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最近,李愔在忙着命村民们种植橡胶树。

    科技发展,离不开橡胶啊!

    一般的橡胶树,种植之后,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进行收割。

    七年的时间啊,感觉非常缓慢。

    不过,令李愔非常精细的是,商城里面出售的橡胶树苗,竟然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够收割橡胶。

    这不由的让李愔喜出望外。

    一年的时间,他还是能够等的起的。

    而在这一日,李世民忽然询问起李愔。

    然后得知,这位不务正业的节度使,居然跑去种树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把李世民气的不轻。

    将李愔叫回来之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

    然后,李世民板着脸问道:“朕问你,你剑南道,征收了多少士兵?”

    之前在益州的时候,李愔就跟李世民说过募兵制的事情,李世民同意了。

    李愔曾在益州招募过五千士兵,结果表明,这个办法是非常不错的。

    现在,整个剑南道,府兵大概有一万人左右。

    这些统一归李愔调度。

    但是现在大唐可以说和吐蕃撕破了脸皮,一旦发生战争的话,一万的府兵,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李世民才询问李愔募兵的消息。

    结果,听到李世民的话之后,李愔不由挠了挠脑袋说道:“父皇,现在剑南道的兵马,应该足够了吧?再募兵的话,需要花费多少军费啊?”

    听到李愔的话,李世民气的很想起来暴打他一顿。

    李世民不由斥责道:“混账!这叫什么话?朕将你放在剑南道,命你为剑南道节度使,就是为了保证大唐西南边陲能够安定无事!最近先将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放一放,先给朕在剑南道招募五万兵马。”

    五万兵马?

    听到这个数字,李愔不由的有些头疼。

    但是既然李世民说了,李愔又没办法讨价还价,只能委委屈屈的答应下来。

    李世民虽然在益州过的很爽,乐不思蜀。

    但是他毕竟是一代圣明君王,住了这么长时间,他也不太放心朝廷中的事情,在第二日便选择了返回长安。

    火车站,李愔带领一干手下,恭送圣皇起驾。

    李愔泪眼婆娑,不断挥手。

    一直到火车缓缓开动,开到看不到影子,李愔的手都没有放下来。

    这父子情深的一幕,感动了好多人。

    李愔心里想的是:父皇,终于走了啊!

    ……

    这一次李世民前来益州,李愔不无担忧。

    将整个益州都交到自己手上,李世民真的能够一点猜忌都没有嘛?

    答案是否定的,猜忌,必然是会有的。

    不过,这一次李世民前来益州,李愔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李愔相信,通过这一次李世民的亲眼所见,能够让李世民心里的猜忌减少很多。

    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能够降低到最低程度,已经是不错了。

    李愔之前就想招募士兵的。

    只不过,如果他刚刚成为剑南道的节度使,马上就迫不及待的招募士兵,必然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而现在,既然是李世民提起来的,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招募令一下,整个剑南道,马上从者云集,无数够条件的年轻人,纷纷前来报名。

    实在是,军中的待遇太好了!

    光是平时的军饷,就不下于打工,并且还能混到军功。

    听说上一次,就有好多士兵都立下军功,有的还升官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上一次打仗,他们大唐这边,居然没死一个士兵。

    以零伤亡的代价,换取了一场重大的胜利。

    当兵最怕的是什么?

    当然是死亡啊!

    但是现在,危险性很低啊!

    你看,这么一场大仗都没死人!

    于是,只要是够条件的,有九成都来报名了。


………………………………

第466章 借鸡下蛋(三更毕)

    这时候,上官仪前来找到李愔,向李愔诉苦。

    李愔虽然是剑南道的节度使,但是真正管事的人,其实是上官仪。

    而这一次,上官仪前来诉苦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训练和培养五万新军。

    要说蜀王李愔有钱吗?

    当然是有的。

    蜀王李愔有中华商行,可以说是日进斗金,怎么可能没钱呢?

    但是这些钱,统统是人家蜀王的。

    你不可能让人家蜀王掏钱出来训练军队。

    如果是这样的话,反倒是会让人抓到把柄。

    噢,这是我大唐的军队啊。

    你蜀王自掏腰包训练算怎么一回事啊?

    你这是收买人心,要把大唐的军队,变成你自己的私军吗?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整个剑南道,都在李愔的管理之下。

    剑南道的税收,他们自己可以留下七成来发展,剩下的三成,上缴给朝廷。

    那么,剑南道七成的税收,够他们训练新军用的吗?

    如果全部都用在训练新军上的话,自然是够的。

    但是上官仪不可能把钱全部用在这上面啊。

    如果节度使府里没钱的话,很多工作,根本就没办法开展。

    一下子招募了五万新军,真的让上官仪头疼。

    “殿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五万兵马,真的没有钱训练啊!还请殿下想想办法吧!”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不由微微一笑。

    然后对上官仪说道:“放心,我们剑南道没有足够的钱来培养这些士兵的话,那就让吐谷浑帮我们出钱吧。”

    让吐谷浑出钱,帮他们练兵?

