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所考虑的只是汉军会不会就地设下埋伏,可是遭遇到希伯龙这个不按常理出牌,擅长指挥骑兵的军事奇才,那注定了棋差一招。
毒狼凹是不适合设伏,可是四周高,中间低,骑兵冲杀起来,冲击速度非常快,步兵即便是有阵地也守不住,况且是被偷袭压根就没有阵地呢?
战鼓擂动,毒狼凹的四周坡地上不满了无数的骑兵。
看到骑兵的时候,西军就知道噩梦来袭了,这个时候显然是避不开的,只能硬着头皮迎战。仓皇迎战的时候,西军明显没有准备好,面对骑兵的冲击,顿时被冲撞的人仰马翻,阵形大乱。
蛮对漫山遍野的大汉骑兵,首先傻眼的是康履这个宦官,吓得要死的他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个混球忘记了自己是监军竟然选择逃亡,而且还建议王渊和自己一起逃走。
王渊虽然是文官,但毕竟有自己的气节,他没有随着康履逃走,可是在这个混乱的局面下,西军在这个家伙的指挥下显得更加慌乱。
面对王渊的瞎指挥,西军显得混乱不堪。
大汉骑兵的冲杀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把西军实行分割包围,开始逐一歼灭。
这一战,西军几乎成了瓮中之鳖,可是汉军却没有将其歼灭的计划,更多的是招降。
招降,面对大汉骑兵的强大冲击力,这种情况下西军没有了昔日的强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关键时刻,王渊终于没有扛得住,这个家伙还是逃走了。
没有了主帅的西军变得群龙无首,显得十分混乱,最终在大汉铁骑强大的冲击下,开始出现崩盘的迹象。
在这个时候,汉军突然停止了进攻,只是死死地把西军困在毒狼凹之中,下面剩下的就是招降了。
西军毕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如果强行将其杀戮的话,汉军损失会非常大。但是汉军布下铁桶阵,西军除去投降之外别无出路,由于四州地势比较高,中间比较低。只要是汉军坚守阵地,西军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飞不出去。
招降,汉军有足够的耐心,希伯龙的外甥十五岁的军事奇才伯颜竟然让士兵喊话,大概意思是当年武安君白起围困赵军四十六天,最终将赵军全部坑杀。现在汉军也可以,只要是西军不投降,汉军有足够的耐性等待。而且以十天为限,十天之后,这些西军的家属将会遭到血腥的清洗。
恐吓,明明知道是恐吓,可是西军将领趣味毫无办法,毕竟下面的士兵不知道这些,一个个人心惶惶,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对抗汉军呢?
百分之百的冲不出去,坚守下去就是毁灭,最终九万多西军全部投降,这一战震撼天下,战争胜利的天平发生了转变。
三十万西军在神龙二年十二月初彻底不复存在,除去阵亡的五万多,年纪太大被裁撤四万多,最终二十万精锐的西军并入汉军之中,整个西北连成一片。
神龙三年新年,对于大汉天子来说最好的新年礼物是吐蕃,西夏递交国书正式成为大汉子国,今后所有的天子都必须接受大汉册封,皇子,王室贵族都必须来帝京学习三年,所有的地方官员都必须有大汉指派,武将都必须来帝京学习。每支队伍之中都必须有龙魂社驻扎,而龙魂社凌驾于军队之上,甚至于凌驾于吐蕃,西夏的王权至上。
柴家在成都府路,夔州路初见成效,再加上大汉铁骑横扫西部,大宋都没有半点反击的迹象,这种情况下,大汉天子刘正龙排遣镇国公潘旭宣抚成都府路,安国公石谊宣抚夔州府路。同时两人出行都是有三万骑兵,两万步兵同行,这种情况下,成都府路,夔州府路的地方官员终于进京宣布效忠大汉王朝,接受册封。
整个巴蜀地区正式归属大汉帝国,十万大军对于部署地区只是震慑让地方的厢军彻底的归属朝廷,这个时候,大汉铁骑终于对准了大理王国。
大理国,这个时候混乱已经几十年了,很难有真正的皇权存在。大理国王段智廉和国相高量成额矛盾日趋激化,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大理国的王权很少影响整个大理国,最起码白蛮部所在的楚雄地区一直都是高家的势力范围,从来就没有影响力。而大理除去高家控制的白蛮部之外,还有苍山洱海地区的乌蛮部,段家皇帝只能影响皇城附近几座城池,只不过一直接受大宋朝廷册封,占据大义而已,三股势力之间一直都是矛盾重重,只不过势力均衡的白蛮部和乌蛮部很难灭掉对方,所以就一直相安无事。
高家在大理内乱的时候有拥立之功,所以一直把持朝局,白蛮部的影响力非常大,伸手大宋文化的影响,也一直和宋国关系很好。在宋国支持的情况下,高家的相国就可以欺凌段家皇帝,独霸朝局。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
乌蛮部下面是六大诏国,三十七小部落,兵强马壮,在地方是拥有很大实力,一直抵制中原汉文化,和大宋关系很疏远,和朝廷也有一定的距离。
高家为首的白蛮部在但大宋的支持下一直压制乌蛮部,这种状态几十年了,两大部落的矛盾日趋加剧。
乌蛮部崇尚强者,最终六大诏国之中最为强大的施浪诏强势征服了其余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蒙舍诏五诏国,三十七个小部落臣服,这个时候的乌蛮部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和白蛮部抗衡。
诏国的头领叫大鬼王,小部落的头领叫做小鬼王。他们之间是相互不隶属的,只是臣服而已。
