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忽然间,有人指着湖面喊道:“快看!”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指点的方向看去,忽然看到,在湖水之中,多出来一大片的鱼群。

    而这些鱼群,有全身红色的,有黑红相间的,还有全身发黑的,还有纯黑颜色的。

    这些鱼,体型不过巴掌大小,但是颜色各异。

    并且它们和普通的小鱼完全不一样,它们身上的鱼鳍很长,在水中犹如彩带一般飘摇。

    看上去实在是太漂亮,太可爱了。

    而这些五颜六色的鱼群,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天呢!这是天上的神鱼吗?太漂亮了!”

    “百花潭里,很多这种鱼嘛?”

    这句话,是一位前来益州游玩的游客问出来的。

    他以为百花潭里以前就这种鱼。

    “并没有呢!去年都没有,就是今年开春,忽然间就冒出来的!”

    “这么多鱼,到底是从那来的啊?”

    “咦?你们快看!你们看前面领头的那条大鱼!”

    众人忍不住向前看去,果然在前面,看到了一条足足有两尺多长的一条大鱼。

    这条鱼,全身都是红色,正在前面引领着鱼群。

    “这不是去年蜀王放生的那条鱼么?”

    听人这么一说,人群之中,顿时有人回想了起来。

    是的呢!

    去年的时候,蜀王花费千钱买了一条鱼,然后到这百花潭中放生。

    不过,当时蜀王买下的那条鱼,仅仅只有尾巴是红色的而已。

    没想到现在通体都是红色的,变的更加漂亮了!

    “蜀王放生的鱼,怎么会领着一群鱼出现了呢?”

    “难道这条鱼,是专门来报恩的吗?”

    “是的呢!你们不知道吧?去年蜀王放生的时候,这条鱼就不肯走,冲着蜀王磕了三个头才走的呢!”

    “真的这么神奇的么?咦?不对啊,鱼没有手没有脚,它怎么磕头啊!”

    “那条鱼,当时鱼头冲着蜀王,连点了三下!这不就是在磕头谢恩吗?”

    “这个,好像还真是这样啊!嘿!这条鱼,还真的有灵性啊,太神了这也!”

    一时间,游客们对着百花潭中的鱼群指指点点。

    而这一幕,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

    一时之间,百花潭的鱼群,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人群之中的李愔,看到这一幕,不由微微一笑,悄然离开。

    这些游客之中,其实就有李愔派出的人,专门引领话题。

    而现在,李愔的目的,圆满完成。

    ……

    额,如果有现代人在场的话,肯定能够认的出来。

    这些五颜六色的鱼,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这不就是金鱼呢么?

    这么大的,也就几块钱一条。

    这一大片金鱼,也不过就几万块钱而已。

    不过,在唐朝,可是没有专门人工饲养的金鱼。

    有颜色的鱼,在当时其实是有的。

    甚至再往前追溯几百年就有。

    但是这些鱼基本都是天生的,而不是人工培养的,数量也极为稀少。

    人工培养金鱼,在唐朝是没有的。

    他们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个金鱼群。

    因此,百花潭中的金鱼群,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才能吸引到这么多的游客。

    而这些金鱼群,自然不是天生长出来的,也不是李愔放生的那条鱼自己带出来的,它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

    这些金鱼,都是李愔用败家值,从商城里面购买出来的。

    如果不能定期推出新鲜事物的话,不能让游客产生新鲜感。

    那么以前来过的游客,可能以后就不会再来了。

    这里可不是像后世那样,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实际上,能够有心思随便出去旅游的,肯定不会是那些百姓。

    都是那些世家或者官宦子弟或者是富豪之家。

    这些潜在的人群,其实并没有太过庞大。

    来益州旅游的人群之中,一年年的,基本上还是老游客居多。

    而不时的推出新鲜事物,就能够吸引的这些人,经常到益州城来游玩了。

    接下来的时候,李愔更是让人民日报大肆报道这件事情。

    然后报纸上,配上一幅幅高清图片。

    这些图片,顿时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之心。

    天呢!

    这些鱼,也忒漂亮了吧?

    怎么可能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漂亮的鱼呢?

    它们是怎么聚集在一起的?

    难道,它们真的是被蜀王放生的鱼带过来,报恩的么?

    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到益州城内。

    而这些游客迫不及待的来到百花潭之后,发现里面的鱼群,果然和益州月报上报道的那样,实在是太漂亮了。

    ……

    而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准备干一件大事。

    那就是在整个剑南道,召开新的科举取士。

    以前的时候,剑南道的士子,是在参加大唐的科举。

    而现在呢?则是剑南道的科举。

    这一次,李愔决定扩充剑南道官僚规模。

    为什么要扩充呢?

