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七千万钱,有一万多劳动力,该如何分配,如何安排,李愔一概不问,全部都丢给了上官仪。
这上官仪,可是他梁王府的长史。
不过,虽然官职是不低,但是到目前为止,上官仪其实并没有基层工作经验。
而现在灾后重建这件事情,正是锻炼上官仪的大好时机。
而上官仪自然也能明白梁王的良苦用心,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不断试验,不断磨合,使的他的基层经验,迅速丰富。
……
安置灾民的工作,圆满成功,李愔将工作全部都交给上官仪来处理。
而李愔,则是再次来到户部,来看‘小学生’的算账速度。
而来到之后,不由大出李愔的意料之外。
原来,这才短短的六七日的功夫,这些账目的计算,已经来到了尾声。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小学生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三天之后,当他们将所有的账目,都列到一张张表格之上,顿时就发现,咦,其实这工作量,似乎也并不怎么大么!
第四天一开始计算,他们就更是发现,这计算速度其实是很快的啊!
他们这些人,到底是怎么磨磨蹭蹭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最终计算出结果的?
这些户部的官员,在算术上的造诣,似乎也不怎么样啊?
难道他们这些小学生,都足以碾压这些户部的官员?
正因为这个缘故,这些小学生内心膨胀了,他们越加想要证明自己,想要碾压这些户部的官员。
因此,这些小学生干劲十足,不辞劳苦,在短短七日不到的时间里,硬是将账目几乎全部计算完毕。
眼看明日再有一天功夫,就能全部结束。
此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而李愔在看了他们一眼之后,则是淡淡地说道:“不过是碾压了一帮算学的门外汉而已,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一番话,顿时让这些小学生,无不为之汗颜!
第二日,用了半日的时间,他们便将最终的统计结果,纷纷计算出来。
并且,他们还发现了账本上,几处记错的地方。
李愔仔细甄别之后,发现,果然是他们计算失误,并且将错误的结果记录下来。
……
到了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李愔也跟着参加了早朝。
很快,早朝开始,李世民和各部尚书,开始议论朝堂之事。
等正事议完之后,御史王信看着李愔,不由讥笑着问道:“梁王殿下,怎么样了?是不是将户部三年的账目,全部都计算出来了出来。”
听到王信的话,那些五族七姓的官员,不由都是放声大笑起来。
而李愔则是淡淡地说道:“正是如此!”
嗯?
竟然,真的全都计算出来了吗?
可是,这怎么可能?
这才短短的八天的时间啊!
要知道,为了计算这些账目,就连户部的官员,都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才计算出来。
而一帮小学生而已,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八天时间里,就计算出来呢?
这,这根本就没有可能啊!
这时候,户部侍郎不由问道:“梁王当真全部都计算出来了嘛?不知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呢?”
听到户部侍郎的询问,李愔不慌不忙地将计算出来的数字,一一都报了出来。
此时,户部侍郎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来,对着梁王报出来的数字,一一核对。
户部的账目,牵扯千头万绪,这一次他们计算的账目,足足牵扯到十几个类别。
也就是说,最终会有十几个数字。
在李愔全部报完之后,户部侍郎不由淡淡地说道:“你们计算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里面却是有三处错误。”
………………………………
第237章 被封蜀王
听到户部侍郎的话,众人不由都被吓了一跳。
在他们看来,一群小学生,用了仅仅八天的时间计算出来的数字,能有一个对的就不错了。
而现在呢,他们仅仅只错误了三处?
但是人家只用了区区八天时间哎,这么说来,这帮小学生,真的比那些户部的官员,更厉害吗?
这时候,只听梁王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道:“可是,卢侍郎,这三处数字,真的是我们算错了嘛?难道就不能是你们算错了嘛?”
卢侍郎傲然说道:“怎么可能是我们算错呢?这必定是你们算错了无疑,若论算术,你们怎么可能和我们户部官员相比?”
李愔微微一笑,当场拿出户部的账簿,指点着给卢侍郎说道:“卢侍郎,请看这里,你再仔细计算一下,结果是否有误。”
卢侍郎的脸上,先是露出不屑之色,不过很快,脸上就变了颜色,额头上,不知不觉中,就有细密的汗水沁出。
旁边,李愔还在似笑非笑地问道:“卢侍郎,结果如何呢?”
“这,这……”
满朝文武,从卢侍郎的话里就听错,似乎真的是户部的人,把数字给算错了。
可是,这怎么可能?
难道,那帮小学生,真的能吊打户部的官员不成?