施浪诏国的大鬼王施厄猛是是一个极其有野心之人,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对白蛮部的复仇。他把送小儿子施七军进大理城做王宫护卫,把大女儿施雅靖送给大理国王段智廉做王妃。与此同时,秘密派遣二儿子施其澜以及小女儿施雅岚去帝京拜会大汉天子。
施雅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也十分的有野心,很快她就说动了大理国王段智廉,让这个傀儡国王想办法效忠大汉,在大汉支持的情况下,乌蛮部是可以对抗白蛮的。
没有一个人想当傀儡国王的,段智廉知道父辈是在高家的压寨下活得十分辛苦,他自己不想也走这一步,于是就很自然地接受了施雅靖的建议。
其实,大理国王段智廉的心中还是比较倾向于大宋的,毕竟历朝历代的大理国王都是接受大宋册封的。可是实际上大宋朝廷更愿意扶持高家人,对于大理国王只有册封,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段智廉对于大宋早就不满了,他对于大汉也不了解,可是只要是能灭掉白蛮部,灭掉高家,这个傀儡国王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段智廉看来,大理是属于段家的,即便是大汉最多就是做为宗主国存在,只要是自己纳贡称臣就可以了,他让妹妹段筱颦和施雅靖两人秘密赶赴帝京。
倒不是非得让十六岁的妹妹和王妃一起去帝京,关键是段智廉身边无人可用,朝廷内外都是高家的人,他实在是搞不清楚那个人对自己是百分百的忠诚,高家的人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有时候段智廉甚至怀疑自己行房的时候会不会被偷听,这种情况下让外人去大汉寻求援助怎么能不泄密呢?
至于段家男性子弟,那个都不能出大理城那样的话会引起高家怀疑的。当然了之所以让段筱颦去帝京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段智廉有和大汉联姻的意思,在这个家伙看来,只要是和大汉联姻了,那么今后大汉军队就会帮助自己对扛高家,这点他还是很自信的,毕竟自己的妹号称大理国有史以来第一美女,还是可以迷惑大汉皇帝的。
虽然段筱颦冰雪聪明,但毕竟才十六岁,对于如何讨好男人这个问题是一无所知,这就是为什么段智廉让施雅靖一同前往的原因/看样子,大汉天子的寡人之疾已经是声名远播了,连大理人都清楚。
实际上倒不是大汉天子的寡人之疾声名远播,最主要是每一个男人都是这个德行,都是用自己的心去揣摩对方的心。段智廉自己喜欢美女,受美女蛊惑,他就相信大汉天子也和自己一样,一定会被自己的妹妹迷住的。
大理国两组使者都是秘密赶赴帝京,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高家还是知道怎么回事的,只不过国相高量成的智商要远远碾压段智廉和施厄猛。
高量成本身是乱臣贼子,可是骨子里面却不认可大汉天子刘正龙,觉得这个人是大宋的乱臣贼子,将来不会有好下场,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正统的大宋朝廷。这种情况下就坚定地站在大宋这一边。
可以不投靠大汉,但是绝对不能忽略了大汉铁骑的存在,这就是高量成为人处世的一个原则,那就是绝对不会高估自己,更加不会低估敌人。
现在大理皇帝段智廉,乌蛮部的施厄猛都拍人去帝京寻求支持了,这种情况下高量成岂能坐以待毙。、
对于如何应当以,高量成的两个儿子高寿贞,高寿昌之间争议很大。高寿贞实际上不是高量成的儿子而是他的侄子,只不过从小就在高府长大,再加上极其睿智,深得高量成的喜欢,当成接班人重典培养。
反过来,高量成的亲生儿子高寿昌属于性情暴躁,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之辈,崇尚武力,是灭掉段家国王,而自立为王的坚定支持者。
高寿昌本身没有太多的思想,都是被其舅舅隋盛东教唆了,隋盛东告诉高寿昌,如果是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最终接替相位的一定是高寿贞。可是一旦夺宫,那么身为嫡子的高寿昌才有机会继位,因为王位旁落朝局不稳,即便是高量成想传位给高寿贞,那下面的文武百官也不会答应,毕竟这些官员都是深受大宋文化影响,嫡长子继承顺理成章。
既然要争夺继承权,那么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高寿贞提出来的事情,高寿昌就会简单粗暴的反对,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两兄弟就像是两只斗鸡,一见面就死掐。‘
隋盛东是一个极其有睿智之人,号称大理第一智者,他在背后出谋划策,以至于高寿昌这个蠢货在和高寿贞争吵的时候,并不一定处于下风,所以高量成也就没有干涉两兄弟之争。
这一次之争对于高寿昌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决定命运的争夺,获胜了,自己今后就可能出任大理之王,可失败了,今后就再也不会有机会了。。