    那就是因为,以往的时候,朝廷对于底层的掌控力非常之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就是因为,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仅仅到县这一级。

    一个县里,除了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和典史这五位官员,乃是吏部任命之外。

    其他的官吏,都是不入流的,都是由地方的世家人手,填补上来的。

    这些人都是地头蛇,关系根蟠节错。

    可以说,一个县里的主官,离了他们,根本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而在后世呢?

    基本官员,一直延续到乡一级别。

    直到具体到村里,才是村民自治。

    这样的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就大大加强。

    这样一来,世家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就将进一步削弱,世家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小。

    而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李愔也是提前和李世民通过气的。


………………………………

第490章 十五国求亲(一更)

    其实,为什么古代的官吏,止于县一级呢?

    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制度,在唐朝之前,大概是皇上与世家共同治理。

    在宋朝以后,大概是皇上于士大夫共同治理。

    元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不在讨论的行列之中。

    所以县以下的单位,都是世家或者士大夫阶层,帮助皇上行使权力。

    第二个原因就是,如果县和乡一级也添置官员的话,那么所需要的官员数量就忒多了,所需要发放的俸禄也十分高昂。

    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情况。

    而现在因为粮食的丰收,还有旅游业和商业的兴旺,现在整个剑南道的发展十分迅速。

    如果不能将县乡一级纳入到管理之中的话,恐怕还会生出乱子。

    当然了,李愔这里,有后世很成熟的管理经验。

    他对做这件事情,当然是有着极大的把握的。

    而李世民对这件事情,也是颇为心动。

    李世民非常清楚,这件事情一旦做成的话,那么他对整个大唐帝国的掌控,将会大大加强。

    也会将世家的影响,再次降低一个档次。

    但是贸然在整个大唐实施的话,阻力太大,并且还要提防世家的反扑。

    最关键的一点,李世民也不确定,这种变革,到底能不能成功。

    所以,当李愔提出这种变革之后,李世民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就让愔儿在剑南道先建立一个试点吧,如果能够在剑南道行得通的话,那就不妨在整个大唐进行推广。

    得到李世民的允许之后,李愔就放出了这个消息。

    这个考试的名字叫做公务员考试,额,这个公务员,和后世的公务员当然是不一样的。

    这个公务员,只是负责县里和乡里的具体事务。

    而公务员考试的内容,除了一些基本的四书五经的考核之外,其他的就是公文、唐律、判断等方面的考核。

    有一些内容,也借鉴了后世公务员考试的试题。

    当然了,不可能全部照搬过来,不过还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的。

    当然了,并不是原来岗位上的那些官吏全部都被剔除。

    他们一样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的,将会优先录用。

    考试不合格的,对不起,直接辞退。

    以后,所有县乡一级的官吏,全部都通过公务员考试。

    考试合格的,才能培训上岗。

    他们的薪酬,全部都由剑南道节度使府,直接发放。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整个剑南道,引发地震式的轰动。

    因为这公务员考试,将会直接动摇世家对地方的掌控。

    这是在进一步削弱世家的力量啊!

    所以,当剑南道的世家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出离愤怒了,他们——忍了!

    额,没办法啊。

    想当初蜀王刚到益州,担任益州大都督的时候,益州城,也有两个世家不听话,现在怎么样呢?

    还不都全部被灭族了么?

    所以,等蜀王接任整个剑南道的节度使之后。

    虽然整个剑南道的百姓,都如同过年一般,弹冠相庆。

    但是剑南道的那些世家,都是如丧必考。

    但是有前车之鉴,他们根本就没有和蜀王对着干的胆量啊。

    不过还好,蜀王担任整个剑南道的节度使之后,并没有对他们动手。

    这不由的让他们松下一口气来,原本他们还以为就此逃过一劫了呢。

    没想到,蜀王是在这里等着他们的呢!

    只不过,明知道蜀王是在削弱他们,他们也敢怒不敢言。

    现在,蜀王的声威,在整个剑南道如日中天,谁敢和蜀王对着干啊?

    不要命了啊?

    考试定在一个月之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剑南道的好多人都在魔掌擦全,跃跃欲试。

    ……

    而五姓七望等世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就更不好了。

    于是世家不由的加快了合纵连横的步伐。

    半月之后,大唐周边大小十五个国家,忽然全部都派遣使者团前往长安。

    而这些使者的使命,居然全部相同,都是为了要迎娶公主。

    这十五个国家,距离大唐有远有近,距离不一。

    但是他们却是同一天进入的长安,还都是要迎娶公主。

    若说这十五个国家之间,事先没有商议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这十五个国家,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这件事情,让整个大唐,都开始暗生波澜。

    此时,李世民在皇宫之内,大发雷霆。

    上一次松赞干布前来求亲,是愔儿回来说过。

    我大唐不和亲,不下嫁,天子守社稷,皇子守国门。

    这才过了几年的时间,居然有十五个国家一起前来求婚,他们到底想干啥?

