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初次见面,史阿便被刘汉少一通连珠炮,直接整懵圈了。几句话下来,“史英雄”又成了“史老大”,和他族兄“史老道”倒是一字之差。
“史老大,有没有信得过的徒弟,给我弄过来俩,当体育老师。”
“体育老师?”
史阿懵圈加二。
“哦,就是当师傅,教小娃们习武。”
“这……”
“怎么,不方便?”
“不不,方便,方便。”
刘汉少是察觉到的,史阿闪过一丝为难之色,于是又安慰着说:“放心吧,不学你那些不传之秘,只教一些基本的东西,将来能让这些小娃们有力自保,比我现在这些卫士强上一些,就成。”
如此,史阿也就真的放心了,连忙起身施礼,郑重地说:“史侯有命,阿,无所不从。”
刚才明明有点不乐意,还非把话说的毅然决然,好像铁了心似的,这人能有多实诚啊?刘汉少腹诽,可转念又一想,凭什么人家一见面就得给自己掏心掏肺啊,换成自己会吗?要不是因为自己有这个身份,人家谁搭理你一个小屁孩呀?那样不叫实诚,也许就是傻鸟。
如此这般,刘汉少心里也就平衡多了。
刘汉少忽然有一个想法,既然自己不敢去死,也越来越不想死了,是不是可以和汉末三国的这帮“小熊猪猴们”好好玩一把?离死还有九年,初中都毕业了,难道自己真的就对付不了一个董卓?作为一个穿越者的优势……刘汉少抬眼看了一下屋里的人,主要是为了看史阿……这个人真的可用吗?
一个四岁的大人,一脸沉思的神情,这本身就足以令人惊诧。史老道和韦光正是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在史阿看来,无异于高手过招前的冷寂,比已经刺出的剑更让人心惊。
其实,三个人都不知道的是刘汉少内心的转变,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从被动接受,变成了直面正对,甚至不久的将来,也许还会主动出击。从这一刻开始,刘汉少把自己当成汉末皇子,未来的皇帝!
“差点什么?还差点么……”
刘汉少脑海中灵光一闪,冲着韦光正,向门外使了个眼色。韦光正立刻转身走到门外,站起了岗哨。
“史老大,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
北邙卷 第009章 耿直憨娃蔡伯喈
第009章耿直憨娃蔡伯喈
……………………………………
是夜,月掩星稀,上党至河内的官道上,有辆马车疾驰,四周还有五名护卫,其中一个好像是受了伤,俯身在马背上。这一行人身后还有一队人马紧追不舍,眼看着越来越近,就要追上马车。
马车里传出一个声音说:“恭和,你带着小女先走吧,烦请转告羊公,小女今后就有劳于他。”
然后又是一个稚嫩的女娃哭喊:“我不要和大人分开,我不要……”
离马车最近的那个年轻人也回答:“不行!我家主君命我等接应蔡公南归,怎可半途背弃?”
话是这么说,可是后边的追兵越来越近,马车再怎么疾驰,也肯定没有马跑的快,形势越来越危及。
“恭孝,你护蔡公先走!”
那名叫恭和的年轻人忽然放缓速度,然后一拨马头,反向追兵冲去。另外两个护卫见状也返身随恭和而去,眨眼之间,马车旁边就只剩下恭孝和那个俯身马背的受伤护卫。
双方之前已经交过手,也不见搭话叫阵,恭和挺枪便向追兵刺去。马来枪往,惨嚎立起,恭和一阵冲杀,直到被一个将官模样的人挡住去路。另有部分人马已经绕过恭和三人,继续追赶马车。
只要绕过前面那个山坳,河内郡便一日可达,只是这一天的路程,似乎越来越漫长。官道上忽然又出现一队人马,是从河内方向而来。恭孝瞬间欣喜若狂,以为是己方接应的人马到了。
“来者何人?”
