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到得丁府,早有一大群人等着宇文策和丁氏了,丁家四代同堂,丁氏的祖父祖母都还在,又人丁兴旺,等着见宇文策这个新女婿,等着认亲的人竟是坐了乌压压满屋子。
所幸宇文策大风大浪见惯了,早练就了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的本事,与人对话时,虽听得多说得少,却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让人浑身舒坦,更兼他身份尊贵,英俊挺拔,器宇轩昂,站在丁家十来位都各有所长,百里挑一的爷们儿间也是鹤立鸡群,让人想不瞩目都难,还出手大方,红包赏钱撒起来就跟下雨似的……于是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丁家的人便都纷纷感叹起来:“六姑奶奶可真有福气,结了这么好的亲事,嫁了世子爷这么好的夫君!”
让丁氏的母亲丁二夫人与嫡亲大嫂丁三奶奶都是满脸的与有荣焉,待宇文策被一众男眷簇拥着去了外面坐席,内院开席前的空档,拉了丁氏回自家院里说体己话儿。
丁二夫人因先笑说丁氏道:“我瞧你气色极好,一看便知在王府过得极舒心,我这悬了这么长时间的心,总算可以放下大半了。”
丁三奶奶则笑道:“早前一个个儿烂了嘴巴的,话是怎么难听怎么来,说到底不过就是妒忌妹妹嫁得好罢了,如今让她们都看到了妹夫是何等的威武雄壮,一看便知是大好男儿,看她们还怎么胡说八道!”
“过去的事了,还说它做什么呢!”丁二夫人不*儿不痛快,忙打发了丁三奶奶:“你去库房挑几样东西添到回礼单子上去,王府的回门礼那般丰厚,我们也不能差太多,丢了你妹妹的脸才是。”
待打发了丁三奶奶,方压低声音又问起丁氏来:“世子爷他……他待你可还好?娘是说那方面……那他身边服侍的人,不论丫头小厮,可有狐媚的?”
问得丁氏是哭笑不得:“娘早前不还再四的劝我,那些传言都是无稽之谈吗,怎么这会儿反倒自打起嘴巴来?”
丁夫人嗔道:“我这还不是关心你么,早前你爹虽说得斩钉截铁,我想着亲事已经定了,对方又是王府,退婚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顺着你爹的意思劝你,就怕你不乐意,可如今木已成舟,我当然要问清楚,明儿你受了委屈时,也好据此为你出头撑腰啊……你倒是快说呀,到底有没有男狐媚子?”
丁氏就红了脸,片刻方道:“没有的事,世子爷他从来就不喜欢男人,不但世子爷亲自与我说过这话,昨儿进宫给太子妃娘娘磕头时,太子妃娘娘也再四替世子爷下了保的,想是太子殿下授意太子妃娘娘这么做的……爹爹说得对,世子爷真是个再正派不过的人。”
丁夫人就拍着胸口出了一口长气:“方才我只放了大半的心,如今剩下的那一小半总算也放下了,我就说你爹爹自来疼你,怎么会明知是火坑,还推你进去,原来是我误会他了。说来女婿身份尊贵,本身又有能力,自来得皇上看重,我原还以为他多少会有几分倨傲呢,谁知道他竟是那般的谦逊,让磕头就磕头,让敬茶就敬茶,让叫人就叫人,这不但是对你的尊重,更是对我们丁家的尊重,娘这回可真是要扬眉吐气了,就是女婿不日就得上战场了,若他不去打这场仗,岂不就真十全十美了?”
说得丁氏嘟了嘴:“这时间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嘛,娘说这话,不是在变相的咒世子爷么,不就是去打一场仗而已,大邺天朝上国,兵强马壮,世子爷一定会平安凯旋的!”
