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下第一院这边,众人脸色则是格外难堪。
不消说,一定是她们这边,出现内奸了。
这种情况,让欧阳若水格外伤心。
当初,蜀王开办天下第一楼和天下第一院的时候,说的清清楚楚。
她们和蜀王之间的分成是八二,她们八,蜀王二。
蜀王对她们的要求就只有一点,那就是绝对不可背叛。
原本她以为,人心都是肉长的。
蜀王如此待她们,又怎么可能真的有人会背叛她们呢?
但是现在看来,竟然真的有人黑心烂肺,坏了心肠,真的背叛了王爷。
……
可是,无论是醉春楼和丽春院那边,演出的《新白娘子传奇》,就只有两幕。
到了最吸引人,最引人入胜,让人看的欲罢不能的地方,接下来——没有了!
这醉春楼和丽春院,一连几日时间,都只是反过来掉过去的演出这两幕。
或者干脆演出以前早就演出过的戏曲,就是不继续往下演了。
气的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骂声不断。
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往下演了。
而是接下来的情节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了。
这可都是他们从天下第一院哪里偷师来的两幕戏曲。
他们非但偷师,并且还抢在天下第一院之前,先行将这幕戏曲演了出来。
估计是这一恶行惹恼了天下第一院,人家干脆不向下排了。
这样一来,后面的剧情,他们也没有,直接就没办法演了。
而三天之后,当那些观众听到他们仍旧在演旧戏,照例没有下面的剧情的时候——
这些观众不买账了,直接掉头就走。
这直接导致,醉春楼和丽春院两边,这一日几乎就没有了观众,生意受到严重影响。
而此时,天下第一院之内,原本最老实的一个演员迎春,此时则是凑到欧阳若水面前,若无其事地问道:“欧阳大家,这白娘子传奇,后面的剧情到底是什么?那两个院子演不出来,依我看呢,咱们排练出来,正好接着往下演。”
听到迎春的话,欧阳若水似笑非笑地说道:“咱们排练之后,正好让他们接着往下演吗?”
闻听此言,迎春不由被吓了一跳,连忙捂着心口说道:“欧阳大家,这话可乱说不得,要出人命的。我就是随便问问,不排就不排,我这也是多操心。”
欧阳若水似笑非笑地看着迎春说道:“是吗?不过呢,这话你就留着向王爷交代去吧!来人,把她关起来,送到王爷哪儿去。”
这迎春,平日里最老实的一个演员,但是近日来老是往外跑,早就引起了欧阳若水的怀疑。
而今天的一番话,更是坐实了欧阳若水的猜测。
这种人,就交给王爷来处理好了。
……
到了第二日,醉春楼和丽春院终于开始后续的演出。
这一日,观众几乎将他们两个院子给挤爆了。
原本的剧情到了水漫金山寺,关键时候卡住了。
而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大水漫过金山寺,把法海老和尚给淹死。
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全剧终!
这个故事这么演绎,看着是很过瘾,但是总感觉故事不够厚实。
明明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了,但是在第一个小高潮的时候,突然间戛然而止,这是种极为不爽的感觉。
总之,看完这一幕之后,让无数观众都觉得,这两个院子,真是白瞎了这个好故事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天下第一院这边,居然也演出了第三幕。
并且,人家演出的第三幕和这边两个院子演出的并不一样。
人家这边的演出是,因为水漫金山寺,白娘子因为杀生过多,被关押在雷峰塔下。
许仙出家当了和尚,而白娘子产下一子,名为许士麟,故事在人家这边,才刚刚开始而已。
于是,醉春楼和丽春院,好不容易通过这曲戏曲吸引来的观众,一下子全都被天下第一楼拉了过来。
并且,这一次两大院子也不好意思再过来偷偷学艺,然后到他们那里再演了。
毕竟,他们两家的剧情,都已经结束了……
再继续演下去的话,那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不过,这样一来,这两家不说自己抄袭可耻,反倒是怪罪起天下第一院来。
这一日,天下第一院正在演出的时候,下面忽然有观众大声喊道:“你们这是抄袭人家醉春楼和丽春院,可耻的很!”
听到这里,台上原本白娘子现在兔子精的装扮者欧阳若水微微一笑问道:“这位客官,你说我们抄袭,小女子倒是想问问你们。醉春楼和丽春院演出的这出戏,前两幕一共有十出戏,这每一出的第一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句话。这句话,到底是怎么说的?”
听到欧阳若水的话,台下的观众不由陷入回忆之中。
不多时,就有人若有所思地说道:“天下第一院,蜀王李愔著?”
