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们回去,这下子可就清净了。”
目送马车离去,李峰便立即转身往回走了。说实在的,这种场景他还真不喜欢。
很多东西,都讲究一个习惯,突然多了,或者突然少了,都让人觉得不适应,不舒服。李峰喜欢安安稳稳,平平淡淡,不喜欢太过于波澜起伏的ri子。
………………………………
第185章 朝堂之上
丫丫进宫的第二天就是初一,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是举行朝会的日子。
早朝主要分为种,一种是朝参,都是京城一些重要官员才能参与的。还有一种,叫做大朝会,这可就是朝廷盛事了,就连外地的许多官员,皇亲国戚都要回来。在每年的元日和冬至举办。
而初一十五的朝会,说白了,就是朝参的加强版,就是把门槛放低了一些。而此时,某些王公诸亲,也就有资格参与进来了。
就如现在,站在百官最前面的,就是几个年轻人。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越王李泰,还有刚刚伤愈不久的燕王李佑,都是在此行列。
随着一阵礼节之后,朝会就正式进行了。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随着一阵声音,一个已经头生白发,但是却气度儒雅的老臣就站了出来。他就是唐朝的当代大儒,国子祭酒,孔颖达。国子祭酒,这就是唐朝掌管一国教育的最高官员了。
“孔爱卿请讲”
“是,陛下。前几日,微臣收到了蜀王殿下派人送来的两篇文章,分别是三字经和百家姓。经过微臣等人的仔细研究,发现这是两篇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特别是其中的三字经,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更是意寓深刻,微臣以为,就启蒙教学而言,较于千字文,是有过之而不及。而那百家姓,通篇以姓氏为基,读起来亦是朗朗上口。因而,微臣恳请陛下准许,大力推广,造福天下。”
听到孔颖达终于是把这三字经和百家姓之事奏皇帝,李恪心中总算是安定了,心情也有一些激动。不过,他的脸上,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就好像刚才孔颖达说的蜀王殿下不是他一般。
“哦,还有此等事情,赶紧呈上来,让朕看看”
李世民听后,似乎也十分的高兴,立马就让人呈上来,然后,仔细的翻阅起来了。要是让李峰看到李世民这副神情,肯定又得一脸鄙视了,这李老二还真能装来着。
“恩,不错,果然是两篇难得的启蒙文章,确实应该大力推行。”
李世民看了几下之后,便立马把那些纸张放到案上,然后点头说道。
“微臣带天下学子,多谢陛下。不过,此事关系重大,微臣以为,需要以为德行兼备,才能俱佳之人来主持方可。微臣以为,蜀王殿下来操持此事,最为合适”
其实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操作起来也不复杂。关键是,谁来弄这件事情,就能博得一个好名声。既然这些东西,都是蜀王李恪找来的,于情于理,都应该由他来操持这件事情才对。
此时,李恪虽然满脸平静,但是心中却是乐开花了。不过似乎他高兴得太早了点,因为很快的就有人出来搅局了。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不可。故如孔大人所说,此事关系重大,不可有失。因而,主事之人,更是重中之重。最好是由一个在此方面,有经验之人才行。比如,此事就要设计,书籍刊印等事情。”
此话一出,李恪心中顿时大恨,虽然没有指名道姓说他李恪不行,也没有提及让谁来担任此事。但是,不用想李恪都知道,这是越王李泰搞的鬼。
一直以来,李泰就以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等出名,再加上皇帝对其的宠爱。因而常常就得到一些与之有关的差事。说要有经验之人,最有经验的莫不过孔颖达他们了。可是,再有经验,也不能说比皇子有经验吧。
如此一来,说的是谁,众人心中哪里还能没谱呢。
李恪之所以如此热衷此事,除了能博得一个好名声,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是因为通过此事,能接触很多人。有接触才有交集,有交集才能有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这些皇子,会如此热衷皇帝所交代的任务的原因所在了。
“好了,此事稍候再议吧。其实,朕今天呢,也是有一些好东西,想让众位爱卿看看的。来人,把东西抬上来。”
李世民本来大好的心情,被刚才一闹,立马就烟消云散了。对于这三个儿子的纷争,一直以来就是李世民最头痛,最为难的事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为让他可气的是,这样的争斗却是越来越激烈,牵扯到的朝中大臣也越来越多。
不过,今天他可无暇顾及这些东西,他心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办呢。随着几个侍卫把东西抬到了朝堂前端,李世民也一反常态的,直接从龙椅上走了下来。而众人却是一脸奇怪的看着朝堂上的这些东西。
一块漆黑的大木板,一张奇怪的小桌子,还有一个不知道装了什么的小木盒子。皇帝这是要干什么啊?
