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臣认为,绝大多数的人,他们学习了先进的科技,还是要进行研究。”

    “但是,他们回国之后,根本就没有任何科技研究的基础。”

    “从有到无,建立起这些基础的话,恐怕他们一辈子的时间,都未必能够做到。”

    “所以,那些有志于研究的人才,最好的选择,就是留在我大唐。”

    “当然了,绝对不能排除真的有人才,一心一意的回国发展。”

    “但是,这种人必然少之又少。并且,他们就算回国发展,一个人,发展速度,又怎么可能比的上我们大唐的速度呢?”

    “所以,偶尔的几个漏网之鱼,根本不足为虑。”

    其实,这就是后世超级大国米国最喜欢做的事情。

    他们不但自己培养人才,更喜欢的,是从其他国家不断挖掘最厉害的人才。

    因为,他们能给出这些人才,最好的科研环境。

    听了李愔的话,李世民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并且越想越是心动。

    对啊,愔儿说的太有道理了!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的话,那就必须要提高大唐科技人员的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真正的留下来。

    栽下梧桐树,引的凤凰来。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说道:“愔儿,朕回去之后,准备在科举考试中,增加科学这门学科。”

    “嗯,通过科学考试的学生,虽然不能在朝堂为官,但是享受朝廷官员的品级待遇。”

    “并且,这些通过科研考试的人才,朕会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单独管理。并不受其他官衙的管辖。”

    “对于他们的待遇,也必须提高。”

    “这些,愔儿你都拿出一个章程来吧!”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愔不由点了点头。

    不过,仍然有些担心地问道:“父皇,只怕这些,很难在朝堂上通过吗?”

    李世民冷笑道:“你放心好了,如果朕一心要推行一件事情的话,在大唐,相信还没人能够拦的住。”

    “为了朕的子孙后代,朕也必须要做成这件事情。”

    听到这里,李愔不由点了点头。

    只要父皇有信心,能够促成这件事情的话,那么,大唐的科技发展,绝对会日新月异,步入新的台阶。

    至于对科技人员的优待,这个对李愔来说,倒是很容易的事情。

    后世的一些经验,都是可以借鉴过来的。

    比方说,这些科技人员,都可以通过职称评定来定品级。

    当然了,职称评定的标准,绝对不能通过论文来评定就是了,必须要通过科研成果。

    而科技人员研发出来的科研成果,可以申请专利。

    申请完专利之后,其他任何人想要使用这些专利,都必须要支付专利费。

    这样一来,将会大大刺激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并且,他们的研究,也将会更加贴近实用和生活。

    因为,如果他们的研究天马行空,对现实毫无意义的话。

    那么专利就算研究出来了,也得到太多的专利费用。

    当天晚上,李愔就将这些想法,统统整理了出来,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过之后,不由大为赞赏。

    第二日,李世民就迫不及待地离开益州,返回长安。

    而程咬金、尉迟恭等老货还没玩够呢,哪里肯这么回去。

    头一天晚上,听到第二天要回去的消息。

    这几个老货就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在一起不知道嘀咕什么。

    结果,第二天要回去的时候,这几个老货集体失踪。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不由哑然失笑。

    既然这几个老货不愿意回去,李世民也懒得去找他们,自己带着侍卫,返回了长安。

    ……

    第二日,益州新城无数的商家找到供电局,强烈要求为他们架电。

    因为他们发现,通电之后,晚上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商机。

    额,其实整个益州城的消费能力就在哪里摆着。

    无非就是一个重新分配的问题。

    别人架电之后,晚上销售必然十分火爆。

    而他们,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赚钱。

    这等于将他们的市场份额,分给了别人。

    他们心里,又怎么能不着急呢?

    但是,整个益州新城有多少商铺啊?

    大家一窝蜂地挤过来,结果光排队就排成长长的一队。

    光排队就排了大半天的时间。

    至于将电解到家里去,估计没个把月的时间,根本就接不过去。

    这不由的让那些一开始没有架电的上架,肠子都快被悔青了。

    而因为通电,益州城成为一座不夜城。

    因为电灯泡的出现,益州城,再次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那些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电灯泡的游客,看到益州不夜城的夜景,心都快醉了。

