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无不担忧地说:“不宜操之过急呀。人有聪愚之别,老幼之分,学习、接受汉简字的能力自然也有不同,还是应当留下足够的时间,先学后查,方为妥善。”
“还是本初慧眼如炬,孟德思虑周详,一下子就瞅准了关窍所在。哥的确有心将汉简字与倍精话推行天下,不单单是咱们汉人要学,百越、羌胡、夷狄都要学。你们想啊,要是这些人都学会了咱们汉简字与倍精话,张口就问吃了吗,到了那个时候,你们说他们该是什么人呢?可惜呀,这个目标还很远很远,别说他们,就是咱们自己又有多少人能识字认字呢?”
袁绍和曹操大概不知道“文化入侵”是什么意思,却知道教化百姓,但是“可使民由之不可使知之”犹在耳边。粗话的,圣人基本等于算命的,说话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咋解释咋有理。
让更多的人识字,这已经是刘汉少的明确表达,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有些难以预料,识字的人多了,世家豪族掌握的文化优势必然下降不少,可如果真像汉少所说的那样,周边蛮夷也都学会了汉话汉字,可是比用刀子收服他们还管用。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只怕汉少将来可以不流血或者少流血,就能发动灭族之战……
一时之间算不清得失,但是并不妨碍袁绍与曹操内心的澎湃,因为很多时候刘汉少都是新的,新的观点,新的作为,新的话语,还有新的发疯的样子。这些“新”给他们带来惊喜,也可能是愤怒,有时啼笑皆非,抑或无可奈何。好比他说要卖官鬻爵,当初把他俩气的不行,可是他不仅身边多了一个跑腿的小娃,还赚了一百倾地,足够安置几百户流民。
所以,他们想继续看着刘汉少新下去,看他还能带来多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他们更想早点派上用场,不管刘汉少让他们去做什么,只要有活干,就觉得自己必然能大显身手。
可惜……
看着其他人忙里忙外,脚不沾地,袁绍和曹操有时候就会暗自咬牙切齿地说:我恨主簿!
…………
蔡邕主持的汉语拼音以及汉简字辅导班悄悄地开张了,地点就在原本的太学院,教师主要是当年被派去嵩山教学的娃们,有男有女,年纪都不大。
熹平石经新立时,前来观看临摹的之人不计其数,一天之内,车子就要上千辆,堵塞交通,前呼后拥。与此盛况相比,辅导班就显得冷清多了,好几天才招收了一百多个学生。然而,随着第一期《大汉月刊》的发行,辅导班就好像不太够用了。
很突然的,某天,人们醒来,算计着家里还有没有粮食,能买点啥或者卖点啥,走上街头,发现街口、路口、城门口,同时出现了一景。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子上摞着很多纸质书,三四个穿着统一校服的小娃举着书高喊:“月刊月刊,大汉月刊,卖了卖了,大汉月刊。看皇帝陛下如何斩杀国贼董卓,看汉正军奇袭白波谷,看蔡大家开设汉语拼音辅导班……”
等到人们好奇地围过来,纷纷打听《大汉月刊》是啥东西的时候,小娃们也不管会不会剧透,翻开月刊便大声地朗读起来。
于是,买菜的也不买了,卖粮的也不卖了,围着小娃们开始听故事,圈子越围越大,越围越大,连交通都堵塞了,只能城管过来巡逻疏导,可是慢慢的,城管也听上瘾了……
有钱人自然不屑于站在路边听人家读月刊了,就命随从们去买。噗……一本月刊二千钱,顶的上当年买一个陈冉了。好在有钱人不在乎,眼见着桌子上的《大汉月刊》越来越少。可是月刊拿到车上,翻开一看,横版的,有些字认识,有些好像还吃不准。
让随从们再去打听,原本吃不准的字,还可以配上一本《北邙通用字典》,边看边学。
再买,一本字典一万钱,顶的上好吃不贵楼吃一顿了。结果打开字典,还是整不明白,再问,才知道蔡邕蔡大家正在太学开辅导班,教授使用字典之术。
