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大忽悠帝-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究竟是怎么绕过闻喜、绛邑而直接进攻白波谷的?

    但是,这些现在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的老婆和娃都在白波谷,一旦被人家打下来,便会受制于人,后果难料。所以,李乐也顾不得兵士们行军几十里,是不是累的大喘气,只看到对方人数不多,便立刻下令攻击。

    事实上,兵士们的家眷也都在白波谷,救人心切,大家都提着一股劲,气势高涨,纷纷呼喝着向淳于琼所部扑来。

    路上有拒马,后边有刀盾,然后是弓弩手。虽然刘汉少说过要曹性带出一个弓弩旅,但那只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强大的远程兵种,其实每部都有自己的各个兵种,相互配合,只是数量多寡不同而已。

    还没冲到拒马前,临汾援军已经倒下了一大片,可是家小都在敌人身后,不由得他们不拼命。一拨被打退,再上一拨,如此反复冲锋,终于用人命填到了淳于琼部的跟前。

    刀盾兵已经顶在了第一线,弓弩手后退,自由散射,长枪跟进,乘隙击杀。淳于琼暗想,只要敌人不乱跑,就这么一拨一拨地来送死,大概他第二旅自己就能把对面这些人全灭喽。当然了,这只不过是他的美好幻想而已,敌人要是死伤惨重,打到最后,傻子还会再往上冲呀?更何况,这种美好幻想,有人也不许他想的太久,因为就在此刻,西侧山坡之上响起了冲锋号……完了,抢菜的来了。

    上千铁骑从西侧山坡上呼啸而下,那声势得有多猛烈,临汾援军登时就傻眼了。到了这个时候,傻子都明白是中了敌人的埋伏,李乐立刻收拢部属,打算向南后撤,退回临汾。可是没走出多远,又听到了那种奇怪的号声,并且,这一次出现的敌人更多,足足两三千骑。

    有个词叫万马奔腾,其实千马奔腾也很吓人。荡起的尘烟之中,一面面红旗招展,而其中最大的那面旗子前,一匹白马犹如龙踏黄云,马上一员骁将向着李乐中军直扑而来……
………………………………

北地卷 第123章 重操旧业扮黄巾

    第123章重操旧业扮黄巾

    ……………………………………

    从临汾到白波谷,顺着山坡下边走大路,西边是山坡,东边是汾水,其间最窄之处不足一里。淳于琼就是卡在这个最窄的地方,堵着北去白波谷的路,而赵云把两个骑兵团放在临汾援军身后,已经堵死了他们的退路。

    看到赵云杀出,淳于琼下令吹冲锋号,也率部向李乐扑杀过来,而李乐已经失去了阵脚,慌不择路地带着人往东南逃窜。可惜两条腿不可能跑的过四条腿,被赵云的两个团圈住,硬生生又给堵了回来,只得拼命往东跑。

    东边是汾水呀!

    乐乐,就问你会不会游泳?

    赵云部冲的疾,淳于琼部跟在后边成了打扫战场的,可是淳于琼不甘心,命令两个团滞后,收降俘虏,自己亲率一个团,紧追慢赶地往前跑。终于看到白波首领的旗子了,淳于琼一声虎吼,正要扬刀冲杀,却看见一匹白马奔着旗子就撞了过去,要不是有那么多白波兵士拦着这货,它肯定能把旗杆撞折喽。

    赵云的枪法已渐渐大成,撒着欢舞开了,是只见银光,不见其枪,处处飙血,鬼神难防。尽管跟着李乐的人还不少,可是谁能挡得住赵云呢?一溜烟冲过来,李乐刚想迎敌,才将手中的刀举到一半,胸前已经被扎出了一个血窟窿。

    “投降不杀!”

    淳于琼硬生生把喊杀令变成了招降的口号,否则由着赵云这帮骑兵祸祸,要不了多大会儿就能把李乐所部给祸祸没了。

    此时赵云也好像醒过来似的,开始高喊“投降不杀”,收拢人马。

    李乐都死了,活着的人还有什么指望?心气儿一落再落,噼里啪啦地跪了一地,甚至不少人直接都累瘫在地上。

    淳于琼想哭,本来自己堵着李乐打,挺威猛的,怎么赵云一来,自己立马变成帮场的了?偏偏何曼不开眼,还冲着赵云吆喝:“赵旅长,好枪法!”

