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大忽悠帝-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座的几个人,有的听了摇头,有的听了点头,而曹操却偷偷地看着丑的吓人的高节,暗暗赞道:不愧是壮节侯,吾之楷模!

    只见刘汉少摇头摆手地说道:“咱们的军阶不是那个东西。咱们赏功不赏地,论胜不论头!”
………………………………

北地卷 第113章 汉正军少校旅长

    第113章汉正军少校旅长

    ……………………………………

    新军阶必然也要和福利待遇相互挂钩,但是刘汉少压根就没想过要分封土地。培养军人的荣誉、责任、尊严,不能仅以利诱。有的人可以为了钱去卖命,那是亡命之徒。钱,不应该比生命贵重,而能够让军人为之付出生命的,只有荣誉、责任、尊严,因为那是他们的使命,他们的……信仰。

    当然,想要为汉正军注入这样的信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刘汉少拿起一对中校肩章,亲手为高节佩戴上,然后整理军容,神情肃穆地向高节敬了一个军礼。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没见过皇帝向臣下敬礼的。哦,好吧,军中只有统帅,那也没见过统帅向部下敬礼的呀!

    高节将五指并拢,缓慢而有力地回礼,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刘汉少想要的。

    回转过身,刘汉少又说道:“各位都是大才,自然知晓前辈故事。飞将军李广,镇守边关二十余载,只因砍的人头不够数,终生未获封侯,至今思来,犹自抱憾。我汉正军所立根本,便是精忠报国,要做到铁军、强军,战之能胜。可是……何为胜?”

    不能再顺着这个路子说下去了,眼前这些人都是属牛牛的,说的太多,只会让自己走光、露底,显得像个小白。点拨一下即可,让他们自己悟去。

    刘汉少话锋一变,转而言道:“与其说军阶是封赏,不如说是荣誉,属于军人自己的荣誉!即便是军人退伍,放下刀枪,军阶也要保留,终其一生,彰显其功。告诉那些后来之人,他曾为这个国家流过血,拼过命!”

    随着刘汉少掷地有声的演说,在场几位皆尽动容,袁绍甚至站起来激动地说:“统帅,绍愿从军,哪怕是做一个营长,一个连长也行。”

    刘汉少微微一笑,摆手让袁绍坐下,继而说道:“此外,战争形势多变,胜负难料,万一咱们的军队被打散了。那些散兵游勇聚在一起,彼此无法确认对方军职,还可以以军阶为准,下阶服从上阶,同阶首推参谋。能够快速有效地重新整合部队,将损失降至最低,这也是军阶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毛要首推参谋呢?因为一个连长或者营长可能作战勇猛,也可能畏敌怯战,而一群临时聚在一起的散兵游勇显然不可能习惯一个陌生的将官,这个时候反倒是参谋能够临机画策,带着大家找出一个适合当前局势的办法,比较傻的当不了参谋。

    曹操沉吟着说:“能够祛除糟粕,留其精华,此军阶之制便是大妙。只是,既无人头记功,该如何评定兵士的功劳多寡?若赏罚不明,只怕难以服众,不易立军。”

    这一回不用刘汉少解释了,戏志才笑呵呵地说:“孟德有所不知,我汉正军除参谋部之外,尚有督教、需备两部。而督教的主要责任便是平时教兵,战时督军,记录功过,执行赏罚。”

    曹操不是不知道汉正军有“督教”一职,只是没想到督教能把活做的这么细。如此的话,这个看起来无兵无势,连需备那个粮草官都不如的督教,其实才是最能笼络军心之人。想通这一节,曹操猛然又想到,如今在汉正军之中,各级督教好像都是北邙学校的人,他们全是刘汉少的门生,由他们负责笼络军心,恐怕各部长官也不敢有非分之念,因为汉正军由下往上,只会听刘汉少一个人的,就像薅草拔住了根儿。

    陛下的汉正军必会成为一支铁军。

    偷偷地为刘汉少点了个赞,曹操看到戏志才笑呵呵的小脸,立刻又惊出一身冷汗,心里话说,你娃离我远点,别跟我说话!

    …………

    在京兵马再次集结于平乐观,好几万人,一水的新式军装,看上去有说不出的精神,今天不仅是为汉正军授旗的日子,同时也是第一次授予军阶的日子。

    由副军长高节代领,刘汉少亲自授予汉正军军旗,编号01。而代领第一旅军旗的,居然是“咕嘟咕嘟”,人家现在是第一旅的副旅长,第一旅新军旗编号010001,直至第十四旅军旗编号010014。

    在此之前,将官班已经正式更名为“北邙军校”,由刘汉少亲自担任校长,而副校长则是卢植,被授予上校军阶,高节与戏志才二人同时被授予中校军阶。

    没错,就是“中校副军长”和“中校参谋长”!

    现在的军阶还不能和军职完全挂钩,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军功。刘汉少也想了,现在说的好听点,哥是皇帝了,其实手里就一个洛阳,想要真正的平定天下,可能还有很多仗要打。假如一开始就把军职与军阶完全挂钩,很快就会面临赏无可赏的局面。

    已经不赏地了……有军阶也就俸禄高点……还得扣扣索索,算计着分……嗯!为了荣誉,为了责任,为了尊严……忽悠不能停啊!想省钱就得多说好听话……

    十四个旅,除了高节不算,另外还有三个少校旅长。

    少校旅长很牛吗?

