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之内,他们必须要赶赴益州,不然的话,必定赶不上这一次冬捕。
不过,现在往返益州,对他们来说,已经十分轻松。
有了火车,只需要半日的时间便足够了。
而既然益州举办冬捕的活动,相信他们一定会安排火车出发的。
这几日,每日都有人到火车站前去询问,火车到底什么时候开动。
得到的答案,正是七日之后。
额,看样子,这也是蜀王的安排。
七天的时间,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到益州去。
这几日的时间,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来询问,并且购买火车票。
而根据每天卖出去的火车票的数量,就能大体推断一下这一次要到益州去的人数。
经过计算,就连负责这件事情的程处亮,不知不觉中都被吓了一跳。
原来,这几天,每一天卖出去的票数,都呈上升状态。
光是第一天,就卖出去了足足七百多张票。
第二天直接翻倍,一千四百张。
乖乖隆地咚,这两天的时间,就两天多张票啊?
这七天时间,难道能卖出去七八千张票?
有七八千人要涌入益州去?
这,这是什么概念?
这,这是,这特么的拉不了啊!
火车设计的是标准车厢,不过李愔将座位改的窄了一点。
客车的车厢,一共15节。
标准车厢的装载人数,每节车厢定在118人。
而李愔将车厢设计的能够承载200人。
当然了,这15节车厢里面,还有一节餐车,一节行李车。
而程处亮一算,十五节车厢满打满算才能拉三千人,要再去掉餐车和行李车,那就更拉不了了。
那咋办呢?
得,餐车和行李车,统统取消,都拉人。
可是,看着样子,三千人也挡不住啊。
再多出来的人咋办呢?
程处亮一时间不由为难起来。
不过,程处亮这货,虽然平时笨了一点,但是也有聪明的时候。
这一次,很快就被他想到二楼主意。
装不下?没有座位?那就让他们站着就得了呗!
十五节车厢,能装载三千人。
再加上站的人,起码能装六千人!
对,就这么干!
嗯,没有座位的人,车票减半好了。
结果,六天之后,六千车票已经销售一空。
而后面,仍然有人在买车票。
这,这可咋办呢?
程处亮一琢磨,要不,干脆座位底下再趴一些?
然后卖到中午的时候,一算,咳,趴票好像也卖光了。
但是还有人,咋办呢?
最后程处亮一咬牙,得干脆卖吊票!
于是,火车上开始出现了上百个绳索弄成的吊票。
这也算开了卖票的先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第406章 程处亮被训(三更毕)
益州,李愔算算时间,火车也应该快到站了。
程处亮这小子办事,不太靠谱。
虽然只是发放益州月报这一件小事,李愔也怕他弄出什么乱子来。
不过再想想,只是这么一件小事而已,他能弄出什么乱子来啊?
火车快到站了,李愔决定去站台上看看。
等了没一会儿,火车就鸣着长笛,到站了。
火车还没停稳,就见程处亮从车厢里跳出来,大声吼道:“都在原地等着,都不许动,先解吊票的乘客,让吊票的先下车!”
站台上的李愔,不由的都听懵了。
吊票的乘客?这什么意思?
李愔不由好奇地向车厢里看去,很快便发现,霍,这吊票的乘客,原来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程处亮这家伙,为了多拉顾客,居然弄了绳索,直接把人给吊了起来。
这其中的一些顾客,都被碰的鼻青脸肿的。
好在这一路上,火车只用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这些顾客的精神状态还好。
下车之后,大多数人,居然还有说有笑的,似乎这吊票非常过瘾……
霍,这幸好也就是在大唐啊。
这要是放在后世,这么多人被撞,非要告的你倾家荡产不可。
这一车,原本只能装载三千人的列车,硬生生运载了七千多人。
好一会儿,乘客才全部下车,程处亮这才松下一口气来。
这时候,程处亮终于发现了站台上的李愔,连忙跑过来,傲娇地问道:“殿下,怎么样?俺老程这趟差使,办的还行吧?”
看到程处亮的样子,李愔鼻子都差点被气歪了。
就你干的这破事,你还好意思傲娇?
李愔不由黑着脸说道:“程处亮,你长能耐了是吧?谁让你卖吊票的?这要是出了事,谁来负责?”
见殿下非但没有表扬自己,反而训斥了自己一顿,程处亮觉得很委屈。
“殿下,可是不卖吊票,那么多乘客,根本就拉不完啊!俺老程能怎么办?俺老程也很无奈啊!”
李愔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傻啊,这么多人,你不能让火车多跑两趟吗?整整七天的时间,火车跑上五六趟都不是问题,你,你就这么死心眼?”