    你到底是我手下,还是他手下?

    淳于琼上去踹了何曼一脚,没好气地说:“打扫战场去!”

    “哎,好咧!”

    还别说,何曼经过这几年的教育,别的方面不管有没有见长,服从命令还是能做到的。

    这边快要收拾完事了,突然见到汾水对面尘烟腾起,鬼哭狼嚎地跑来大队人马,好像也是白波军。

    仗打赢了,赵云心情舒畅,站在汾水边哈里哈气地吆喝:“对面的朋友,你们好吗?”

    “好个屁!你过来试试,打不死你!”

    于是,赵云脑门黑线……

    …………

    话说与大军分开之后,刘辟率领第九旅赶往绛邑。高节下命令时说的清楚,绛邑能取则取,不许强攻。但在刘辟心里,只有取下绛邑,才算立功,若真是追在绛邑援军的屁股后边,只完成堵截任务,也实在没啥可夸耀的。

    汉少都说了,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要是自己不整点拿得出手的功劳,怎么对得起汉少的信重?

    既然绛邑不可强攻,那就得动一番脑子了。把自己的旅参、团长、团参都召集在一起,开个小会,最后决定,继续诈城。孔子曰的好,好招不怕来回使,只要使的够顺溜。

    在制定诈城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扮作小股黄巾,前往投靠;第二种意见,是扮作黑山援军,前往支援。可是两个方案好像都有瑕疵,甭管是投靠的还是支援的,都应该先去白波谷嘛。

    后来,又有人出招儿,说干脆扮成绛邑的白波援军,就说出去之后遭遇埋伏,被打退回来的。

    “绛邑援军,绛邑城里的守军能不认识?”

    “找点鸡血,把脸抹花!”

    “人家要问是哪个部分的,首领是谁啥的,咋办?”

    “呃……就说打散了,现在不知道。”

    就在大家又快吵吵起来的时候,刘辟一拍大腿,说道:“有了!就说咱们是流落的黄巾,本来打算去白波谷投靠,半途遇到敌人埋伏,所以才逃到了此地。绛邑城派出援军,说明已经知道了白波谷遭袭,但是他不知道半路还有人埋伏,咱们就把这个情报告诉他们,当成进门之礼。”

    想了一想,刘辟又说:“让诈城的兄弟把脸抹花,扮的惨点!”

    众人沉思着,慢慢点头,忽然刘辟的三团长说道:“咱们的情报是真的,万一绛邑守军信了,派人追赶援军,告诉他们,那怎么办?岂不是打乱的高远帅的作战计划?”

    刘辟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傻娃儿,只要咱们能进去,还能让他们再出来么?”

    如此一说,众人深以为然,纷纷拍着刘辟的屁屁说“高,实在是高。”

    …………

    绛邑城东门外来了一伙败兵,破衣烂衫,虚弱无力,有的拿枪当拐棍拄着,有的相互搭肩膀搀着,甚至还有一位躺在树枝胡乱编造的担架上被抬着。

    因为援军出城,绛邑城内空虚,所以早已四门紧闭,加强了戒备。来的这伙败兵,离着东城门还有老远,便被城上的白波兵士喝住。

    “尔等何人?别往前走了,再走可要开弓放箭了!”

    败兵们一听,慌了神,纷纷乱喊:“大帅,别放箭!自己人……自己人呀!”

    躺在担架上那位挣扎着撑起上半身,说道:“我乃汝南黄巾……帐下……咳咳……小帅……有紧要的军情回报!快开城门……”

    离城门还远,躺着那位又伤的重,说话断断续续的,城头上的白波兵士听不清,连声追问:“啥?你说啥?”

    “重要军情!”

