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这就是戏志才所理解的“士为知己者死”吧,他还年轻,不会计较朝堂得失,乃至不顾个人生死。因为他也算不出来,汉少知道这件事之后,会如何处置自己。但是,他却知道,即使自己要死,也要带走一个人,那个最有可能威胁到汉少的人。
这也是刘汉少唯一想不通的地方,戏志才究竟有多大本事,居然能让那个人做出弑杀太后这样灭满门都不为过的事?那个人可是出了名的性格多疑,“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又怎么可能被戏志才拿来当作死士?
因为,那个人也还年轻,血,也还滚烫,更重要的是,戏志才找到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拿出了一把剑,名曰:倚天。
………………………………
北邙卷 第087章 遭了殃的洛阳城
第087章遭了殃的洛阳城
……………………………………
刘汉少回皇宫了,什么也没有再问。问了,就不得不处置戏志才,当然,还有曹操,也许还会牵扯出很多很多人。
按理说,这样的事,也许史老道来做,才最为合适。第一,史老道是刘汉少的死忠,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做出不利汉少的事;第二,史老道够狠,当初刘协一出生,他就想过弄死刘协,后来想自杀的时候,朝自己攮刀子都不带丝毫犹豫的。只要戏志才一鼓动史老道,忽悠点其中利害,恐怕让史老道杀完何太后之后,自己找没人的地方抹脖子,他也干。
然而,戏志才偏偏选中了曹操,就是因为刘汉少泄露的天机太多,戏志才宁可豁出去自己一条命,也愿意把曹孟德带走当垫背的。只是可怜了曹孟德,前生后世,名头巨响无比的牛牛,居然被戏志才用假诏摆了一道。又或者,他是故意信其有的,人心难猜,谁知道呢。
可是刘汉少的心很疼,就像一块蘸满水的海绵,被使劲地挤,使劲地压,直到点滴不剩,但流出来的都是血。
何太后,那个并不伟大的,名义上的母亲,可是至少她娇宠过自己,纵容过自己,却被自己最信任的兄弟杀掉了。
“是臣下。”
耳边突然响起刘宏的话,刘汉少打了一个寒颤。做皇帝真的不能有兄弟吗?
也不单单是为了何太后,还有燕云十八骑,那些娃们还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威风凛凛地牛叉过,便夭折了……燕十八,那个机灵又嘴快,总是惦记着偷嘴吃的小东西,甚至还没刘汉少大……云十三,最胆小的一个小丫头,夜里上厕所都得让人陪着,还要拎着剑,据说她出其不意,砍死了两个乱兵,后来横剑自刎了……
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
无论是所谓的好人,还是坏人,似乎没有人把人命当成一回事,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就连张让那条老阉狗,跳河而死的时候,都显得有那么一点从容、洒脱。
当皇帝吗?
当了皇帝又能怎么样?
这皇帝,真粗话的,不是人干的!
刘汉少跪在何太后的灵前,整整一夜,想了很多事情,可是到头来却又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
…………
翌日,董卓在崇德殿召集群臣,派人来通知刘汉少上殿议事。昨天董卓刚一进京,便抄没了何进的大将军府,据为己有,今天一大早又要主持朝议,还真是没拿自己当外人。
朝会上,董卓提出要罢免丁宫的司徒之位,理由竟然是连天大旱,百姓艰苦。当满朝文武都是瞎子吗?前段时间雨水都成灾了,直到现在还淅淅沥沥地没停过,但是,只有窃窃私,却没人站出来反对。
原本的历史上,董卓是先逼迫皇帝罢免了刘弘的司空之职,自己占据其位,可是昨天还没进洛阳,刘汉少便主动把刘弘罢免了,这如何能体现出董老糙货的“拉轰”?所以,只能演义了一出汉末版“指鹿为马”的好戏。
刘汉少嗓音沙哑地说:“准。”
然后董卓竟然提出,何太后在位期间,未曾拜谒二祖庙,又逼迫董太后,令她忧郁而死,有违妇姑之礼,不应按皇后之礼丧葬,只“建议”刘汉少在奉常亭祭拜,公卿百官着素衣即可。
两夜未眠,刘汉少双眼布满了血丝,呆呆地盯着董卓,心里话说,不应该啊。昨天不是把这疯狗哄的挺开心么,又是升官,又是夸赞,都当了公公了,怎么今天突然又翻了脸,好像专门来咬哥似的?
