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4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两个月的航行,李愔终于回到了华夏国。

    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没有网络,感觉还是比较枯燥的。

    因此,登陆之后,李愔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网络。

    没有网络的时候,也就罢了。

    但是享受到互联网的好处之后,忽然之间离开,让人真的难以接受啊。

    打开仓世中文网之后,李愔发现,他用烟雨织轻愁的笔名发布的新三侠五义,收藏居然达到了五万之多。

    要知道,这还是在他一章正式情节都没有发布的情况下,就达到了这样的成绩。

    而绝大多数作者,一直到完本,总收藏量,都只有几千,甚至是几百。

    不得不说,这样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而李愔第一本西游记上架的时候,才有三万收藏。

    而这本新书,刚建立了一个书名,两个多月的时间,收藏书就达到了五万。

    这也证明,经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两本书的预热。

    现在的读者人数,正在持续增加。

    李愔看了看他的西游记,收藏人数已经到了十万多人。

    三国演义的收藏数量,也到了八万多。

    而在新书三侠五义下面,有无数的读者留言,纷纷询问作者什么时候才能更新。

    李愔微微一笑,先写了一个前言。

    本书所涉及朝代,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紧跟着,就发布了一万字。

    而随着三侠五义章节的更新,马上无数人为之激动不已。

    “快!快!快!三侠五义,更新了!”

    “真的吗?真的吗?卧槽,真的更新了啊!”

    “作者又诈尸了吗?这次更新多少字?”

    “一万字啊!啊啊!这一次,是真的更新了!这完全符合那个狗作者的性格啊!”

    无数人,马上打开三侠五义,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不得不说,三侠五义,作为开山鼻祖之作,情节绝对引人入胜。

    并且,书中,设置了大量的悬念,勾住人,让人欲罢不能。

    而更加关键的是,三侠五义这部,再次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

    其实认真说起来的话,烟雨织轻愁这个作者,一共写了三部,就开创了三种流派。

    第一本西游记,开创了神话游记类型的先河。

    第二本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类型的先河。

    这第三本三侠五义,再次开创了一个武侠的先河。

    前两本也就罢了,这第三本开创的武侠类型的先河,这可是一个大类别啊!

    额,其实,武侠类别的电视剧和电影,其实已经有了。

    比方说,射雕英雄传就是。

    当然了,射雕英雄传,在这个世界,只有电视剧,电影,并没有问世。

    而三侠五义的出现,将正式掀开武侠的先河。

    ……

    回到皇宫之后,太子李浩然,便赶紧来和父皇进行交接。

    这一次,连来带去,整整一年的时间。

    他监国了一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他固然学习了很多东西。

    但与此同时,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煎熬。

    太子监国啊,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有逾矩得地方。

    极有可能,会引起父皇的猜忌。

    因此,这一年的时间,李浩然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因此,当父皇回归之后,李浩然就马上迫不及地地过来进行交接。

    对此,李愔倒是并不怎么在意,很快就和李浩然完成了交接工作。

    其实李愔是很想让这小家伙继续监国下午的。

    小家伙既然很能干,那就给他压压担子嘛!

    而他自己,正好可以趁机偷偷懒。

    但是李愔感觉,这小家伙,从一开始就身处高位,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

    这对他的成长来说,未必有利。

    本着这个想法,在数日之后,太子悄悄被李愔隐瞒了身份,派到地方上的一个村子里去当村支书去了。

    与此同时,剩下的几个皇子,只要是十岁以上的,也全部都被派遣了下去。

    李愔决定让他们,从基层做起。

    了解基层的难处和实际情况,一点点做起。

    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之后,到时候,再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思考的,也会更加全面一些。

    而这时候,上官仪再次找来。

    一看上官仪的脸色,李愔就知道,这一次,这老货一定又是向自己诉苦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

    “皇上,现在,全国的就业压力,还是十分巨大。”

    “先前,我们从大唐引进了大量的人才,的确是促进了我们华夏国的发展。”

    “但是这些人才,同样的也夺走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随着道路建设拉下帷幕,现在已经提供不了这么多的工作岗位。”

    “虽然皇上先后推出了快递快餐等等行业,大大缓解了压力,但是目前来说,仍然是严重不够啊。”

    “而咱们华夏国的立国情况,导致百姓们的身份十分复杂。如果他们长期找不到工作的话,必然会产生怨愤的情绪,时间长了,说不定会引发动乱。”