    担架上那位使劲吼了一嗓子,完事又躺回去了。

    一听说有重要军情,白波兵士立刻前去回报,不大一会儿,城头上出现了一个小首领模样的人,再次问道:“尔等何人?有何军情?”

    躺在担架上那位已经病的开不了口了,好在身边站着的兵士嘴皮子利索,当时代为答话。

    “我等是汝南黄巾,何仪何渠帅帐下,历尽了千辛万苦,跨过了大山大河,终于来到了河东,原本想去白波谷,投奔郭太郭大帅,怎料半路遭埋伏,急切间奔逃至此,还望城上的大帅,看大贤良师之面,念你我同源之谊……”

    要是刘汉少听到这段,准以为是沙妹儿教出来的,这娃也太能白活了。

    “闭嘴!”

    城头上的白波小首领终于受不了了,喝住白活娃之后,又问道:“你说,你们在白波谷那边遭到埋伏?”

    白活娃掷地有声地答道:“正是!”然后又开始哭诉:“原本我们尚有二三百兄弟,正是因为遭到埋伏,才会死伤惨重,只剩如今这区区几十人,还各个带伤,又累又饿……”

    担架上躺着的那位听白活娃说的惨,悄声对旁边的兵士们说:“赶紧哭,大家一起哭!”

    “啊?怎么哭,俺们不会呀团长。”

    “不会就低头呜呜!”

    于是乎,几十个老爷们一起低头“呜呜”,配合着白活娃的哭诉,那叫一个惨哟。

    他们的死活,白波小首领不在乎,关键是这么一“呜呜”,听不清白活娃说什么了。更关键的是,自家首领已经去增援白波谷了,要是真遇到埋伏,那可如何是好?急切间,白波小首领下令打开城门,并且连忙赶下城头,要去找白活娃打听清楚。

    白活娃就站在担架旁边,白波小首领下来城头,直接走过来拽住他,还没等张口发问,躺在担架上的那位一翻身跳下担架,拿起压在身下的大刀,直接一刀就将白波小首领砍翻在地。

    “吹号!冲啊!”

    几十号败兵猛然变的犹如虎狼一般,向白波兵士杀去。同时,军号声响,远处几十骑,踏马而来。

    第九旅是步兵旅不假,但是像旅长、团长啊,还有通讯参谋啊,这些人还是能混到几匹小马骑一骑的。刘辟就是将全旅的马匹集中起来,当作支援诈城兄弟的第一梯队,以期用最快的速度,攻取城门。

    此刻,躺在担架上装病号的三团长已经抵住了城头上的白波兵士,刘辟亲率几十骑呼啸而入,身后跟着的是全旅的兄弟。由此可见,刘辟也是铁了心,要一战而下绛邑。

    其实,这帮“演员”还是有瑕疵的,尽管破衣烂衫,没啥盔甲,好多人还在脸上还抹了血,但是手里不是枪就是刀,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制式武器。

    想啊,要是队伍里没有举着锄头拎着棍的,好意思说自己是黄巾么?可惜当时白波小首领只顾着询问敌军埋伏的情况,把这些细节给忽略了,最终酿成人死城丢的大祸。

    再其实,刘辟谋划的也已经够仔细了。驻守绛邑的是郭太的族弟郭风,原本有六千多人,郭风一听说白波谷被袭,直接带上六千人就去救援白波谷,绛邑城里只剩下三、四百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城门一开,绛邑城就已经是刘辟他们的了。

    迅速收拢好俘虏之后,刘辟当即决定,留下三团驻守绛邑,自己亲率一、二团去围堵绛邑援军。果然,半道上遇见被高节和华雄打懵圈的郭风所部,刘辟带人往上一围,郭风所部也就绝了撤回绛邑的念头,只能往汾水边上跑了,唯一的胜利,大概就是隔着汾水骂了赵云一句……
………………………………

北地卷 第124章 董卓全家被杀光

    第124章董卓全家被杀光

    ……………………………………

    河东战报传回洛阳,前敌元帅部攻下白波谷,收复翼城、绛邑,收降临汾;斩杀白波首领李乐,斩敌八千余人,俘虏白波首领郭风,俘获白波兵士、亲眷七万余人。白波大首领郭太仅率十余骑向并州逃窜。

