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材小,哪里都能去,就没有他们找不到的地方。
而他们藏的时候,更是五花八门。
很多大人藏不进去,或者嫌脏根本不去藏的地方,他们都有可能去。
这些熊孩子人又多,哪里都找,在院子里找了八圈都没找到人。
这时候,树上的上官婉儿,一双眼睛不由的笑成了月牙儿。
而这时候,李愔忽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起来了。
原来上官婉儿这丫头,嫌原本的坐姿不舒服,现在干脆的转过身来,变成和李愔面对面的坐在他腿上。
因为空间很小,两人也贴的很近。
李愔忽然感觉到一片温润优软的触感。
不知不觉中,小丫头长大了吗?
下面,一群熊孩子找了好几圈,始终找不到人,终于开始不耐烦了。
“他们是不是根本没藏在院子里啊?”
“哼!肯定是这样的,他们耍赖!”
“走,我们到外面去找找看,他们肯定去外面了!”
说这话,一群熊孩子气冲冲地跑了出去。
树上,李愔拍了拍上官婉儿的肩膀说道:“婉儿,他们出去,咱们下去吧。”
“嗯!”
上官婉儿点了点头,脸色羞红地站起身,然后跃下树去。
李愔跟着跳下来,然后就看到,上官婉儿这小丫头,脸蛋红红的跑了出去。
李愔感觉非常莫名其妙。
不过很快,李愔就顾不上这些了。
“爸爸,爸爸,原来你在这里啊?”
“你刚才藏到哪里了吗?怎么我们没有找到你鸭?”
“爸爸,爸爸,婉儿姑姑呢?”
“对鸭,婉儿姑姑到哪里去了?”
上官婉儿,明明比这帮小家伙大不了几岁,但是执意要让他们都叫姑姑。
这帮小家伙本来是不肯的,但是很快就被上官婉儿的零食给收买了。
李愔哈哈一笑说道:“这是秘密哦!对了,这把是不是你们输了鸭?好,哪下面,我们就要背诵一首诗噢!”
“好吧,好吧,愿赌服输,哪就来吧!”
“爸爸,你今天要教给我们什么诗鸭?”
李愔脸上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然后深沉地说道:“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正气歌!”
“来,都跟着爸爸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且不提这位剑南道的节度使,天天在家里陪着孩子疯玩。
且说这益州科研院,现在每天都在加班。
其实,很多科研院的老人,对他们的老板李愔,心里都是有一些怨言的。
因为殿下明明掌握了那么多先进的科技,但是都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慢慢摸索。
如果直接告诉他们的话,他们要少走多少弯路啊?
其实,李愔之所以不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
什么都告诉他们的话,这些科研人员,就很难真正的成长起来。
而这一次,蜀王直接开回了一辆坦克。
这辆坦克刚开回来,马上就被科研院给借去了。
经过一番研究之后,科研院的一帮科研人员,马上将这辆坦克惊为天人。
因为这辆坦克的科技含量实在是太高了,高到里面很多的应用,他们都看不懂的地步。
他们觉得,就算再给他们十年的时间,他们都未必能够制造出这辆坦克出来。
这时候,他们终于想明白,王爷为什么没有透漏给他们那么多了。
原来就比如眼前的坦克,就算给他们一样实物,他们都制造不出来,甚至连看都看不懂的地步。
不过,这坦克上的很多科技,都给他们一种眼前一亮,触类旁通的感觉。
不断的研究这辆弹劾,他们觉得,他们在好多领域的水准,都能提高一大步。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益州冬天标志性的事件,哪就是冬捕。
这一次,李蓉、李宝玉还有李浩然三个小家伙,都跟了过去。
亲眼看了一次冬捕的全过程,虽然小脸蛋被冻的红扑扑的,但是每个人都非常兴奋。
并且,他们每个人都抢了一条鱼,一路抱回了家,还不让别人帮忙。
冬捕过后,就要开始准备过年了。
这一次过年,越发的热闹起来。
李蓉、李宝玉和李浩然这三个小家伙,仍然吵吵嚷嚷着要跟着大人一起守夜。
就连李睿和李湘这两个小一岁的,也跟着起哄。
不过,实际情况是,还不到半夜的时间,他们就睡了过去。
过完年之后,初一那天,依旧是各部下络绎不绝的前来拜年。
不过李愔敏锐地发现,上官长史脸色隐有忧色,心里似乎藏着很重的事情。
李愔看在眼里,表面上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则是暗暗记在了心里。
初三那天,上官仪宴请李愔,李愔赴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上官仪不由将服侍的丫鬟都清了下去。
李愔微微一笑,心道上官仪必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对自己说了。
………………………………
第六百一十章: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
李愔微笑着看向上官仪,然后问道:“上官长史,看样子,你是有话要对本王说啊!”