而此时董卓也正别有深意地打量着刘汉少,暗想:就这么一个小玩意,还真能像文优所言,无故示好,恐有他图?看看现在,都快把他气哭了,连个屁也不敢放。
“准奏。”
终于,刘汉少艰难地说出两个字,停顿了一下,似是不甘心地又说:“诏武猛都尉丁原入京,任执金吾。”
执金吾,位同九卿,是专门负责保卫京城、宫城的。
昨天还让董卓的兵马守御宫外,今天便诏丁原担任执金吾,看似是皇帝不满董卓专横,做出了一点反击。
果然,董卓对此显得很不爽,怒瞪着刘汉少,直到刘汉少好像快哭出来了,才冷哼着说:“没事便散了吧。”说完,转身下殿,只留下刘汉少尴尬地坐在朝堂上。
…………
其实,对于刘汉少的反应,董卓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心中窃喜,回到自己的司空府,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个文士打扮的人立刻迎上前来,问道:“公公今日行事,可有奏效?”
敢情刘汉少说“公公”是公上加公的意思,现在董卓的掾属都开始尊敬地称呼他为公公了。
“文优,大可安心。想那皇帝小儿,不过是一小小竖子罢了,怎会如你所言,城府甚深?不过……今日他倒是诏了丁原入京,任执金吾。”
说到这里,董卓现出一脸怒气,看样子对于这件事是真的很不满。
这个“文优”,便是李儒的字。
这个李儒,在原本的历史上,与其说是大名鼎鼎,不如说是臭名昭著。他便是董卓的心腹谋士,从董卓拒诏还京,到驻兵河东,从上书朝堂,到飞驰洛阳,可以说董卓一路走来,处处都有他的影子。难怪连戏志才也说,董卓身边,必有智谋。
当然,假如刘汉少听到这个名字,不是怒刷,便是吓尿,因为原本的历史上,也正是李儒端着毒酒给刘小辩灌下去,结果了他的小命。曹操那么牛,还得供着皇帝当吉祥物,曹家篡位用了两代,司马家更是三代四人,仍然被天下非议,引为不耻,而李儒弑君,似乎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所以,李儒的臭名昭著,不在于他肚子里有多少坏水,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底线。
听到董卓所说,李儒反而放下心来。董卓长的又不帅,皇帝没理由一见他就升官,还赞赏连连。所以昨天董卓高高兴兴地回来,李儒便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还给董卓出主意,要他今天故意试探皇帝。忍得了是不正常的,忍不了才是正常的。诏丁原,是皇帝要借助别的力量来对抗董公公么?
