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大忽悠帝-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心溃散,将领生异,别人都还能为自己的前程谋划,可是主人毕竟和董公公是翁婿姻亲,就算陛下一时不会为难主人,将来想起董公公之恶,也难免嫌隙主人。不如……”

    胡赤儿欲言又止,牛辅急着催问:“不如怎样?”

    “不如就此逸去,寻一处生地,做个清闲富家翁。”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据说董卓可是被陛下亲手斩杀的,虽然勇猛无比,却也惊险万分。等到将来时局稳定了,陛下坐在高高的大殿上,看着自己杵在下边,万一再想起董卓做的恶,能给自己好脸子么?到那个时候,任打任杀,可都是陛下一句话的事了。

    终于,牛辅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打算出去旅旅游。带着胡赤儿为首的亲卫十余人,以查看防务为由,匆匆地出了安邑,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大大的包裹,比逃难的潇洒,比搬家的利索。

    北边是高节,西边是赵云,就算过河南渡,还是王闹闹的地盘,所以牛辅等人只能往东。反正西凉老家是回不去了,往东走,别回头,过了上党过冀州,究竟北上还是南下,到时候再说吧。

    出了安邑,一路狂奔几十里,不仅是马受不了,就是牛辅也被颠的龇牙咧嘴。好不容易到了荒山野岭,牛辅再也走不动了,下马休息,命人四处找水。这些年虽然世道不好,但是牛辅的小日子越过越安逸,冷不丁走上逃亡之路,不仅有一丝茫然,也渐渐升起往日凶悍之气。

    找水的回来了,牛辅一番痛饮,却没注意到胡赤儿暗中使眼色,悄悄抽出了短刀。十几个亲卫之中,竟然有八个已经站到了胡赤儿一边,各自寻着要暗算的目标,猛然出手。可怜另外几个牛辅亲卫,中刀处不是背后便是肋下,临死都不知道因为个啥。

    牛辅扔掉水囊,抽剑在手,怒喝道:“赤儿,你敢背叛于我?”
………………………………

北地卷 第136章 买张门票看皇帝

    第136章买张门票看皇帝

    ……………………………………

    说起牛辅,不管打仗怎么废物,脑袋瓤儿怎么不够用,个人勇武还是有一些的,否则单凭女婿的身份,也无法名列董卓手下几大中郎将之一。见机不对,牛辅第一时间持剑在手,欲做殊死一搏。

    只听胡赤儿阴恻恻地说:“说什么背叛不背叛,这些年我对你鞍前马后,你却待我如仆役牛马,可曾有过半点体恤?事到如今,送兄弟们一场富贵,也算你报偿了我等,难道不应该吗?”

    “贱奴,该死!”

    跑是跑不掉了,牛辅一声暴喝,竟然率先向敌手发起了攻击,出其不意,横斩、斜劈,瞬间将两人砍翻在地。胡赤儿等人大怒,各持兵刃向牛辅砍过去……

    那两个被牛辅砍伤的人并未死去,躺在地上哀嚎不止,有人问怎么办,胡赤儿说:“又少分两份财货,不好么?”于是,便有人上去补刀,送二人与牛辅一起上路。

    还有六个与胡赤儿一起行事之人,看到他如此阴毒辣手,不禁暗中戒备,各怀异心。

    胡赤儿讪笑着说道:“你们放心,这点财货我还不放在眼里。将牛辅的头割下来,献于高元帅,必得重赏。若是我等能得赏识,封个将校,征战沙场,未必会比这些废物差。”

    …………

    牛辅没影了,安邑守军惊慌无比,逃跑者难以计数。有的去给高节报信,有的去给李傕报信,有的去给樊稠报信,还有的甚至越过樊稠跑去给赵云报信。

    因为距离上的差异,李傕接到信之后,当即加速行军,首先占据安邑,收拢了牛辅所部,然后又命人请樊稠前来,一起商议对策。

    老大都没了,樊稠也六神无主,这会儿就别想着怎么抵挡赵云了,商量个何去何从的法子才是正经。所以,牛辅接到李傕之请,立刻带着亲卫向安邑赶来,可惜他不知道,自己前脚刚走,赵云后脚就奔着猗氏而来。

