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孙无忌之后,房玄龄、杜如晦老臣,都请求到堤坝上去。
与其在这里等着,还不如亲临现场,还能为他们出谋划策。
而在三人之后,还有那些世家的嫡系官员,也都纷纷请命。
而这些人的目的,就不是去帮忙了,纯粹是要去挑刺。
他们要去现场,找到梁王李愔的疏漏之处,然后狠狠地弹劾他。
这些人,自愿到堤坝去,李承乾自是没有不答允的道理。
不多时,李愔就来到了加固堤坝的现场。
李愔发现,长安城南侧的一段河堤,因为这里河道到了这里变的狭窄起来。
而河水滚滚而下,水位不断的上涨,眼见要不了多久,就会冲毁河堤。
除非是现在大雨就会停下,或者是将河水分流。
如若不然的话,恐怕他们加固的速度,根本就赶不上河水上涨的速度。
李愔在雨中,骑着马向下游而去,很快发现,在过了这十几里路的一段狭窄河段之后,下面再次变宽。
也就是说,目前只有这十几里路段的河段最为危险。
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这十几里路的河段呢?
………………………………
第227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时候,工部组织大量的人手,正在迅速加固河堤。
但是在李愔看来,这么做,只不过是尽一份人事,但是对大局来说,根本于事无补。
无奈之下,李愔不由调出系统,在脑海中询问道:“系统,你有没有办法,让河水不决堤?”
“没有!”
卧槽,这么干脆的吗?
虽然李愔也清楚,自己的系统很不靠谱,但是也没想到居然会不靠谱到这种地步。
别人的系统,不都是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的么?
怎么到了自己这里,系统居然变的这么废物了?
唉!
接下来,李愔不得不自己想办法。
李愔骑马,继续向上游走,没走多远,忽然看到了前面的渠道。
长安城号称八水长安城,城周围共有八条河,水资源丰富。
这次,也是因为水资源太过丰富了,才闹起了水灾。
而长安城内,从这些河流之中,引出了五条水渠,分别是清明渠、龙首渠、永安渠、黄渠、曹渠。
这五条水渠的引进,使的长安城中的生活更加便利,运输更加方便。
而这一条水渠,在下暴雨导致河水猛涨之后,已经被关闭。
如果不关闭的话,恐怕此时的长安城中,也变成一片水泽了。
不过,在看到这条水渠之后,李愔心里不由一动。
不由策马继续向上游而去,不多时,果然再次看到一条水渠。
这里的地形,恰好是中间一大段河道狭窄。
如果将两条渠道打开,让河水从长安城中分流的话,那么,会不会就解决掉河堤溃决的危险了呢?
当然了,这么做非常危险。
因为一个不慎的话,可能河堤没决堤,会直接将长安城给淹掉。
而淹掉长安城的罪过,要远远大于这条河堤决口。
而现在,除了这个办法之后,李愔已经别无选择。
想了想,李愔不由再次调出系统来询问道:“系统,帮我计算一下,如果我将这两条水渠重新打开,让河水经过这两条渠道分流的话。”
“这段河堤能够保存下来的几率到底有多大?而长安城会不会被河水给淹没?计算这个数据,总没有问题吧?”
系统不由说道:“计算这些,需要庞大的计算量,需要收取一千败家值,请问宿主是否要计算?”
“计算!”
能够计算就好,李愔现在在乎的根本不是败家值。
然后,李愔只听系统计算道:“现在,河水的流速是二十三米每秒,河深三点六米,每秒通过的立方数是……”
卧槽!
李愔满头黑线地说道:“我不需要听过程,直接告诉我结果。”
“系统计算的结果是,这段河堤能够保住,不过长安城必然被淹,水位大概在半米深。”
听到长安城必然被淹,李愔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在听到水位半米深的时候,李愔的脸色开始阴沉不定起来。
到时候,大半个长安城,都会被水给浸泡啊。
百姓的房屋,肯定会有些老屋被浸泡倒塌。
现在,一边是数万百姓的安危。
一旦决堤,这数万百姓的生命,就危险了。
但是纵然这数万百姓全部死掉,他的过失,仍然是小过失而已。
另一方面,是长安城里的百姓,可能死伤只有数百,甚至更少。
但是,只要他做出这等选择,必然会面临极为可怕的惩罚。
因为,这里是都城,这里有皇宫!
到底该如何选择?
到底要何去何从?
一时之间,李愔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半晌之后,李愔终于做下决定!
“来人,将这两条水渠全部通开!”
此时,前来大坝第一线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何尝没有看到这一点?