    因为其他十个旅,都是准校旅长了啊!

    第一个少校旅长,吕布。

    第二个少校旅长,徐荣。

    对于吕布进阶少校,大家无话可说。括弧,估计也是不敢说啥,都怕打不过这货呗。

    但是,徐荣也是少校,很多人的意见可就大了去了。不管是京师的,还是并州的,在他们看来,徐荣就跟个降将差不多,为毛也能进阶少校?估计北邙的和嵩山的也有意见,但是他们不习惯对刘汉少说“不”。

    对此,刘汉少一言以决,说徐荣深明大义,能够及时奉诏,避免了当日朱雀门前有可能发生的兵灾乱斗,就是大功一件!

    想想也是,当时几万人扎堆聚在一块,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混战,真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徐荣含泪,接受了刘汉少亲自为他佩戴的少校肩章。

    至于第三位少校旅长……猛一听觉得很奇怪,再想一想,好像又不奇怪,想的仔细了,还是觉得怪怪的。因为,这一位居然是第十四旅旅长,王闹闹!

    早一年多王闹闹就带人下了山,潜伏在西园八校以及后来乱编的军队里,没少帮着刘汉少忽悠人。可是这些不能往外说啊,说出去就会被人诟病。先帝尚在,皇子就派人潜入军中,想阴谋夺权?

    好吧,想想能说的功劳,人家王闹闹可是一枪挑了董卓的亲弟弟,左将军董旻。可是就凭董旻那个挫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好像谁去都能挑了他吧?当时王闹闹蹿出来,明显就是抢人头的,还把赵云、文聘差点气哭……

    王闹闹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呢,反正他是爽爆了,终于能让赵云、文聘、陈冉这些家伙给自己敬礼了。想想都觉得那顿打挨得值,要是挨打能升阶,王闹闹情愿让刘汉少每天都踹自己几脚。

    …………

    军旗授予了,军官任命了,军阶佩戴了。心里有点数的人都知道,是该汉正军出征的时候了。

    可是,军队的新式训练还不足一个月,那些被打乱重编的兵士们别谈什么相互配合,能把自己班、排、连里的兄弟们认识全乎就不错了。所谓的战斗力大概还不如在各个老部队的时候能够发挥的好。但是,刘汉少坚持这样做,哪怕损一时之利,只要能打破“以地分军,兵归将有”的陈规陋习,将来的军队才有可能真正属于国家军队。

    还有就是将官班这些将官,可算是北邙军校第一期的学员了,但是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能学个毛线啊?无非就是刘汉少整天泡在这里,和大家尽量混的熟悉一点,使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陛下的心腹,天子门生。也许,众人能够有这么一点觉悟,对于刘汉少来说,就应该知足了。

    此外,有两个人还要刘汉少亲自出马,才能摆平。一个是袁绍,新军阶极大地刺激了他的荣誉感,已经三番五次地向刘汉少表达了从军意愿,职务也由自封的营长降到了大头兵。

    粗话的,袁本初焕发第二春了吧,当个大头兵都乐意?可惜,刘汉少依旧摁住了他,拍着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本初啊,孔子曰的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子又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另外一位,原是吕布部将,高顺。

    史书中对于高顺的记载少之又少,“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然而在后世三国迷之中,高顺和他的陷阵营有无数的粉丝,饶有兴趣地讨论陷阵营是不是当时最精锐的军队。这个姑且不论,但高顺确是最像军人的军人,有勇、有谋、有忠、有义!

    这些日子以来,刘汉少一直泡在将官班,和他们一起吃,一起住,打成一片,称兄道弟。很多人几乎都快忘了他还是皇帝,只觉得他们的统帅真随便,就是文聘在刘汉少面前也会活泼许多。然而有些人始终严谨如一,比如韦光正,比如陈冉,比如高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话少,刘汉少称之为“半哑巴”,王闹闹管这个叫“闷头驴”。

    曾经,刘汉少故意挑逗高顺说话,结果也只能自讨无趣,使刘汉少一度怀疑,这货是不是不愿意搭理自己?然而高顺越是如此,刘汉少心里越踏实,他不敢再相信所谓的历史,只能靠自己的观察,去审视、评判每一头牛牛。假如高顺不能让他满意,也许被留下来的会是陈冉,所幸,这个半哑巴有点意思。

    高顺家贫,因而无字,这倒很符合刘汉少的口味,可以很顺口地喊他“顺子”。

    “顺子,要是哥不让你上战场,你会不会恨哥?”

    “卑职不敢!”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够远离战场,那是幸运,但对于一个将领来说,等于葬送了他的前途,甚至是破灭了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梦想。尽管高顺眼神中的坚定都不曾动摇,可心里那一声叹息,刘汉少还是听见了,毕竟他不是老狐狸。
………………………………

北地卷 第114章 北邙军校总教官

    第114章北邙军校总教官

    ……………………………………

    “顺子,一个兵士再勇武,也打不过一支军队,一个将领再优秀,也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赢得战争。所以……哥知道顺子是一个优秀将领,可惜还不够。咱们大汉需要很多很多像顺子这样的将才,才能够内平反叛,外御胡虏,这也是哥建立北邙军校的初衷。我做校长,卢师做副校长,还缺少一个总教官,哥想让你来担任,如何?”