    如果是在大唐,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大唐以农耕为主,农耕的思想,世世代代传承,深入人心。

    但是现在华夏国的国民情况,的确是十分复杂。

    他们也没有养成农耕思想。

    如果长期找不到工作,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的话,估计会有很多人,心里是会有怨言的。

    听到上官仪的话之后,李愔不由问道:“上官爱卿,不知你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上官仪不由摇头苦笑道:“前段时间,皇上已经帮助解决了一部分的就业问题。老臣这段时间,殚精竭虑,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不然的话,老臣也不会前来叨扰皇上了。”

    上官仪的确是有宰相之才,但是这种事情,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之外。

    当初,李愔用外卖、快递等增加工作岗位的方法,将这个问题,推迟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但是现在,终于还是要爆发了。

    其实,每一个经济体,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蒸汽机让多少工人无工可做?

    当时工人又是罢工又是游行,闹出多大的动荡?

    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妥善处理的话,只怕也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啊。

    想了一番之后,李愔不由对上官仪说道:“上官爱卿,这样,你们文渊阁几位学士,马上组织百官讨论一个议题。”

    “接下来,我们将要开拓我们华夏国南部海峡之南的那片疆域,这片疆域,单独成立一个国家,将来会作为皇子的领地分封出去。”

    听到皇上的话,上官仪脸上,不由露出敬佩之色,然后说道:“是,皇上,老臣这就去办。”

    这种情况下,其实国内已经寻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了。

    因为一个国家,能够提供的岗位,就只有那么多而已。

    那么一旦出现这种问题怎么办呢?

    想要完美过渡,那就只能去外部,将问题转嫁出去了。

    而李愔想到的,就是去美洲的南部,去成立一个新的国家。

    现在,华夏国的面积,已经够大了。

    如果再加上南美洲的话,那面积就太过庞大,并不利于管理。

    这样,将来国家很容易就会分裂掉。

    而在哪里成立一个国家,将来正好可以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

    分封制,是周朝诞生的。

    这个制度好不好呢?

    很明显,是不好,有历史局限性的。

    但是周朝存在了八百多年,是中国历朝历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没有之一。

    分封制,肯定存在局限性,但是对当时的周朝,是合适的。

    这世上,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制度,可以放之四海皆准,不受到时间的限制。

    而现在,李愔就完全可以在外面打下大大的地盘,将自己的皇子,全部都分封出去。

    当然了,他们的下一代,就不适合分封制了。

    因为他们在实行分封制的话,就会让国家分崩离析。

    而对整个华夏国来说,他们只要向外扩张,就意味着会产生大量的官职。

    拥有着大量的财富,无数的机遇在等着他们。

    可以说,向外扩张,这是一件让无数人都欢喜不已的事情。

    因此,当文武百官听到,皇上要向南扩张,建立新的国家的时候,无比欢呼雀跃,欢喜不已。


………………………………

第七百二十七章:新鲁国

    而这个消息,必然是瞒不住的。朝堂之上,百官散朝之后,这个消息,顿时以席卷残云般的速度,向四周飞散开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数人为之欢欣鼓舞,无数人为之欣喜若狂。

    最近几年,华夏国每年科举考试录取的秀才,日益增多。

    额,李愔将考取科举考试之后的考生,取名为秀才。

    不过,秀才之后,并没有举人和进士。

    这里的秀才,相当于后世的大学生。

    考取了秀才之后,还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

    而这些培训,分为不同的内容和方向。

    主要按照考生的主观意愿,还有他们的客观成绩来决定。

    培训的方向,分为执政、财政、管理、经济、电脑等各个方面。

    培训结束之后,分配工作,也面向各个阶层。

    不过,这两年,华夏国录取的秀才数量,实在是有些多。

    这直接导致,有一些专业的人才,已经供大于求了。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秀才,当然不是华夏国自己培养出来的。

    他们的教育,才开始没几年的时间。

    现在正常的考生,顶多也就初高中的水平。

    距离科举考试的水准,还有一段的距离。

    所以,这些考生,九成九的,都来自大唐。

    因为大唐的新式教育,开展的很早。

    而因为百姓普遍的富裕,至少,绝大多数的,都达到了温饱水平。

    这也导致,大唐的学校越来越多,考生也越来越多。

    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并没有多少改变。

    大唐那边,依然按照固定的人数在录取。

    这导致,他们的录取比例,悬殊的惊人。

    往往几十万考生,只录取百十个位置。

    这样的录取比例,让无数的考生,都为之绝望不已。

    但是现在呢,传来了好消息。

    华夏国那边的考试,可是要比他们这边,轻松写意的多。

    于是,广大的大唐考生,纷纷移民到华夏国,参加华夏国的考试。

    这些,可都是人才啊!

