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现在长孙无忌是真的想让太子坐稳这个位置。
被长孙无忌训斥之后,太子恭恭敬敬地答允,随即离去。
至于他听没听进去,那就不得而知了。
看着太子离去的背影,长孙无忌不由叹了口气。
太子最近的表现,让他极为失望。
……
很快,圣旨下达,蜀王担任整个剑南道节度使,掌控整个剑南道。
大唐答允吐谷浑的请求,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正式成为大唐附属国。
消息传来之后,蜀王府的那些幕僚,无不欢欣鼓舞。
因为蜀王升职,就意味着他们也会跟着升职。
蜀王的权利越大,他们的身价就越高。
当初跟着蜀王,当真是跟对了。
对于那些出征的将士,也是人人都有封赏。
这一次,伏顺直接提供给剑南道几十万匹的牛羊,作为对大军的犒劳。
对于这一点,李愔暗赞了一声伏顺会做人。
他们打下吐谷浑,可不是白打的。
如果伏顺不给的话,他们可就要自己拿了。
而他们自己拿,可就不会只拿这么点了,双方的面子上,还都不好看。
而伏顺自己给,至少还会念他一点好。
现在掌控了整个剑南道,李愔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发展和经营整个剑南道了。
剑南道的面积极为庞大,包含了几十个州。
治理剑南道,就不能向治理益州那般治理了。
不过,掌控剑南道之后,对于他的中华商行还是非常有利的。
本来中华商行就已经在剑南道铺开了摊子,现在更是可以经营成为他的大本营。
圣旨已下,李愔开始准备接管整个剑南道。
整个剑南道各州的刺史,纷纷前来益州拜见,一时间,李愔忙的不可开交。
………………………………
第461章 五姓七望惊惧(三更毕)
结果,各州的刺史,纷纷携带重礼前来拜会。
这些礼物,李愔自然是不收的,并且严厉批评了他们。
接下来,这些刺史,纷纷请求在他们州内铺设道路,建设新城,开办大学。
额,这些州的刺史,看到蜀王来到益州之后。
铺设道路,大搞建设,益州的经济和教育,蹭蹭蹭的就上去了。
经济的话,可能自蜀王来到之后,翻了好几翻。
教育就更不要说了,可以说是整个大唐之最。
他们眼巴巴地看着益州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满心里都是羡慕嫉妒恨啊。
但是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已。
而现在,蜀王竟然成为整个剑南道的节度使了!
那真是太好了,他们都盼着自己的州,也能向益州一样,发展的如此快速。
这样,他们就能够拿一份完美的答卷,也有利于他们的升迁。
而听到他们的要求,李愔不由的满头黑线。
霍,你只看到益州迅速发展了,可是你们知道本王在益州投入了多少钱吗?
你以为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单纯的通过大搞建设就能带动的起来的么?
这想法,也未免太过天真了。
此风不可长啊!
不能只注重JDP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
在古代,农业产量上不去,必须依靠人员密集型种植的时代,以农为本是有他的道理存在的。
所以,在那时候,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
因此,李愔训斥了他们一顿,让他们最近几年内,都要以农业为主。
必须要让当地的百姓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并且粮食还有富余,人员也有富余,这样才能发展工商业才能发展其他。
接下来,李愔给所有的刺史安排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在整个剑南道进行推广冬小麦。
其实,就算李愔不进行推广,那些农民在听说了冬小麦的产量之后,也会进行种植。
毕竟冬小麦的引入,让粮食从一年一熟增加到了两年三熟。
等于两年就多了一年的收成,这样的好事,百姓们又怎么会拒绝呢?
但是冬小麦的播种,需要有好的种粮。
如果没有官府参与的话,很难在整个剑南道整体进行推广。
而现在,吐谷浑又送来一大批的牛羊。
那些羊,都被李愔赏赐给了军中,给他们改善伙食用。
至于牛,则是直接分到各个州,平分给百姓,让他们进行耕种。
到明年,还要在整个剑南道推广地瓜、花生还有玉米的推广。
这样一来,李愔有信心剑南道在未来三五年的时间内,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而在解决掉温饱问题之后,接下来,才是发展工商业。
……
五姓七望世家之人,再次聚到了一起。
蜀王当上了剑南道的节度使,这让他们很慌。
额,其实当初蜀王之所以能够到益州任大都督,他们攻不可破。
但是等蜀王真正到了益州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实在是太小觑了蜀王。
他们的那些算计,对蜀王来说,似乎只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
而蜀王不但破解了他们的算计,并且将益州打造成大唐第一城。
额,现在的益州,除了人口略少之外,其他的比起长安城来,只怕也是不遑多让了。
而他们五姓七望在益州,甚至在整个剑南道的生意,都受到阻碍。
五姓七望是凭什么一直能够传承下去的?