    牛辅得了董越一部分兵马,李傕又得了牛辅一部分兵马,所以现在几股西凉兵马之中,当以李傕的实力最为雄厚。投向朝廷是大家的一致决定,请请罪,说几句客气话,回头到了自己的地盘上,照样当老大。

    有兵马就有谈条件的资本,李傕派人向高节送信,说明了自己的意图,但是高节提出的要求是兵马必须接受改编,将官去北邙军校学习。这让李傕愤然大怒,心里话说,我们这帮人去了洛阳,还能有好吗?

    相持其间,传来消息,樊稠留在猗氏的兵马,被张绣部将骗开城门,一拥而入,然后就全落入赵云囊中,气的李傕大骂樊稠蠢笨如猪。

    人在屋檐下,樊稠只剩下带来的几十个亲卫,由着李傕再怎么骂也不敢犟嘴,但是心里却对李傕充满怨恨。

    胡赤儿七个人带着牛辅的脑袋来到高节军中,想要凭此进阶,但是高节说:“背主之人,阴毒反复,留之不得。”

    然后,胡赤儿就没有然后了。

    …………

    年前发出的招贤令终于得到四方反应,同时因为朝廷改制,皇帝要爱卿们举荐贤才的缘故,洛阳城一时之间风云会际。有托关系、找门路来的;有利益交换,几方互推,被举荐来的;还有人觉得本事不小,自己就溜达来的。其中也不乏打听消息,凑凑热闹之人。

    然后,被任命为中吏部部长的马日磾就忙活了个四脚朝天。这位可怜的、曾经被撸的前太尉负责记录所有贤才信息,除了姓名、籍贯、年纪、公母,还要求贤才们每人写一篇策文,但是皇帝却又没有提问,由着贤才们随便写。等到马部长理清了,验看过了,再分出优劣等级,交给皇帝过目。

    因为朝廷是头一回有这样的举措,而且皇帝会亲自接见贤才,所以动静闹的很大,尽管繁琐,等待的时候也很长,但是贤才们还是表现出了空前热情。

    慢慢的,传出一种风声,说是想要得到陛下的召见,就要送给陛下十倾地!对于世家豪门来说,十倾地不算什么,就当买门票看皇帝了呗!一旦得到皇帝青睐,前途就会一片光明,而没钱没势没地皮的,只能仰天长叹或者偷偷咒骂。

    马日磾当然不会承认这样的事了,然而事实却是送了地的真的很快就得到了邀请……马日磾的谜底,简直像走光,被人偷笑,尚且不知。括弧“日磾”二字读作“谜底”的音。

    皇帝举办的欢迎贤达进京酒会就在鸿德苑,外围有伍琼的第十二旅派人把守,酒会周围则是燕云近卫团。

    会场之中有一溜长长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精美的糕点、冷拼和酒水,周围散落着供人休憩的座椅,赏花赏鱼,景色雅致,甚至还有歌舞表演。穿着马甲长裤与新式衣裙的男女侍者穿梭其间,随时为贤才们提供酒水,也成为酒会上一道亮丽风景。

    燕十一偷空就左右来回地梗梗脖子,好像如此便能让脖子更长一点,挣脱领花的束缚。麻蛋儿,脖子里带这么个作死的玩意,真是要了亲命。没办法,身为此次酒会侍者领班,就算对领花再有意见,也不敢从脖子里薅下来,谁让这是皇帝亲自设计的服饰呢。

    起初来参加酒会的贤才们都特别拘谨,毕竟面见皇帝是一件极其庄严的、神圣的大事,但是随着侍者领入与解说,进到苑中之后便慢慢放开了心怀。有些原本相熟的自然要彼此招呼一番,有些趣味相投的便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吃货们忙于品尝美食美酒,雅致的乐于欣赏歌舞。

    可惜贤才们不知,他们的皇帝刘汉少此刻就混在他们中间,把自己捯饬的像“婶婶学子”似的,身旁还带着杨修与燕四娃,好像五好少年三人组。

    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带袁绍、曹操以及许褚、典韦……煞风景!