    并且,现在华夏国的人口,也严重的不足。

    尤其是正宗的华夏人,更是稀少的可怜。

    这些大唐的考生涌入华夏国,他们自然是欣喜不已,绝对没有放过他们的道理。

    不过,这也导致,华夏国录取的秀才数量,一下子大增。

    让好多专业,严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其实,这些人都是人才。

    现在的华夏国,非常缺少人才。

    如果他们降低要求的话,肯定不愁能够照的到,高薪而又轻松的工作。

    但是对他们来说,背井离乡来到华夏国,如果让他们凑活,他们肯定心有不甘。

    但是现在,对他们来说,机会来了。

    华夏国要向南扩展,要建立一个新的附属国。

    其实,这已经不算是附属国了。

    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国家,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啊。

    一个国家的建立,需要多少的官职?

    并且,这里面的机遇太大了啊。

    很有可能,还会成为开国功臣,能够封王拜相的啊!

    谁不想封王拜相啊?

    因此,这个消息一出,顿时无数的秀才,为之疯狂。

    他们纷纷寻找门路,强烈要求加入此次南下的队伍之中。

    还有无数的富商,他们嗅觉极为灵敏。

    他们在华夏国建立的这几年的时间里,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现在华夏国正在日趋稳定,他们的利润,正在逐渐的降低。

    虽然可以预见的,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他们绝对都是有利可图的。

    他们只会赚的越来越多。

    但是以后的利润,肯定没办法比的上新开辟的国家哪里的商机啊。

    哪里的利润,一定是无比的惊人的。

    于是,无数的商人也闻风而动。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金钱,只要南下稳定之后,他们就会马上入驻。

    与此同时,还有无数的百姓,也翘首盼望。

    他们好多人,现在已经失去了工作,他们正处于焦虑不安之中。

    但是,一旦南下之后,哪里肯定有无数可以工作的机会啊。

    他们又可以有新的工作可做了。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这一次的南下,符合无数人的利益。

    因此,消息传递的飞快。

    无数人都盼望着大军南下的消息。

    而这一次,李愔直接任命席君买为南征大将军,带领十万大军,命秦怀玉为海军大将军,带领十万海军。

    双方相互配合,南征正式开始。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

    北部和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南部和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当然,这些都是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后世人给取得名字。

    在这个时代,自然是没有这些名字存在的。

    南美洲是陆地面积第四大的大洲,陆地面积有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千米。

    将近是后世中国的两倍。

    而此时的南美洲,比北美洲要更加的落后。

    这里,同样的,也是由土著的部落组成。

    这些土著,被后世人统一称作为印第安人。

    不过,这里的印第安人,也就是原住民。

    和华夏国,是产生了很多的交集的。

    因为华夏国和他们,有生意往来。

    他们的一些原材料,还有粮食,被华夏国的商人所收购。

    这些的一些原住民,有很多人,都在华夏国做过工。

    他们之中,很多人,对华夏国,都有很深的认知。

    其实,他们内心里,甚至都十分羡慕他们的那些原住民老乡。

    因为他们那些原住民老乡的生活质量,要比他们高的多。

    他们好多人,甚至都在心里盼望着,如果他们也能成为华夏国的子民,那该多好啊?

    因此,这一次唐军大军压境,根本就没有碰到多少抵抗。

    以前世家联盟在征服这些原住民得时候,之所以遇到强烈的抵抗,之所以他们会死伤惨重。

    那是因为,那些原住民同仇敌忾,悍不畏死。

    但是现在呢?那些原住民内部,首先出现了冲突和矛盾。

    他们自己内部,就分为好几个声音。

    有些人不愿意归顺,认为他们现在生活的很好,自有更重要,他们要抗争到底。

    而更多的人,认为跟着华夏国能过上好日子。

    并且,他们的那些原住民同胞,现在同样的十分自由啊。

    自由,并不曾减少一分一毫。

    并且现在人家的日子,过的可是比他们好的多了。

    不但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