旁边,户部尚书也看不下去了,不由从侍郎手中接过账簿,仔细验证起来。
半晌之后,户部尚书的脸上,也不由的变了颜色。
这一笔账,的确是他们计算错误,并且没有察觉出来,将错误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而接下来,李愔又拿出两本账簿,继续将他们错误的地方,指点给他们看。
此时,无论是户部的卢侍郎,还是户部尚书,脸色都格外的难看。
没想到,他们真的被一帮小学生给吊打了,还是全方位无死角的碾压。
这一下,丢人丢大了。
这时候,何止是文武百官,就连李世民,都被深深地震撼住了。
李世民忍不住问道:“愔儿,一帮小学生的算学,真的要比户部官员更加高明不成?”
朕选出来的官员,难道全是一帮草包不成?
居然连一帮小学生都比不过?
李愔微笑着说道:“父皇,此事千真万确!当然,这并非是户部官员能力不足,这一切,都是新算学的功劳。有了新算学,他们的计算能力,才会如此出众。”
听了李愔的话,李世民不由喟然长叹道:“其实,王孝通早就上奏折,申请在整个大唐推广数字还有运算符号。只不过,当时朕也没能看到数字和符号的惊人之处,将这件事情给压了下来。”
“现在看来,这是朕的失察啊!朕决定,马上将数字还有运算符号,在整个大唐范围内推广,并且以后,将加入算学考题之中。户部官员,你们轮流去小学去学习算学!被一帮小学生碾压,别说你们,朕都觉得脸上无光呢!”
李世民的一番话,让户部的官员脸上都是火辣辣的,恨不得脚下有条地缝钻进去,再也不出来。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真的是丢人丢大了。
这时候,李愔接着说道:“启奏父皇,这一次计算账目,是儿臣胜出。既然如此,就足以证明,在水患来临之时,儿臣是有绝对把握不会淹了长安城,这才通开水渠。”
“既然如此,那么以王御史为首的官员,就是对儿臣的诬告!儿臣请父皇,治他们诬告之罪!”
听了李愔的话,李世民不由看向王信,似笑非笑地问道:“王爱卿,不知你还有何话可说啊?”
王信无奈地说道:“臣,无话可说。”
梁王李愔表现出来的能力,真的让王信无可辩驳。
没想到,他们堂堂世家,居然被梁王一人所压制。
李世民沉声说道:“这次水灾,多亏了梁王啊!若非梁王的话,数万百姓,将会被大水所吞没!而灾民的灾后重建,也是梁王出谋划策,梁王之功,功不可没!”
“而尔等,在水灾到来之时,没有半点建树,反倒是诬陷忠良,其心可诛!诬告梁王的所有官员,降一级,罚俸一年,尔等可服?”
王信等人,尽管心里无尽憋屈,也只能无奈地说道:“臣等,谢罪领恩。”
李世民接着说道:“朕决定封李恪为齐王,授齐州都督,病愈之后,即刻上任;封李愔为蜀王,授益州大都督。”
在李世民封赐之后,李愔从容谢恩。
这一次的封赏,和原本历史轨迹中的封赏,并无不同,只不过提前了几年而已。
不过,他胞兄李恪被封为齐王之后,很快就要到齐州去上任。
而李愔虽然被封为蜀王,其实他要到明年才会到任任职,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有所变动。
而实际上,就凭李世民对李愔的喜爱,其实不太可能把他放到蜀地去的。
毕竟,蜀地距离长安距离太远,并且也不太安全。
而现在在李世民心目中,李愔可是不可替代的人才。
退朝之后,李愔不由到蜀王府,额,现在应该要改成齐王府了。
去看望胞兄李恪。
前几日的博彩中,一等奖的其中一个,就是李恪府上中的。
现在李恪手头,至少有七八百万钱。
这些钱,对一座王府来说,虽然并不算多,但是也绝对够用了。
而到了齐州之后,李恪尊为都督,自然少不了钱财。
齐州,就是今天山东的济南,是富庶之地。
不过,齐州有山东集团,势力庞大,想要有所作为,也非常困难。
不过,目前李恪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有多大的建树。
和原本历史轨迹中一样,越王李泰,李世民仍然留在身边,没有让他去封地。
这样一来,太子和李泰之间的斗争,仍然会延续。
……
到了齐王府之后,李愔和李恪依依话别。
第二日,两人到宫中和母妃杨妃告别,杨妃拉着李恪,几乎哭成了泪人。
过了几日,等李恪将伤寒养好之后,就带着护卫军,要到齐州上任。
临行之时,杨妃亲自做了几身衣服,给李恪带上。
………………………………
第238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灞桥之上,杨妃扶着李愔,拉着李恪的手,哭的昏天暗地。
此情此景,分别在即,李恪也不由的垂泪。
看到母妃如此伤心,李恪不由劝慰道:“母妃,孩儿只不过是去齐州,离长安很近。母妃要是想念孩儿了,孩儿可以随时回来看您。”
杨妃拉着李恪的手,仔细叮嘱道:“恪儿,出门在外,自己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别冻着饿着,别生病!有空了记得给母妃写信报个平安!”