他们心里都清楚,只要通开这两条水渠,那么,就有可能保住下游的那段堤坝。
但是,通开两条水渠,那可是天大的祸事。
他们没有系统,计算不出,水位到底会淹没到哪里。
他们更加惧怕的是,会淹毁大半个长安城,会让长安城内的百姓,死伤无数。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宁肯让下游的堤坝被冲毁。
因此,在听到李愔下达的命令之后,长孙无忌第一个说道:“梁王,不可!我知道,你一心为了百姓。但是开通水渠,后果极其严重,我们根本就承受不起!”
长孙无忌其实是很讨厌李愔的,但是在这一刻,长孙无忌的这番话,却是真心对李愔好的。
长孙无忌心里,首先是大唐的江山社稷,其次,才是私人恩怨,对这一点,他分的很清楚。
在长孙无忌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纷纷相劝。
而那些世家嫡系官员,则是双眼放光,盼着李愔下达这个命令。
这道命令一旦下达,他们就有了弹劾李愔的借口和理由。
到时候,他们群起而攻之,就不信扳不倒这个梁王。
而李愔,则是沉声说道:“诸位,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为了数万百姓的安危,这件事情,我做了!有什么后果,由我一人承担!”
说罢,直接命令那些士兵,将两条渠道通开。
这时候,无人再劝。
不过在场的官吏,神态不一,心情十分复杂。
不多时,两条渠道被通开。
汹涌的河水,顺着两条渠道向里灌去。
因为有两条水渠的分流,下面的河水,顿时缓和了一些。
而河堤所受到的冲击,也减弱了很多。
这为加固工作,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不过,此时河水在两条渠道之中肆虐。
而河道之中,落入大量的落叶和枯枝,虽然有派人在不断打捞。
但是终究还是有堵塞的地方,再加上,汹涌的河水不断涌入,本来就已经超出了两条水渠的最大承受量。
因此,很快的河水便沿着渠道,向整个长安城漫出。
而因为连天的暴雨,长安城中本来就有许多积水。
这些积水,原本是流入水渠之中,由水渠带出去。
但是现在,有两条水渠的水都向外溢出。
直接导致这城中的好多积水,根本就没地方排泄。
也致使城内的水位,越来越高。
………………………………
第228章 李愔的反击
很快,长安城内的水位,一点点增高。
不多时,就淹没到了将近膝盖的位置。
这时候,所有的百姓都慌神了。
百姓们都拖家带口,跑出家门,站在大街上。
这时候,李愔派出一队官兵,引导百姓转移到高地上。
然后,命令官兵在空旷的高地上搭起帐篷,为百姓遮风挡雨。
升起火堆,让他们烤火,祛除湿气。
这一夜,整个长安城,几乎无人睡眠。
第二日天亮,天气终于放晴。
河中的水面,还没有丝毫降低的迹象。
不过,只要雨停下来,相信很快水面就会降下去。
而此时,原本已经去避暑的李世民,已经连夜返回。
原来,在李世民得到长安附近连日暴雨,并且河水将要决堤的情报的时候,就开始回返。
终于在今日,返回了长安城。
进入城中,李世民就看到可以淹没小腿的积水,李世民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起来。
这一夜,因为走的急,他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消息。
而现在,居然连长安城中的积水,都已经淹没了小腿,那么城外的百姓呢?
李世民已经不敢想下去了。
很快,李世民就赶到皇宫之内。
得到消息的太子李承乾,连忙带领百官迎了出来。
李世民不由问道:“太子,现在河堤怎么样了?损失如何?”
李承乾连忙回答道:“启禀父皇,六弟李愔负责加固河堤,命令那些士兵通开水渠,导致长安城积水。不过,河堤因为分流的缘故而保了下来,至于损失,目前正在统计。”
听到李承乾的回答,李世民不由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问道:“这一切,都是你六弟在做?那李泰、李恪又干什么去了?”
李承乾连忙回答道:“启禀父皇,三弟李恪,在决堤之前就感染伤寒,至今卧床不起。四弟李泰,在去加固河堤的路上,不小心坠马并且被马踩断了大腿,现在正在养伤。”
李世民冷冷地看着李承乾问道:“那你又在做什么呢?”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承乾额头上不由冒出汗来,然后情不自禁地跪倒在地上。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大踏步走进宫殿,并没有理睬太子。
最终,太子还是被长孙无忌扶了起来,一起走入宫殿之中。
不多时,长安城中的损失便被统计上来。
这次大水,因为积水的浸泡,长安城中,共计有一百二十间民房倒塌,砸死三十七人,受伤一百五十六人。
财产损失,预计达到三百万以上。
这时候,王信站出来说道:“皇上,臣弹劾梁王李愔,不顾长安城中百姓死活,不顾我大唐皇城安危。一意孤行,通开水渠,致使长安城积水过膝,致使百姓伤亡过百,长安城龙气受损。臣以为,必须要严惩梁王!”