第一是土地,第二就是生意。
太远王氏掌控了大唐的盐业,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联合起来垄断了铁业。
当然了,这两项在大唐都是官营,但是实际上,却一只是他们两家在做,就连李世民,都不敢从他们手中夺取这两项生意。
范阳的卢氏舟车行遍天下,荥阳郑氏搞得的是丝绸茶砖,清河崔氏,插手的是民生万事。
什么是民生万事呢?
说穿了就是衣食住行,人家什么都搞。
额,这么算起来,这天下的生意,差不多都被这几大世家给垄断了。
并且这几大世家,从来都是相互联姻,基本上不和外姓结亲。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传承这么多年。
但是现在,一个蜀王,几乎要把他们世家的根基给断了。
王氏赖以生存的是盐业,盐业也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但是现在人家蜀王在益州生产的精盐,质量比他们好了数倍,但是价格又十分之低廉。
虽然王氏已经被迫将盐的价格降低,比蜀王的精盐价格还低了不少。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的利润可就是爆减了。
并且最要命的是,现在蜀王估计是没腾出手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大盐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精盐。
不然的话,只怕整个盐业,都要被他给夺去啊。
崔氏和李氏控制了铁业,但是现在人家益州的炼钢能力,不知道比他们先进了多少倍。
现在整个剑南道的铁业,这两家再也插手不进去了。
现在蜀王还没有向外扩充罢了,但是向外扩充,难道不是早晚的事情吗?
额,唯有卢氏的舟车行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益州的发展快速,游客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意反倒是兴旺了一些。
郑氏的丝绸茶砖,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因为从今年开始,人家益州开始向外出售神仙茶。
这神仙茶的味道,比起他们的茶砖,不知好了多少倍。
甚至就连郑家的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开始喝起了这神仙茶。
而他们正在组织人手调查神仙茶的制作方法,但是却是迟迟没能破解。
虽然因为今年益州的神仙茶卖的很贵,数量也不是太多,对他们的茶砖生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太大。
但是这规模是可以扩充的啊,可以预见的是,茶砖生意,早晚会被神仙茶给取代。
清河崔氏,受到的冲击也蛮大的。
他们的化妆品还有奢侈品例如铜镜桌椅板凳之类,被冲击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额,别人且不去说了。
现在就连他们崔家的大小姐,用的都是贞观桌贞观椅,玻璃镜,还有中华商行生产的香皂、香水和洗发水等等。
崔家况且如此,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
………………………………
第462章 崔十娘
五姓七望现在是真的害怕了,再这么下去的话,他们的生意,将会统统被蜀王给侵吞。
然后,只怕用不几百年的功夫,他们这些世家都要没落。
他们可是传承千年的时间啊,如果就这么在他们手里没落的话。
他们就算死去,也没脸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啊。
尤其是现在蜀王更是升职,成为剑南道的节度使,权利进一步扩大。
现在想要对付他,将会变的更加的困难。
但是现在他们又不得不要对付蜀王,不然的话,他们就真的完了。
可是他们凑在一起,商议了很久,始终都找不到好的对付蜀王的办法。
如果是对付一般的王爷,那真是太简单了。
断绝商路,哄抬物价,断绝粮食,总之是太简单了。
但是这些招数用在这位蜀王身上,根本就不管用啊。
人家自己有个中华商行,你不断绝商路,人家都准备断绝你的商路的,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至于断绝粮食,呵,现在整个剑南道还缺粮食吗?
只怕就连江南产量地,也没有人家剑南道的粮食多吧?
就在这时,卢勇却是说道:“既然我们都束手无策的话,何不请崔家妹子崔十娘出来想个主意呢?”
崔十娘?
