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忽悠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大忽悠帝-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旅旅长,吕布;

    第五旅旅长,赵云;

    第六旅旅长,华雄;

    第七旅旅长,陈冉;

    第八旅旅长,张辽;

    第九旅旅长,刘辟;

    第十旅旅长,吴匡;

    第十一旅旅长,文聘;

    第十二旅旅长,伍琼;

    第十三旅旅长,曹性;

    第十四旅旅长,王闹闹。

    其中,第一旅是个加强旅,有四个团,六千余人。而华雄的第六旅则是缩编旅,只有两个团,因为是骑兵旅。另外两个满编骑兵旅分别是吕布所率第四旅与赵云所率第五旅。

    原本董卓带来的几千西凉军都是骑兵,现在只有华雄混上了一个骑兵旅长,还是个缩编旅,但是徐荣、华雄非但不会生怨,反而对刘汉少满怀感激,毕竟他们属于董卓旧部,且是兵马最少,人才凋零的一支。哪曾想到,本以为是后娘养的,忽然就吃上了亲娘的奶。

    刘汉少此举,无疑也是对那些还远在西凉的兵马发出一个明确信号:来吧,跟着哥混,有奶吃!
………………………………

北地卷 第105章 搜狐搜来老狐狸

    第105章搜狐搜来老狐狸

    ……………………………………

    徐荣、华雄是美了,非但没有受到打压,反而被重用,但是原本属于京师的将领私下里议论纷纷,瞅来瞅去,他们只有三个旅长。淳于琼原是西园八校的右校尉,吴匡原是何进部下五营将领,伍琼原本是城门校尉。这三个人在董卓进京之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投靠行为,伍琼甚至一度被董卓引为心腹,为他推荐了不少人才。别人不清楚,但是学渣偏偏记得这一段,伍琼是想做内应的,所以,不动声色地任用,比大张旗鼓的赞赏效果还好,让伍琼等人激动的直呼“陛下圣明”。

    所以呀,再看看,哪有什么这个系那个派的,给谁升官谁就高兴。私下里嘀咕几句算啥,董卓在的时候,也没见谁敢出来放个屁。

    哦,不对,有一个袁绍……袁大嘴。

    再看并州方面,吕布原本是丁原主簿,虽然宰了丁原投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外奉诏,宰了李肃抓李儒,好像翻来覆去的有点像驴打滚,可是人家现在是皇帝陛下的准结义妹夫,那还能说什么?张辽原本是丁原从事,又有洛阳城外平定胡轸兵马之功,自然该用、能用。

    出人意料的是那位曹性,曹旅长。在吕布手下都不算最出众的,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这么一号,又寸功未立,怎么就成了旅长了呢?别说别人不服,就是几位同僚也有些眼红,但是刘汉少说“曹性善射,哥需要他带出来一个弓弩旅。”

    在别人看来,这是皇帝重用“并州军”的信号,吕布当然高兴了,就是眼红的那几位,也只有恭喜道贺的份儿,可是曹性往后还能姓“并”么?

    要说最亏的,还得算赵云,原本就是旅长,压根没动位置,还被踹了一顿,罚二百个俯卧撑,外加玩丢了两个胖子。可是赵云偷着乐啊,呼啦一下变骑兵旅了,人和毛驴拢一块算,小万把头呢!

    最引人注目的,也不是文聘,虽然营长直接跳旅长,但人家是皇帝陛下的结义兄弟,皇帝就是给封侯封王,也只是高兴不高兴的事。王闹闹,这个一枪挑了董旻,威震朱雀门的小娃,成了最后一个旅长,却是最耀眼的新星!可是王闹闹想哭,哥费劲一年多,忽悠来一两万,转眼就剩四五千人,能找谁说理去?

    “大哥,咱得好好说道说道,我忽悠来那么多人,得比那几个闷驴官儿大一点才对吧?起码得让他们给我敬礼啊。哎,大哥,你别走啊!大哥……校长……统帅……陛下……哎哎,别踹别踹……有话好好说……咱汉正军可不许无故殴打兵士……大哥,我再也不敢了!”