对方发问,恭孝却迟疑起来,因为随着双方人马渐渐接近,恭孝发现对面的人,自己一个也不认识。就是这么一愣神的工夫,后边的追兵已经迫近,随着“嗡”地一声清响,恭孝中箭,跌落下马。
不管恭和多么忠义,那也是必死之局。等到大队追兵赶过来的时候,发现先前追赶马车的那一部分人竟然全部死去,马匹也都不见了。追兵又赶了一阵,终于在官道边发现了马车,车里是恭孝和那个受伤护卫,也都已经死去,而他们真正要杀的人,却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
北邙山里来了两个新人,其中一个三岁的小女娃,暂时忽略不计,另外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老者,方脸大耳,当然,可能没有刘备备的耳朵那么大,只是一路风尘,面带疲累之色。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的头发,短短的,蓬蓬的,有点像犀利哥,却又没那么犀利。使刘汉少乍见之下,还以为又穿越来一个呢!
两下相见,都有点发懵。刘汉少没想到,来的是位“同乡”,而老者也想不到,一路之上,自己都在打听,却一无所知的“恩公”,竟然就是眼前这位……四岁的大人。
“你就是蔡邕,蔡伯喈?”
刘汉少有点不可置信地问。
“正是老朽,陈留蔡邕。不知恩公高姓大名……”
这一次,不等蔡邕问完,站在旁边的史阿便已经抢先回答。
“我家主君乃是堂堂皇子,史侯殿下。”
“啊?!”
蔡邕彻底懵圈。
…………
没错,这位留着汉朝后现代发型,仿冒穿越人士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蔡邕蔡伯喈。原来在朝中当议郎,后来和五官中郎将奚谷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一起正定《六经》。
要说这个蔡邕也真是个耿直的憨娃。
头两年,灾祸变故频发,刘宏心里害怕,就问爱卿们是咋回事。贪官污吏太多,民不聊生呗,还能是咋回事?可是蔡邕当了个真,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原本上的是密奏,结果被时任中常侍的曹节偷偷看到,还把内容捅了出去。这一下可好,也甭管是王公大臣,还是宦官内廷,得罪的人可海了去了。大家伙儿联手给他挖坑、下绊儿,没几天就被判了个“弃市”,就是拖菜市口砍脑袋的意思。
后来还是有人求情,汉灵帝刘宏可能也觉得这娃憨厚,才改判了流放朔方。就这也不消停,连阳球都派刺客半路刺杀他。不过,据说那刺客见着蔡邕之后,觉得他不像坏蛋,所以就没杀他,自己撩腿蹿了。鬼知道是蔡邕人品太好,还是刺客临时怂了。
说阳球是坏官?他整死了中常侍王甫和淳于登。说阳球是好官?他又追着蔡邕不放,欲除之而后快。历史书上说阳球是酷吏,可他究竟是想整饬朝纲,肃清烟瘴,还是仅仅为了显摆自己,欺压同僚,谁能说得清呢。
原本朝廷里最不能看,也最不敢看的就是所谓真相,历史中的朝廷里,真相就更看不到了。历史书上还说蔡邕是个孝顺孩子,母亲生病,蔡邕伺候,三年不脱衣服,七十天没合眼。三年不脱衣服,顶多是臭点,可七十天不睡觉……可见历史也胡诌。好像比起这些庞然大忽悠,刘汉少还只是忽悠界的一个小学生罢了。
好歹蔡邕是活着到了朔方,过上了一段宁静而苦逼的流放生活。但是后来,大赦天下,蔡邕就想着,自己在洛阳得罪的人太多,也别回去啦,还是回陈留老家吧。就说打算启程呢,五原太守王智来送行,喝大了之后又蹦又跳地劝说蔡邕,以后改改脾气,别那么傻冒,可是蔡邕还是个犟种,不搭理人家的“好心好意”,害的人家被别人笑话。