这会儿就更顾不上听书了,赶着车子往太学跑。蔡大家满血复活,开学授课,能赶过去凑个热闹,将来也能对别人吹嘘一番呀。
同样的场景正在不同的路口、街口发生,各式各样的马车向南门汇聚,涌出城去,再向太学狂奔,知不道的还以为他们飙车呢。马车后边还有跟着跑步的,跑步的后边还有喊“等等俺”的,知不道还以为他们玩马拉松呢。
辅导班的学员一天之内暴涨了十几倍,如此不算,随后几天里还是有人成群结队地赶过来。原本的教室,开了再加,坐满之后,有的人干脆就站在后边听课,站的人多了就往过道里挤,挤着挤着就涌到了讲台跟前,然后,教室外面还有人扒窗户……
这场面也真是没谁了,就跟后世听相声差不多,除了没有卖房梁上的挂票和椅子底下的趴票,哪个教室都是爆满,哪个小老师至少都得招呼一百多个学员。
由此可见,汉末的人不仅求知欲强烈,娱乐之心也很强烈呀,谁让上课的老师们总是没事就讲故事呢?
后来,白天不够用了,直接加开了夜校班,为此,洛阳南城门专门推迟了关门时间,就等着夜校学员下课之后,由城管们护送回城之后再闭城门。而《大汉月刊》编辑部那边的印刷厂压根就没停过,不分白天黑夜地开工,好在分出了轮班制度,不然非累死个人不可。
像杨彪这样的身份,自然不方便跑去太学院,所以杨修每天从刘汉少那边回到家,还得偷偷地教杨彪学习拼音字母和汉简字。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拼音字母绕口,教不好,杨修就挨一顿揍,还教不好,继续挨揍。再所以,就能看见杨修时常鼻青脸肿地在刘汉少面前行走行走,让袁绍和曹操看着真觉得解气。
也不知道从哪儿传出的风,说三五年之后,所有官吏都要学会汉简字与倍精话,否则不予任用,这一下学习的风潮就更火爆了。爱卿们向陛下奏请,召北邙学校的小娃们来当老师,以供官吏们学习,省得总往太学院跑,还抢不到座位。
于是,没怎么用的却非殿临时改成了拼音字母大讲堂。
………………………………
北地卷 第130章 虎狼之年老年人
第130章虎狼之年老年人
……………………………………
纷纷扰扰的中平六年终于在刘汉少乱七八搞之下划拉过去,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保住了一条小命。因为当初从北邙还宫的时候,并没有更改年号,所以也就不存在还宫之后的“昭宁”与刘协的“永汉”。
公元189年,沿用中平六年。
公元190年,始称光熹元年。
爱卿们不断上书,请奏皇帝册立后宫,以继正统,繁荣皇家;刘大根说冬天的时候雨水少,怕来年会不平静,要陛下早做绸缪;麻蛋儿的老狐狸贾文和还是没有一点信儿,也不知道死哪旮旯里了。
好在还有王闹闹给刘汉少送了一份新年大礼包,进入弘农之后,请董越留下的部将李蒙、王方喝了一顿大酒,然后就在酒桌上收了他们的兵权,还忽悠他们说送回北邙军校学习学习,不仅能升官,还能做天子门生,于是李蒙和王方高高兴兴地来了洛阳。
可惜要是能老老实实地干活,就不是王闹闹了。收编弘农兵士的时候,凑出了大半个骑兵旅,王闹闹撺掇着陈冉、张辽一起就地分赃,硬是给瓜分了个干干净净,只给刘汉少送回来十几匹好马。但是刘汉少坚信,这些马也是王闹闹挑剩下的。
钟繇来弘农上任的时候又把王方带了回来,可怜的娃,没能进北邙军校学习,被王匡任命为弘农城管支队的支队长,协助钟繇稳定地方。
再见王方就是一手藤盾,一手宝棍了。王闹闹爽的哈哈大笑,还热情地拥抱,很痛快地说,组建弘农城管支队,人手随便挑。可是原本驻扎弘农的兵马已经被王闹闹改编,精锐抽走,剩下的划归B级军团。即便如此也没轮到王方随便挑,而是B级军团挑剩下的……
“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咱们兄弟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升官简直是一定的,可是哥不在乎,天子门生,哥的官再小,谁还敢把哥怎么着?对呀!你去洛阳上学,也就是天子门生了,回来咱们哥俩做同学……”