    …………

    濯龙园,一处偏殿。

    此刻殿中正跪着一个中老年人,说他是老年吧,只有四十出头,说他是中年吧,已经冒出了银须白发,满面沧桑之色。刘汉少已经围着此人转三圈了,再一次凑近,俯身问道:“你真的是贾诩贾文和,凉州姑臧人士?”

    贾诩拜道:“启奏陛下,正是卑职。”

    此时他还是董卓任命的平津都尉,故而以武职自称。

    刘汉少好像猛然清醒了似的,上去一把搀住贾诩的胳膊,连声说道:“哎呀呀,文和跪在地上干吗?多凉啊!快起来,快起来,坐,坐……”

    搀着贾诩坐到椅子上,刘汉少又连声吆喝:“上茶上茶,上热茶。”

    韦光正对于汉少这种时而神经的举止,早就习以为常了,但是典韦还有点懵,陛下干吗对这个老头这么热乎呀?或许是冥冥中的孽缘,原本的历史上,正是贾诩出谋,反叛曹操,害死了典韦,所以,典韦看着贾诩,哪儿哪儿都不顺眼。但是史阿明白,不管汉少让自己找什么人,好像都会客客气气的,哪怕是个刚满岁的娃,尿一身都无所谓。所以,史阿的人在“请”贾诩的时候,表现得还是比较讲文明、懂礼貌的,只要他肯乖乖的跟着走。

    贾诩坐在椅子上,轻啜了一口热茶,偷偷瞟了一眼刘汉少,发现刘汉少眼睛一眨不眨地正盯着自己,连忙耷拉下眼皮,又啜一口茶。即使他机智如狐,却始终想不明白,皇帝怎么会知道有自己这么个人存在,派人来“捉”自己还不算,直接把自己全家都提前“请”进了京城,好像生怕自己半路跑了似的。

    见皇帝不说话,贾诩就一口一口地假装喝茶,和装死狗也没什么区别。他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算不出刘汉少想要什么,不过也不至于惊慌,因为,至少能够知道,皇帝想要的不是自己的命。

    刘汉少不说话,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把贾诩装兜里,能够想出用“绑票”的法子把贾诩顺顺当当弄过来,已经是他使出的“绝招”,或者说智力极限了。

    假如说贾诩是汉末谋士界第一大牛,估计服气的人得八点八八不离九。诸葛亮牛?把自己累死个屁了;周公瑾牛?把自己气死个屁了;荀文若牛?把自己郁闷死了。好吧,把那位通风报信,“叛友投友”的许攸也算上,可怜的娃把自己作死了。瞅来瞅去,似乎只有那个鹰视狼顾的司马懿堪与贾诩一较短长,可是俩人同属曹营,而且司马懿是晚生后辈,没机会讨教。

    一句话能让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一句话能让张绣降了再反,反了再降。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和爱将,居然还能高官得坐,安度晚年,这个本事,谁有?生逢乱世,什么谋都没有活下来重要,司马懿要不是活到最后,生生把别人全熬死了,就一定能成为最后的人生赢家?

    显然,这位贾文和乃是当世第一“保命大家”!

    刘汉少要不是知道原本的历史,害怕把贾诩留在西凉胡乱出损招,也不至于这么急慌慌地派史阿把他“请”来。现在的问题是,请是请来了,如果不能彻底装兜里,那就好比抱回家一枚哑弹,一不小心,炸了怎么办?

    忽然,刘汉少来到贾诩身边,跨坐在椅子扶手上,搂着贾诩的肩膀亲热地说:“老狐狸,帮个忙呗。”

    被喊作“老狐狸”,贾诩内心依然“蛋定”,却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忙说:“陛下尽管吩咐,卑职定然万死不……”

    刘汉少又拍了拍贾诩的肩膀,制止了他继续胡说八道。

    “哥不要你死,只想请你做一件事!”

    贾诩抬头,直视着刘汉少的眼睛。刘汉少尽量让自己显得真诚一些,眼神中又略带着些许无奈之色,说道:“保住自己的老命,顺便……保住哥的小命。”

    见贾诩还在盯着自己,刘汉少用力地捏了捏住贾诩的肩膀,冲他再点点头。

    求人就求人呗,搞这么多小动作干吗?

