然带着宗室里几位德高望重的王妃郡王妃来了东宫,就宗室及勋贵百官家的女眷们联合起来,一道为城外的饥民施米施粥之事征询顾蕴的意见,“……我想着国库空虚,又要先紧着前方将士们的粮饷,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法子来,虽然杯水车薪,到底聊胜于无,未知太子妃娘娘意下如何?”
顾蕴自然是一口就应了:“这样积德的大善事,我如今虽身子不便,不能亲力亲为,却也是极愿意与大家一道共襄盛举的,这样罢,我先出一万两银子,回头看一下其他女眷的募捐情况,当然,前提是大家都得自愿,也不能因为谁捐得少了,便说那人的嘴,行善积德是不分银子多少的,要紧的那份心,等募捐到一部分银子后,便可以把粥棚搭起来施粥了,指不定早施一日半日的,就能挽救几十上百条人命呢?”
礼亲王妃闻言,笑道:“正是因为知道太子妃娘娘是个财主,老婆子才先来问太子妃娘娘的,果然娘娘出手就是一万两,老婆子且先代饥民们谢过娘娘了。”
顾蕴忙道:“礼叔祖母客气了,我不过就是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何况我如今出不了力,自然要出些银子才是,不然长辈们都冒着严寒在外奔波,我却在温暖的屋子里受用,我实在于心难安。”
其他几位王妃郡王妃都笑道:“娘娘为天家绵延子嗣,比我们在外面奔波可辛苦多了,大家都是过来人,还能不知道吗?娘娘就别谦逊了。”
大家说笑了一回,顾蕴便叫了白兰几个进来:“你们去一趟淑妃娘娘贤妃娘娘,还有宁妃娘娘荣妃娘娘宫里,把事情大略禀告几位娘娘一遍,看她们怎么说,再让她们打发人往各个宫里都问一下,就说捐多少都是个心意,不捐也没关系,但好歹得让各宫的娘娘小主都知道,省得她们事后听说了,以为看不起她们呢。”
几个丫头忙应声各自去了,少时陆陆续续回来禀道:“淑妃娘娘说这样的大好事,自然要算她一份,说愿意出三千两银子……”、“贤妃娘娘也说愿意出三千两……”、“宁妃娘娘两千两……”、“荣妃娘娘两千两”、“罗昭媛娘娘一千两……”
倒是几乎所有高位分的妃嫔都当场表了态。
------题外话------
还是同样的主题,月底了,大家的票票留着不投就过期作废了哈,所以,投给我,换奖励吧,昨天才发了稿费,我钱包又有点鼓了,都表心疼我哦,么么哒,O(∩_∩)O~
………………………………
第二百五七回 价值(停电也更新,感动吗
众丫头各处禀报一圈回来,倒是几乎所有高位分的妃嫔都当场表了态要捐多少银子,好些还直接让白兰等人带了银票回来,以淑妃贤妃捐得最多,各是三千两,其他妃嫔因位分没二人高,捐得少些,却也是两千两啊,一千两的,总之就没有下四位数的。
至于其他低位份的妃嫔们,虽没具体说愿意捐多少两,却也没有一个说不愿意捐的,当然,这样的事也没谁敢说不,如以低位分的妃嫔们都捐一个月的月例来算的话,——顾蕴知道,自当初襄嫔克扣宫女们月例的事情曝光以后,所有妃嫔的月例便已翻了倍,至如今也已有大半年了,她们便日子再困难,也该缓过来了,一个月的月例对她们造不成什么影响,所以她才会特地打发人各处都问到。
如此一来,仅宫眷们就能捐近五万两银子,已不算一个小数目,光买米粮的话,可以买超过十万斗,够饥民们至少撑半个月了。
顾蕴与礼亲王妃都十分高兴,又商量了一番细节,礼亲王妃方带着众高位妃嫔捐的银子,连同顾蕴的一万两,先带领大家行礼告退了,下午便打发了各家管事初步组成的队伍,前往各大米铺粮铺买米粮去,当然,前提是留够城内百姓所需的量,然后再尽快往其他地方调粮进京,不然城外没乱起来,城内都要先乱了。
第二日一大早,礼亲王妃和世子妃跟前儿得用的妈妈,又带着自家的人,坐车前往阜成门外,与其他各家的管事妈妈们回合后,再齐齐赶去了连夜搭好的粥棚前,各家底下粗使的婆子小厮眼皮子尖,立刻便拥上前殷勤的把她们各自的马车围住,待她们下了轿,又迎到了一旁歇脚的小棚子里去。
就有不知谁家的一个脸圆圆的管事妈妈叫人拿了几副叶子牌来,笑道:“这会儿离正式施粥还早呢,大家干坐着也是无聊,不如抹几圈牌?”