“此事易耳。”
李儒给董卓出主意,马上动手抄了那些宦官的私宅。之前袁绍已经命人把宦官家都杀绝了,可是董卓的目的是奔着钱财去的。宦官家里钱多的都是数不过来,不单自己敛财几十年,就是刘宏收敛的钱财,万金堂放不下,也都分放在宦官家里,谁家都像个小银行。董卓直接挖地三尺,也不打算剩下一枚五铢钱,然后再拿出一部分,拉拢收买何进与何苗原来的部属。反正何进与何苗都已经死了,这些部属本就无所适从,现在董卓势大,又肯为大将军“报仇”,又肯赏下钱财,所以便纷纷投效了过去。
第三天清晨,又有大批的董卓兵马开进洛阳,大家还以为是董卓后续的大部队到了,纷纷畏如虎狼,连“敢怒”的人都寥寥无几,更别指望有“敢言”之人。
…………
再开朝会,董卓上奏,要求彻查何太后遇害一案,画风转变之快,令人始料不及。随后朝堂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大意就是说此案重大,京城官吏,皆有嫌疑,为了确保公正无私,最好选用外地官员,其含意直推董卓。
于是,刘汉少下诏,任董卓为太尉,持节,彻查何太后遇害案。
之前的太尉是刘虞,可是这么久了,刘虞还是没有到任。司空刘弘被刘汉少免了,司徒丁宫被董卓踢飞,如今的三公,只有董卓这个太尉一人在位。所以,国遇大事,三公商议,现在董卓只要自己和自己商量着办就行了。
董卓步步紧逼,刘汉少一味退让,朝中群臣纷纷表示,我们对你很失望。当然,或许他们自己更加无能,但是他们不管这些,或者看到董卓势大,纷纷投效,或者暗地里叨咕几句世风日下,以显示自己的清高忠直。
有官位,有符节,有任命,董卓军在洛阳城中展开了翻天覆地的“大调查,大搜捕。”首先倒霉的就是有钱户,别管是王孙贵族,还是世代公卿,统统翻个底朝天,稍有不从,当场格杀。别人也都好过不到哪去,看顺眼的,不管男女,统统抢走,看不顺眼的,不管老少,统统杀掉,整个洛阳城都遭了殃了。唯一给了一点点薄面的,大概就是史侯府,毕竟是皇帝从前住过的宅子,何况现在里边就一个老道,没啥油水。
已经不错了。
原本的历史上,董卓进京仅仅三天,就把刘小辩那个皇帝给废了。可是现在的第三天,董卓成了太尉,正忙着自己的查案大事,压根没想过废黜皇帝之事。
丁原终于赶到了洛阳,这位“迟来大师”心里别提有多憋屈了。原本自己的兵马离洛阳最近,却让董卓那个老糙货抢了先机,眼看着洛阳城已经被搞的鸡都飞不起来了,大骨头肉块都落进了董卓的碗里,恐怕自己连口汤也喝不着。
奉诏替换掉董卓的兵马,守御住皇宫外围,丁原立刻上书,说自己是执金吾,有安定京师,保卫皇宫之责,彻查太后遇害一事,应当交由自己负责。
董卓更绝,当场就要拿下丁原,说他有谋害太后嫌疑。只是丁原来的时候,不是一个人来的,此时,身后一员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之将怒瞪董卓,做好了一言不合就开撕的准备。
………………………………
北邙卷 第088章 洛阳城下吕奉先
第088章洛阳城下吕奉先
……………………………………
丁原的人马就在皇宫外面,自己带进来的人也没几个,而且那个武将看上去好像不太好对付。一向横行的董卓,此时竟然怂了一小下下,眼看着丁原离身而去,也只得愤愤走掉,他们似乎都忘了,还有个皇帝尴尬地坐在那里。
董卓回到府里,气的暴跳如雷,扬言非要手撕了丁原不可。哪曾想董卓的气儿还没撒完,下边来报,说丁原在东城外引军搦战。
哦咧个去,还有比本公公更火暴的?
董卓当下领军出城,摆开阵势,与丁原军在洛阳城下对峙起来。
“董卓小儿,上欺天子,下压同僚,目无法纪,祸乱朝纲,实乃逆贼,何不速死?”
虽然丁原是个大老粗,但是一直在努力看书,如今整出一套套的词儿,明显比董卓勤奋好学。
董卓就简单多了,直接喝道:“丁建阳诽谤朝堂,诬蔑重臣,何人替本公公擒来?”
张璋原本是何进的部下,新投董卓,急欲立功表现,应了一声“末将愿往。”便策马而出。
丁原军阵之中也慢慢踱出一将,头戴束发金冠,身披百花战袍,腰挎弓箭,手持画戟,威风凛凛,气势不凡,正是九原人吕布……吕奉先!
直到张璋快跑至场中,吕布才开始加速,迎着张璋,策马而上,手中画戟闪过一道银光,再看张璋,已经扑倒在地,偶尔抽搐一下,不久,便死透彻了。
吕布策马回过身来,单手持戟,高声喝道:“我乃九原吕布,何人敢战?”