欧阳若水微微一笑说道:“没错,这出戏,其实是蜀王李愔所写。不过就在我们天下第一院排练的时候,出了内鬼,被他们两家院子偷学了去,这才有后来的这些事情。”
听到这里,台下的这些观众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出戏本来就是人家天下第一院编排的。
怪不得醉春楼和丽春院,演了两幕就演不下去了,原来根本就是偷学人家的,还没学到家。
而现在,则是真相大白的时候。
人家蜀王李愔,在台词里面埋伏了线索,现在真是想抵赖都抵赖不得。
天下第一院正因为这出《白娘子传奇》,着实红火了一阵。
因为新白娘子的剧情,曲折离奇。
里面的差距,优美而动人。
凄美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
总之,这是一支非常经典的戏曲。
天下一医院,因为一曲白娘子传奇,再次力压醉春楼和丽春院。
………………………………
第247章 三大才子和花魁之争
不过,近日醉春楼和丽春院里,经常有两个少年才子出没,在整个长安城也引发了轰动。
醉春楼里的这位少年才子,给寒梅仙子作了一首诗。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首诗,写的是花,不过并不是梅花,而是荷花。
不过,用荷花来形容寒梅仙子,倒也算是贴切。
而这首诗,在整个长安城都引起了轰动。
那些文人,都觉得这一首诗的成就,并不在蜀王李愔之下。
而这一位,同样是少年才子,只比蜀王李愔,年长不几岁。
而李愔在听到这首诗,然后搜索了一番之后,也是大吃一惊,说了一句:这不科学!
同时,李愔迅速命人搜集这个才子的名字。
因为,这首诗从搜索结果得知,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写。
因为按照搜索出来的年龄,卢照邻此时的岁数,大概才两三岁而已。
但是现在这位才子的岁数,起码比记载的岁数,年长了十岁。
而李愔派出的人手,很快就打听到,这位才子的名字,正是卢照邻!
看起来,是史实记载有误啊!
而与此同时,丽春院里的那位才子,也同样做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来。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丽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这首诗,同样在长安城引起轰动效应。
长安城中的文人,认为这又是一个不弱于蜀王李愔和卢照邻的一位才子。
而这位才子的名字叫做骆宾王,就是七岁写出鹅鹅鹅的那个神童。
按照史料记载,骆宾王今年十三岁,这个岁数,倒是能够对的上。
一时之间,李愔、卢照邻和骆宾王被好事者称之为长安城中的三大才子。
而在这三大才子之中,李愔隐隐为首。
因为李愔不但是从身份地位上,还是诗作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稳占鳌头。
而李愔则是心有隐忧。
好好的,怎么就搞出来一个长安城三大才子呢?
会不会随着三大才子的出现,原本的初唐四杰,会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额,这个可能性很大啊!
而与此同时,长安城中的文人之中,不乏好事者。
他们觉得,应该让三大才子齐聚一堂,最好能让他们比试一番,当面排出名次出来。
只不过,遗憾的是,他们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因为,李愔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
虽然李愔肚子里装了无数的唐诗、宋词、元曲,但是在李愔感觉,凭这些胜过卢照邻和骆宾王,未免有胜之不武的嫌疑。
额,好吧,其实李愔主要是怕和他们当面搞个联诗什么的。
你一句我一句的当面作诗神马的,最讨厌了。
……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眼看就要临近中秋节。
而醉春楼和丽春院,决定在中秋这日晚上,联合长安城中所有的院子,挑选出长安城中的花魁。
这一次的盛会,他们决定定在菊园之中。
到时候,他们会邀请虞世南、褚遂良、姚思廉、张玄素、于志宁等一干文人作为评委。
这些文人,别看一个个为人正派,傲骨天生,但是在风流韵事上面,却是很放的开。
实际上,中国古代,几千年来,文人和娼优之间,就留下无数风流故事。
古代的文人,似乎格外的喜欢那些青楼才女。
这也导致,很多青楼培养出来的花魁,其文采,甚至不比一般的书生差。
而文人和这些青楼才女的唱和,更是被流传为韵事。
这种事情,放在现在是不敢想象的。
公务员胆敢公然嫖那啥的话,是要受处分的。
可见,在古代,也有古代的好处。
……
这一次的比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比诗才。
其实,这次争夺魁首的,大约也就醉春楼和丽春院还有天下第一院三足鼎立。