丁夫人闻言,忙笑道:“好好好,都是娘失言了,女婿一定会平安凯旋的,最好他回来时,你已经怀上我外孙了,就再好不过了。对了,王府其他人好相处吗?王妃与两位侧妃没有为难你罢?还有你那个从未出门交际应酬过的妯娌,也不知是个什么品行?得亏你既是长嫂又是世子妃,为长为尊,倒是不必看她的脸色。”
丁氏道:“娘又不是不知道王府的情形,我婆婆都‘抱病卧床’多少年了,想为难我也得有那个机会,至于两位侧妃,父王已经发了话,让她们把对牌都交给我了,她们也答应得好好儿的,想来不敢阳奉阴违,毕竟她们以后都得靠着世子爷过活,世子爷也着实是个有本事的……娘,我真的很庆幸爹爹坚持为我定了这门亲事……”
母女两个说完体己话儿,有小丫鬟来回前面开席了,于是母女两个相携着去了前面。
今日丁氏既是姑奶奶回门,又是亲王世子妃了,身份尊贵,自然坐了首席,惹得她几个素日与她不合的堂姐堂妹是又羡又妒,言语间自然少不得含沙射影的说些酸话,什么‘世子爷那般人品才貌,竟拖到这么大年纪才成亲,知道的说是好事多磨,缘分未到,不知道的,还以为……’,什么‘传言虽是无稽之谈,不过世子爷别不是心里有人罢,六妹妹可别不知不觉就吃了亏才好啊’。
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一大通,丁氏通通充耳不闻,直接当空气无视了她们,只要她过得好,便是对她们最好的回击了,何况就算她家世子爷心里有人又如何,陪伴他白头偕老的只会是她了,她甘之如饴,她们管得着吗?她定会替世子爷守好了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等他平安凯旋的!
正月初八,盛京城年节的气氛正当浓时,宇文策带领五万先锋军,离开盛京,踏上了东征的路……
------题外话------
之前瑜说的奖励是本月投月票累极十张以上的,奖励五百币币,五张到十张的三百币币,三张到五张的一百八八币币,亲们投够了的,快点给瑜留言领奖哦,千万别给瑜省银子,还没够的,也继续努力哦,么么哒,O(∩_∩)O~
………………………………
第二百五十回 涨价 无耻(打滚求票)
正月初八一早,宇文策带领征东大军先锋军在午门外誓过师后,便拜别皇上,由宇文承川带着内阁和兵部的部分官员送至城门外,与其余将士回合后,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路。
朝野上下也随着东征军的离开,变得多少都有几分紧张起来,宇文策此仗若是败了,让瓦剌贼子攻破了娘子关,不说盛京危矣,至少东边的几个省府州府都要受害,大邺也将加倍的劳民伤财,于他们又岂能一点影响都没有?可他若是胜了,于另一批人同样影响甚大,同样生死攸关,所以所有人都紧张的等着前方每一日的新进展。
只是朝野上下的紧张并不能打消民众们多少过年的喜庆与热闹,毕竟打仗的地方离盛京太远,于他们眼下的生活来说,实在造不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年该过还是过,吃喝玩乐也少不得,他们为了生计一年忙碌到头,图的不就是过年这几日好生乐呵享受一番吗?
亦连宗亲勋贵和文武百官各大圈子的年酒也大多没有取消,再是打仗,亲朋本家也不能断了礼尚往来,上峰下属彼此间的感情也得联络,只不敢再公然的搭戏台子唱堂会了而已,便是宫里,也大大小小举办了近十来场宴会,可见皇上至少也是默许了大家吃喝玩乐的,想想也是,大军才一出发,便开始草木皆兵了,这不是在质疑大邺天朝上国,竟连区区一个瓦剌都打不过吗,反倒会动摇了军心和民心,倒不如一切如常呢!