话说王智这货喝大了,蹦蹦跳跳地拼尬舞,不劝蔡邕,别人就不笑话了?可是王智不管,反正就赖蔡邕,害自己失了面子。可以不知道王智是谁,但是人家哥哥是中常侍王甫,这不能不知道吧?你蔡伯喈从前再怎么牛掰、风光,现在也不过是个流放之徒,还有什么可拽的呀?所以,王智一边密告,说蔡邕心怀怨恨,诽谤朝廷,一边派人,一路追杀。
原本事不大,可是在乱世活的滋润的那些人眼里,他们的所谓面子,比人命大多了。
幸亏泰山羊氏和蔡邕关系不错,早早派人接应蔡邕南归,半道上蔡邕还想着,自己干脆也别回老家了,直接去泰山,再不行,继续往南逃,可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刘汉少。
…………
刘汉少羡慕蔡邕啊!天气这么热,人家却可以头发短短的,要是刘汉少知道先前蔡邕脖子上还套着个铁圈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联想起绳索、蜡烛、小皮鞭什么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之,孝之始也。”
留长头发就是孝顺啦?为毛刘汉少前生想当“孝顺孩子”,结果被老师喊家长,老爹请竹笋炒肉,好不容易混到毕业,任性地当了几年“孝顺孩子”,结果还被她嫌弃,一激之下,剃了个光头,从此头发没超过一寸。
可是汉朝那会儿,剃头也是刑罚,叫作“髡刑”。只剃头,叫作“髡首”,剃头加套圈,叫作“髡钳”,都是属于侮辱人格的惩罚。所以,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流行,“光头欧巴”杀入中原,还被人们蔑称为“髡人”。蔡邕受到的就是髡钳之刑,大赦天下之后才取掉脖子里的圈圈,又开始蓄发的。
可怜的秃子们,天生的不孝之人哪!
一番梳洗过后,蔡邕看起来精神不少,只是这个发型仍嫌犀利。也不知道刘汉少抽的哪股风,竟然亲自操刀,修修剪剪,忙活了半天,硬是给蔡邕整出一个大背头。
也许是之前一直担惊受怕,有些精神恍惚,也许是初来乍到,又是史侯有命,反正蔡邕是老老实实地让刘汉少剪了头,可是剪完之后,拿着铜镜一照,又摸了摸自己的后脖根儿,当时咧开大嘴可就哭嚎上了,那样子,真好像死了谁似的。
能不哭么?
好不容易盼到大赦天下,巴巴留了几个月的头发,都能扎起小揪揪了,转眼又被刘汉少给剪没了。
刘汉少还纳闷,难道是哥的手艺不行?好吧,就算手艺确实差点,也不至于到要死要活的份上吧?你个老憨娃肯定不知道,将来敢留这发型的,不是赌神就是伟人哪!
怎么哄都哄不好,后来蔡邕把刘汉少也给哭恼了,拿着剪刀就要把自己的头发也剪掉,说是要赔给蔡邕,甚至还扬言,要把学校里所有男娃的头发都给剪了。是大家拼命拦着,才没让刘汉少做出过激之举,也把蔡邕吓得不敢再哭闹了。
以为这是笑话?
可是历史上类似这样的笑话却是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旁的不说,清兵入关那会儿,要剃半拉秃瓢,因此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都被上升到了仁人志士的高度。后来八国联军进北京,剪人辫子玩,又死了一大波,也都成了仁人志士。
自己的脑袋的确不容别人乱动,但是尊严早就被统治者偷换了概念,成为他们能够利用的工具,百姓们只是接受一种习惯,或者还没接受另一种习惯而已。
刘汉少的确不能融入他们汉朝的幸福生活,否则,就是自我退化。他甚至开始疑惑,自己费劲巴拉地把蔡邕弄到山里来,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他能教给那些娃娃们一些什么呢?