在王信之后,五姓七望派系的,占据了朝堂一半多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弹劾李愔。
程咬金气的指着王信的鼻子大骂道:“好你个王八羔子,要不是梁王通开水渠的话,那城外的数万百姓,就都全都要死!数万百姓,和长安城里过百百姓的死伤,那个轻那个重,你都分不清?你是猪啊你?”
在程咬金之后,其他武将,也纷纷附和。
李世民脸色一沉,厉声说道:“好了,够了!这是朝堂,你们以为这里是菜市场吗?”
等下面静下来之后,李世民不由向长孙无忌问道:“辅机,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出列说道:“皇上,梁王此举,一心为公,臣敬佩不已。但是,长安城乃是皇城,大唐龙气之所在。而梁王在通开水渠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过后果,如果积水冲撞龙气,将会有损我大唐之根基。就算是现在,都不知有没有损我大唐龙气。梁王虽然是好心,但是以臣之见,却是坏了大事,不得不惩!”
如果说昨日,长孙无忌敬佩李愔,一心为大唐的话,那么现在,就是怀有私心了。
这个李愔,竟然敢算计我,就要做好被打击的觉悟。
李世民沉思片刻,然后向房玄龄问道:“玄龄,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房玄龄出列说道:“皇上,臣以为,梁王有功有过,但是功大于过,当赏。”
杜如晦的意见,和房玄龄一致。
不过,此时长孙无忌和五姓七望派系官员暗中联手,占据了绝对优势,局面对李愔,极为不利。
李世民不由说道:“宣梁王觐见!”
很快,内侍就下去寻找梁王。
不多时,梁王李愔就一身泥污地走入大殿之中。
原来自从昨日到堤坝之后,李愔从堤坝到长安城两边跑,一夜没有休息。
现在人站在大殿之上,衣服上还在往下滴水,站在哪里,都摇摇晃晃的,摇摇欲坠。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不由心疼起来,不由说道:“来人,给梁王看座,给他上碗参汤。”
很快,就有内侍搬上来一把贞观椅,李愔谢过恩之后,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头一靠到靠背上,差点一下子就睡过去。
等参汤送上来,李愔趁热喝了之后,身上才有了一丝热气,缓过一点神来。
接下来,就是以王信为首的五姓七望派系对李愔的弹劾。
弹劾的重点就是,李愔掘开水渠,放水入长安城,破坏了长安城的龙气。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但是古代人就信这个,如果没办法分辨的话,这必然是重罪。
但是偏偏,这龙气破坏与否,根本就拿不出例证来,李愔想分辨的难度很大。
不过在听了他们的弹劾之后,李愔不由微微一笑问道:“你们的说辞,本王觉得非常奇怪。所谓八水长安城,龙从水,因为长安城周围有这么多水,才能保证长安城里龙气旺盛。”
“而现在,长安城过水,居然会破坏龙气?这是什么道理?龙从水啊,水气充足,龙气只会更盛,必然会让我大唐江山更加牢固,未来会更加强盛!”
“王御史,我来问你,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我大唐江山,是不是将会更加稳固?将会更加繁荣富强?”
………………………………
第229章 赌约(三更完毕,晚安)
听到梁王李愔提问的问题,王信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问题,我能说不是吗?
见他在迟疑,李愔根本就不给他反应的时间,直接问道:“王御史,你就回答,是,还是不是?”
“是!”
最终,王信不得不咬牙切齿地回答了一个是字。
他是真的不敢回答不是啊,你要说大唐江山不是更加稳固,不会更加繁荣富强,这不是找死呢么?
听到王信的回答,李愔不由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你回答是,那就证明,长安城内的龙气,非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更加旺盛。那你到底弹劾我什么?”
此时,满朝文武,见梁王李愔只用了一个问题,几句话,就将王信给难倒,不由都在心里喝了声彩。
程咬金等一帮老货,更是直竖大拇指。
在以往和这帮文臣的交锋之中,他们除了直接动手能赢之外,斗嘴皮子,从来都没赢过一次。
这一次的胜利,实在是太给他们涨脸了。
而王信此时则是说道:“梁王,但是你在掘开水渠的时候,可曾想过,这场大水,将有可能会将长安城全部毁掉!”
其实,对此,李世民心里对李愔也有不满。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现在还好,积水只不过过膝。
但是你难道就没想过,万一将长安城给淹了怎么办?万一就连皇宫都被冲毁,又怎么办?
到时候,皇室的威严何在?
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而李愔,在听到王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