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知机的话,不由让卢勇心里一惊。
这个崔知机,怕不是看出什么来了吧?
不过,卢勇脸上,却是没露出丝毫的破绽。
“是啊,这些人,可都是亡命之徒,真狠!”
崔知机冷笑几声,然后看了看卢勇身边的几个服侍丫头。
这几个丫头,看到崔知机的眼色,极为识趣地走了出去。
崔知机不由冷笑几声,然后问道:“卢勇,不知我崔家三百护卫,到底死在谁人之手?”
卢勇不耐烦地回答道:“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们,是死在匪徒之手吗?怎么还问?”
崔知机微微一笑说道:“卢勇,你果然够狠啊!这么多人,说杀就杀了。”
“不过,这件事情,也真的多亏了你!如果不是这一手的话,恐怕你我两家,都会有不小的麻烦!”
“不过,我最佩服的,还是卢勇你对自己,也是这么恨啊。瞧瞧你身上的伤势,啧啧,这才是真的狠人呢!”
崔知机被称为五姓七望小辈之中第一人,聪明机智自然是不用说的。
不过卢勇其实也不差,只不过,平时卢勇都用他鲁莽的性格,很好的掩饰住了自己的聪慧。
但是卢勇也不敢小瞧崔知机,对崔知机能够推测出事情真相,他也暗自心惊。
不过这件事情,那是打死都不能承认的。
卢勇不由气呼呼地说道:“你在说什么?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你不会是发烧了吧?”
崔知机不由冷笑道:“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哼!我崔家的护卫,也都是百里挑一,武艺过人,但是他们之中很多人,却是被一刀毙命。”
“还有那一千多匪徒,居然如同天上掉下来的一般,凭空消失。难道他们会飞的吗?”
“还有,为什么我们崔家侍卫,全军覆没。你们卢家的侍卫,还幸存下来二十一人?”
“你告诉我,那二十一个侍卫,现在在哪里?他们是怎么死的?”
“卢勇,你玩儿这么一手,到底是何用意?你告诉我,十娘她到底怎么样了?”
什么?
这崔知机居然怀疑是自己杀死了崔十娘?
崔知机的话,不由让卢勇目瞪口呆。
额,不过如果自己处于崔知机的立场,说不定也会这么想吧?
可是,自己又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呢?
自己还想知道崔十娘到底是被人给救走了呢!
而这件事情,自己做的,的确是有破绽存在的。
最大的破绽,就是他不应该这么急着秘密处理了那二十一个幸存的侍卫。
应该过一两年的时间,再慢慢找时间做这件事情。
不过卢勇这一个月,也是被折磨的难以忍受,对这二十一人的痛恨,简直到了极致,这才让他动了杀心。
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崔知机的怀疑,看样子,是要透露一点消息给他了。
沉默了半晌,卢勇才对崔知机说道:“崔知机,不管你信不信,十娘在哪,我真的不知道。”
“那天晚上,有人在船底破开船壁,悄无声息的救走了十娘。
我搜查了大半晚上,连一点踪迹都没发现。
这世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我觉得就只有蜀王了!
后面发生的事情,你都知道了。
那种时刻,如果换成你,你会做出何等选择?”
现在,卢勇等于变相的承认了,那些侍卫,都死于他手。
当然了,他没有直说,相信以崔知机的聪慧,肯定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他自己,是断然不会正面承认,那些侍卫是他所杀。
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面前。
崔知机怀疑地看向卢勇,表情里还是不太相信。
“十娘真的没有在你手上?”
卢勇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觉得我有多大的胆子,才敢做出这种事情?我根本就没有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啊!”
崔知机冷哼了一声说道:“十娘美貌与智慧共存,万一是你害怕她进宫之后,受皇上宠爱而对你不利呢?”
卢勇苦笑道:“崔兄多虑了,我可以对天发誓,这件事情,真的不是我做的。如若不然的话,就让我天打雷劈,万劫不复。”
崔知机冷笑道:“你觉得发誓有用吗?你我会相信誓言吗?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你真没有对十娘动手,不然的话,我绝对不会饶过你!”
说罢,崔知机扬长而去。
等崔知机走后,卢勇也十分苦恼。
他倒不是怕崔知机的恐吓。
而是在和崔知机的对话中,他发现自己做的事情,真的有破绽。
现在,他必须要找到进行弥补的办法。
……
益州新城,紫竹园内,崔莺莺正在无声的缀泣。
李愔在旁边默默的安慰她。
至少半年的时间,崔莺莺不能出门。
李愔怕她太寂寞,所以一有时间,就会过来陪她。
这一次,崔莺莺之所以哭泣,是因为她听说了崔家的护卫还有卢家护卫被杀,自己被劫一事。
刚刚听到的时候,崔莺莺还大惑不解。
明明殿下救自己的时候,只开了一艘潜水艇,哪里有带领一千多人?