李恪连连点头,然后对李愔说道:“六弟,兄长就要走了,你一定照顾好母妃!对了,分别在即,六弟文采过人,就写一首诗送给兄长吧!”
李愔不由红着眼圈,沉思半晌,然后吟哦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雨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而在旁边跟随的上官仪,听到梁王——蜀王殿下的诗作,忍不住内心心潮澎湃起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必将又成为千古绝唱啊!
好吧,若说此诗的瑕疵,也并非没有。
你像前两句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雨纷纷,就和现在的场景不甚一样。
现在天上白云悠悠,也并没有下雨。
但是诗人作诗,诗人的事儿,谁能要求必须要写实?
若干年之后,谁还会记得当时的情景?
甚至上官仪感觉,如果将第二句里的雨改成雪字,改成北风吹雁雪纷纷,似乎效果会更好一点。
至于现在还是夏天,根本就不可能下雪这一点,上官仪感觉极为遗憾。
而齐王李恪,在听到自家兄弟的这首送别诗之后,心里也不由升起一股豪情。
李恪轻轻挣脱开杨妃的手,翻身上马,纵声长笑道:“母妃,六弟,你们回去吧!我走了,你们,多保重!”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雨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齐王李恪纵马前行,追上前面的随行人员,他们开始上路了。
而空中,齐王的吟哦声,仍然袅袅传来。
……
户部的官员,在皇上的命令之下,每日都会分出三分之一的官员,来小学听课。
不过,现在小学的老师,已经不再是王孝通,而是换成了蜀王李愔。
原来,王孝通在听说了蜀王李愔,将数学应用在水患之上的时候,内心忽然间被触动。
王孝通忽然感觉到,其实算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应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而算学之所以这么不受重视,之所以地位这么低,都是因为数学的没有用处。
如果数学能够在现实中,展现出惊人的价值的话,数学绝对能够迅速推广。
而因为这个触动,王孝通决定加入到实践之中。
因此,王孝通不惜辞去夫子的职务,开始闭门研究。
其实,王孝通的研究,在后世也有,是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是一门将数学如何应用到现实中的学问,作用很大。
王孝通想要研究应用数学,李愔自然持支持的态度。
李愔还专门从后世的教材之中挑选出来一部分,供王孝通研究。
不过,在王孝通走后,一时之间很难找到合适的夫子。
尤其是,还需要教授新算学。
最终,也只能是让李愔顶上去了。
好在,这不是李愔第一次当先生了。
上一次的时候,就曾经给孔颖达那帮老先生上过课。
而这一次,上课的对象换成了户部的官员罢了。
对李愔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压力。
第一堂课,因为户部卢侍郎没有回答对一个问题,李愔就毫不客气地打了他的手掌心。
卢侍郎感觉李愔在针对他。
好吧,当时计算户部账本的这个赌约,就是他提出来的,李愔针对他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只不过,就算李愔真的针对他,他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当初,李愔可是连孔颖达的手掌心都打过。
就连孔颖达都无可奈何,更何况是他呢?
而小学里面的那些学生,此时就更加神气了。
原来,这些户部的官员,也不过如此嘛!
在账目计算上,就被他们给吊打了。
现在在学习新算学上,更是被他们甩开了不止一条街的距离。
现在他们对这些户部的官员,都有些看不上眼了……
而他们对新算学的热情,忽然间一下子就上来了。
原来,新算学这么牛的么?
能直接吊打户部官员的学问,能不牛吗?
因此,这帮学生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就连平时最不喜欢学习的程处亮,这时候都卯足了劲,用心在学习新算学。
……
此时,世家之人,正凑在一起商议联合举办博彩的事情。
虽然,凭他们几家的实力,每一家单独举办,都不成问题。
但是这一块的蛋糕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他们每一个家都不可能独吞的下去的地步。
他们之中,无论哪一家单独举办,都必然会引起其他各家的攻击。
而如果他们联手进行举办的话,相信必然能够在整个大唐,迅速推广。
而这几家,早已经打听好了,李世民并没有打算在朝堂之上议论这件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