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损失超过三千,这对这支由辽地汉人组成的军队影响很大,现在可以说士气低落,士兵们十分的懒散,看上去压根不像是金军,倒像是战斗力极差的大宋厢军。
虽然怒火中烧的,但是完颜斜保依旧没把赵州当回事,在他看来,天亮之后,只要是三军用命,一天就可以攻下这座小城。完颜斜保出了名的贪财,这个家伙现在就开始幻想着进城之后如何搜刮钱财。
也难怪完颜斜保会有搜刮钱财的想法,主要是和金国兵制有很大关系。金国总体来说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军队也是部落里面的勇士选拔出来的,是没有军饷的,甚至战马,兵甲都需要部落提供。战利品会按照等级去进行分配,当然做为主将拿下一座城池之后,注定要分大头的,这种体制在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时代多少有点改变,但是变化不大,依旧是以掠夺为主,这就是为什么金军向来以洗劫城池着称。
金军这次扎营很有讲究,那就是堵住了赵州城的东,南,北三面,当然了这座城池也只有三个城门,没有城门的西边不需要防守。况且今天是第一天,还没有攻城,最多是有宋军出城求援,这影响不大,因为金军最擅长的就是围点打援,宋军来的援军越多越好。
金军也没有想过第一天,还没有攻城送宋军就会弃城而逃,因此金军并没有把赵州城团团围住,而是围堵了东,南,北三面。只是在西面设下了路障,有几百巡逻的士兵而已。
只要是宋军出城,即便是从西面逃走,那就会惊扰到金军,那么机动性很强的金军很快就可以在西边打响歼灭战。
三更天的时候,赵州城的士兵开始陆续起床,厨子开始做饭,将官们也陆陆续续忙了起来。韩世忠更加是精准被安排突围,他之所以在金军还没有攻城的情况下就选择突围,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州城在一个多月前就成了孤城,老百姓早就转移走了,这座城内只剩下几千精兵,突围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负担。只不过这里面只有四五百骑兵,其余七千都是步兵,一旦突围的时候和金军纠缠到一起,最终多少人能够突围成功就是未知数。
能不能突围出去是未知数,韩世忠担心的不是这个,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放弃赵州城逃走,政事堂的那群相公们会怎么想,秦国公又会怎么看你,官家又是什么态度。
显然突围不是很好的选择,韩世忠选择突围并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他必须通过赵州的事件引起朝廷的重视,如果朝廷不能尽快排兵来河北的话,那么丢失的不仅仅死河北路,金军很有可能南下兵临京城。
韩世忠知道一旦金军兵临京城意味着什么,那搞不好就是大宋覆亡。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他宁愿承担弃城而逃的恶名,也不愿意朝廷出现危机。
周良知道韩世忠犹豫不决,他也不想劝说对方什么,这一次弃城而逃,表面上看是懦弱胆小的表现,实际上对于大宋,对于主公都至关重要。因为丢失的不仅仅是赵州,而是丢失掉朝廷对金军的幻想。
三更三刻的时候,大军就已经在东门外准备好了,之所以这次选择东门,就是因为龙爪成员已经打探清楚了,东边是辽地汉军的营地。这支队伍白天经历三千士兵惨死的败局,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很显然从这里突围是很合适的。除此之外,还有点问题,那就是这支队伍的安营扎寨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在靠近河道的边上露出来一条几丈宽的道路。也就是这一点就足够了,况且士兵的防守松散,巡逻的频率很低。
突围钱,周良对龙爪小组的组长白花蛇张三说道:“你们负责解决前面的路障,还有最外围的岗哨,然后就潜伏进去防火,把水搅浑,来掩护大军突围,之后,那么自己各安天命吧。”
“放心吧。”
龙爪小组向来都是执行极其危险的任务,每一个成员都有牺牲的准备,这群成员都是出类拔萃的战士,要比普通士兵的战斗力强多了。
随着城门缓缓打开一个缝隙,张三带着二十个成员就出城了,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赵州城没有护城河,连壕沟都没有。尽管如此,龙爪小组成员行动依旧很慢,生怕打草惊蛇。他们穿着黑色的夜行衣,和漆黑的夜色混为一体,就像是暗夜的幽灵似的,大约一刻钟的时候就来到了金军的营地前方。
白花蛇张三早就打探清楚了,金军的巡逻队每一次巡逻间隔一刻钟,而且是步兵巡逻,速度并不快。现在巡逻队才走没多久,下一队会间隔好久,在这个时候他就不迟疑了,用手语告诉手下行动后,这个家伙率先窜过路障,进入金军的营地里面。后面二十个成员也陆续进去了。
龙爪成员就像是暗夜的幽灵一般,冲到那些浑浑噩噩的守军身边,一个个左手捂住对方的嘴巴,手中的尖刀要么刺进胸口,要么割断脖子,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半点动静。
解决了岗哨之后,龙爪成员迅速清除了路障。