原来,清河崔氏出了一位天才少女崔十娘。
这崔十娘不但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聪慧过人,并且断事如神。
有时候崔家家主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会找她来商议,而事后必然会证明,她的办法是正确的。
额,崔家家主,其实就是这位崔十娘的父亲。
而这位崔十娘,今年年方一十二岁,堪称妖孽。
崔家家主曾多次叹息,如果十娘是男子的话,必定能够继承他的家主之位。
只可惜了,是个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
而正因为这崔十娘如此聪慧,其他几姓上门提亲的,几乎要踏破了他家的门槛。
不过崔十娘自视甚高,而崔家家主也舍不得女儿这么快出嫁,因此到目前尚没有婆家。
但是这崔十娘在整个五姓七望世家,都是无比妖孽的存在。
只不过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年龄又小,但凡是五姓七望的家族大事,她从来都未出过场。
而现在被卢勇这么一提,其他的几家,顿时都想起了这个妖孽的女孩子。
这时候,崔知机不由站出来,为难地说道:“我这妹子有不足之症,受不得颠簸,况且,她一介女流,也不方便抛头露面。”
听到崔知机的话,卢勇不由哈哈一笑说道:“崔兄多虑了,只是让十娘出谋划策,又不需要她出面。现在可是咱们世家生死危机的关头,凡是世家子弟,都要贡献一份力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崔知机无奈说道:“那好吧,这一次小妹想出来散散心,倒是跟着我一起过来了,那我就请小妹出来一叙吧。”
听到崔十娘竟然跟了过来,卢勇等年轻的世家子弟,眼睛不由的都是一亮。
他们,可都想将崔十娘娶回家。
琴棋书画样样俱全,又美貌无双,自然不要说了。
实际上,世家的女孩子,基本上也没丑的。
都是大家闺秀,气质上,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他们看中的,其实是崔十娘的聪慧。
这绝对是贤内助啊,如果能娶回家去,对他们事业上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听到崔十娘居然便在这里,哪里还能够不欣喜?
如果能够在十娘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能够赢得十娘的青睐,说不定这亲事,就成了。
崔知机注意到了他们绿油油的目光,忍不住产生了几分警惕。
这帮货,一个个都二十多岁了,还想老牛吃嫩草,连想都不要想。
崔知机走了出去,不多时便领进来一个娉娉婷婷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子。
只不过,令卢勇等年轻子弟颇为失望的是,这崔十娘脸上,罩着一层面纱,让人看不清她的相貌。
崔十娘进来之后,在崔知机的指点之下,大大方方的和众人见礼。
而以卢勇为首的年轻子弟,更是挺直了胸脯,尽可能的将自己最英俊的一面展现给十娘。
只可惜十娘脸上罩着面纱,看不到她的表情,倒是令他们颇为失望。
斯见之后,卢勇不由问道:“十娘,现在蜀王成为剑南道节度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世家的存在,不知十娘可有办法对付这蜀王么?”
崔十娘不由反问道:“卢郎君,不知你所言的对付,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卢勇森然说道:“当然是置他于死地,蜀王不死,世家迟早要玩完。”
崔十娘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个,怕是不容易呢。能够决定蜀王命运的,只有他自己。”
听到崔十娘的话,卢勇脸上露出茫然之色,一时居然没听懂崔十娘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他人脸上,也是同样的表情,在这一刻,他们感觉自己的智商有些不够用了。
卢勇不由问道:“十娘的意思是?”
崔十娘认真地说道:“这位蜀王,十娘也曾研究过的。他不但文采斐然,为我大唐第一才子,更是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并且他深谙变通之道,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语。他的多项发明创造,都对大唐百姓,甚至对江山社稷,有着重要影响。”
“按理说,这样妖孽的人才,是要招致皇上的猜忌的,纵然他是皇子,也不能例外。但是这位蜀王,却并没有。只因为这位蜀王足够聪明,在长安的时候,便自污保身。而等到了益州之后,便如鸟翔长空,鱼如大海,已成气候了。”
崔知机不解地问道:“十娘,可是他现在是剑南道节度使,虽然皇上现在信任他。但是如果有很多人都在皇上面前说他野心勃勃,想要造反的话,难道皇上不会猜忌他吗?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一方面下手?”
崔十娘悠悠地说道:“怎么不会猜忌?实际上,现在皇上对他,何尝没有猜忌呢?但是只要吐蕃和南诏不灭,西南还存在隐患,蜀王就不会有事。”
“养寇自保,拥兵自固,这蜀王乃是绝顶聪明之人。而他对于蜀地发展的理念,至少超出这个时代数百年。这位蜀王,真可称得上是古今第一奇人啊!”
………………………………
第463章 蜀王在酒厂(三更毕)
但是对那些新型农作物的特性,如何栽培如何侍弄,他们完全不清楚。
而现在,益州日报上,就有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的板块。
并且可不仅仅限于如此,包括冬小麦的播种和注意事项,上面都有。
甚至就连果树如何剪枝,如何拿果,如何增产,统统都有射猎。
因此,百姓也开始购买起了益州月报。
当然了,好多百姓,都是好几家甚至十几家购买一份报纸。
不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