所以真正受影响的,也就只家里此番有子弟出征的人家,譬如荣亲王府之流罢了,当然,东宫也免不得受影响,则又是因宇文承川顾蕴夫妇与宇文策感情不一样,且此战于东宫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不过说是夫妇二人一起紧张,真正紧张的还是宇文承川一个人,顾蕴是知道宇文策本事的,倒是并不甚紧张,她更关心的另一件事。
却是这日锦瑟卷碧与暗香明霞四个两两一轮,轮流回了一趟平府与各自的娘老子团聚,回来后与顾蕴说平府的情形时,无意说起了盛京的米价菜价比往年都涨了一些,她们的父母都对她们感叹来:“得亏我们背靠大树好乘凉,有老爷太太们可以依靠,你们跟着太子妃娘娘,素日赏赐也丰厚,不然只怕家里连米菜都不敢放开来吃了。”
顾蕴闻言,心里一动,忙问起几人来:“你们各自的娘老子,也算是府里的财主了,连他们都感叹米菜不敢放开了吃,到底是比往年涨了多少价?”
锦瑟便先笑答道:“听我娘说,自十一月开始,米价便开始有涨幅了,到如今一升米多了两到三文钱,吃惯的南方菜倒是有,也比往年贵了好几文一斤,不过往年大家本也不买南方菜吃,就主子们吃而已,所以其实奴婢们家里并不吃力。娘娘也知道,上了年纪的人,本来就爱夸大其词的居安思危,奴婢们都是听过就算,也就见娘娘闲得无聊,白说来与娘娘解解闷儿罢了。”
卷碧几个也笑道:“是啊,娘娘,他们老一辈的人,就算坐拥金山银山,也还是会哭穷的,奴婢们就当是笑话儿听过了就算,反正怎么着也饿不到他们冷不到他们的。”
顾蕴却笑不出来,反倒越发皱紧了眉头。
一升米便多了两到三文钱,一斗便多了二三十文,一石米就要多上两三百文钱,太平年月,其他地方的米便宜些,一斗要九十到百余文,盛城贵些,一般能卖到百一、二十文,顾蕴因便捷是做客栈吃食生意的,对这些自然再了解不过,也就是说,单以京城论,米价便涨了两成有余,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预示着什么?预示着要打仗了!
顾蕴忙绞尽脑汁,想起前世的事来,前世的今年并没有战事,是在明年年底瓦剌犯边后,西南的苗夷才反了的,宇文策先战瓦剌,再平苗夷,虽中途战线拉得有点长,耗时也比较久,但终归还是凯旋归来了。
可前世瓦剌也不是现在犯边的,所以西南随之而反又有什么可奇怪的?若瓦剌一直不犯边,他们自然一直不敢反。
等午间宇文承川回来时,顾蕴便把自己的发现和揣测说给了他听,末了道:“但凡盛世,米价皆贱,否则便是米价陡贵,反之亦然。米价总不会无缘无故的上扬,无非是因米少了,要么是有大灾,百姓家里的存粮告罄,这便是要有饥荒,此是内乱前兆,可去年并没有听说哪里闹了灾荒,当然,也有可能是当地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好看,瞒上欺下了也未可知;还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哪里将有大战事,有人在为调动军需而屯粮,无论哪一样,都不是好事,相较之下,后一样更糟糕,朝廷可得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才是。”
宇文承川闻言,沉默片刻,方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事儿,本来内阁和六部已经初步议定,待出了正月便开常平仓放粮,平抑米价了,前年去年都风调雨顺,想来百姓家里的存粮怎么也能撑到正月过完,难的自来都是二三月,不是有一句俗话叫‘青黄不接二三月’吗?可如今调配了东征军的粮草,常平仓已是空空如也,开仓放米平抑显是不可能了……这两日宫里与京里瞧着歌舞升平的,一派年节气象,内阁与六部的官员却是大半都愁得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呢!”
历朝历代都有常平仓,为的便是平抑米价,米贵时便开仓放米平抑,不叫奸商趁机牟利,逼得普通百姓活不下去,以致灾民难民增多,国家乱起来;反之,丰收时则开仓收买粮食,以防米贱伤农,同样让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可如今,常平仓都空了,哪来的粮食放到市面上,以抑制米价去?
说得顾蕴叹息起来:“难怪这几日你看似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原还以为你只是为在十一哥担心,如今方知道,你担心的事多了去了,太子不好做啊!”