    其实,就算是杨修杨行走,刘汉少也不太乐意带着,因为杨行走在洛阳的名气还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受人瞩目的偶像,可是又怕遇上哪个掉书包的找自己之乎者也,所以只好带上杨修备用。

    从几个聚集人多的人堆里偷偷听几耳朵,刘汉少在苑中随意溜达,忽然发现有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唉声叹气,不禁好奇地走了过去。

    杨修多有聪明劲啊,知道刘汉少的想法,连忙先行上去打招呼。

    “弘农杨修,见过尊驾。”

    那人吃惊地问道:“哦,原来你就是杨百倾?”

    一瞬间,杨修脸憋通红,双拳紧握,要不是顾忌着刘汉少在旁边,估计得上去咬那人。因为坊间传说,杨修这个御前行走是拿一百倾地换回来的,所以就给杨修起了个“杨百倾”的外号,引为笑谈。但是这种外号当着人家杨修的面儿喊出来,那人究竟是傻还是缺?

    那人也觉得自己唐突了,连忙拱手作揖地对杨修说:“恕罪恕罪,一时失言。许昌陈群、陈十倾,见过杨行走。”

    许昌陈群?

    杨修没见过陈群,但是对其名所知甚详,因为他与陈群有一个共同好友,孔融。

    孔融这个二百五交朋友不分人,祢衡比他小二十岁,说他是自己的大儿子,他还乐呵呵的到处吹捧祢衡。又能和陈群父子称兄道弟,今天陪陈纪一起喝花酒,明天和陈群一起赏风月。单从这一点来看,好像和刘汉少还有点像,可怜的曹操父子……

    “原来是许昌陈群,时常听孔文举说起,今日方才得见,幸会幸会。陈兄表字不是文长么,怎改十顷了?”

    陈群脑门黑线,心里话说,要不是自己先说秃噜嘴了,怕你不高兴,至于这么自黑么?

    “哎……今日参与酒会,群也是花了十倾地,才能进的来呀。”

    于是,杨修爽的哈哈大笑,你们喊我百倾,自己却是十倾,怎么看都比我差远了。

    “长文兄说笑了,陛下也是为国招募贤才。”

    “难道是有地则有才,无地则无才?此等做法,与先帝倒有几分相似,却又高明不少……”

    听着陈群拿刘汉少和刘宏相比,燕四娃当时就不高兴了,夹枪带棒地说:“是啊是啊,与会之人成百上千,陛下得田成千上万。没事还能自己种种地,喂喂猪,挖个大坑养养鱼。猪又生猪,鱼又生鱼,子子孙孙无穷尽,卖的钱都叫陛下得了去。”

    燕娃之中,四娃是心眼最多的,尤其是他说“喂喂猪”的时候,眼睛盯着陈群一眨不眨,暗示的也忒明显了。

    刘汉少没涵养,“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陈群不知这二位什么路数,连忙向杨修请教。

    “这位是刘公子,这位是燕公子。”

    双方说了一些其实根本没仰过的久仰话,陈群还是不知道这二位的路数。

    刘汉少好奇地问:“方才我见文长唉声叹气,不知何故?”

    陈群又放了一块曲奇饼在嘴里,感叹地说:“如此美味,却要十倾良田,方得一尝,群也不知该心疼良田,还是心疼美味。”

    刘汉少正抿着小酒,差一点喷出来。杨修等人在坐,早有侍者端来糕点、酒水,刘汉少也拿起一块曲奇饼,看了看,又放回盘中。

    “饼虽美味,却也不值得十倾地。只是不知天下良田,该如何交还到种田人之手?”