上官仪叹了口气,然后向李愔问道:“王爷,属下有一事不解,还希望王爷能够解惑。”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不知上官长史有何疑惑?但说无妨?”
上官仪不由问道:“王爷,属下疑惑的是,王爷明明有机会登上宝座,为什么不争呢?”
是的,如果当初李愔没有推荐齐王李恪,而是选择自己要上位的话,李世民必定会封他为太子。
听到上官仪的询问,李愔不由摇了摇头:“是我当太子,还是我兄长当太子,不是一样的吗?”
上官仪摇头说道:“当然不一样了!王爷,并非属下贪图荣华富贵,想借着王爷荣登大尊,实现加官进爵的目的。”
“而是王爷的实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啊!强大到,足以威胁到皇位的地步。属下实在不知,有哪一位皇帝,能够容忍这种事情存在的。”
不错,就凭李愔目前的实力,如果他想的话,可以很轻易的打到长安。
就算新皇是他的胞兄,就算他现在记念着李愔的好。
但是时日一长,必然会对李愔有所猜忌,甚至最终会对他动手。
李愔的存在,必定会让他如同眼中钉,肉中刺,必然会除之而后快。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哈哈一笑说道:“上官长史,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你放心就好了,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的。”
“本王早就给你说过,外面的世界很大,天下之大,绝非只有大唐。海外,还有比大唐疆域更加辽阔,土地更加肥沃的地方呢!”
“那里,甚至不需要耕种,只要把粮食撒下去,就能够收获粮食,更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所以,你所担心的问题,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
听完李愔的话,上官仪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最终,深深地看了李愔一眼说道:“殿下,是属下目光短浅了。刚才属下有大不敬的言论,还往王爷赎罪。”
李愔哈哈笑道:“上官长史所言,都是为本王担忧,本王又怎么会怪罪你呢?”
……
又是一年二月时,狄仁杰带领益州科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了电报和电话。
这里研制出的电话,自然是有线电话。
接下来,李愔开始着手铺设电话线。
首先是在整个剑南道开始进行,与此同时,长安也在同步架设。
现在既然李恪为太子,那么蜀王李愔,就不在是威胁,而是太子的坚实后盾。
在蜀王李愔没有倒下之前,任何人,都威胁不到李恪的位置。
也正因为这样,铺设电话线的事情,一路绿灯。
甚至就连李世民,在听说过电话的功能之后,马上意识到电话能够带来的战略意义。
然后李世民下旨,命大唐所有的州,都开始架构电话线。
有了朝廷的参与,电话线的构架速度飞快。
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益州和长安的电话线便都构架完毕。
当然了,益州的电话可以联通。
长安的电话,也可以通话。
但是长安和益州之间的电话,还是不行的。
长安和益州之间,足足一千多里的路程,想要短时间内完成联通,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光是长安还有益州两个城市之间的电话开通,也给人太多的新奇。
就算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只要拿起电话,拨打号码,两人就能隔空对话。
这电话实在是太神奇了。
听说,等到电话线全部开通之后,在整个大唐范围内,都可以实现随便通话的目的。
而除了电话之外,还有电报。
电报的铺设,还要简单一些,只是收报员,需要专门培训。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已经初步培训出了一批人才。
现在长安到益州之间,已经可以传递电报。
有什么消息,可能只需要一刻钟的时间,就能将消息传递到长安去。
而电报目前被定为专用线路,只传递国家大事,暂时没有开通民用通道。
大概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在整个大唐内,完成电报联网。
到时候,大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在最多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将消息传递到长安。
这实在是太快捷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安史之乱爆发,地方官员用八百里加急,大概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才将消息传递到长安去。
而如果当时有了电报呢?只需要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传递过去。
并且朝廷可以马上商议之后,然后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可以将朝廷的旨意传递回去。
这一来一回,就能节省半个月的时间。
而半个月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
所以说,有了电报,可以迅速提升大唐帝国的机动性。
……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五月,李世民罢黜了李世勣,把他贬为叠州都督。
同时,还有一些官员受到罢黜。
这些任命,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
只是很小的一点错误,就做出如此严厉的惩处。
如果魏征还在的话,只怕又要死谏皇上了。
现在李世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
很多大臣都觉得,现在皇上一定是糊涂了,才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
当然了,还是有明眼人能够看出。
其实并不是皇上昏聩了,这是在为太子铺路啊。
等太子登基之后,可以亲命李世勣为仆射,这样就可以收服李世勣为己所用。
没过几天,李世民病情加重。
李世民召褚遂良等人托付后事,令他们辅助太子,并且让褚遂良写下诏书,传位给太子。
在褚遂良写完诏书之后,李世民驾崩。
太子李恪在柩前即位,被后世尊为高宗。
太子李恪登基之后,马上下了一道旨意,让各路兄弟回京奔丧。
在那个时代,讲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就是说,无论是国礼、大典还是征伐,这些命令,必须由天子发出。
李世民驾崩,就是国丧。
但是如果没有新皇帝的允许,皇子们是不许回来的。
有些皇帝,因为惧怕在外的皇子势力过大,不敢让他们回来,都是常有的事情。
而李恪,则是让所有的皇子,全部都回京奔丧。
这一次,李愔仍然只是带了十个侍卫,就赶赴长安。
来到长安之后,李愔先来拜见皇上。
“臣弟拜见皇上!”