宇文承川不欲她跟着担心,反倒笑了起来:“哪里不好做了,我能者多劳嘛,不过你提醒了我,回头我便回了皇上,打发人往周边的属国邦交都明察暗访一番去,看到底是谁在人为的屯粮,如今朝廷还能勉强稳住因瓦剌犯边而浮动的军心民心,若其他地方再乱起来,只怕就再稳不住,大邺整个儿都得乱了!”
顾蕴犹豫了片刻,还是道:“我前儿恍惚听谁无意说了一句,西南苗夷的女子近年来屡有被人贩卖到中原各地为奴为婢的,好似盛京也已有苗女奴婢了,价钱比之中原的更要便宜得多,可苗夷本就男多女少,女子再这样大量的流失,那些青壮年没了媳妇儿,连子孙后代都绵延不了,岂能善罢甘休的?不然多打发人去西南瞧瞧呢,早年朝廷派去当地教化的官员酷烈贪渎,逼得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先例亦不是没有。”
说得宇文承川缓缓点起头来:“西南苗夷虽早就归属了大邺,到底风俗习性与中原不同,苗人们也因读书明理的人少,不开化,更好战些,素日无事尚且要生非呢,何况如今他们的老婆儿女都没了指望,且当地的官员也有可能逼得他们活不下去……他们反的可能性是要大得多,我知道了,会与皇上细说的。”
顾蕴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提前有了防备,总不至于再像前世那样,最终仍打起来,彼此都伤亡惨重,损失惨重罢?
如此过了几日,便到了元宵节,前朝虽诸事冗杂,自上而下都不得清闲,浑不似往年总得正月十五开了印后再开始忙碌,但皇上心情还算尚可,东征军虽至今没有好消息传回来,前线却也再没有坏消息传回来,可见娘子关仍固若金汤,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所以元宵节的阖宫宫宴便没有取消,而是如期在保和殿里举行了。
是日申时一到,顾蕴便妆扮完毕,坐轿辇去了保和殿,至于宇文承川,因暂时还有事没忙完,得待会儿再过来心术。
一时进了女眷开宴的西配殿,就见好些宫眷已经到了,瞧得顾蕴进来,忙都纷纷起身给她见礼,大公主更是起身后便上前扶住了顾蕴,笑得一脸亲热的道:“我来扶大皇嫂罢。”
顾蕴见她气色分明比年夜饭当夜好了不少,稍后趁众人都不理会时,因小声问道:“我瞧大妹妹一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样子,莫不是……与大驸马已经谈过了?”
大公主笑着点头,小声道:“不瞒大皇嫂,我是与他谈过了。不过没谈别的,就是谈了谈他的理想和抱负,知道他很想学以致用,为朝廷为百姓做点实事,哪怕只是末流小官儿,只要能让他做实事,他就心满意足后,我便说了打算等过了这一阵,便与母妃一道去求了父皇,给他寻一个地方外放的话,还说我届时愿意与他同去,他当时看不出来有多兴奋和喜悦,可这阵子明显心情好了不少,与我说话也多了不少,所以我今儿无论如何,都得当面向大皇嫂道一声谢才是。”
可见沈腾待大公主一直淡淡的,并不只是因为至今走不出当年的旧事……顾蕴脸上不自觉带出了笑来,与大公主道:“只要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想来大妹妹与大驸马只会越来越好的,大妹妹也不用太感谢我了,就给我送十万两银子来罢。”
“十万两银子?”大公主心情好,自然愿意配合顾蕴逗趣,“谁不知道大皇嫂是出了名儿的财主,谁知道竟还这般爱财如命,难怪我成不了财主呢,就是因为我素日手头太散漫了,又不懂得敛财啊。”
顾蕴笑骂道:“才替你解决了问题,你便翻脸不认人了,比那些媳妇儿娶过门,媒人扔过墙的人还狠哪你!”
适逢二公主三公主与五六皇子妃被拥着过来了,姑嫂二人才暂时打住,大家彼此见起礼来。
顾蕴因见四公主还是没来,便问三公主道:“怎么四皇妹还是没来,从小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