还好蔡邕没自杀,并且很快被简体字吸引,投入到新的研究中去,否则刘汉少一定会充满愧疚,良心不安。
当然了,养着这么个大神,也不可能让他吃白饭,就当是个认字先生呗,每天教娃娃们识字,也够他累一壶的。
蔡邕想给羊氏去个信,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毕竟人家为了接应他,还死了不少家将,但是却被刘汉少拒绝了。倒不是怕别人再来找蔡邕的麻烦,自己镇不住,而是刘汉少不想“惊动他们汉朝”,或者尽量少之又少地去改动它。毕竟他现在除了一个史侯的名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四岁的大人,能够做些什么呢?所以他希望历史能够按照原来的样子继续发展下去,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能够更好的迎接将来的风雨。
再所以,蔡邕消失了,像人间蒸发一样,无论仇家还是亲友,都找不到一点线索。也许跟着汉少的人都会变成传说,哪怕只是一个梳着汉朝后现代发型的背头哥。
………………………………
北邙卷 第010章 吾家有狐初长成
第010章吾家有狐初长成
……………………………………
校长办公室太敞亮了,要想干点什么阴暗的事,总是得拿到阴暗的地方说。这里是刘汉少在北邙学校的宿舍,一厅两卧的设置,中间是厅,刘汉少睡左边的卧房,任红昌睡右边。阴暗不阴暗,关键在于心理,但是能来到刘汉少这屋和他说话的人,无疑都是亲近之人,或者……即将变成亲近之人。
史阿是第一个称呼刘汉少为主君的人,在把蔡邕劫到山里之后,他就改了口。能把蔡憨娃整的欲仙欲死,神魂颠倒,史阿自认肯定做不到。括弧,其实“殿下”已是尊称,而“主君”是一家之主的意思,史阿如此相称,一来表示奉刘汉少为家主,二来表示咱们都是“史家人”,显得多亲近。
“史老大,能不能找一些可靠的人?也不见的非得是你那些徒弟,重要的是无牵无挂,又能够信得过。”
史阿想当官,很想当官,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来了。
“是,汉少!”
刘汉少坐在椅子上,小手指头不停地敲着桌子,一边思忖一边说:“这些人最好身手不错,不过没武艺也没关系,但是不能太扎眼,要丢进人堆里就找不着的那一种。把他们分成一个个小组,相互之间不准联系,除非是接着命令,有了需要。”
不曾想,刘汉少还没把话说清楚,史阿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汉少,您是需要侦候?”
刘汉少听的一愣神。
“察战?”
“间使?”
古代对间谍就有这么多称呼了?刘汉少可不知道,但是看字面也能大概理解意思。刘汉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需要你们执行特别任务,这个你们,可不是三五个英雄,十来个游侠能够担当的。我要让你们形成网络……”
“网络?”
史阿有点懵。
“像通往各个州郡的道路,像吴地水乡的大小江河,像蜘蛛结出的网,我要你们无所不在,无孔不入。”
随着刘汉少的话,史阿倒抽一口冷气,他不敢想象这个所谓的“网络”究竟有大多,更不敢想象刘汉少的心究竟有多大。要知道,现在汉灵帝刘宏可是还活蹦乱跳呢,而一个四岁的皇子,就已经开始着手搞这样的事情,万一被别人知道了,恐怕……
也不管史阿是惊呆了,还是有些犹豫,刘汉少忽然冷冷地问:“史阿,你为什么要跟着我?”
一时之间,史阿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幸好刘汉少也不需要他回答。
“是为了当官;是为了搏个出身;为了光耀门楣,荣华富贵。”
史阿很想反驳,好歹给自己找点听上去大义凛然的借口,但是他又不敢,因为刘汉少直接切中了他的心思,不容他周旋躲闪。
刘汉少也很想史阿能够说出点什么,比如信仰啊,追求啊之类的玩意,伟大而高尚的目的,但是,那不现实,说了,反而是假话。一个四岁的小屁孩,凭什么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