“这——额,嘿,嘿嘿!”
程处亮终于意识到,似乎真的是自己办错事了,在哪儿嘿嘿傻笑,也不敢说话。
李愔气道:“以后,不许你再卖吊票!不,以后火车站的事情,都不需要你负责了!”
于是,吊票才刚刚开始第一次,也就成为最后一次了。
吊票成为了火车运载史上的绝响。
而第一次购买吊票的那些乘客,其中有一些人,居然还非常怀念吊票的滋味。
但是李愔说什么,也不敢再卖吊票了。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却说那些乘客,下车之后,就乘坐马车,直奔新城而去。
而此时,因为火车轨道的提前竣工,大部分农夫,失去了打工的机会,只能打道回家。
但是距离益州近的那些百姓,纷纷涌入新城,投入到新城的建设之中。
正因此,新城的建设速度,大大提升。
现在整个新城,足足能够容纳几万游客。
因此,这一次来到的七千余乘客,对新城来说,并没有丝毫的压力。
这些乘客,很快就入住到新城之内。
住进敞亮舒适的客栈之后,这些乘客这才发现,原来人家益州月报上面的报道,非但没有一点失真的地方。
现实的住所,只有比他们拍摄的,更加的完美。
住在这里,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坐了两个多时辰的火车,这些乘客,大多数人都非常疲倦了。
在休息了一个下午之后,这些乘客恢复过来精神之后,开始精神抖擞地出门,开始享受饕餮盛宴去了。
这里几乎有一半的乘客,是奔着益州的美食来的,至少美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就算剩下的那些乘客,总不能不吃饭的吧?
新城里的美食城,可不止一座,并且都在这些旅店附近,极为方便。
进入到美食城,品尝到他们从未见过的,美味可口的美食之后,这些乘客不由发出一声感叹,今天果然不虚此行啊!
尤其是那些喜欢辣味,而之前从来都没品尝过辣椒味道的乘客来说。
在第一次品尝到辣椒的滋味之后,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辣椒。
他们不由的感叹,如果以后的日子,没有了辣椒,那日子将会多么枯燥无味啊!
……
第二日一早,李愔就开始带着士兵,前往长滩湖,准备冬捕的事宜。
冬捕,也就是在后世才兴起的一项,在冬天捕鱼的活动。
这在古代,还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那么冬天捕鱼的原理是什么呢?
原来,冬天的鱼和春夏秋冬三季都不一样。
冬天的鱼,喜欢扎堆,并且就在冰层下面。
冰层下面的水面,水温在四五度左右,这里还有充足的氧气。
而鱼就喜欢在这样的地方扎堆,只要找准地方,下网就能网上来无数的鱼儿。
李愔早就命人准备好两千多米的大网,然后带领人来到长滩湖上,找准鱼群扎堆的地方。
寻找鱼群扎堆的地方,是个技术活。
那些老渔民,可以根据冰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而李愔,当然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李愔有系统商城,直接在商城里面购买探测器就好了。
找准地方,打下一个个的冰窟窿,到时候,就会在这种地方下网。
从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直忙活到天亮,这一切,才算是准备完毕。
而这时候,已经开始有游客,怀着兴奋的和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长滩湖边。
他们倒是要看看,蜀王李愔,到底是如何在冬天将鱼捕捉上来的。
而当这些游客发现,人家蜀王光是准备的渔网,居然便有七八百丈长,不由的大吃一惊。
他们,还从来都没见识过这么长的渔网。
这么大的渔网,如果网鱼的话,当然能够捕捉上数不清的鱼上来。
但是问题是,这里全是冰,你怎么撒网啊?
难不成将整个长滩湖的冰层全部揭开不成?
………………………………
第407章 拯救徐惠(三更毕)
很快,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长滩湖边,观看这次冬捕。
他们发现,他们似乎是想错了。
人家蜀王,根本就没有将整个长滩湖的冰层,全部揭开的意思。
而是就在一小片区域之中,打下冰窟窿,然后将网从冰窟窿里下了下去。
问题是,这么长的渔网,你固然能从冰窟窿地塞进去。
但是就这么大的一点地方,你又能打出多少鱼出来呢?