回想着王闹闹当初说过的话,直到此时王方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被他坑了。虽然丢了军权,小兵兵都被拐走了,可自己现在好歹也是城管支队长,这可是分队长亲自任命,陛下亲自认可的呀!总比以前提心吊胆的就怕陛下降罪好多了。于是,王方也成了王闹闹的狗腿子,但有所命,不敢不从。
原本刘汉少还担心王闹闹在弘农呆不住,敢半夜三更把自己往深山老林里塞的也就这娃一个了,现在他手里又有了小两万人马,加上B级军团的地方守军,更多。假如松开马嚼子,由着王闹闹撒欢,估计他敢直接带着人跑西凉捅叛军去。
然而,王闹闹上报,说要在华阴以东修筑一座关隘,以卫京师。
这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潼关。
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为防范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修筑潼关,后来与马超、韩遂大战于此,潼关之名,始见于史。
潼关南有秦岭,西近华岳,北有渭洛二川,会于黄河,抱关而下。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果然是畿内首险,四镇咽喉。
但是现在驻守华阴的是段煨,刘汉少仿佛记得,这个人性情多疑。原本的历史上,贾诩就是在他这里呆着,表面上他对贾诩客客气气的,但是贾诩怕他忌惮自己,所以才跑到了张绣那里。
现在王闹闹要在这里修潼关,不知道段煨会怎么想。
戏志才说:“没关系。此地险要,若有关隘防御,即使关西有千军万马也过不来。区区一个段煨,汉少何必在意他的想法?牛辅杀了董越,皇甫嵩杀了董卓全家,段煨就算再有疑虑,也不敢去他们那里。此人识相的话,就该尽快向陛下请罪,向闹儿示好才对。否则的话,只怕闹儿不会容他嚣张。”
刘汉少惊讶地问:“你是说,段煨敢犯倔,闹儿就敢打过去?”
戏志才也惊讶地问:“汉少以为闹儿急着修潼关干吗?他不就是想把陛下锁在京师,关好了门,然后一路向西,撒欢去么!”
刘汉少脑门黑线……敢情王闹闹这货满脑袋想的还是跑出去“打架”,不过,算他还有良心,知道保卫京师,保护本皇帝为首要。所以先修潼关,到时候这里随便丢下点人看着,他才好带着兵马继续西进。
…………
永安宫里,刘汉少的住处。
屋里火盆熊熊,热汤滚滚,刘汉少泡在浴桶之中,任由云三妞轻轻地为他按摩头皮。虽然现在已经不留长发了,但是这个习惯却保留了下来。每当此时,刘汉少便安静的像一位沉思的智者。好吧,其实是每次被按舒服了,总爱昏昏欲睡。
作为一个穿越者,有时候刘汉少觉得自己很丢人。军事,军事不懂;民事,民事不懂;政事,政事不懂。原本还有一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可以凭借,但是随着董卓的死翘翘,所有的历史轨迹都已经改变,就连最著名的“十八路诸侯联欢会”都不开了,这让刘汉少茫然的如遇暗夜,不知该何去何从。
云六妞走进来,轻声说:“汉少,道长和杜娘来看您了。”
如今的云十八骑有一百多个小女娃,一个连分成三排。一排做打扫的时候,二排就做警卫,三排训练,如此轮流排班,倒是谁也闲不住。虽然云三妞和五妞、六妞分别担任连长和副连长,每人带领着三十多人,可是她们三个不约而同地把大部分事务都交给了排长和班长们去干,只要有机会,就会随身紧跟着刘汉少。并且,刘汉少也习惯了让她们三个服侍,别人想帮刘汉少洗头,那是没可能的。
“哎呀,老道来了呀,快请进来吧。”
刘汉少猛然从浴桶中站起来,水珠子顺着身躯噼里啪啦地往下落。云三妞有些惊慌,仿佛刚才还温顺地偎在自己手边的小猫咪瞬间变成了雄狮,胸宽背厚,臂膀结实,水光之中更显得几分魁梧。
好吧,狮子其实还不够雄,毕竟年纪在这儿放着,即使如此,也令云三妞心跳加速,怦然不已,连忙为刘汉少擦拭身体,服侍穿衣。
“死老道,亏你还记得来看看哥!”