    这一切都是真的?

    小皇帝诏自己过来,就是为了保命?

    说明他还不算太昏庸,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太美妙了。说的那些话猛一听好像挺真诚,反过来琢磨琢磨,就是说他要是玩完了,自己也得跟着没命呗。这是硬要把自己跟他绑在一根绳上啊,他值得辅佐吗?

    贾诩咽了一口吐沫,忽然想起来自身的处境,不管他值不值得辅佐,自己都得辅佐,否则只怕就得死在这儿,而且是全家死光的那一种……够狠,我喜欢!

    “臣,诩,定当竭力!”

    刘汉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转身问史阿。

    “嫂子那边都安置好了吗?住的是否舒适?缺什么少什么,你得上心,帮着置办齐了。”

    史阿称是。然后刘汉少才又对贾诩说:“赶快回家看看吧,以解你的相思之渴,完事还得回去。”

    “臣,明白。”

    贾诩也不废话,起身就想走,突然又被刘汉少叫住。

    “老狐狸,自己到了那边,凡事要小心,哥可是不会帮你照顾老婆和娃的。”

    贾诩点了点头,虽然刘汉少这会儿没演戏,可是他却读出了关怀的含义,就觉得这个皇帝还挺特别的,好像连“老狐狸”这个不雅的称呼,也挺特别的。

    尽管没过多大一会儿,贾诩就搞明白了“相思之渴”的含义,暗骂小皇帝没正形,居然和自己开这种玩笑,但是很久之后,他才终于搞明白,汉少当时对自己还用了一招,叫作“实力碾压”!

    …………

    原本的历史上,弄死董卓之后,西凉部众纷纷上书求赦,但是王允不允,后来大家吓得想要各自跑路,又被贾诩忽悠着反而合攻长安。但是现在,刘汉少早在弄死董卓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派出了种邵前往河东,安抚西凉旧部。别说赦免众将,就连董卓的家人都没动,只是撤除各种封号。之所以派种邵前去,是因为这娃胆大啊,当初连董卓都敢怼,不至于像弱鸡一样,给刘汉少丢人!

    皇帝好像不喜欢打理政事,整天泡在军营里。袁隗的太傅,黄琬的太尉,杨彪的司徒,荀爽的司空,再加上王允的尚书令,董卓任命的这些人一个没动。只有尚书丁宫上书,想要“主动退休”,却未得回应,没过几天便在家里上吊自杀了。刘汉少发誓,虽然自己看不起丁宫这一号人,但是真没想过要弄死他,仅仅是忙的没顾上搭理他而已。

    丁宫宣读董卓的废帝伪诏,还说什么天降大祸,都是刘汉少招来的,董卓废的好,废的妙,废的大家开心呱呱叫。如此作为,即使在“爱卿圈”里,也早就臭大街了,何况现在董卓早已死翘翘,而招祸的皇帝还是皇帝。就算丁宫心大脸皮厚,抗非议能力强,也没胆子再活下去了,万一哪天皇帝把他也像李儒那样活剐了,或是来个夷三族咋办?

    可是世事就是很奇怪,丁宫活着的时候,人人鄙视,现在一死,反倒有人觉得可怜了。而刘汉少明明没有杀丁宫之心,却还是被人将“丁宫之死”赖在了自己头上,硬说皇帝逼杀大臣。

    刘汉少听到这些传闻之后,也只得感叹一句:“丁宫,你娃真是用生命在碰瓷啊!”
………………………………

北地卷 第106章 你们全都是主簿

    第106章你们全都是主簿

    ……………………………………

    “反董三巨头”最近有点郁闷,居然连个旅长都没混上。袁绍、王匡很不开心,曹操虽然感觉皇帝不会搁置自己,但是久不见诏,难免心下存疑。再加上一个嘴炮陈琳,四个人没事便聚在一起打麻将,打着打着就会吵起来,吵着吵着可能又会打起来。括弧,打架的打。