    可是,这可是十五个国家啊!

    真的全部拒绝了吗?

    很明显的,这是有人从中做局啊!

    如果全部拒绝掉这十五个国家的求婚的话,如果他们联合起来伐唐,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就真的要答应他们吗?

    可是,前面才刚刚拒绝了吐蕃,后脚就被迫答应他们?

    更何况,如果现在真的被迫答应他们的话,那么当初提出不和亲,不下嫁君主守社稷,皇子守国门的愔儿,又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被这个冒出来的想法吓了一跳。

    卧槽,这十五个国家,不会就是专门为了愔儿来的吧?

    不过随即,李世民又哑然失笑。

    他觉得这个情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因为这件事情,第二日的早朝,顿时陷入一片剧烈的争吵之中。

    文官体系和武将体系,泾渭分明的分成两个阵营。

    文官体系,就请求皇上答应他们的请求,和这十五个国家进行和亲。

    只要和亲,就能换来和平,不会在边疆大动兵戈。

    而如果不答应的话,一旦这十五个国家一起伐唐,必然会让大唐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之中。

    而那些武将,则是大声嚷嚷着,绝对不能答应他们的和亲要求。

    我唐唐大唐,怎么能让牺牲那些弱女子来保全呢?

    更何况,我大唐也没那么多的公主啊!

    是的,大唐的公主虽然也不少。

    但是有一些是已经出嫁了的,还有一些,虽然还未出嫁,但是已经许配于人,总不能将这些公主再拿来和亲吧?

    大唐,丢不起这人啊!


………………………………

第491章 向蜀王发难(二更)

    朝堂之上,程咬金的战斗天赋被完全激发。

    程咬金伸出胡萝卜粗细的手指头,指着那帮文臣,口若悬河地说道:“你们这帮腐儒,一个个没卵子的,就知道把女人送出去换和平!”

    “对哦,现在一共有十五个国家,大唐没有那么多公主怎么办?长孙大阴逼,要不把你闺女送出去呗?老房,还有你闺女,也一起送出去被?还有你们几位尚书,一家一个,怎么样?你们愿意不愿意?”

    被程咬金这么一喷,那帮文臣脸色都变的难看起来。

    他们这些人,能够用公主换取和平,在他们看来,是在好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公主是死是活,生活的怎么样,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是,要他们送女儿出去,那就不行了。

    他们的女儿,凭什么要送出去啊?

    长孙无忌首先沉着脸说道:“程大傻子,你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公主不够的话,自然会在皇室宗亲里面挑选郡主,加封为公主之后,然后和亲。我们这些臣子的犬女,又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道宗和李孝宗这两位皇室宗亲,顿时就不乐意了。

    李道宗不由指着长孙无忌的鼻子泼口大骂:“长孙大阴逼,合着我们皇室宗亲的女孩子就活该倒霉是吧?你咋不说,把你老婆和闺女都送出去呢?你这个老东西,吃俺一拳!”

    李道宗是真怒了,直接冲上去,一个封眼锤,正中长孙无忌眼圈,直接把长孙无忌打倒在地上。

    另外一边,李孝恭也发怒了,对准房玄龄,一记窝心脚,将房玄龄直接踹飞,连带他身边的几个文臣都扑倒在地上。

    以前武将和文臣也没少打过,但是那都是闹着玩儿,没动真格的。

    要是动真格的,文臣哪里会是这帮武将的对手?

    而这一次,李孝恭和李道宗是真的怒了。

    “住手!”

    眼看李孝恭和李道宗还要继续出手,李世民也火了,猛地一拍御案,大发雷霆。

    看到皇上发火,李孝恭和李道宗这才住手。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被人扶着从地上爬了起来。

    长孙无忌的眼圈被打的黢黑,房玄龄握着肚子哎哟哎哟疼的直叫。

    长孙无忌气呼呼地对李世民说道:“皇上,臣弹劾李道宗,在朝堂之上,丝毫不顾忌皇上的威严,当众殴打大臣,请皇上重重惩戒!”

    那边,房玄龄也气呼呼地说道:“皇上,微臣也弹劾李孝恭!他……”

    李世民不耐烦地说道:“好了,这件事情,容后再议。现在,你们对这十五国求亲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