    益州新城,在年底,再次迎来一波旅游大爆发的旺季。

    年底将至,一年一度的冬捕活动再次召开。

    这一次,冬捕足足吸引了十多万人之多。

    没办法了,今年杭州到益州的航线开通。

    苏杭之地,历来多富豪。

    有了这条铁路,整条道路周围的人,都能够坐着火车到益州来。

    而益州冬捕的镜头,年年都会出现在益州月报上。

    其他好多地方,都有跟着益州学习冬捕。

    但是从来没人成功过。

    因为,目前没人会看鱼窝。

    冬天里,鱼都会扎堆,有鱼窝。

    而在一片大湖之中,鱼窝的地方其实很小。

    绝对不是随便选个地方下网,就能网出鱼来的。

    因为其他地方都不能成功,而只有益州的能够成功。

    因此,每一年益州的冬捕,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

    而今年,是杭州通往益州的列车开通的第一年,来的游客尤其多。

    十多万游客啊!

    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一网打上来的鱼都没有这么多……

    这么多游客,有一些是老游客了。

    从第一届冬捕之后,每一年都会来。

    还有一些,是新游客,今年第一次来到这里。

    这些新游客,第一次看到冬捕的场景,兴奋极了。

    好多人,都兴冲冲地踩到冰层上,准备近距离观看。

    结果,这一下上了五六万人。

    踩的冰层,都咔嚓擦直响。

    吓得李愔赶紧命人将游客都疏散到岸上。

    要是真的被他们踩塌冰层,好几万人都掉进湖里去,那可真的要闹出笑话来了。

    还好,这一次,一网打出了二十多万斤鱼来。

    只不过,大一点的鱼,一条足足有几十斤十几斤。

    小一点的,也有三五斤重。

    至于一斤或者是一斤以下的,反倒是不多。

    而现场,可是整整有十万游客,哪里够抢的。

    那真是手快有,手慢无。

    好多新游客,因为不熟悉规则,都没有抢到鱼,颇为扫兴。

    李愔不得不答应他们,接下来的几天,会继续展开冬捕,他们才高兴起来。

    当然了,再次冬捕的话,就不能再同一个湖里了,必须要换地方才行。

    冬捕的时候,玩的最嗨的人,就是程咬金、尉迟恭等老货了。

    这帮老货,真的是玩嗨了!

    ……

    不知不觉中,瑞雪辞旧岁,梅花迎新春。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过去了。

    在新的一年,李愔忽然得到了崔十娘的消息。


………………………………

第563章 自行车成精了

    自从去年一别之后,不多久李愔就到了西部战场。

    回来之后,也一直忙碌。

    这之间,他一直都没得到过崔十娘的消息。

    而现在忽然得到十娘的消息,让李愔眼前,不由的一下子浮现出十娘的音容笑貌。

    而这个消息,是织梦提供的,说崔十娘得了一场重兵。

    听到这个消息,李愔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去年的时候,十娘就得了一场重病。

    去年的那场病,是心病。

    在自己探望过她,为她排解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之后,后来渐渐痊愈。

    没想到,今年居然又生病了,不知又是以为什么原因?

    不知病的严重不严重?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李愔哪里还坐的住?

    连忙带领侍卫,前往去年见崔十娘的那个山庄。

    很快,李愔就来到山庄之外。

    但是李愔却是吃惊的发现,这山庄,居然已经废弃了。

    山庄的大门紧锁,门上布满了蜘蛛网。

    满园桃花纷飞,铺满了整座庄园,像是斑斑点点的血迹。

    李愔还不死心,命侍卫打开庄园的门,亲自到庄园里面走了一遭,发现里面真的是荒废了。

    不知不觉中,李愔又走到上次见到崔十娘的那个房间。

    最终,也不知道是因为走的太急,还是被人给处理过了,李愔没有发现十娘留有只言片语。

    在庄园里面呆了许久,李愔才怅然若失地离开。

    走到门口,李愔又久久不愿意离开。

    最终,让侍卫拿来笔墨,李愔抬笔,在大门上题下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提完诗之后,李愔才思绪万千的离开。

    ……

    过完年之后,李世民心里还是惦念着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所作所为,相当的失望。

    但是李世民总觉的,太子应该没有病入膏肓,其实,还是可以再挽救一下的。

    于是,李世民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由他们出任东宫辅臣。

    只要太子能够改过自新,这些东宫辅臣,到时候都会成为太子的班底。

    太子登基之后,拥有这些班底,就不怕朝堂会乱掉。

    这十余位名臣,分别有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

    李世民还让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

    但是李世民和各位名臣,却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到底适不适合太子?

    会不会令太子有所改进?