    后来,四个人一起跑去卢植那里,想探听探听情况,可是卢植除了教授娃们军略课,就是和蔡邕一起研究学问,怡然自得,乐在其中。看样子,卢师已老,雄心不在。

    就在四个人快把麻将子儿全搓成白板的时候,终于等来了刘汉少的召见,同时被召见的还有黄门侍郎荀攸和议郎郑泰。只是召见这地儿,不是在皇宫,也非濯龙园,而是在一家名叫好吃不贵楼的酒楼。

    好吃不贵楼在董卓入京时期,曾一度关闭过,最近才又重新开张,可是时局不稳,敢跑出来喝酒撒欢的人也不是太多。几个人在酒楼外碰面,顾不得打招呼,便被人领着带上三楼。路过二楼的时候,还看见燕大娃正与一些燕云近卫团的人在吃饭喝酒,只不过大家穿的都是便服。三楼的一间雅间外,站着许褚、典韦,看样子刘汉少就算再不讲排场,对待自己的小命也还是很珍惜的。

    雅间里已经摆满了一桌子酒菜,几人刚想给刘汉少见礼,便听见刘汉少说:“兄弟们都来了,快坐快坐,酒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几人之中,只有曹操与刘汉少一起喝过酒,知道他不是爱讲礼数的人,便老实不客气地坐了下来。袁绍心中感慨,几年前陛下还是史侯的时候,就邀过自己来这里玩耍,那时自己还有诸多犹疑,哪曾想今时今日还是到了这里,只怕有些迟了。

    看见袁绍发愣,刘汉少又拍着自己身边的椅子,热情洋溢地说:“本初,来,坐这里。”

    袁绍顿时大喜,想不到皇帝还是这么看重自己,能坐到左右亲近之位。连忙有些感激地揖道:“谢陛下赐座!”

    其他人也发呆啊,王匡、陈琳还好点,只是没和皇帝一起吃过饭,可是荀攸和郑泰甚至都没见过这种围着圆桌坐椅子的吃饭方式。

    “大家都别愣着了,快坐下吧。”

    在刘汉少的催促下,王匡坐在了曹操下首,陈琳坐在了袁绍下首,而荀攸、郑泰则坐在了刘汉少对面。

    刘汉少举杯说道:“大家近日都辛苦了,兄弟们先走一个!”

    曹操暗道,辛苦个毛啊,麻将都快搓平了。不过皇帝举杯,没人敢驳面子,纷纷谢赏谢赐的,袁绍还挺客气,居然说:“不苦,不苦,都是卑职应该做的。”

    一杯饮罢,刘汉少又拎着酒壶,亲自给袁绍倒了一杯,激动的袁绍坐立不安,左右看看,怎么屋里连个斟酒服侍的婢女都没有啊?

    只听刘汉少颇为感慨地又说:“董贼祸国,擅行废立,天下敢言者,唯本初一人,当真是逆流现柱石,困厄知英雄。本初,哥要敬你一杯!”

    双手捧着酒杯,袁绍忽然觉得有些愧疚,主要还不是因为觉得对不住刘汉少,而是觉得对不住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那个热血澎湃,满怀抱负的自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计较得失,权衡利害的袁家庶子。面对董卓时的胆怯、退让,面对袁隗时的顺从、妥协,好像从来没有人知晓,曾经,还有一个“袁绍”却连自己都快忘了,可是陛下说袁本初是敢言者,是个英雄。

    袁绍眼圈红红地说:“陛下过誉了。绍,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相互客套几句,只听刘汉少又说道:“眼下朝纲不振,官吏糜烂,天下颓废,百姓唯艰。可惜哥年纪尚轻,纵然有心治国,亦感困难重重,不知各位兄弟,愿不愿意帮哥一把?”

    这算什么?

    征辟?

    诏命?

    皇帝想让当官,对谁来说不是好事啊,干吗还这么客客气气,礼贤下士的有点过了吧?可是皇帝的话已经说出来了,禁不住大家不动心,就连曹操的眼神也骤然一亮,暗道:正戏终于要来了。

    “愿意!”

    袁绍一声高呼,把大家吓了一跳。此刻倒不是他反应快,急着表忠心,而是有感而发,想要找回曾经那个想做点事的自己。

    怎么没人接茬啊?

    这就尴尬了!

    因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