其他人闻言,就都望向了礼亲王妃的贴身妈妈。
这样大冷的天,众管事妈妈又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比寻常人家的主子尚且受用呢,礼亲王妃的贴身妈妈也不好泼那圆脸管事妈妈的面子,泼了对方的面子是小,引了众怒是大,实在犯不着在这样的小事儿上较真,于是笑道:“是啊,大家干坐着也是无聊,不如抹几圈牌打发打发时间。”
其他人闻言,方松了一口气,这么冷的天,让她们干坐着吹四面八方吹进来的冷风,就算面前摆了火盆,也随时有热茶时,时间也难熬啊,斗牌时间就好混多了,也不容易觉得冷了,于是各自掏出碎银子来,四个一桌四个一桌的坐了,斗起牌来。
原来说是宫里的娘娘小主,太子妃皇子妃并宗室的女眷们设粥棚做善事,也断没有让这些个尊贵的主儿们亲自抛头露面来施粥的道理,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变通的法子,于是各府都派了最有脸面的妈妈们来帮着施粥,算是代替各自的主子,便这些妈妈们,也不过就坐着说说闲话,斗斗牌,譬如现下这样,看着各府的粗使婆子和小厮在一旁做事罢了。
大家斗了一回牌,眼见粥都熬得差不多了,便忙忙丢了牌收了各自面前的银子,到粥棚前督促婆子小厮们施粥去了。
只见衣裳褴褛,甚至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人们蜂拥而上,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儿都有,个个儿都睁着一双饥饿过度的眼睛,贪婪的盯着熬粥的大锅,在无意识的咽着口水,连被人骂了撞了踩了都丝毫没有感觉似的,场面一度混乱至极。
好在礼亲王妃见多识广,早年也并不是没组织人施过粥,早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了,特地向五城兵马司借了一百兵丁来维持秩序,经他们挥舞着鞭子,震慑了一阵饥民们后,又有特地选出来的大嗓门的小厮接连叫了几声:“大家别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有,别着急……”、“不止今儿有,接下来一个月,日日都有……”
饥民们也就安静下来,自发排起了长队,只要确保他们都能吃上热粥,早一些晚一些又有什么分别,他们多的时候都饿过来了,不差这一小会儿了。
自有领到了热粥的人们把站在粥棚前,穿金戴银的妈妈们当成了娘娘王妃们来感激不尽,在她们看来,也就只有娘娘王妃们才能这般体面气派了,甚至还有就地跪下磕头谢恩,念佛不绝,说将来若有了机会,定要为她们立长生排位的。
不管是谁,在这种情形下,都会生出复杂的情绪来,同情着夹杂着难受,因为大家都是同类,怎么能不物伤其类;又会忍不住有几分小小的得意与自豪,这样被人当做救星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谁又能不喜欢呢?
众管事妈妈自然也不例外,晚间回去后,免不得都绘声绘色的与各自的主子描述起来。
东宫其实也派了人去施粥现场帮忙,只不过只有礼亲王妃婆媳的贴身妈妈知道哪些人是东宫派去的而已,其中打头的嬷嬷名唤冷嬷嬷,乃是胡向安辖下的,自来精明能干,口齿伶俐,关键对东宫忠心耿耿,所以胡向安才会在顾蕴问该派谁领头时,推荐了她。
这会儿冷嬷嬷便正细细回着顾蕴施粥现场的情形:“……一共二十口这么大的大锅同时熬粥,因考虑到饥民们都饿了太久,今儿的两顿粥都熬得极黏稠,保证立筷不倒,也保证每个人每次施粥都能领到满满一碗,有些家里有病弱老人孩子的,问清楚有人可以替他们作证后,单独发了米,让他们自己设法熬粥,还给大家发了些炭火木柴,让他们晚上生火取暖……礼亲王妃娘娘跟前儿的嬷嬷让奴婢回与娘娘,昨儿宗室的女眷们也先筹了一笔银子,也有几万两之数,理论上来说,这些银子买的米粮应当是够饥民们撑一个月的,就是要防着,饥民们会不会越来越多,盛京的粮价在这么大的需求下,又会不会再涨价?”
顾蕴闻言,皱眉思忖了片刻,叹道:“这两个问题的确不得不考虑,待晚间殿下回来后,本宫请示一下殿下,看殿下有没有什么打算罢,光靠我们一群女流之辈的小打小闹,到底治标不治本,还得父皇和朝廷尽快拿出根治之策来才好啊!”
冷嬷嬷笑着应道:“殿下天纵英明,一定能想出好法子来的。娘娘恕奴婢多嘴多说一句,那些饥民委实忒可怜了,男人们倒还罢了,到底身强体壮些,女人和孩子才可怜,有些母亲因为饿得太瘦,一点奶水都没有,孩子吸不出来,饿得哇哇大哭,大人也哭,孩子和大人的脸上身上都长满了冻疮,好些地方还溃烂了,一有泪水落下孩子便痛得哭得越发大声,实在让人不忍直视……还有那些老人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孙们多一口粥喝,宁可自己活活饿死,也不吃领来的粥,说自己反正已经活了那么多年了,够本了,应该把生的机会留给儿孙们,奴婢实在是看得难受……若是京中的百姓们也能捐些用不上的棉被衣裳给他们,就再好不过了,可普通百姓,谁家又有宽裕的呢……”
话没说完,已是红了眼圈,忙拿帕子掖起眼角来。
听得顾蕴心里也是沉甸甸的,那些揪心的场景她虽没有亲见,又岂能想象不到?她还只是想象,已这般难受了,冷嬷嬷等人都是亲眼所见,心里得受多大的触动?