以高寿昌的智商可以说是什么谋略都想不出来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一无是处,这个家伙可是大理国第一高手,勇冠三军,领兵打仗还是有一套的,如果说什么欠缺的话,那就是对于朝局的把握,使用计谋上是有很大欠缺的。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嫉妒使得高寿昌迷失了本性,总觉得父亲偏向高寿贞,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会不嫉妒,不去争斗呢?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理内乱(上)
隋盛东对高寿昌分析道:“虽然大理身处边陲,远离中原,但是金国,汉国,宋国三国杀局面已经形成,最多十年一定会出现天下一统。而这其中最先出局的一定是宋国,毕竟积弱的宋国禁军没有战斗力,扛不住金军,也打不过汉军。将来天下要么属于金国,要么属于汉国。我个人倾向于汉国,毕竟中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金国是落后的民族,仅仅依靠武力是征服不了天下的。现在段智廉,施厄猛都派使者去了汉国帝京,唯独你的父亲,还有你那个便宜大哥高寿贞依旧看好宋国。既然国王去帝京寻求援助了,那么宫变就无法阻挡,你要是抓住了机会,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理之王,抓不住的话,将来的命运会很悲惨。自古王权之争,向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高寿昌虽然反应很慢,但是对于王权有着独有的执着,他有三个执着,第一个执着就是坚信舅父对自己好,第二个执着就是不能让父亲传位给哥哥高寿贞,第三个执着就是自己一定要当国王睡龙床。在这三个执念之下,高寿昌对于舅父说的话是言听计从。
听完隋盛东的分析之后,高寿昌说道:“舅父,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段智廉,施厄猛的人已经去了帝京,我父亲以及高寿贞都主张到大宋去寻求帮助,我们应该如何做才好呢?”
“我会亲自去一趟帝京,去说服大汉皇帝支持你,不过这个时候,你也要心狠起来,毕竟大汉天子是不会押宝在一个废物身上的。你必须证明给大汉天子看,你有能力掌控大理,而不是最后做嫁衣,把整个大理落到高寿贞的手中。”
隋盛东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狠戾,他恶狠狠地说道:“大汉十万大军压境大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当地人帮忙驻守大理,为大汉铁骑南下征服安南国提供好,为大汉打下出海口,要知道大汉在海外有数不尽的财富,没有出海口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对于大汉来说谁执掌大理并不重要。段智廉也好,施厄猛也好,你也好都无所谓,但必须是强势人物,在大理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忠于大汉。你能做到,我就出使,做不到的话,那就乖乖的你父亲归西之后,高寿贞收拾你吧。或者,你父亲还没有归天,汉军就已经强势支持段智廉灭掉白蛮部了。”
高寿昌反应再迟钝,也能够猜出来舅父是什么意思,他迟疑了很久说道:“能不能不杀我父亲,毕竟他是我的父亲。”
“那是事情,只要你有把握掌控大理,一个人都可以不杀。你如果掌控不了大理的话,那最好不要去和大汉联系,毕竟汉军一旦强势进入大理,后果不用我说,你应该也明白。”
一向心狠手辣的高寿昌犹豫了,他又不傻当然明白舅父是什么意思,的确父亲支持高寿贞,忠于大宋是很难改变的,自己又得不到大部分人的拥护,如果不借助大汉的势力几乎是没有可能性上位的。可是大汉不可能支持一个掌控不了全局的人,自己必须要证明给大汉看,自己是可以掌控局面的。
“舅父,全凭您的安排,我愿意做那个罪人。”
“弑父毕竟不是正途,尽可能不要走这一步,但是高寿贞必须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父亲会安排他去汴梁向大宋求助,等高寿贞和大宋的使者回来的时候,你将他们的头颅交给汉军,并且引领汉军进驻大理驱赶乌蛮部,等稳住局势之后,杀掉段家人,囚禁你父亲,大局可定。但是,要防止你父亲反扑,毕竟他老人家振臂一呼,还是有灭掉你实力的。”
“囚禁,不如杀了直接。”在皇位和父子亲情这个环节上,高寿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况且在知道父亲选中高寿贞做为继承人之后,父子之间已经没有半点亲情可言。
高量成选择侄子高寿贞做为继承人是为了高家的未来找想,毕竟高寿贞有谋略,有思想,深得下面人的拥护,反过来自己的儿子高寿昌性情暴躁,做事冲动,头脑简单,不是快好材料。一世枭雄的高量成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的决定竟然埋下了祸根,这或许就是宿命。
大汉天子刘正龙知道金军在积极备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会入侵宋国,可是自己这边还没有准备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真的是瞌睡有人递枕头,大理乌蛮部的使者来了,看样子大理内部出问题了。
虽然汉军并没有进入大理国,但是天子刘正龙还是知道大理国内情况的,这种情况下显然不适合见乌蛮部的使者,说白了级别不够。
施雅靖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