哪里有杀的血流成河?
最后为什么会演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如果不是对蜀王十分信任的话,崔莺莺都怀疑,是不是蜀王在救过自己之后,真的有派人前往杀人的举动。
崔莺莺十分聪明,不过她经历的人性之险恶,毕竟还是太少太少。
刚开始的时候,她并没有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但是终归是能想的到的。
最终,她终于想明白,崔家侍卫和卢家侍卫,都是因为她而死的。
都是因为她被劫持,才导致的这一后果。
想到此节,崔莺莺十分哀伤,忍不住缀泣起来。
李愔不由劝诫道:“莺莺,这件事情,怎么能怪你呢?这都是那卢勇狼子野心,一手造成的。所以,你就不要再自责了。”
崔莺莺缀泣道:“可是,如果不是因为我的话,他们根本不会死!都是我害死了他们,都是我。”
李愔叹息了一声,然后向崔十娘问道:“莺莺,其实你早已萌生了死志对吧?如果没有我去救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听到李愔询问,崔莺莺低声说道:“如果殿下不去救莺莺的话,莺莺准备在入宫之前,就,就……”
崔莺莺心里还存了一丝幻想,渴望蜀王能够前去救她。
如果蜀王并没有去的话,那么,她会在入宫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听到崔莺莺的话,李愔又是心疼,又是感动。
忍不住拉着她的手说道:“莺莺,你应该这么想。如果你进宫之前,做了傻事的话,那才真正的害了崔家和卢家。那时候死的人,会比现在多的多。”
结果,令李愔万万没想到的是,听到他的话,崔莺莺更加伤心了。
“果然都是我的错,我就是个不祥之人!”
霍,我这还不如不说呢!
李愔不由叹息道:“你怎么不说,是他们害了你呢?如果不是卢勇和崔家陷害你,他们又怎么会沦落到这等地步呢?”
………………………………
第572章 李元芳的烦恼
近来,三条铁路干线周围的州县,快递行业已经越来越兴旺起来。
那些富二代,对这种新生事物非常喜欢。
当然了,快递的确是很方便,很快捷,最关键的,还是很便宜。
现在可不仅仅是富二代,那些中产人家,都逐渐的接受了快递行业。
别的不说,你就说益州新城那边的金鱼快递业务吧,现在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了。
金鱼加鱼缸,实在是太受欢迎了。
而金鱼,在整个大唐来说,就只有益州新城那边有的卖。
大唐的其他州县,并不是没有金鱼。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金鱼基本上都是天生的。
人工培养和繁殖的技术,除了益州新城,其他地方还没有。
现在,益州新城这边,金鱼生意已经成为益州新城又一项支柱产业。
金鱼的培养,也成为益州新城的一道产业链。
当然了,可不仅仅是金鱼。
益州新城这边的水果,土特产,甚至还有一些工艺品,都大受欢迎。
其实,有些工艺品和水果,其他地区也有,甚至并不比益州新城差。
但是他们一来没有宣传,二来没有强大的快递业务,质量再好,没有渠道也卖不出去。
目前,甚至有一些商家,已经打上了快递的主意。
如果他们的产品,能够和中华快递合作的话,就可以突破店面和销售人群受众的问题,将生意一下子扩大几倍。
当然了,合作就需要一个宣传问题,暂时他们只有这么一个构思,暂时还没有办法进行实施。
蜀王出的这一套组合拳,对卢家的打击是致命的。
现在,卢家的车船生意一落千丈。
马车生意,基本上已经黄了。
他们的传统两轮木轮马车,哪怕降价到一百文的价格,都很难卖的出去。
而一百文的价格,其实是卢家清理库存,决定退出马车行业了。
卢家不是不想和中华商行进行竞争,他们也买下不少四轮马车进行研究。
但是四轮马车底盘所用的轴承,凭他们的工艺根本就制造不出来。
更不要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橡胶,更谈不上橡胶轮胎的制作了。
技术上巨大的差距,让卢家不得不黯然退出这一行业。
至于渔船的生意,倒是比马车生意要好上一些。
虽然中华商行推出的铁船更加的便宜,质量上也相当过硬,但是接受程度,还是打了一些折扣。
毕竟,一条渔船修修补补能够使用十几年,甚至如果爱惜的话,使用一二十年也不是问题。
而铁船,虽然暂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毕竟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
不过从推出到现在,也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
第一批购买铁船的渔民,使用的感觉还是不错了。
就这半年的保养来说,铁船要比木船更加省心。
铁船的口碑正在一点一点的积累,隐隐间有和铁船分庭抗衡的趋势。
卢家的渔船生意,和受到不小的打击。
并且他们有种预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打击会越来越大。
至于运输和镖局的生意,在靠近铁路干线的区域,他们已经没有生意可做了。
中华快递的兴起,让他们这两项生意,完全的没有一丝儿的竞争力。
好在,目前大唐只有三条铁路干线,所覆盖的区域,毕竟是有限的。
他们卢家运输和镖局的业务,在其他地区,仍然有所盈利。
而大唐想要铁路完全覆盖,恐怕至少需要几十年的功夫,并且也不可能做到完全覆盖吧?