就在这些游客怀疑的注视下,两千多米的渔网,很快便全部都下到了水面之下。
而接下来,就到了开始启网的时候了。
冰捕,有时候一网能打上来二三十万斤的鱼来。
这么多的鱼,凭人力是很难拉的上来的。
当然了,李愔相信,长滩湖这里,肯定打不上这么多鱼来。
毕竟,长滩湖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湖泊,鱼的储存量,也不可能达到那么多。
但是至少几千斤还是有的吧?甚至还有可能更多。
因此,这一次启网,李愔事先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事先准备好了转轮还有绳索,然后套上马,用马来拉动绳索,带动转盘,从而渔网启上来。
随着马不断的前进,渔网也一点一点的从湖水里被拽了上来。
此时,岸边无数的游客,纷纷瞪大了眼睛。
他们倒是要看看,蜀王能不能真的从冰层里面,将鱼捕捉上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渔网被拉了出来。
而就在此时,冰层破碎掉,一条大鱼蓦然从水中跳了出来。
这是今年出水的第一条鱼,也就是头鱼。
这条鱼,被早就盯在旁边,随着观察着水里动向的程处亮,手疾眼快的将这条头鱼收了起来。
不过也因此弄了他一身水,冻的这家伙直打哆嗦。
不过这家伙皮糙肉厚的,根本就没当回事儿。
这条鱼,真的不小,足足有十几斤重,还是一条大花鲢。
而看到这一幕,岸边的那些游客,不由的集体爆发出一声惊呼声。
他们真的没有想到,竟然真的捕捉上鱼来了!
只不过,恐怕也不会捕捉到太多的鱼吧?
但是接下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鱼跳出水面,被网了上来。
“鱼,真的能捕捉上鱼来!”
“天呢,真的太神奇了!”
“这么多的鱼,俺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鱼啊!”
“哈哈哈哈,这一趟,来着了啊!”
“是啊,要是不到益州,怕是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么神奇的一幕吧?”
“蜀王真是太了不起了!”
围观的游客,顿时陷入一片轰动之中。
最终,渔网被全部收了上来。
而此时的冰层之上,打上的鱼,已经堆积如山。
这些鱼,刚刚跳出水面之后,还是活蹦乱跳的。
不过刚离开水没多久,很快便被冻上,成为一条条的冰鱼。
而接下来的时间,这七千多游客,发疯一般的,向这个堆积起来的鱼山扑了过去。
看到自己觉得顺眼的鱼,便抢到手中。
因为他们都清楚,接下来,就到了寻找有缘人的活动了。
这一次捕捉上来的鱼,还真的不少,少说也有几万斤之多。
因为来了上万游客,居然每人都抢到了一条鱼,地面上还有剩余。
额,这上万游客,当然不仅仅是乘坐火车从长安而来的。
益州周围,也有人看了益州月报,知道了寻找有缘人的活动,纷纷赶了过来。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称重了。
只有持有整斤鱼的乘客,才被算做有缘人。
其实,一万多条鱼,如果稍微放宽条件的话,肯定能够挑选出不少有缘人。
但是李愔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因为有缘人太多的话,每个人能够分到的钱就太少了。
李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照顾更多的人。
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看到,有缘人可以一日暴富。
正因为如此,这次的条件极为苛刻。
哪怕多一点都不行。
而最终,只挑选出来两个有缘人。
这两个有缘人瓜分了十万文钱,每人分的了五万文。
而这些鱼的价格可是不菲,一斤的价格,就足足十文钱。
这一万条鱼,足足三万多斤,就是三十多万钱。
而这时候的鱼的价格,一文钱一斤都不好卖……
可以说,这次的寻找有缘人活动。
人家益州这边,分担不用拿出一文钱来,反倒是能够赚到很多钱。
但是,这也是人家益州的本事。
要不然的话,让你冬捕一个试试?你会吗?
成为有缘人,每人获得五万文钱的两个游客,果然十分欢喜。
而那些没有成为有缘人的游客,却也并没有失望。
虽然这次购买的鱼贵了一点,但是这可是从冰层里面捕捉上来的,就必须要值这个价格。
要是便宜了,还彰显不出鱼的珍贵来呢!
每一个抢到鱼的游客,都非常开心。
这些人,有的准备将鱼带回家过年吃。
还有一些,回去之后,直接找个酒楼加工,当时就开吃。
而这些游客挑选剩下来的鱼,也被李愔分发给他的那些下属们。
当日,整个益州城,顿时弥漫起一股浓郁的鱼香味。
……
而当日,也有无数的游客涌入小河村,去到梧桐树前上香。
当然了,同时必然少不得要去瞻仰膜拜一下凤凰毛。
而小河村的村民,早就事先得到了蜀王的指点。
在梧桐树前开设茶馆,卖香火,卖纪念品,还有各种小吃。
而前来的游客如炽,这些买卖,竟然异常的红火。
光是第一日,这些摊位,最少的都能赚到一百文钱以上。
多的,更是能赚到几百文钱。
这样一合计,他们就觉得,原来他们做的非常满足的盐工,其实真的不算什么了。
每天要工作五个时辰,才能赚到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