    听到李愔的话,上官仪脸上不由露出尴尬之色。

    “殿下,这么做,未免太欺负人了吧?”

    刚刚祸害了吐谷浑,人家还拿出几十万的牛羊来进行赔偿。

    然后现在再让人家掏钱帮他们练兵?

    殿下这是,欺负人上瘾了啊!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不,是他们求着要出钱帮我们练兵,你现在只管招募士兵,静候佳音就是了。”

    ……

    吐谷浑最近很惨。

    先是被吐蕃怂恿,攻击大唐,然后被吐蕃在背后捅刀子。

    他们和吐蕃,两败俱伤,而就在此时,大唐直接出兵,将他们的都城都给占领了。

    失败之后,不得不赔偿给大唐几十万牛羊。

    这样吐谷浑的实力,集聚下降。

    然而就在此时,吐谷浑内部却是流传着一个不好的消息。

    说是吐蕃上一次和吐谷浑的战争之中,死伤惨重。

    他们的五万兵马,在吐谷浑国内全军覆没。

    这一次,吐谷浑决意报复,准备点齐大军,直接灭掉吐谷浑。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吐谷浑内部,不由的是一片惊恐。

    他们也实在没有办法不惊恐啊。

    吐蕃人,都是恶魔啊。

    上一次攻打他们吐谷浑的时候,就将他们几个村子的村民,统统杀死。

    如果这一次再攻打进来的话,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吐谷浑国内,一片动荡,好多边境的百姓,纷纷逃离。

    而此时,吐谷浑的可汗伏顺,也是又惊又俱。

    伏顺此人,是亲近大唐,对大唐有畏惧的。

    他不像是他父亲那样,野心勃勃。

    说穿了,就是这个人性格有点软。

    因此,在听到吐蕃将要入侵他们吐谷浑的时候,伏顺十分畏惧。

    上次和吐蕃一战,他们的三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

    而大唐的进攻,再次让他们损失了一万多士兵。

    而他们吐谷浑,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兵马。

    两场战役,已经让他们死的差不多了。

    现在吐谷浑内部,倒不是没有青壮。

    但是已经非常稀少了。

    如果再将这些青壮全部都拉出去打仗的话,一旦败掉,他们吐谷浑就真的没有青壮了,那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伏顺忧心忡忡,十分惧怕。

    这时候,伏顺的妻子对伏顺说道:“可汗,吐蕃要来攻打我们,既然我们抵挡不了,为什么不向大唐求救呢?要知道,我们是大唐的附属国啊!”

    听到妻子的话,伏顺的眼睛一亮,不过很快便沮丧地说道:“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等到大唐发兵,只怕已经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到时候,只怕我们早就已经亡国了啊!”

    额,大唐发兵,的确做不到那么快。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吐谷浑就是这么亡国的。

    而伏顺的妻子则是微微一笑说道:“可汗怎么把剑南道节度使蜀王殿下给忘了呢?”

    这一次,伏顺脸上,终于露出欢喜之色。

    没错,蜀王殿下和他们,近在咫尺,如果蜀王肯发兵援助他们的话,一定没有问题的。

    于是,伏顺马上准备了一份厚礼,然后派遣使者,迅速赶往益州,向蜀王求救。

    这一次,伏顺是真的害怕。

    派出的使者,日夜兼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来到了益州,向益州发出了求助。

    而接到吐谷浑可汗伏顺的书信之后,上官仪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这一切,只怕都是殿下的手笔吧?

    嗯,散布消息说吐蕃要攻打吐谷浑。

    而此时吐谷浑境内,根本就没有多少士兵,根本就没办法抵挡吐蕃的攻势。

    如此一来,吐谷浑势必要向他们求救。

    然后他们顺理成章地派遣士兵,进入吐谷浑境内,帮助他们抵御吐蕃的进攻。

    不过,我们既然出兵了,难道吐谷浑能白白让我们出兵不成?

    兵饷还有粮草,要由你们来负责吧?

    这一次,还真的是吐谷浑主动把他们给请进去的。

    但是,等到吐谷浑境内安全之后,他们就要退军了吧?

    怎么能做到长期驻扎在吐谷浑境内,让吐谷浑一直出钱帮他们练军呢?

    尽管上官仪足智多谋,仍然想不到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既然殿下想出了这个主意,就肯定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自己只要拭目以待就好了。

    接到吐谷浑的求助之后,剑南道方面,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他们的请求。

    如果答应的太痛快的话,反倒是不会让他们感觉到珍贵。

    等吐谷浑的使者,再三恳求,许诺下种种好处之后,剑南道方面,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吐谷浑使者大为惊喜,连忙回去向他们的可汗回复这一好消息去了。


………………………………

第467章 吐蕃上当

    令伏顺和吐谷浑国民无限惊喜的是,大唐蜀王真是信人。

    人家说了要帮助他们,只用了三天时间,大军就直接开拔进了他们吐谷浑境内。

    原本他们以为,大唐能出动一万兵马就不错了,甚至五六千兵马都有可能。

    但是人家大唐,现在整整派出来五万兵马啊!