他们卢家还有缓冲的时间,目前,他们也正在努力的寻找替代的产业。
卢家的底蕴深厚,就算是外面没有一丁点的进项,都能够维持家族几十年运转。
当然了,他们绝对是不会坐吃山空的。
只要能够找到替代的产业,就能够继续保持家族的兴旺。
……
今年的科举考试,已经过去了,但是今年并没有进行科学科目的考试。
这让好多世家,还有无数的官员,都松下一口气来。
毕竟,现在可是儒家的天下。
而科学,可是反儒家的。
在他们看来,科学就是奇巧淫技而已。
就算科学能够提升战斗力,能够让百姓更加富强,那又怎么样呢?
治理国家,仍然需要靠仁义,需要依靠儒家。
科学,不配得到这么高的地位。
今年的科举,没有加入科学科目的考试。
而下一次科举,可是要三年之后了。
三年时间,会发生好多事情,到时候会不会召开科举科目的考试,都还在未知之数。
而大唐无数处于观望之中的士子,也是有人失望,有人高兴。
然而就在此时,在科举考试已经过去两个月之后,唐皇李世民居然加考了一次恩科,并且还是专门为科学学科开设的恩科。
可见,唐皇李世民对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之所以会拖延两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因为试题的问题。
在年初的时候,李世民就将出考题的任务交给了蜀王李愔。
在李世民看来,只不过出几道题目而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月的时间,难到还不够出题目的吗?
但是科学科目出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愔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
首先,要真正选举出有用的人才。
这些人通过科举考试之后,就能够投入到科研之中。
第二个,他必须要掌握这个世界,对科学掌握的程度。
这些,李愔还真的不是非常了解,他只能通过益州大学来进行一定的了解。
这样一托,就直接拖到了科举考试开始,试题还没有出出来。
所以,今年的科举考试,科学科目,才没有被加进去。
但是李世民对科学科目,极为重视。
等到李愔出完题目之后,李世民就迫不及待地召开恩科,增添了科学科目的考试。
这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其实都是出自益州大学和剑南道其他的几个大学。
毕竟,也只有这几个学校,才教授科学。
这一次考核,参加考试的人数还是蛮多的,足足有三千多人。
额,这差不多是几大学府五分之一的考生了。
很多入学还不到三年的学生,都心存侥幸,参加了这次科举考试。
今年可是第一年的科学学科的考试啊,万一要是通过了呢?
到时候,他们可就能够享受七品官员的待遇了。
而益州科研院的众人,包括狄仁杰在内,也都被李愔派去参加了此次科学学科的科举考试。
就凭他们的能力,是必然能够通过这一次的科举考试的。
原则上,通过科举考试,只是第一步。
他们必须要进朝廷的科研部,才能够享受相对应的待遇。
不过李世民事先也对李愔有所妥协,就是进益州的科研院和进朝廷的科研部,享受同等的待遇。
甚至,直接将益州的科研院,定为朝廷科研部的下属单位。
这次的科举考试,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科学科目的考试,李世民再次采纳了蜀王李愔的提议。
这一次考试,采取的是糊名制。
也就是说,考试之后,考生的名字都是被糊起来的。
考官改卷的时候,看不到考生的名字。
这样就避免了考官凭印象录取考生的陋习。
在唐朝,考官的权利太大了。
如果事先非常看好某位考生的的话,他可以在考试中直接录取。
所以,唐朝流行功夫在考场之外的说法。
这也是到中唐,五姓七望会如此兴盛,能够掌握几乎七成的朝堂官员的症结所在。
因为录取谁,完全是考官说了算。
而考官又都是他们世家只人,很自然的,他们录取的,也都是他们世家一派的考生了。
而这一次的糊名制考试,也给李世民带来了灵感。
嗯,这个办法很好嘛,可以杜绝科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