“小贼休狂,崔勇来也!”
崔勇壮硕,手持一柄长斧,看上去沉重无比。见又有敌将出战,吕布迎上前去,竟用手中画戟与崔勇的长斧硬碰硬地对了一招。崔勇好像一斧头劈在山石上一般,只震得两膀发麻,回过马来,企图横斩吕布,却被吕布的画戟拿住斧头,硬逼着又对了一招。此时崔勇已经虎口崩裂,再难抵挡,想要拨马而回,可惜吕布没打算放过他,双腿一夹马腹,猛然向前一窜,画戟直取崔勇后心。好在崔勇那匹马忠心耿耿,拖着崔勇的尸体回到董卓军阵,算是替他完成了心愿。
吕布连胜两阵,人已靠近了董卓军阵,就在阵前耀武扬威,来回溜达。赵岑与崔勇同为郭汜部下,见崔勇败亡,恼恨异常,却又畏惧吕布勇武,此时见吕布背面相向,也不报号,策马冲出,打算偷袭于他。
吕布惊闻有异,顷刻间已到自己身后,顾不得拨马回头,忙翻腕背过画戟,朝后撩去,正撩中赵岑袭来的长刀上,虽是单手,却也将赵岑的长刀抵住。赵岑一招不中,马向前驰,反而跑到了吕布前面。吕布恼恨赵岑偷袭于己,打马相追,奈何却没有赵岑马快,眼见越追越远,吕布猛然大喝一声“中!”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喝喊,不仅镇住了两军阵前之人,更是吓懵了赵岑和他的马。似乎就看到赵岑和他的马同时呆愣了一下,吕布手中的画戟已沿着臂膀,脱手而出,犹如一道闪电,直劈赵岑后背。
粗话的,方天画戟还能当暗器?
赵岑还没想通透这个问题,人已经从马上摔下来,死了个通透。就在这眨眼之间,吕布也已赶到,一把抓回画戟。因为恼恨赵岑偷袭,更恼恨自己追不上他,吕布单膀较力,挑起赵岑的尸身甩了出去。可怜赵岑那匹马,原本还想独自开溜,却被飞来的赵岑的尸身正巧砸中脖颈,当时就趴了窝了。
连胜三场,算是轻松,只不过吕布杀性渐起,战意更盛,冲着董卓军阵大喊着:“还、有、谁?”
…………
就凭吕布这声喊,似乎都能传到北邙山去了,战场之外的隐蔽处,有三个人差点应声冲出来。还好,其中一个长的帅的比较理智,及时的摁住了另外两个胖子。
是啊,董卓现在也很想问一问,还有谁呢?难怪丁建阳敢跟本公公炸毛,人家手下有能人啊。董卓军一脸苦绿,好像股市大屏已经跌停板了,怒视左右,最后把目光定在了郭汜身上。郭汜也耷拉着脑袋,假装没看见董卓的小眼神,他那匹马更绝,主动向后撤了两步,心里话说,董胖子,你快别看我们哥俩了,看,我们也不去。对面那娃太没人性了,连马都不放过啊!
就在董卓军差点被吕布一个人吓尿的尴尬时刻,又有一将策马而出。只见此人身高九尺,虎体狼腰,手持一柄明晃晃大刀,足有几十斤重。来将场中站定,遥向吕布抱拳说道:“关西华雄,前来讨教!”
吕布见华雄身形伟岸,气势非凡,也不敢小觑于他,马上还了一礼,几乎与华雄同时拍马,向对方发起冲击。双马交错,发出“当”一声震天的响,拨马回头,二人再次对冲,又是一声震天的响。转眼十招已过,招招皆是硬对硬刚。吕布原本有心想试一试华雄的力气,现在才发现,虽然华雄力气比自己稍逊一筹,可是自己想单凭力气取胜,也非易事。同样的,华雄虽然上阵之前就已经看出吕布力气颇大,但是现在才知道,这个看上去还没自己块头大的家伙,力气竟然比自己预估的还要大的多。
再次冲撞过后,吕布和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