“小勾,你带领一队从左边过去,我带着二队从右边过去。”
两个小队分头行动,一个个帐篷被点燃,火光通天。完成任务之后,龙爪成员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他们的目的地是京城,至于韩世忠等人能不能突围成功那就看造化了。
看到漫天大火之后,奔雷军一马当先冲锋在最前面,其他骑兵紧随其后,最后面士兵七千步兵。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十万精兵,十万血
十万精兵,十万血。一夜之间,河北大地上到处都是烽烟,到处都是战火。四路大军就好像是四群被释放出来的魔鬼一半,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河北路。这些州府的守军是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从七月十五日,河边遭遇战开始到八月初一,短短十五天,河北路的禁军折损十万,真的是十万精兵,十万血。战报雪片般飞向京城,枢密院,政事堂的案头上都堆满了。
怎么办,怎么办,这个时候政事堂的相公们傻眼了,照这样下去,只要是金军度过了黄河,那么就会长驱直入杀向京城。
金军太强大了,几乎已经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个时候,京城内谣言满天飞,逃走的不再是豪门权贵,而是寻常人家开始出逃,连乞丐斗不不愿意待在城中了。整座城市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这是那个时代全球唯一一座拥有百万居民的城实,想要全部撤离显然是不现实的,可每天上万人出城,想要瞒过官家谈何容易。
开封府尹徐秉哲现在是头大如斗,这每天上万人出城,拦截的话,搞不好会引发动乱,不拦截吧问题更大,只要是政事堂责备下来,这个知开封府事就当到头了。
果不其然,政事堂一边向官家解释,一边严令徐秉哲想办法制止百姓出城。
官家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他实在是想不通,刘正龙在西北打西夏兵好像切西瓜似的,那么轻松,可为什么河北路竟然那么溃不成军呢?短短半个月,十万大军被歼灭,这样下去一旦金军渡过黄河,那将一发不可收拾。
“十万大军,就是十万头猪,也不会这么快就被杀掉。”怒不可遏的官家有了一种杀人的冲动,在这个时候,他终于忍受不住了,把所有的怒火都发在童贯身上了,在这个道君皇帝看来,河北路被金军杀的溃不成军,不是禁军羸弱,也不是将领武能,这一切都是童贯这个混蛋造成的。
官家拿起御笔就准备写圣旨,可是写什么呢?他一时间没有了主意,难得真的要杀了童贯不成。
这个时候,大总管张迪小心翼翼地把茶杯放在龙案上,他轻声地说道:“陛下,您休息会吧,一会还要接见蔡太师呢?”
蔡太师,对,这个时候,还真的看一下蔡太师是什么意思,官家摆摆手说道:“抓紧把蔡太师请过来,对了,把梁师成也请来。”
张迪跟随官家二十多年了,他很快就明白了官家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官家对童贯动了杀心,只不过意志不坚决,有点不舍。
等请蔡京进来的时候,张迪小心翼翼地说道:“官家有那个意思,现在就看太师您的了。”
蔡京顿时就没明白了,他压低声音说道:“一会等梁太傅进来的时候,你就找时机对官家说一句恽王殿下想进来请安。”
张迪虽然不知道蔡京是什么意思的,但他还是记在心里了。
官家看到蔡京来了,就摆摆手说道:“老太师,就不必多礼了,坐下来,咱们君臣聊聊。”
“陛下,老臣接到熙河路的奏报,说秦国公在西北赈灾做的很好。可是秦国公一直强调陛下是菩萨转世,是您体恤黎民疾苦,从国库拿出来五百万贯救灾,并且见面灾区三年的赋税。不仅如此,地方军队还会帮助灾民建房,确保灾民到冬天到来之前能够住进新房子。熙河路的动态可以说是天寒地冻,要是灾民不能住进去的话,恐怕都很难挨过冬天。现在老百姓都在高呼皇恩浩荡,称陛下乃大罗金仙转世。”
歌功颂德的话,官家听太多了,耳朵里面早就长出茧子了,可是今天这段话却而外的悦耳动听,暂时冲淡了内心的不快。他摆摆手说道:“这些都是刘正龙那小子搞得鬼,不过这赈灾的事情,普天之下也只有朕的这个女婿能够做的如此之好。可惜,要是没有这档子事,让他在河北路出任宣抚使的话,河北也不至于沦陷,十万禁军也不至于被歼灭。”
蔡京心中暗自腹诽,当初是你这个当皇帝的坚持让刘正龙宣抚河东路,让童贯继续宣抚河北,怎么现在河北路丢失了,你却后悔了。
虽然心中腹诽,但是蔡京却不敢那么说,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说道:“陛下,河北沦陷倒不至于,应该是摩擦升级了,朝廷应该派重臣和金国交涉去,让金国从那些占领的州府撤回去,严格执行海上之盟。当然了,朝廷会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
荒诞,吃到肚子里面的食物怎么能吐出来呢?金军占领的城池又怎么会退还过来呢?蔡京这个提议显然很荒诞,不过官家却深信不疑。
官家已经被朝臣蒙蔽多年了,压根就认不清楚形势,一直还以为大宋国力强盛,有足够的实力碾压金国,也认为蔡京的建议很好,只要是重臣去了,拿出一定的诚意,金军月底那个会撤兵的。两国相安无事改由多好,何必兵戎相见呢?