    要说郭太也够点背的,原本白波军重兵都压在闻喜、解县、蒲坂一带,可是猗氏一时半会儿拿不下,郭太就想着先回家过个年,跟老婆和娃热乎热乎。哪想到正赶上汉正军奇袭白波谷,自己的族弟郭风不仅被俘,还反过来劝说大家都投降,嚷着叫着说汉正军有多好多好,不打人、不骂人,还保护老百姓。要不是郭太身边的亲信拼死保护,助他从谷后小路逃走,兴许真叫郭风带人捉了去。

    但是,河东战报并没能让刘汉少高兴起来,因为与此同时,他还收到了一份情报,皇甫嵩在郿县杀了董卓的全家,从董卓八十多岁的老妈到十几岁的孙女,从蹭吃蹭喝的远房亲戚到看门喂马洗衣服做饭的仆役婢女,一个没剩,统统杀光。

    麻蛋儿,麻蛋儿,麻蛋蛋儿!

    皇甫嵩这老货到底想干啥?

    当初董卓只带几千人进洛阳,可是就像赶路的驴拉臭臭一样,边走边撒播驴粪蛋,中郎将段煨驻华阴,中郎将董越驻弘农,中郎将牛辅驻安邑,此外还有跟着来洛阳的胡轸和留在老家的杨定。

    胡轸已经跟着董卓飞走了,且不去说他,可是留下这些人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闹出大乱子。所以,干掉董卓的第一时间,刘汉少就派出种邵前去安抚,并且随后又追加了一只老狐狸,既便如此,也不敢确定百分百能够平安无事。

    董越是董卓的同族,也是董卓的死党。在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之后,一直蠢蠢欲动,想要兵发洛阳,为董卓报仇。可是他一个人有点心怯,觉得自己势单力孤,寻思了很久之后,决定去找牛辅,共同商议此事。

    没想到种邵当时就在牛辅的大营,闻听董越前来找牛辅商议攻打洛阳之事,认为董越犯上忤逆,绝不能留。三忽悠两撺掇,噼里叭啦一通说,结果让牛辅把董越给宰了,还吞并了他带去的部属。

    不管牛辅是真的听命于朝廷,还是假装归顺汉正军,至少白波军已经打到门口了,所以,不得不和他们掰扯掰扯。可是现在,一旦牛辅得知董卓全家被杀的消息,后果会变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

    刘汉少问过搜狐的人,已经联系不上贾诩了,又派人问过种邵,回复说也没在牛辅军中,贾诩这只老狐狸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头大,脑袋瓤儿疼。

    无奈之下,刘汉少只得找来戏志才,惨兮兮地问:“志才,现在这种形势,咱们该怎么办呀?”

    在别人眼中,戏志才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深受陛下宠信,但是只有刘汉少和戏志才两个人知道,经过何太后之事,他们之间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所以,刘汉少不愿意什么事都依赖戏志才,觉得能找别人干的活,就让别人干了,而戏志才也整天呆在军营里整军练兵,只要刘汉少不召唤,他也不主动接近。

    如今,两个人呆在屋子里,想找回点北邙无名亭的感觉。当然,刘汉少是没办法了,而戏志才则心生感激。

    “汉少,忠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贾文和现在极有可能就在皇甫嵩军中!”

    刘汉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紧紧地盯着戏志才,想要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假如贾诩真的和皇甫嵩勾搭在一起,以他们的文智武力,可是比一个董卓难对付多了。万一他们降服了韩遂、马腾,转过头来对付自己……

    “老狐狸真的会背叛哥?”

    这话问的,刘汉少一点都不自信,毕竟贾诩是他让人抓来的,而且就聊了一会儿天,完事就放走了。他的本意是把贾诩放回去,帮着自己收复西凉军,也算是考验考验他的能力……哎……现在想来,也许自己真的有点异想天开了。

    “不,不会的。贾文和不是要背叛汉少,而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