李恪快走两步,将李愔扶起,诚恳地说道:“以后六弟见到朕,无须多礼!”
李愔微微一笑,然后说道:“礼不可废,皇上请赎臣弟不敢从命!”
李恪无奈地指着李愔说道:“六弟,你啊!以后你直接称呼朕为皇兄即可。”
“对了,朕听说你这次入京,只带了十个侍卫?你怎么会这么不小心?”
李愔淡淡一笑说道:“皇兄,上一次臣弟带着这十人进京,一千多乱贼都奈何不得臣弟。更何况现在皇兄登临大宝呢?臣弟还怕什么呢?”
李恪不由皱起眉头说道:“此事不可!来人,调集五百御林军,随时保护蜀王安全。”
“是!”
李恪派这五百人,当然不是要监视或者软禁李愔。
他是真的怕李愔出事。
李恪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全靠他这位弟弟。
如果李愔出了什么事的话,他这皇位能不能坐稳,都在未知之数。
因此,在哪些世家门阀没有被铲除之前,李恪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要动蜀王的心思。
当然了,其实李愔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位胞兄。
重情重义,自己如此对他,只要自己不造反,他的这位胞兄,绝对不会做出对付自己的事情来的。
当然了,就算是再牢固的亲情和友情,爱情也可以算在里面,都未必能够经得住考验。
所以,李愔基本上不会给太难的考验留给自己的胞兄的。
接下来,李恪为李世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丧礼。
哪些游牧民族,还有哪些胡人,也都前来参加了丧礼。
并且,他们对李世民这位天可汗,极为认可。
在丧礼上,他们不惜刺破自己的脸颊,甚至割掉自己的耳朵,将鲜血染在地上。
这些举动,让皇上还有一干大臣,无不动容。
丧礼结束之后,皇上没有放蜀王回去,而是将蜀王留了下来,并且在长安,再次赐给蜀王一栋院落。
自己的儿子居然当了皇上,并且两个儿子还十分和睦。
现在最高兴的人,当然飞杨妃莫属了。
李恪准备封杨妃为太后,不过却是被杨妃制止了。
现在太宗刚刚驾崩,这件事情不宜操之过急,还是暂时缓缓再说。
而李恪留下李愔,一来是这些年,兄弟两人,一直聚少离多,基本没见几次面。
这一次,就是兄弟之间,要好好叙叙旧。
二来,也是李恪有些事情,想要咨询李愔。
最近这段日子,皇上几乎天天召见蜀王。
兄弟两人还每天都会陪杨妃说说话。
这一日,李恪将李愔留在御书房中。
李恪不由向李愔问道:“六弟,古代的哪些国家,他们为什么会灭亡?怎么才能防止一个帝国最终走向灭亡呢?”
这大概是所有的帝王,都会关心的一件事情了吗?
他们第一个关心的,大概就是长生不老的问题。
第二个要关心的,估计就是自己建立的帝国,能不能长治久安了。
听完李恪的询问,李愔沉思半晌之后说道:“皇兄,臣弟以为,前代皇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大概有两点。”
竟然真的有答案?
李恪眼睛一亮,连忙说道:“不知是哪两点呢?六弟快说来听听。”
李愔不由说道:“皇兄,臣弟以为,第一点就是,土地只有这么多,但是人口日益增长。总有一天,人口的增长要大于土地的产出。”
“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必然要出事故!”
“第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