“各位臣工,这块漆黑的木板,名如其色,叫黑板。这张小桌子呢,是上课时候用的。至于这盒子里嘛………。这个叫做粉笔,这个叫做黑板擦。至于有何用途,各位爱卿看过之后就知道了。”
李世民说完,竟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起字来了。在黑板上写完之后,又到小课桌上的小黑板上面写了几个字。随后,拿起黑板擦,刷的一下,把字擦掉,然后再次写了几个字。随后,就站在那里望着众人。
众人被李世民这一系列的动作,弄得是莫名其妙的,摸不着头脑了。这写了字又擦掉,擦掉了又继续写,这是想要干什么啊。而看着皇帝不说话,他们当然知道,皇帝是等着他们开口呢。
可是,众人那是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根本就弄不清皇帝是什么意思。总不能夸皇帝的字写得好吧。
“哎呀,陛下,这个黑板和粉笔好啊,真是太好了,可比毛笔在纸张上面写字好多了。要是以后写奏章,也能用这东西,末将我就不怕写错了。大不了写错之后,擦掉重写就行了。如此一来,就不用满地丢纸了。最重要的是,哪里错了,该哪里就成,不用重写,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啊”
最先开口的,就是程咬金了,看着这玩意,立马就高兴的说到。自曝起丑,程咬金一向都不吝啬,不怕的。很多时候,这样做,更让人喜欢,最重要的是皇帝都会喜欢。人可不能十全十美了,否则要遭嫉恨的。
“呵呵,你这个程咬金啊,净想着美事,难不成你以后总是扛着一大堆木板子来给朕不成,就是不知道你家的木头够不够用啊,哈哈。众位爱卿,还有谁有不同的讲解的吗。”
程咬金的话,可把李世民给逗乐了,不过,对方也快说到点子上了。今天李世民也许确实是心情大好,竟然在这朝堂之上,让大家玩起猜迷藏来了。
“恭喜陛下,竟然能想到如此绝妙之主意。真乃天下读书人之福,天下之福啊。有此神物,不知道能让多少贫寒士子安心读书写字了。”
而就在这时,一个身形瘦弱的老头,满脸激动的说到。
………………………………
第186章 现场教学
看到站出来之人,李世民顿时就满脸笑容。就如他所料,能最先发现其中奥妙的,并不是智谋高超的房玄龄,也不是聪明绝顶的杜如晦,更加不是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就是一代教育大师的孔颖达,也被李世民排除在外。在李世民看来,最可能率先发现这其中奥秘的,十有仈jiu就是魏征。
事实上,也正如李世民所料。这是有原因的,聪明才智,这个就不说了。关键是,只有魏征才是那种彻彻底底的寒门出身。只有他才能深刻的体会到,那种没钱买笔墨纸砚的难处。
至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他们,虽然不是出生名门望族,但是也都生在官宦富裕之家,哪里有过这样的经历啊。
“皇上,臣若是没有猜错的话。这个黑板和粉笔,都是教学之用。黑板则是代替了纸张,而粉笔则是代替了笔墨,甚至不需要砚台。就如陛下刚才那般,写完之后,直接擦掉,又可以再写。如此一来,除了一些必须保留下来的文章之外,根本就无需再花费笔墨纸砚了。如此一来,就能省下一大笔的费用,能使得无数的贫寒子弟再无后顾之忧了。有此两神物在,将会为我大唐添加无数的读书之人,真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
此时的魏征,都激动得满脸通红起来了。他更是直接把这黑板和粉笔上升到教学神器的地步。
其实,制约着大唐教育的最关键因素,就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钱。老百姓根本就没钱读书。因而,天下读书人那是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出自那些氏族,少部分出自官宦之家。
看现在满朝官员,除了那些武将之外,像魏征这样真正出生贫寒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呢。
“哈哈,真就知道,肯定会是魏爱卿能最先猜出这些东西的妙用来。魏爱卿说的没错,这黑板和粉笔,就是教学之用。这个粉笔,当然就是用来写字之用的。而且,价格十分的便宜,能够大量制造。那个小桌子,是学生用的。那上面的小黑板,就是让学生平时练字之用,写完之后,擦掉又可再用,如此一来,就能省掉许多笔墨纸砚了。而这块大黑板,却是挂到学堂zhongyang,给先生上课时用的。如此一来,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先生所教的内容。孔爱卿,你是教学大师,不知你认为如何”
解释了一下黑板的用处之后,李世民立马就又像孔颖达询问道。毕竟,人家才是这个方面的大师,是真正的权威人士。
“皇上,老臣惭愧啊,惭愧啊。如此简易之方,竟然教学几十年都没想到。就如魏大人所言,称之为教学神器也不为过。有此两物在,何愁不能读书写字啊。”
这事情那是明摆着的,任谁一听,也知道这黑板和粉笔是何等的有用。孔颖达听完后,也是一阵感叹。
“哈哈,如此最好,恩,朕这里还有一样新奇之物,请众位爱卿看看。”
黑板和粉笔之事,李世民就此打住了。然后,突然又开口说道。众人正一脸好奇的想看看这皇帝,到底又要拿出什么宝贝来。可是,过了很久,都没听到皇帝发话,也没看到侍卫带东西上来。
而是看到皇帝竟然再次拿起那叫粉笔的东西,然后,又在黑板上开始写起字来了。只不过,这一次的字和刚才的字,那是大不一样,众人根本就不认识。那玩意就像鬼画符一般的,歪歪扭扭的。
“敢问陛下,请恕老臣才疏学浅,不知道陛下些的是什么文字啊”
别说是普通人了,就是孔颖达这个学富五车的文学大师,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是一阵发懵。然后,一脸惭愧的向李世民询问到。
“啊……。这是拼音?”