    高顺有些不可置信地盯着刘汉少,但听他又坚决地说:“咱们三个联手,为我大汉培养最优秀的兵将!”

    别说旅长了,连个团长、营长都没混上。原本高顺还有点想法,虽然以他的为人,不可能说出不满的话,但是心里的落差避免不了,以为统帅瞧不上自己这一号,或者把自己给忘了。哪曾想到,一转眼,一拍肩膀,自己就成了总教官,而且还是和陛下搭伙做同事。统帅那话怎么说的来着?子又曰,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此言果然不虚。

    就练兵而言,高顺认第二,敢认第一的人不多,但是对于刘汉少所说的体能训练以及站军姿,高顺也非常认可。体能练好了,军队就能持续保持战斗力;军姿站好了,能大大提升军容、军威。所以,高顺接到任命之后,结合新式训练的心得,按照刘汉少的要求,研究出一整套步兵练兵手册,全军推广。

    将官们已经各回各营,尽快熟悉自己的新部队,空出来的地方就成了北邙军校的新校址。除了原本北邙学校军略班的学员之外,首先被轮调过来参加训练的就是燕云近卫团二营。

    …………

    虽说冬天晒晒太阳,就跟美人胸脯似的……挺美,可是许褚带着手下的兄弟们已经在校场上一动不动地站了将近一个时辰,啥也没干,只盯着眼前的高顺,这算哪门子训练?关键是,刘汉少也在旁边站着的呀,还美其名曰:我是一个兵!

    “汉少,您就别再站了,去旁边歇歇,看着我们……”

    许褚还没嘀咕完,对面站着的高顺忽然活了似的,大喝道:“许褚,闭嘴!”

    原本有赵云压着,典韦顶着,陈冉唠叨着,许褚的脾气其实已经收敛了很多,偶尔都会谦虚了。可他毕竟是许褚啊,被突然冒出来的这么一位教官当众训斥,哪受得了?

    “俺站着又没动,就说句话,咋了?”

    “按照校规,顶撞教官,罚跑十里!”

    高顺的话又冷又硬,好像不带人味儿似的,许褚登时就急眼了,一步一个坑,砸着地皮儿朝高顺走了过去。

    突然听到刘汉少说:“报告教官,学员刘汉少请求发言!”

    许褚一扭头,看见刘汉少说话的时候,竟然还在向高顺敬礼,于是,愣在当场,不知该如何是好。

    “出列!”

    “是!”

    直等刘汉少走出队列,高顺又说道:“发言!”

    “报告教官,许仲康原本是我近卫团部属,违反校规,顶撞教官,是我管教不严,请求一并处罚!”

    骄兵都不好管束,何况是悍将?高顺明白刘汉少的心意,今天特意来参加训练,就是为了给自己撑场子的。但是看到刘汉少向自己敬礼,言行举止犹如普通学员一般,一丝不苟,心里还是止不住发颤。括弧,不是吓得,是激动的。

    看到此情此景,在一旁负责守卫的燕大娃拎着大枪就过来了。他才不管许褚是对是错,只要高顺敢罚刘汉少跑步,他就敢用枪戳他。哪曾想燕大娃气势汹汹地还没走出几步,忽然就被韦光正一脚踹趴。只见韦光正走到高顺身边,先敬礼,然后说道:“报告高教官,许仲康是我的部下,管教不严,是我失职,请求处罚!”

    韦光正最明白刘汉少的心意,可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刘汉少真的受罚,所以只能自己出面,揽过来责任,代刘汉少跑步了。

    高顺觉得自己就像被放在火堆上一样,屁屁都快烤焦了。忍住,一定要忍住,否则自己可就辜负了统帅一片苦心。

    “学员刘汉少、许仲康!”

    “到!”

    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整出这么大动静,许褚都懵圈了,哪还顾得上发火呀?听到高顺喊自己,不自觉地就应了一声。

    “听我口令,向右转,起步跑!”

    刘汉少和许褚,一前一后,围着校场被罚跑步,高顺也不敢在原地站着了,陪着刘汉少一起跑。

    你高顺不给我面子,没关系,可你真敢罚汉少跑步呀!

    韦光正暗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也陪着刘汉少一起跑。

    汉正军十四个旅,只有部队编号,唯独燕云近卫团有自己的名号,连军旗上都是“燕云”二字开头,其后缀着隶属的营、连。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汉少近卫呢?所以,燕云近卫团是最横的一支部队。

    仅剩的七个燕娃,除了大娃和四娃是营长之外,其他五人不是副营,就是连长,连最小的燕十一都是典韦手下的一个副连长。燕云近卫团都是以他们的名号起的,他们又该横到什么程度?

    想要降服一群野马,就得先套住领头的那一匹,所以,燕云近卫团就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