    这才是打过胸襟啊!

    这一次带兵的是薛仁贵将军。

    席君买留在益州驻守。

    现在,以前的折冲府的一万士兵,统一归席君买统领。

    最近席君买要进行练军。

    有一万折冲府士兵,足以保证剑南道的安全。

    并且现在王方翼还带领一万募兵,安全上,绝对不在话下。

    吐谷浑的可汗伏顺,隆重接待了薛仁贵,然后宰牛杀羊,犒劳五万大军,并且每个士兵,都发了一百文的辛苦费。

    有了这五万大军,吐谷浑的安全,绝对能够得到保障。

    而薛仁贵并没有在吐谷浑的都城停留太久,三日之后,薛仁贵就带领五万大军,直接开拔到吐谷浑和突厥的边界之地。

    伏顺看到人家大唐的大军,如此实在,根本就没要求他们吐谷浑的军队跟随,或者是打先锋。

    而是自己直接就来到最前沿。

    一旦吐谷浑的大军进宫过来的话,他们必然是首当其冲。

    大唐,真的很够意思啊,伏顺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

    这时候,吐蕃也得到了这一情况。

    大唐的五万大军忽然进入吐谷浑,就在吐谷浑和他们的边疆之地驻扎。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不由的不让松赞干布和吐蕃的国师张江河警惕起来。

    额,吐蕃国师张江河,在撤退出吐谷浑的关键时刻,被李愔坑了一把。

    张江河带领突厥大军,自己跳进坑里,被大水所淹。

    八千突厥士兵,几乎伤亡殆尽。

    而张江河真的是命大,被大水冲走,居然没有被淹死。

    一直被冲出几十里地,然后被冲到岸边的浅水处。

    一个时辰过后,张江河自己幽幽醒来,失魂落魄的回到突厥。

    回去之后不就,张江河就得到情报,原来在他们突厥大军被大水冲走之后,大唐军队突然从吐谷浑军队背后出现,将他们几乎屠杀殆尽。

    大唐军队更是攻入吐谷浑的都城,将他们的可汗伏允杀死,立伏允的儿子伏顺为新的可汗。

    吐谷浑成为大唐的附属国。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张江河不由紧紧的皱起眉头。

    张江河不由的想起了大唐的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并且张江河总感觉,这一切,似乎有人在背后操控。

    然后,张江河命人搜集了大唐蜀王李愔的书法。

    和树叶上的上苍的指示一对比,张江河险些被气的吐血。

    这特娘的哪里是上苍的指示?这分明就是大唐蜀王的笔迹!

    至此,张江河终于明白。

    合着这一切都是大唐蜀王捣的鬼啊。

    明白这一切之后,张江河牙都快咬碎了。

    ……

    这一次,大唐再次派遣五万兵马,陈兵吐蕃边境,引起了吐蕃的高度警惕。

    上一次,他们一下子就损失了五万兵马。

    这可是他们吐蕃三分之一还要多的兵马了。

    现在大唐想要干什么?

    难道准备从吐谷浑和益州,两面夹击,进攻他们吗?

    松赞干布和张江河密谋了许久,始终不得要领。

    如果真要进攻他们的话,就这么点兵力,似乎并不够吧?

    如果不是进攻他们,你把兵马就放在边疆,难道不需要吃军饷的吗?

    但是,人家都陈兵边疆了,他们也不得不防备啊。

    于是,吐蕃派遣了三万兵马,就在边疆附近的城镇布防,死死盯着大唐兵马的一举一动。

    而这一情况,再次的让吐谷浑的可汗伏顺后怕不已。

    幸好他们求援的早啊,你看看,吐蕃果然在边疆陈有重兵吧?

    如果不是大唐军队来的及时的话,说不定他们已经攻入他们吐谷浑了。

    于是,根本不等薛仁贵开口,伏顺就主动提出负责大唐军队的一切开销,并且就连军饷都要加倍。

    甚至他们还能提供给大唐军队五千匹上好的战马。

    反正吐谷浑就产马,现在他们根本没那么多军队,这么多战马他们也用不上。

    接下来,薛仁贵在边疆之地,开始训练新军。

    这边的伙食,都是吐谷浑提供的,牛羊肉管够。

    他们别的都缺,就是不缺肉食。

    军饷是在大唐的两倍。

    这样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

    原本大唐的新军,对来到这边塞之地,还是颇有怨言的。

    但是现在,他们觉得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