    陈群说道:“为安置流民,陛下将皇家田苑都拿了出来,恩泽百姓之心,群亦所感。只是对这种用办酒会敛田地的做法,不敢苟同,实在有损陛下声名。”
………………………………

北地卷 第137章 不许兔子吃老虎

    第137章不许兔子吃老虎

    ……………………………………

    “陛下要什么声名?刷声名是那些名士才干的事,有孝名,有贤名,有仁名,有义名,百姓吃不吃得饱肚子,跟他们没个屁关系,只要自己有了声名,登堂拜相,荫庇子孙,足够了。可是陛下的声名从来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始皇帝一统六国,也只落得焚书坑儒、苛刑酷法的声名,武皇帝穷兵黩武,为了几头毛驴劳师远征,照样威名赫赫。在我看来,不管他们是好名还是恶名,只有一样是相同的。”

    刘汉少不仅把名士们奚落的一钱不值,连秦始皇和汉武帝也捎带了进去。秦始皇随便骂,反正那是前朝的皇帝,可是汉武帝怎么说也是您了的先辈前人不是,您了这么唧唧歪歪真的好吗?

    反正说这些话的是皇帝自己,前任再怎么厉害,也没现任好使。非但没人来劝慎言,杨修还机灵地配合着问道:“哪样相同啊?”

    “百姓苦。”

    四个人沉默着,尤其是燕四娃,可能想起了小时候的困苦,感触颇多。刘汉少把汗血宝马说成几头毛驴,陈群听的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许久,陈群又道:“乱世用重典,秦皇正是因为使用严法,才能称雄于世,一统六国,这也算不得恶名。倒是现而今,盗贼蜂起,贪恶横行,陛下若能用苛刑酷法,想必收效甚大。”

    “何为律法?”

    刘汉少问了一个很白的问题。

    陈群一愣神,然后掰着手指头说道:“我大汉律法可分为《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又有《令甲》及《法比都目》。其中《九章律》分别是盗律、贼律、囚律、捕律……”

    陈群如数家珍,刘汉少只是摇头,摇到后来就跟拨浪鼓似的,干脆打断陈群的话,说道:“长文没能理解我的问题,我是说,我们设立律法的初衷是什么?是惩治奸邪,统御万民吗?”

    “自该如此!”

    刘汉少还是摇头,神叨叨地说:“是保护!”

    三人不解其意,直愣愣地盯着刘汉少,就想听听他能说出什么花来。可是刘汉少渣呀,要是能把正经的东西说出花来,岂非有辱学渣之名?

    “比方说,这里有一个笼子,笼子里同时关着老虎和兔子,我们下一道法令,说……兔子,不许你随便吃老虎,否则就是犯法!”

    噗……陈群呛的直咳嗽,连嘴里的曲奇饼都喷出了沫子来;燕四娃想笑,却又觉得好像没那么可笑;杨修盯着刘汉少的眼神难以名状,或许兔子和老虎令他想起了树上骑的猴。

    好不容易止住咳嗽,陈群不大确定地问道:“我们……保护兔子?”

    刘汉少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又说道:“保护,才是律法的初衷;刑罚,只能是律法的手段。在我看来,律法是严肃的、严格的,任何人触犯律法,都应当受到惩治。然而无论是秦时苛刑酷法,还是大汉的汉律九章,只有刑罚的手段,没有保护的初衷。孔子曰,刑不上大夫,难道不就是不许兔子吃老虎吗?”

    “等……等会……此言出自《礼记》,不是孔子曰的……”

    陈群还想辩解,却看到刘汉少满眼失望,摇头叹息的表情,便自住口不说。其实他听的明白,不管那话是谁曰的,律法惩治不了权贵,只能惩治贫贱之人。贫贱者遵照律法,只能这样,或者不能那样,而权贵之人却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

    律法比他们手里的刀枪更锋利,可以想砍谁就砍谁;律法比他们怀里的妇人更风骚,可以随便出出入入。他们制定律法,又破坏律法,所以就有了谁遵守律法,谁被律法惩治,谁不遵律法,律法就拿谁没辙的怪异现象。

    陈群忐忑地问:“请教刘君,如何能教律法,变成保护?”

    “嗯……打个比方。一条大路,皇帝走中间,公卿勋贵走两侧,寻常百姓更靠边,这样的法令就很麻蛋儿。最好走的路中间都留给了皇帝,皇帝又不是马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