史老道和杜娘刚一进屋,就听到了这么一句不太美丽的话,可是刘汉少笑颜如菊花,一点生气的意思也没有,甚至还张开双臂迎了过去。
汉少还是那个汉少,就算当了皇帝,也没个正经时候。
史老道心下大慰,刚想迎上汉少的双臂,却见他一把抱住杜娘,作撒娇状。
呃……这就尴尬了。
没办法,史老道只得自己找个座儿坐下,看他们上演“母慈子孝”的戏码。
杜娘被刘汉少簇拥着坐下,看他就跨在椅子扶手上,与自己亲昵,心中既喜悦又感慨,拍着刘汉少的手背唠叨:“都长成大人了,该娶亲了。”
刘汉少起身,一屁股坐到史老道旁边,耷拉着脸问:“你也是来催婚的?该不会是谁家有现成的闺女,求你来给哥做媒的吧?”
杜娘怕刘汉少翻脸,急切地辩解着说:“哪有的事。老身还不是为了汉少,为了皇家着想?”
看到刘汉少坐在自己身边,与自己亲近,史老道也趁机说:“册立后宫之事,汉少还能推脱,可是加冠之礼万万不能再推了。”
不等刘汉少开口,杜娘立刻反驳道:“册立后宫之事怎么就能推脱了?早日娶妻生子,繁荣皇家,难道不是汉少最应该干的大事?”
史老道争辩着说:“汉少自己不愿娶亲,你能如何?倒是早行加冠之礼,也好便宜行事,再无人敢小视于他。”
“我就不信,现在谁敢小视于他,那云儿、聘儿都是吃干饭的?能瞪着眼看他们大哥受欺负?”
“哎……妇人之见,休要与我理论。”
“不理就不理,今晚我就住儿,不回家了!”
身为刘汉少的乳母,本来就是要住皇宫的。可是刘汉少觉得把她和史老道掰开,挺不够意思,所以搬来永安宫的时候,就让杜娘回史侯府陪史老道玩去了。
眼看着这两位虎狼之年的老年人在哪里吵吵,刘汉少只觉得又亲又烦,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忽然,杜娘又调转了矛头,冲着刘汉少嚷嚷:“汉少,你现在也是当皇帝的人了,怎能住在永安宫这里,偏安一隅?北宫正殿就不能住吗?南宫当初让袁家子烧毁了些许,到现在也不修缮,皇家威仪还要不要了?陈留王年岁也不小了,整天就知道瞎混,是让他封国还是就学,你到是给个话呀!”
眼看着杜娘口沫横飞,滔滔不绝,刘汉少实在无法忍受,大喝一声:“够了!”然后伸出手指,哆哆嗦嗦地指了指史老道,又指了指杜娘。
“你……你……你们……还知道哥是皇帝呀!还知道哥是皇帝?”
史老道立刻端起了茶杯,品茗闻香作陶醉状,而杜娘则双手按在肚子上,假装里边还有一个似的。无他。就因为肚子里装着史来克的时候,刘汉少对她可好可好了,即便是教训人,也是刘汉少站着她坐着……
………………………………
北地卷 第131章 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