不过,有一个人却失声叫到,这个人就是李恪。那天在丫丫那里,他也是看过这些鬼画符的东西的,也知道这玩意叫做拼音。只是当时他完全被三字经和百家姓给迷住了,也没有过多注意。直到李世民再次写出这些东西,他才又想起来了。可是,他弄不明白,李世民怎么也会这些东西,一时惊讶,竟然失态了。
“恩,蜀王说得没错,这个这奇形怪状的东西,就叫拼音。”
对于李恪竟然也知道这拼音,李世民先是一愣,不过很快的就释然了。然后,立马的就肯定了李恪的答案。
“拼音?”
这词语,众人那是闻所未闻,那就更别说知道它的意思了。众人今天算是长见识了,先是弄出一个神奇的黑板和粉笔,现在又来了一个更加莫名其妙的拼音。虽然一个个都想知道,这玩意是干什么用的,可是却都没开口。
“恩,没错,这个叫做拼音,至于用处嘛。还是让朕来给众位爱卿示范一下吧”
这玩意和那黑板粉笔一样,解释起来有点麻烦,还不如直接示范一下,众人就会一清二楚了。
随后,李世民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唐”字,随后,好像想到了什么,又写下了“汤躺烫”三个字,然后竟然来了一个现场示范,用拼音把几个字的读音拼起来了。这些可都是他昨天晚上,特意像丫丫请教的。
“哈哈,这个拼音好啊,比那个黑板和粉笔更好。照这个说法,以后我可就不怕了。我找人把家里的书,全部都标上这个拼音,那我老程以后,随随便便抽出一本来,全都能读,那咱不是也成了学富五车,不对,家里的书可不止五车,十车都装不完呢。到时候………呵呵。恩,还有家里那几个小兔崽子也一样,老子亲自教他们读书,看他们还能说什么。”
看完李世民的演示,听完解说,程咬金都想放声大笑起来了。这下子,他老程可就要扬眉吐气了。
“真是天佑我大唐啊,黑板和粉笔,能为读书之人省下大笔钱财,使得更多的学子能够读书,而这个拼音,则使得读书认字变得更加的简单。要是能把所有的书籍都标注上拼音的话,岂不就是,学会拼音,就能通读所有书籍了。老臣恳请陛下,把剩余的拼音也教给老臣,回去之后,老臣立即便着手,把所有书籍,标注拼音”
这一回,孔颖达那是一点就通,常年教学的他,比谁都更能明白,这拼音的妙用。于是,立马满脸激动的对着李世民说到。
其实,经过李世民的一番现场试验,大家心中,也大体的知道了这拼音的用处了的。就像程咬金一样,立马就想到要回家把家里的书,全部标注上拼音。
“呵呵,孔爱卿莫急,这拼音嘛,迟早会全部都教给你的。不过,现在,还有一件更加重大的事情要和众位爱卿商量呢。拼音之事,朕自会有安排的。”
其实,李世民弄出这么多玩意,都是为了最后一件事情服务的。再说了,就是他想教,他也没法教啊。就这几个拼音,还是昨晚丫丫教他的呢。
………………………………
第187章 现场盗版
其实,听到这里,很多人已经都猜测到,皇帝肯定是有大动作了。而这个大动作,肯定就是和这教学有关的。以前想要发展这个教育,是难如登天,百姓根本就读不起书。现在可就不一样了,黑板和粉笔的出现,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只要能省去这部分费用,很多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就有能力让孩子读书了。人才,什么是人才,读书之人就是人才。而皇帝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人才问题。遇到如此天赐良机,他怎么可能没有大动作呢。
此时,朝堂中,很多人心中都开始动起来了,闪过了种种的念头。其中有一个人,则是十分的特别,那就是李恪。
其实,当李世民说到拼音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拼音肯定是来自匠户村。甚至,那什么黑板,还有粉笔,也是出自那里,出自他那个神奇的四叔之手。他心中那个后悔啊,悔得肠子都青了。
“我当初怎么就那么笨呢,怎么就光盯着这三字经和百家姓了呢。要是当初仔细询问一下这拼音的事情,那么这份功劳,无论如何也没有人能和自己抢了的。还有那个黑板和粉笔,哎………。”
想到这些,李恪恨不得打自己两耳光,这可真是收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恩,不过,还是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