她正要开口,一旁坐着的四公主已先涩声说道:“那些饥民们真这么可怜吗?到底他们是怎么落得这般可怜境地的,难道就一年没有风调雨顺,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吗,可去年明明还算风调雨顺啊……我原以为,自己已经够苦命够可怜了,如今方知道,我那点所谓的情伤与这些饥民的遭遇相比,简直就是无病呻吟到了极点!”
还可笑到了极点,连性命都时刻面临着危险了,谁还有那闲心去谈情说爱,伤悲怀秋,果然连受情伤都只能是富贵人家才特有的奢侈品吗?
顾蕴本来正满心抑郁的,听得这话,倒是多少得到了几分安慰,与四公主道:“你能这样想,就最好了,说来比起那些饥民,我们的确幸福太多太多了,至少我们从来不会为生计发愁,不会担心哪年有了天灾*,日子便过不下去,一生中不知道要面对多少次生命危机,不知道要怎样才能熬过来……你要知道,凡事都得建立在有命的基础上,连命都没有了,自然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很高兴。”
冷嬷嬷则道:“四公主不知道,普通百姓的日子是真不容易,便是一年风调雨顺丰收了,除去赋税和给地主的佃例,也不过就刚好够糊口而已,还不能日日都有白米饭吃,所以一旦遇上天灾*,他们除了往外地逃难,看能不能为自己和自家谋求一条生路以外,又还能有什么办法?”
嬷嬷进宫以前,家里便是处于整个社会最底层的阶层,一年里有一半的时间,一家人都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不然冷嬷嬷也不会被家人送进宫当最底层的宫女了,既是为了给她谋一条生路,也是想着最底层的宫女也是有月钱,多少可以帮衬家里。
所以冷嬷嬷才会对普通百姓的艰辛了解得这般清楚,也比别人更容易感同身受,那种饥寒交迫的日子,虽然随着她进宫以后一步一步艰难往上爬的过程,她已很多年没再尝过,可又怎么轻易忘得掉,那根本已刻进骨子里了!
四公主闻言,脸上的悲悯之色就更甚了,看向顾蕴道:“大皇嫂,我昨儿想着不好灭过几位娘娘的次序,也是想着不能为难其他几位皇姐,只捐了一千两银子,如今看来,一千两银子根本什么都做不了,我能再捐两千两吗,不叫别人知道就是,横竖我也不图那个虚名,横竖的嫁妆和公主府的产业,也尽够我这辈子吃用了。”
顾蕴忙笑道:“你有这个心当然就最好了,让人知道了也没什么,我早说过,做善事全凭心意,不分银子多少。”
四公主又道:“我还想明儿带了人随冷嬷嬷一道去粥棚帮忙去,横竖我成日里闲着也是闲着,如此既能打发时间,更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说完,见顾蕴要说话,猜到她多半要阻拦自己,忙道:“我知道嫂嫂担心什么,其他人都能吃的苦,我为什么不能,也不用特地派人保护我,我乔装一番便是,想也没人能认出我来。大皇嫂,我如今真的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以前那十几年,我都活得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什么价值,我甚至想过,若哪日需要公主和亲了,我就去求了父皇,让我去罢,如此好歹也能证明我的存在多少是有一点价值的,可终究……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大皇嫂就答应了我罢。”
她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顾蕴还能说什么,说来让四公主去见一见那些场面也的确没什么坏处,遂点头道:“你既坚持如此,那便去罢,我让紫兰随她一起去,她有功夫在身,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也能保护你。只是一点,外面到底苦寒,饥民们又鱼目混杂,你若是适应不了,就立时回来,横竖银子和力气,你已经出了一样了。”
四公主这才笑了起来:“大皇嫂放心,我知道分寸的。”
当下姑嫂二人又说了几句话,听得小太监往里传:“殿下回来了。”四公主也就起身告辞,与冷嬷嬷一道离了顾蕴的寝殿。
片刻之后,果然宇文承川裹着满身的寒气回来了,顾蕴忙叫锦瑟卷碧给他解了斗篷,换了家常衣裳和鞋子,方笑道:“殿下今儿气色倒好,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一面亲自递了热茶给他。
早上她起身时,宇文承川早上朝去了,中午又因太过繁忙没有回来用膳,算来这还是夫妻两个今日第一次打照面,所以顾蕴有此一说。
宇文承川接过茶喝了一口,觉得浑身都暖和多了,才笑道:“可不是有喜事吗,你们的善举皇上已经听说了,十分的欣慰,今日早朝时,还特地提出来夸奖了你们一通,说连女眷们都这般的识大体,何愁大邺不能度过眼下的难关?我也跟着面上有光,且至少短时间内,不必再为城外的饥民们担心了,气色怎么能不好。”
顾蕴点头笑道:“原来是这个,我的初衷倒不是为了皇上夸奖,当然,能让皇上龙心大悦,就最好了。就是方才我听冷嬷嬷说,饥民们着实可怜,尤其是小孩子和老人们,且更担心,饥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