    先贤孔子,都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

    但是这帮名臣,却是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这些人,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

    学识和气节,自然是不用说的。

    不然的话,李世民也不会挑选他们作为太子的老师。

    但是正因为他们崇高的气节,让他们的教育,采用的是最为简单粗暴的教育。

    太子犯错了怎么办呢?

    训!

    狠狠的训斥!

    再不行,就给皇上上书,打小报告。

    尤其是于志宁、孔颖达和张玄素这三个人,几乎是比赛上书,措辞一个比一个严厉。

    这些人,搞的李承乾压力好大,苦不堪言。

    李承乾也需要一些私人空间,也需要一点自己的娱乐时间。

    但是,这些人,并不想给李承乾这些。

    李承乾只不过和那些宦官玩乐,于志宁就马上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而孔颖达这个老头更激进,只要李承乾有一点点做的不对的地方,他就马上疾言厉色的训斥。

    额,当时人家叫直谏,但是实质上,就是训斥。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过孔颖达。

    遂安夫人认为,太子年纪已经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难道太子就不要面子的吗?

    你们应该给太子留一点面子和尊严。

    而面对遂安夫人的的劝导,孔颖达的反应就是呵呵。

    面子?尊严?那是什么?能吃吗?

    有这么多人在身边,每天都盯着太子的一举一动。

    只要太子有一点点逾矩的地方,他们马上就会跳出来训斥。

    太子的日子过的如何,可想而知。

    ……

    最近一年,益州推出新品的速度已经放迟了。

    先期像是玻璃、化妆品、工艺品等等奢侈品,那可是每年都会推出几十种。

    而最近两年,则是越来越少。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

    那些简单,容易推出的,一开始都推出过了。

    而后来推出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年自然就不会推出太多了。

    而原本推出的那些奢侈品,现在价格都大降。

    就拿玻璃和镜子来说,刚开始的时候,是天价奢侈品。

    刚开始的时候,像是玻璃,甚至你有钱都买不到。

    而现在,都降到白菜价了。

    而玻璃和镜子的一再降价,也让五姓七望获得的收益日渐降低。

    到了今年,过了年三个月的时间,中华商行居然还没有推出新品。

    这不由让那些游客都大失所望。

    中华商行,难道是潜力用尽了嘛?

    三个月的时间,居然没有一款新产品推出?

    就在这一日,中华商行终于推出了新产品。

    只不过,这新产品,暂时只限于益州新城出售。

    而推出的新产品,就是电动车,全名叫做电动自行车。

    当初李愔让狄仁杰他们研究的,就是电池。

    李愔也没想到,狄仁杰他们,居然一步到位,直接将水力发电机给研究出来了。

    但是在此之前,其实他们已经将蓄电池给研究出来了。

    有了蓄电池,要研制电动车其实并不难。

    只不过,这蓄电池的蓄电量,其实很一般。

    续航能力,只不过有四五十里路。

    估计也就只能在益州新城这里跑跑,到城外去,估计就要自己蹬着回来。

    而之所以电动自行车只在益州新城这边销售,并没有在整个大唐,甚至其他国家销售。

    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来说,只有益州新城这边有电。

    蓄电池没电了,他们可以随时充电。

    其他地方,那就不成了。

    连电都没有,根本就没办法充电啊。

    这电动车买去,只能当做自行车用。

    电动车的售价不菲,零售价足足来到了五万钱。

    不过,这一次,李愔可没有给电动车做任何的宣传。

    因为只能在益州新城这边出售,如果在益州月报上做宣传的话,那么其他地方的顾客非要买电动车怎么办?

    至于益州新城这边,反正新车摆出去,迟早那些土豪都是看的到的。

    这一次,他们推出的数量也不多,根本就不需要宣传。

    这一日,中华电动车,悄然在益州新城上市。

    不过,因为没有先期的宣传,几乎没多少人知道这一点。

    而中华商行在益州新城的销售点,也只开放了三处。

    忽然,有一个富二代骑着自行车,正在益州新城这里,优哉游哉地压马路。

    额,这个时代的自行车,堪比后世的宝马。

    甚至,要比后世的宝马都有范儿。

    对这些富二代来说,买自行车是干嘛用的?

    不就是为了炫耀么!

    要是不能每天骑着自行车炫耀的话,那他们买自行车干嘛?

    这个富二代,叫做钱多多,七代单传,属于家里钱多的花不完的那种。

    这个钱多多,本来是杭州人士。

    以前,因为火车没有通航,因此他尽管看到过益州预报上,对益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