官家沉思了片刻后说道:“老太师言之有理,可是这出使金国的重臣,派谁去合适呢?”
“枢相最合适。”蔡京决定把童贯送上断头台,很显然,这时候,把童贯送到河北去和金国谈判是再合适不过的。他十分笃定地说道:“童枢相身为广阳郡王,枢密院枢密使,可以说位高权重,出使国分量是足够了,可以让金国看出来我的朝和金国和好的意愿,如此重臣,才会让金国上下重视。不仅如此,童枢相在河北路经营多年,对于河北的形势再熟悉不过,况且他还和金军打过交道。”
看上去蔡京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官家总觉得哪里不对呢,可是现在的确找不到第二个比童贯合适的人出使。
说实话,官家加封童贯为广阳郡王的时候,就是想着这个老狐狸见好就收,主动提出来辞去枢密使,可是这个老狐狸就是装糊涂。
官家对童贯不知进退很窝火,可毕竟对自己忠心耿耿,杀掉有点不舍得。现在河北几乎沦陷,看样子还是离不开这个老狐狸。他并没有意识到蔡京在给童贯挖坑,于是就说道:“等梁卿家来了再说吧。”
就在这个时候,梁师成进来了,他一进来就行礼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什么事情呀,让梁卿家心急火燎。”官家这个时候心情好多了,完全把河北沦陷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梁师成看了蔡京一眼,得到对方肯定之后,他就说道:“现在京城内人心惶惶,纷纷离京,而知府徐秉哲处理不当,现在外面怨气沸腾,局面大有失控的危险。臣请罢免徐秉哲,改由聂山出任知府。”
这都是什么呀,怎么牵涉到了换知府。官家知道外面有大量的权贵出逃,可是他并没有当回事,怎么现在连老百姓都要离京,难道这些人都认为禁军守不住京城,金军会攻克京城不成?
刚才官家的好心情一下子就跑到了九霄云外,他哼了一声后说道:“这个徐秉哲真是废物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梁卿家,不说徐秉哲了,你说一下现在每天大概多少人出城?”
“一万多吧。”
一万多,这边下子官家是真的怒了,他气呼呼地步说道:“传旨下去,自明日起,出城人员超过三千,徐秉哲他这个知府就不要干了。另外,五品以上官员被家眷一概不许离京。军队家属也不得离京。王公大臣,功勋世家统统不许离京,一经发现严惩不怠。”
蔡京和梁师成对视一笑,两人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庆幸听从刘正龙的,提前把家眷转移走,财产也转移走了,在杭州也置办房屋田产了。要是现在去买,不知道是什么行情呢。一年前,杭州城内五十亩院落五千贯,现在三十万都买不到。
就在这个时候,张迪见缝插针地说道:“启禀陛下,恽王殿下想见您。”
恽王,一听到恽王,官家就想起了童贯,想起了禁军,没有童贯介入的话,恽王怎么可能拉拢禁军统领呢?这个时候,官家内心就下定觉心了,他说道:“传旨给童贯,让他这个河北路宣抚使去金国谈判去。如果不能收复河北的话,他这个郡王就不要做了,枢密使也就不用当了。”
谈判是一回事,加强防御是另外一回事,官家对蔡京说道:“蔡太师,你说有没有必要招秦国公回来御敌?”
“金军也入侵河东路了,这个时候,招秦国公回来的话,河东路的局势就会恶化,到时候恐怕更难收场。”蔡京当初答应刘正龙办两件事,第一件是给童贯挖坑,要坑死这个老狐狸。第二件就是阻止官家召唤自己回京城。
现在金军已经攻陷河北了,这个时候如果找不出来合适理由的话,是很难阻止官家召回刘正龙的。蔡京沉思片刻之后说道:“朝廷应该是积极备战,应该抽调京东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的禁军回京城回防。掉秦国公不是最佳选择,一旦秦国公离开河东路,金军占领河东路的话,那么向西可以侵占京兆府,那么西北半壁江山就会沦陷。向东就会侵犯京城,到时候和北边的金军夹击京城的话,京城危矣。”
梁师成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他上前说道:“陛下,如果擅自调动秦国公,那么就会给天下一个错觉,那就是大宋朝离开秦国公就玩不转。那样的话朝廷的威严何在?况且,童枢相不是去金国谈判么,要是能够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何必挑起战争呢?况且黄河岸边梁方平已经率领八万大军驻守了,只要是金军无法渡过黄河,那么金军就无法威胁到京城。”
官家本来就是犹豫不决的人,现在又犹豫了,他骨子里也不希望刘正龙声望过高,也怕这个天子门生变成乱臣贼子,这就是为什么当初会解除刘正龙的兵权原因所在。至于后来又让刘正龙宣抚河东,而不是宣抚河北,这其中也有防范的意思。河北路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近了,如果刘正龙真的失败乱臣贼子的话,一定会威胁到京师的。跟显然放在河东路还安全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