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花魁大约就会在寒梅仙子、菊花仙子还有欧阳若水之间产出。
第一部分,每一个参赛的女子,都要用一种花来代表自己,并且写一首这种花的诗或者词。
然后,几位评委会给她们评分。
其实,这拼的,已经不是这些女子本身,拼的更是她们身后的才子。
第二部分,就是才艺表演。
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限制,或者是乐器,或者是一展歌喉,或者是舞蹈。
同样的,仍然由几位评委评出最终的名次。
而两次成绩相加,优胜者,就是此次的花魁。
这一次,醉春楼和丽春院背后的势力,之所以将这两位少年才子请出来,看起来对这次的花魁是势在必得。
只要他们的院子能够夺取花魁的话,他们势必能够将天下第一院取而代之。
而这一次的花魁争夺,也引起了长安城中无数文人的关注。
这一次,也可以看成是长安城中三大才子之间的一次争锋。
这一次,长安城三大才子,到底谁更胜一筹,就能在这次的花魁之争中,见个分晓。
……
这一次的花魁之争,天下第一院自然没有不参与的可能。
不参与的话,势必会被外人视作胆怯,不敢应战,势必要名声大落。
因而,李愔在答应下这次花魁之争之后,开始作着种种准备。
第一部分的诗词,李愔还没放在心上。
后世那么多诗词,足够李愔取用,就算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和卢照邻,想在第一部分取胜,机会也是十分渺茫。
而李愔将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上。
这一次的花魁之争,李愔不但准备要胜,还要胜的漂亮。
因此,这一次他决定为欧阳若水祭出大杀器。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中秋节。
这日一大早,李愔就命小六子去天下第一楼,命他们做了几道菜。
然后让小六子去肉铺哪里去买上一块肉,十几斤排骨,今日,李愔准备亲自下厨做几道菜。
这次下厨,倒不是他自己贪口腹之欲。
而是准备做几道菜,送入宫中,孝敬杨妃。
兄长李恪已经到封地去了,每到节日的时候,母妃只会倍加思念。
现在,就只有自己在母妃面前,替兄长尽孝了。
………………………………
第248章 百善孝为先(三更毕)
胞兄李恪不在,如何表达自己的孝心?
李愔决定亲手做几道菜,用实际行动来展现。
在后世的时候,李愔对吃就比较讲究。
喜欢一道菜,会从市场买来材料,然后对着搜索菜谱,不断的研究,直到能做出自己满意得味道为止。
在李愔看来,天下第一楼里的菜肴,虽然美味。
但是仍然受到材料的限制,好多菜肴,他们做出来的味道,还没有自己做的好吃。
比方说,他们那里,就只有十三香而已。
而李愔这里呢?什么八角、花椒、香叶、茴香、桂香等等,还有料酒、橄榄油、豆瓣酱等等,应有尽有。
有没有这些材料,做出来的菜式味道,差别很大的。
不多时,小六子就将肉和排骨买了回来。
至于让天下第一楼做的几道菜,待会他们就会送过来。
而据小六子说,这次他去买肉和排骨,真的好玄,再晚去一步的话,就买不到了。
就这,还是他走后门买到的。
如果认真排队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排的到。
自从上次李愔推广以来,百姓越来越喜欢吃猪肉。
梁王肉——现在已经正式更名为蜀王肉,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
现在,已经不单单是那些百姓,就连那些官宦还有世家之人,不少人也喜欢上了,这平时他们根本就不屑一顾的贱肉。
当然了,还有不少人抹不开面子,就算要吃,那也是偷着摸着的去买。
但是猪肉已经彻底被推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不但是长安城,就连周边的城镇,猪肉的销量都在逐日提升。
而武城村还有土桥村,这几个最大的养猪专业户,他们饲养的猪,已经成为香饽饽。
每天宰杀四五头猪,都根本不够卖。
现在,市场上的猪肉价已经涨到了三文,而他们卖的猪肉价格,已经来到了四文。
就这个价格,仍然是供不应求。
这几个村的村民,因为养猪,着实发了一笔财。
猪的出肉率很高,虽然现在饲养的猪,没有后世用饲料和瘦肉精喂出来的猪,有着百分之七八十的出肉率那么夸张。
但是一头猪六成左右的出肉率还是有的。
一头二百斤的猪,大概能出到一百二十斤左右的肉。
一头猪,他们就能卖到四五百文钱。
而最早养猪的武城村,他们平均每家都养到七八头猪,平均每家的收入,都在三四千文钱。
在这个时代,一家能衬个三四千文钱,就相当于后世八十年代时候的万元户了。
现在,武城村村民的收入,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谁不羡慕?
现在养猪的百姓越来越多,但是等他们养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